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守村人 > 第449章 技术分拆模块化第一更)

第449章 技术分拆模块化第一更)

第449章 技术分拆模块化(第一更)

当晚,张路鸣里长住在小帐篷里翻来覆去睡不着,今日的经历太多了。

他可以跟别人说自己与太子殿下、秦王殿下一起喝酒,近距离的那种。

同时又感觉责任重大,酒是那么好喝的?事情若没做好……

朱里长则带着孩子们一起写地方建设的基本套路,知道写完有利有弊。

有的人拿到套路会按照上面的方法自己调整,再安排百姓去做。

有的则不管是否适合自己的地方,就全套往下搬,生搬硬套的那种。

前者利民,后者害民。

“憨憨啊!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适应所有地方?”里长心累,问憨憨。

来回走动看小伙伴们写的朱闻天抬头:“牢牢稳定第一产业,把发展第二产业当成助民之策,积极配套完善第三产业,在保民生、促生产……”

“停,憨憨,你这是把自己的责任摘出去了,我是说……”

“那没有,除非让我到每一个地方,我按照当地的情况亲自做。”朱闻天表示遗憾。

“我就纳闷了,官员咋那么笨呢?就是农业、手工业、服务业因势利导而已。”

里长郁闷,此刻的他觉得所有的事情都很简单。

“里长,你忘了咱村子以前的日子了?”小丫头趁着蘸墨的工夫说。

“唉!没忘,哪敢忘!所以官员其实最应该增长见识,懂得灵活思考。”里长喝口茶水,继续写。

“今天咱们多写几个套路,把套路中的一个个部分分割开,形成模块化。

像宣城县,它的套路是两季轮种,在轮种套种时,需要牲口帮忙。

没有牲口帮忙的情况下,两季轮种可以变成一季大规模正常种植,一季小规模种一点增加收入。

不具备套种追肥条件的,采用单品种植,减小百姓负担。

河流多的地方适合养鸭子和鹅,滩涂多的地方适合种莲。

丘陵与平原多的地方可以种药材与养鸡,竹林多的地方养竹鼠。

青贮制作要几家,或十几家合作,甚至由当地官府指定。

草多的地方养羊,教别人如何把羊奶制作成奶酪。

种小麦的地方麦麸能够用来养猪,有矿产的如何安全开采。

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变成一个个单独的框架,让当地官员按照当地情况组合。”

朱闻天出主意,笨就对照着来,包括土壤等情况,分成几十上百个小模块。

不用考虑让官员打造属于自己地方的独特产业结构等事情,他们不行。

如旁边的涡水,让官员统计下每日的船只数量,天天记,最后看什么季节船只多。

再看船只都是运输什么的,以及船员的情况。

由此提供相应配套的服务,就能增加过路经济的收入。

这属于最笨的方法,若是下丘村在黄池河想要搞这种,不是统计的问题了。

会开发出特产,同时增加船只维修、船员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这样即便有的时候由于路程原因,别人的船只不想来,也得过来。

以主动式服务来替代被动式服务,下丘村不需要模块化。

别的地方想学宣城县、当涂县与南京的便民处,以此打造自己的便民处。

下丘村如果愿意,可以选个合适的地方进行仓储管理与空船配货。

“对对对,憨憨说了,咱们拆分一下。”里长露出笑容。

孩子们凑到一起商量一番,调整写的内容。

里长看着孩子们的效率,一脸欣慰之色:“这才是下丘村最宝贵的存在,上门女婿,必须上门女婿,下丘村的女娃儿不愁嫁。”

“不愁啥呀!上门女婿那叫嫁?我们现在的七个根本就不能外嫁。”

小丫头撇撇嘴,她早就明白了,嫁人是不行的,自己知道的太多了。

别的就不说了,枪支与炸药都会,甚至能教导别人调配硝酸甘油。

“好好好,不说了!”里长笑笑,写自己的。

翌日天亮,没睡够的下丘村孩子起来收拾一番,坐下喝胡辣汤,没有主食。

因为里面放了绿豆粉,就有了碳水化合物。

说是汤,其实得用勺子舀,拿筷子吃也没问题。

里长则把晚上写好的东西送到朱标面前:“太子殿下,让人抄录一份,这个得拿回来,孩子们过了子时才睡。”

朱标接过,先快速地翻看几册,他闭一下眼睛,再睁开:“今天晚一点赶路,让他们再去睡,吃完就睡。里长你也去休息。”

他心疼了,这都是自己的人,高人为自己专门培养的。

每个人的字迹不同,却组成了庞大的地方经济建设模块化体系。

“多谢殿下,我回去吃饭了,今天胡辣汤,殿下可以吃其他主食。”里长确实困,赶紧走。

同样顶着黑眼圈,一早过来拜谒太子和秦王的张路鸣露出茫然的神色。

“张里长,伱得呆到上午,本宫让人去抄录,之后给你一份,好好学。唉!都怪本宫着急!”

朱标与张路鸣说完,又自责起来了。

“太子殿下,这是……”张路鸣不明白。

朱樉开口:“是下丘村那二十二个孩子,他们与里长熬夜写出来的东西,非常珍贵,珍贵到可以换一府官员性命的程度。

你离得远,不知道,下丘村其实在应天府百姓都明白,那叫太子村。

那二十二个孩子,哦!二十三个,算憨憨,七女十六男,都是咱兄长的人手。

现在随便拿出来一个,任命成知县,绰绰有余,是现在,他们还继续学着呢!

咱跟他们一起互相学习,咱学到了许多,不止是学问,更有德行。

目前他们在努力学医,他们懂所有牲畜的养殖、作物的种植、冶炼和其他技巧。

至于行政与百姓教化,那对于他们来说太简单了。

你看到他们之前做饭,他们还会制作织补、纺线的工具呢!

咱只能自己从秦王府选人来培养,唉!”

朱樉说着说着叹气,他也想要,可惜不行。

张路鸣瞬间愕然,看向太子殿下。

朱标坦然地点点头:“是咱的人,应天府的孩童都知道的,随便一个人扔出去,都能帮本宫轻松撑起一个县。

咱如果留下一人在此地坐镇,很快便能带领当地百姓过上好日子。

但不成的,咱得带着走,去北面做点事情,他们与本宫年岁都还太小啊!”

张路鸣里长:“……”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