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守村人 > 第354章 学识为重闻敌痕第一更)

第354章 学识为重闻敌痕第一更)

第354章 学识为重闻敌痕(第一更)

发现了毒蛇,护卫们很紧张,之前打草惊蛇时为何没见到?赶紧继续找。

朱元璋看一眼蛇,与旁边的里长说话:“山上的毒虫多,有没有人被咬伤?”

“身上带了刺激性气味的药包,如面前的蛇一般,它不会冲过来攻击,它对雄黄的气味反感,除非它饿急了,不过那样应该是找小动物吃。”

里长指指朱元璋腰间的香囊,里面装了很多种药,不过像太子妃及村子里的孕妇,就得远离,都不能跟来。

朱元璋看看腰间的香囊,又看一眼手腕上的五彩绳,露出笑容:“咱小时候找不到五彩线啊!现在却有了。里长可知五彩线的寓意?”

里长也把自己的手腕亮出来,同样系着五彩绳:“其实给孩子系五彩绳只有一个目的,好找。

端午要上山采露水、找艾蒿,故此会喝雄黄酒,戴香囊,为了驱逐蛇虫。

而孩子一早就给系上五彩绳,乃因为孩子跟着出去会乱跑。

这个时候胳膊、手腕、脚腕、脖子上的五彩绳就显眼,能够更容易找到孩子。”

“原来如此,对,是好找。”朱元璋以为里长会说出来什么各种吉祥的寓意,却得到这样一个答案。

二人说着话,其他人开始努力收割两种蒿子,并不拔根。

倒是孩子们拔出来几根,这个会挂在房间的门口,没有根的不好看。

“这个根……”朱元璋看里长。

“都说端午节的时候艾蒿最好,其实之前就可以收了,至少宣城县的村子都会在野外找艾蒿和黄花蒿、其他草药。

拿来制作艾条和蚊香,现在割完,一个月后能收一回,等着天冷时,再收一回。

村子里当药材来种,自然不能把根拔了。野生草药虽多,咱还是得自己准备。

咱本地适合种很多种药材,甘草、柴胡、半夏、川芎、白芷、重楼等等。

如此节省了人力,同时更方便管理,陛下把一大片地方给村子,村子保证能种出很多草药。”

里长介绍起草药人工种植的好处,量大、易于管理。

朱元璋又看看周围的山:“地好吗?”

“一大片地的土壤好,植物种类多,说明可以用来种的草药也就多。

该种草的地方种草,该种树的地方种树,如果人手多,还能养虫子。

草类为草本药材,树的是木本药材,如丁香、杜仲、黄柏、桑树等。

矿物类的,硫磺、雄黄、朱砂、石膏。

菌类的,蘑菇、灵芝、银耳、茯苓等。

动物类的,牛黄、熊胆、麝香、鹿茸等。

昆虫类的,蝎子、蜈蚣、知了、蜜蜂等。

还有海产类的等分类方法,最简单的为草木虫石谷。”

里长见朱元璋喜欢听,他就科普,不然自己岂不是白学了。

朱元璋确实很爱听,一行人边沿着小路走边聊,里长为大家介绍这里的所有植物和动物,包括昆虫等。

顺便讲当年的矿石,尤其是能够用来当肥料和药物的,再重点提泥煤的作用。

里长抓一把土:“陛下请看,之前村子便偷偷跑这里拉土,泥煤能够当煤炭烧,不过不值得。

它最大的作用是种作物,村子里用他铺新开荒的不好的地,这样那地就变成了良田。

再就是拿他育苗,比正常的肥要好,包括透气性和透水性。”

“相当于上了很多肥的好地?一般人哪知道啊!派人问问,看别处哪里有,一大片地直接用来种东西,不如取出一些育苗。”

朱元璋理解这种土了,觉得直接在很厚的土上种作物不划算。

“是应该这样,这些土里没有虫卵,也没有作物生的病的东西。

使劲一压就是一坨,抖一抖又变得松散。从别的地方压好装袋子运输,十分方便。

村子的两万亩小麦田,从这边取土,取完后这边根本看不到减少。当然,咱们没盯着一个地方挖。”

里长把手上的土扔掉,到前面的小溪边洗洗手。

经里长一说,周围的人都知道这土是宝贝了,它的最大用途是把贫瘠的土地变良田。

如果别人知道的话,自己家里都是下等田,跑这里来运泥煤,回去就是上等田,亩产差太多了。

朱元璋都眼热,他观察下,确实很多,便说:“宫中也种了地,选好田取的土,嗯……”

“陛下回宫时可带上几船泥煤,东华门外的大棚里放上,冬天便能吃到更好的菜了。”

里长懂,人家提宫里了,得送,说白了整个江山都是人家的。

“好好好!哎呀!人要是有学问,种地都比别人强。

许多百姓种田,倒是知道用农家肥,可惜那肥又不多。

一年到头,看天吃饭,赶上种的粮食和菜,有个病灾和虫灾,除了哭,做不得旁的。

下丘村给出来的那些个方子,还有测土酸和碱的试纸制造方法,只要百姓学会,至少不用无助地哭。

看天吃饭,咱也能跟老天爷斗一斗,粮食生病了给粮食治病,粮食生虫了就杀虫。”

朱元璋聊起农药和肥的事情,远的不说,宁国府、太平府、应天府三府,现在就由官府的人指点着种地。

衙门的人拿着册子和试纸,到田间地头看,见作物出问题,立即告诉怎么调整,再帮忙送来东西。

而宣城县二十一个村子,不用官员管,他们直接从下丘村学,然后知道哪里有什么矿,带着人手去采。

平时时刻准备石灰水、草木灰,等着泡水给作物治病。

……

等蒿子全部收好,队伍里的人在孩子们的指点下又寻出来不少草药,队伍返回。

“那木头桥,不如换成石头桥,查出来人了?”朱元璋问来到车边跟着小跑的人。

“陛下,昨天没有人出去,今天一早也是。

不过西边有打渔的人,他们说看到过一伙儿不是本地人样子的人来过这里。

前天一早来的,还与渔民问了路,问下丘村,之后再未见过。”

跟着跑的人汇报情况。

“知道了,再去探查!”朱元璋说完,前面就是那座木头桥,周围有人看守。

之前没人发现桥晃动得厉害,估计以为此桥就那样。

只有下丘村的人才熟悉这边的情况,桥也是他们后来给修的,原来搭的木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