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守村人 > 第652章 北方需求交换多

大明守村人 第652章 北方需求交换多

作者:农家一锅出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7:14

第652章 北方需求交换多

第652章 北方需求交换多

“真赚钱啊!”户部尚书颜希哲在旁感慨,一艘船出去几天,赚两万贯,一个蚬子抵十个铜钱?

“卖不了几次,钱的总体数量有限,卖给他们时是二百文一斤,他们再卖,还要加价。”

里长摇头,多了就不值钱了,大家的购买力跟不上。

先让大家吃个新鲜,下一船再来,需要降价许多,比如说二十文一斤,一个大蚬子一文钱。

寻常百姓不会买的,几文钱吃一顿饱饭,吃蚬子还没过瘾呢,钱没了。

“装的时候大小都要,再分开卖,大的贵一点,小的自然便宜,一斤四十个的,二十文一斤。

百姓赚一天钱买一斤还能剩钱,四十个煮了,一家人都能吃几个。

不去那么远,在近海让人捡贝类,运过来十文钱一斤,百姓能吃个够。

在苏州府、松江府、绍兴府、杭州府,都有海货。

船上不用装太多的煤和水,运一千八百石,”

颜希哲出主意,不一定非得赚大钱,近海用现在的船运输速度快,倒腾一次赚几百贯就不是钱了?

即便十文一斤,十八万斤也有一千八百贯,刨除雇佣人手的成本,一千六百贯没问题的。

两天折腾一回,不,运输一回,一天八百贯,一年下来弄个三十来万贯,朝廷财政收入才有多少?

一艘船三十万贯,十艘船……

不对,不能那样算,百姓不可能天天吃这个,而且海边究竟有多少?

颜希哲想着想着,苦恼起来,账究竟应该怎么来算?

“先造船,然后卖着看,卖不动就降价,主要在于运输,不一定非得捞海鲜。”

朱元璋看自己的户部尚书满脸纠结的样子,摇摇头,劝对方先别急。

“是臣太过迫切了,运输重要,对,管他运什么呢!反正长江一条线的货物往来会便利。”

颜希哲擦擦额头急出来的汗,发现自己钻牛角尖了。

……

大豆收割着,两千石的海船又一次离开,这回先不去九联城,而是带着锅炉、暖气片、暖气管子和蒸汽机、发电机、灯泡、电线去渤海湾东北部。

那里现在还没叫辽东湾,也没有营口和大辽河,只有三岔河。

辽阳不叫辽阳,叫定辽都卫,从那里继续往东北走,是东北的浑河,自东向西流淌。

从浑河能够抵达沈阳中卫,但现在同样没有这个称呼,抚顺所更晚。

眼下抚顺所那里与女真人进行边贸,修完了大棚,当地有好煤,好到煤泥比广东那里煤矿的煤块好的程度。

那里有大量的煤精与琥珀,而且露天开采。

暖气和灯给他们送去,提振士气,再带着洗好的煤去九联城,给九联城送大部分煤。

九联城那里有煤矿,不过埋藏深,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过去打井,工匠不愿意去,那里也没人想挖,有树,烧木头就行。

现在船过去送煤,让当地人试试,再带黄蚬子回南京卖一部分,这次就很便宜了。

等下次再用船给九联城送暖气与灯,九联城同样有蔬菜大棚,跟高丽交易能够赚钱。

这里有鳕鱼,黄线狭鳕,用来制作明太鱼,把鳕鱼弄成鱼干,不要脑袋,脑袋不值钱,不好吃。

属于朝鲜和丹东特产,吃的时候一般用棒子砸,不然咬不动,先拿棒子把明太鱼干给砸松了,像砸乌拉草一样。

棒子的称呼就这么来的,他们在鸭绿江边用棒子捶打衣服,就是洗衣服,又用棒子砸明太鱼。

同时桔梗用来做咸菜,跟辣白菜一样的方法,桔梗挖出来,下面跟人参似的,湿的。

不是用刀切成丝,更非剪子剪成的丝,用棒子砸,就把大部分水砸出去,桔梗被砸的一丝丝的,腌咸菜。

这个棒子很有用的,没有棒子他们活不下去的,比如冬天砸冰捞鱼、打狗吃狗肉。

那么明太鱼是当地特产,还不是淡水鳕鱼,淡水鳕鱼叫江鳕,这个更嫩,却不适合制作明太鱼。

鳕鱼是朝鲜族辣鱼的加工原料,特别好吃,而且价钱低。

明太鱼以后要向抚顺、沈阳那里运,给他们吃,那里吃不到海鲜的,包括辽阳,有海鱼的地方是入海口的营口。

营口有鲅鱼圈,那里盛产鲅鱼,鲅鱼有的人吃着过敏,制作成干不如鳕鱼。

做罐头的多,还有做成咸鱼,那个咸鱼玉米面饼子的咸鱼,大部分是它。

还有一部分做咸鱼的是黄鲫,凡是做咸鱼的都是不值钱的鱼,量大。

再不值钱,也比没有的地方强,海干货运到沈阳、抚顺,都属于好东西,包括很小的螃蟹、牡蛎干、海米、小虾仁、紫菜、海带干……

当地人都缺,更不用说女真人,必须要在辽东湾那里捕捞,然后干制,送过去与女真人贸易。

本地人,加上军队,正好解决下没有海产品的问题。

“这就是人参种植?怪不得要种荆棘,并留人内外巡逻与看守,铁丝网撑起来,荆棘不要撤。”

船肩负着重担跑去定辽都卫,朱元璋不能每天看着大豆收割,他带着人到送给下丘村的地方,主要看药材。

人参被移栽到了背阴的坡上,其他的药材也各有所处。

加上种的茶树苗、葡萄、果树,看上去非常舒服。

所有的路由水泥铺就,方便车辆运输,路纵横交错,上坡的地方是S形。

“又是一处世外桃源,之前到此,还是乱糟糟的,打草惊蛇、用刀劈砍着开路。”

朱元璋看着规划并建设好的地方感慨不已,尤其是错落的营房,有的居然很隐蔽。

狗窝也不少,防止外人到来,看守的人没发现。

“陛下,主要为了方便采收、运输和种植,待明年,修一条内部的铁路过来,采了果子运到河边装船,比陆路牲口拉车省时省力。”

里长说着未来的规划,这片地方还没有全利用起来,活儿要一点点干,雇佣的人手太多了,别处就缺人。

朱元璋颔首:“铁路好!投入一次,往后的维修费用低,只要货物足够多,便比使用牲口划算。

铁矿的铁轨今年铺了不少,可惜暂时没有办法修一座跨过长江的大桥,不然把铁路搭上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