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守村人 > 第757章 辞海定稿试货币

大明守村人 第757章 辞海定稿试货币

作者:农家一锅出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7:14

第757章 辞海定稿试货币

第757章 辞海定稿试货币

据小道消息传出来的,太子妃又有了身孕,了不得咧!

居必七打九五折,所有的下丘村铺子都如此,盒饭店除外,依旧三文。

然后整个南京城所有的做买卖的都跟着打折或送赠品,包括青楼……

百姓最怕的是动荡,一个安稳的政治环境才是他们最喜欢的,尤其是商人。

冬天施汤的人更多了,有钱的商人害怕,万一陛下心情不好了,下个什么令……

时间一晃,到了大寒的节气,公历一三七四年一月二十日,农历闰十一月二十九。

本月就是二十九天,第二天是腊月初一。

朱元璋没有什么事情,不开大朝会,干脆大寒节气和腊月初一一起放假,放假三天。

孩子们高兴了,又跑过来玩耍,大田的冰场,不是下丘村外面的那个场地。

三千多个在图书馆住的孩子同样再一次跑过来,先喝口用来涮串儿的汤,然后滑冰。

太子妃也来了,多跟孩子接触,心情好。

文武百官除了值班的呆在皇城各办公室,其余的皆到,包括编纂辞海的危素等一大帮人。

辞海已经差不多了,再审核两遍即可定稿抄写,然后送去图书馆的印刷坊印制。

参与的官员都很开心,两本工具书了,都有自己的功劳。

等辞海编纂完,就可以跟其他先一步进行准备的人共同完成洪武大典,一旦编好,此生足矣!

“太扑辛苦了,待辞海定稿,太扑歇息一段时日,不可忙坏了身子。字典总印刷量超过五十万部,是咱大明的字典。”

朱元璋此刻就跟危素说话,没有定稿的辞海他大概看了看,满意不已。

辞海属于字典的进阶工具书,眼下字典在努力印刷,至少大明各地的官员与文吏人手一个。

图书馆中也有大量的字典供人借走使用,莫给弄坏了便成。

书香门第则买,像科举罢黜后没在南京继续呆着的人,他们一买好几部,自己用,也给家里的孩子用。

等军士们下到地方去扫盲时,更要带上一堆,一个村子给几部,之后再有人想要,就得自己掏钱购买了。

字典的定价不贵,成本钱加个百分之十的利润,这百分之十还包含了运输费。

危素一听要让自己休息,露出难色:“陛下,臣不累,臣还要修洪武大典。”

“大典岂是一两天能修好的?把身体累垮了,还拿什么来修?正月放你一个月假,与家人四处走走。”

朱元璋不同意,好不容易救回来的干活之人,不能不让歇着,拉车的牲口也得休息呢!何况人乎!

“陛下,那其他人呢?”危素一听陛下说让自己带家人转转,觉得也行。

“都歇,调养下身子骨,一个个年岁不小喽!”

朱元璋直接给这个专门用来修典的部门放假。

里面有不少人属于已经在家养老的前朝官员,前朝官员已经不想着朝堂的事情,心累!

他们岁数大,就在家呆着,给愿意来求学的学子上上课,然后教家中孩子,就准备这样度过余生。

结果朝廷要修大明字典、大明辞海、洪武大典,就把他们又找回来。

一知道要参与这等事情,他们又年轻起来,带着家人跑到南京,一边接受身体调养,一边加入进编纂工作当中。

目前朱元璋指派人在收集书,洪武大典属于百科全书,里面包含各个方面的内容。

一些书被收藏在民间个人手上,得让他们拿出来,借用,之后他们愿意卖就买下,不愿意卖则还给他们。

凡是愿意藏书的人都知道书的珍贵,当看到告示说要编纂全科的大典后,他们愿意把书借出来。

关键不白借,给钱的,加上字典和其他印出来的农书什么的,也给他们一套。

“臣谢陛下!”危素高兴地去找伙伴们说这个事情。

朱元璋转身看里长:“若非有他们在,还真不好编辞海,可惜人手少,洪武大典不知几时能见到。”

里长刚才一直不出声,他其实想去看村子里的孩子们玩耍,偏偏被要求呆在此处。

现在听朱元璋问话,直接回:“想是有个三五年的便可,大典住要在于整理,分门别类,铜活字在不停地制造,一旦大典完成,就多多印刷。”

“甚好!避免将来有所遗失。那些小说、话本都储备好了?”朱元璋认同多多印刷的行为。

若是只有正本与副本,万一着个火、发个水,坏了还得重新编纂。

他又想到了下丘村找的一群‘作者’,写话本,现在只印而不卖,大家都不识字,卖给谁看?

话本已经弄出来很多本了,像三国演义这个已经完书了,罗贯中正在弄跟师父一起的水浒传。

罗贯中自己有好多话本,并不是只跟师父施耐庵一起弄的水浒与自己写的三国演义。

其他历史上没有流传下来的话本,现在也写着。

加上其他的作者,图书馆储备雄厚,等着明年先放出来几个小话本,给说书的人。

“回陛下,都差不多了,主要在于纸又有好的,要用好纸继续印刷,包括字典。”

里长不说话本如何,按东西属于娱乐,真正有用的乃是纸。

下丘村的造纸工艺一直在提升,都能做印刷纸币的纸了,其他的纸技术相对低。

但比现在大明正常的造纸作坊造出来的纸好,别看宣城县的宣纸出名,不能拿来印刷成册。

关键宣纸贵,成本过高。

下丘村的纸又便宜又好,技术保密不外传,工匠们被下了死命令。

还有印刷的墨,必须是油墨,这个同样是不传之密。

朱元璋眼睛看着冰面上的人:“明年能印出来宝钞?”

“技术储备够用,不过明年要发行宝钞?”里长问。

“发行不?”朱元璋反问。

朱元璋也不知道是发行好,还是不发行好,这事得听高人的,万一弄错了呢!

“可以试着在周围几个府用,如下丘村的买卖、百货商店,用宝钞的话咱们收,甚至可以有优惠。”

里长给出一个试行的办法,强制百姓接受,不如慢慢引导,反正不着急。

目前大明的货币流通还可以,主要是百姓不怎么出门,而且打胜了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