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守村人 > 第764章 技术更迭且寻古

大明守村人 第764章 技术更迭且寻古

作者:农家一锅出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7:14

第764章 技术更迭且寻古

第764章 技术更迭且寻古

众人边吃边聊天,里长说村子里负责的买卖,朱樉那里管的,村子一个月对一次账而已。

朱樉则说自己的方面,朱棡、朱棣、朱橚三个人一起帮着二哥理账和在居必七坐镇,帮着补充。

朱标同样有事情,那个工业区交给他了,弟弟们都会理账和经营,当太子的不会怎么行?

朱标不仅仅参与此事,还得一同批改题本,肩上的担子很重。

他们兄弟做的事情,朱元璋根本不查账,今年赚的钱,外贸,对,市舶司的账,始终是马皇后带着孙贵妃来作。

马皇后以前打仗的时候就负责后勤,她管起来游刃有余,孙贵妃是她叫着的。

还有太子妃,太子妃必须会,将来的某一天,会由她再教给儿媳妇。

包括如何查账,村子可没把这个查账的一系列方法传给大臣。

等着看到不对的时候,进行审计审核,再拿出来。

朱元璋和马皇后高兴地听着,孩子一个个的皆能独当一面了,原来最不放心的就是老二老三老四等等孩子。

说白了就是三个,因为封地的位置特殊,陕西的西安、山西的太原、元中都的北平。

这三个位置顶在了北面的一条线上,给封王的时候就打算让他们替兄长跟北元打。

结果由于下丘村的武器和给宫里赚的钱弄的后勤补给,北元被打懵了,一代名将王保保都在那个雨天趴窝了。

眼下大明的武器在升级,火铳不要了,燧发枪不造了,改成造后装填的纸壳弹线膛枪,另外近距离连发突击的转轮也得多多造。

而下丘村现在似乎弄另一种枪,就是他们已经装备上的。

遇到连续大雨的时候,之前所有的枪子弹全废,但下丘村的没问题。

“宜长啊!过了年的事情多,你整理个题本,大概的……就按照那之前说的做。”

朱元璋终于说出他过来的主要目的,先前说了不少各方面的情况。

需要一个总纲领,拿出来后,才能让群臣看看,并顺着来执行。

进腊月了,朱元璋怕里长整理不过来,提前说,给其时间。

那个题本保证是个厚厚的册子,其中包含各种论证,看看何处有思虑不周全的,正好改了。

里长眼圈红了,放下筷子,郑重道:“草民知道,定然不会耽误国事。”

朱闻天扫一眼,懂,这是里长自己把自己给感动了,今年的祭祖保证要哭这个。

这可是为大明定国策啊!得用把祖宗们从棺材里哭起来的劲头去诉苦,哎呀!心累!

“甚好!甚好!饮胜!”朱元璋眼圈也红了。

于是大家干了一杯啤酒,继续撕烤鸡架。

“陛下,咱刚刚画个工业机械图纸,用来代替人打毛衣的,一个时辰就能打好一件,咱去拿来。”

里长想起个事情,之前憨憨洗澡的时候,他就开始照着画图纸,正好让陛下高兴一番。

“好啊!”朱元璋白天的时候还知道一个女子打一件毛衣要用三五天,这一个时辰就一件?

里长跑了,不长时间又跑回来,献上那几张图纸。

朱元璋看一看:“咱看不懂,只晓得一台机器顶四五十个熟练的人,是否如此?”

“陛下,一个人你找过来需要培训,而且小孩子是不行的,这机器随便造,造得越多,编织毛衣越多。

一个人可以同时看十几台机器,主要是怕毛线断了,需要接线。

如果能从外面收购羊毛到大明,大明还可以出洗染机,大量纺织毛衣毛裤等制品。

不止是毛衣,还有呢子衣服,那个设备咱们也能出,冬天在北方最好用了。

它的清洗方式是冬天用雪埋上,然后立在地上用棍子打,一打就干净。”

里长现学现用,他其实不知道呢子衣服的梭织技术代表了什么。

朱元璋同样不知道技术代表的含义,他也不需要知道,反正下丘村说行,保证行。

“宜长,照此说来,棉花、麻什么的,是不是都成?把原材料运过来,咱们加工好了加价卖回去,赚中间的差价。”

朱元璋脑子还是灵光的,瞬间想到了技术优势,洛水河边的设备参股商人到处收棉花呢!

里长使劲点头:“是啊!咱们有这个技术,就是一般情况下怕冲击百姓营生。”

“晓得咧!往后咱市舶司要问问夷人,看看他们要不要,这技术太欺负人了。”

朱元璋又一次承认技术的厉害,别人累死累活地干一个月,不如一台设备一天。

关键人有数量,设备可以随时生产,把一个人从小养到能干活的时候需要多少年?造一台设备需要多少时间?

而且设备不用天天供饭,也不给工钱。

若一台设备是一百二十贯,相当于女子一百个月的工钱与福利相加。

一天顶一女子一个月的产量,一百天就回本了,剩下的全是赚的。

正如蒸汽机翻耕机和收割机一样,收割的话,还要有人去捡一捡,翻耕与耙平则不需要人再过去参与。

“陛下,从古至今,技术一直在变,像用的犁,最开始没有犁的,是人在地上随便种,之后用工具刨,接着才出现了木犁、石犁、青铜犁。

犁又从直辕犁变成曲辕犁,由二牛抬杠成了一牛挽犁,技术变强是亘古不变的法则,不可怕。

可怕的是人心,技术变革的时候,很多产业结构就跟着变,为了追求更大剩余价值。

咱管好政策和律法,进行引导与限制,其他的就好办了。当然,吏治最关键。”

里长介绍了下耕地用的东西的历史变迁,以证明技术一直在前进。

不是有了下丘村才有了技术,那火铳是下丘村做的?下丘村做的是燧发枪好不好?

朱元璋连连点头:“是矣是矣!事之对错在人而不在术。咱找人问夷人,行的话,就帮着加工,从中赚钱,要多赚,他们不会。

其实比他们便宜一半都划算,要不看运输费用等相关利益,咱可以五分之一嘛!

反正咱有得赚,也叫夷人商队有得赚,不然他们就不来了。

等咱大明的远洋水师建好,咱们出去,压榨其他夷人的利润空间,馍就那么大,有的吃得多,有的就吃得少。”

“陛下,咱其实可以把馍做大。”里长想到憨憨说的话了。

没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