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守村人 > 第859章 最大消耗铁轨求

大明守村人 第859章 最大消耗铁轨求

作者:农家一锅出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7:14

第859章 最大消耗铁轨求

第859章 最大消耗铁轨求

“就是平时多训练?子弹不要钱地往外扔?”

里长这回听明白了,跟练习射箭一样。

不同的是射箭射多了胳膊疼,拉不动弦了,打枪打多了胳膊其实也疼,就是肩膀,不过这个可以练出来,射箭那个不行就是不行。

现在下丘村的人,只要年龄超过十岁,就会练习射击,年岁大的人也慢慢学,筋骨不怎么好了,怕开枪的时候后坐力把自己给弄挂了。

但是得会,适应性地练,万一真需要打仗,不能让别人保护,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杀敌的能力。

朱闻天点头:“还有以后的掷弹筒、枪榴弹和迫击炮,必须实弹练出来,将士们得一次次强调军纪。

单兵作战素养高,才能够打胜仗,不能像最开始的各地起义时候的样子,一窝蜂往前冲。

所有的战后准备都为了战时服务,老兵难得,好在现在的一批军士都是打过仗的。”

朱闻天其实想起了二战时候的倭寇兵,那个时候人家最开始的兵战斗力非常强。

不管拿一支军队遇到倭寇兵,同样的武器和人数,就打不过人家。

人家的枪打得准,遇到突然袭击的时候能够瞬间进行反击,别的国家军队,尤其是自己国家的人,得用很多人命来跟他们交换。

后来自己国家的军队经过打仗,再跟其他国家打,比如棒子那个联军打,就厉害了。

如今大明的军队的素质就高,加上都学会了识字和算术,往后得前面的老兵带后面的新兵。

“等生产力上来了,能够空余出更多的劳动力,就可以让青年参军,学习两三年回家。

这个过程中必须得给足够多的钱,否则人家是养家的存在,什么时候不需要参军的人养家,什么时候才能变成给很少钱的兵。

将来军户要取消,有的人就不适合打仗,因为户籍的问题不得不参军,对谁都不好。”

朱闻天说完这个话,进实验室,抓紧时间做电报机。

里长没跟进去,进去需要换衣服、换鞋、消静电什么的,麻烦。

他摇摇头转身走了,打算仔细琢磨琢磨,下次遇到陛下的时候说给陛下听。

外面的百姓则高兴不已,工业区大量招工,给多的工钱,他们踊跃参加。

消息传出去,附近州府的百姓看看家中没有什么活计,也往应天府跑。

宁国府宣城县的二十一个村子的人最多,他们把牲口租借出去了,没有钱,别人只要帮着好好喂就行。

他们享受机械化服务,大量的人空闲出来,组团往河边和江边跑,乘船进胭脂河,也不来南京城里,直接在工业区下船。

这些人工业区最欢迎,他们也识字,给安排一些稍微复杂点的工作。

……

一晃半个月过去,二月三十,谷雨。

朱元璋放假,连续休息三天,提前给村子里打的电话,今天吃海鲜宴,喝黄酒。

船过来了,进玄武湖,然后走火车进村。

现在长江口那里的海鲜种类多,嘎巴虾、寄居蟹、偏口鱼,还有肥蛤、虾爬子、摆甲鱼。

新的船造好了,一边看设备情况,一边出海捕捞,回来卖给南京的百姓。

有的东西贵,有的便宜,像摆甲鱼就非常便宜,一文钱二斤,船一次能运上千吨,小的蒸汽机船也有一百多吨。

这东西一网一大堆,出去一趟,扔了怪可惜的,关键扔也费劲,干脆拿回来给百姓补贴。

百姓一文钱买二斤鱼,还得搭进去五角钱的调料。

不过更多的百姓会选择把买来的鱼给制作成鱼干,想吃的时候蒸一下,海鱼跟河鱼的口感不一样,海鱼比较硬,河鱼嫩。

当然也有贵的鱼,比如带鱼,这个是大船去深的地方拖网捞出来的,出水就死。

有钱人吃,其他的下丘村拿来做罐头,

“宜长,这带鱼为何出水即死?有人说它脾气大,被捉上来后把自己气死了,嗯!肚子气爆了。”

朱元璋还是坐在箭楼上面看百姓在集市上买卖,他喜欢上这个位置了。

“陛下,其实是鱼鳔的问题,带鱼在深水的地方,如果突然升上来,鱼鳔膨胀就坏了,但是慢慢上升的话则没问题。

使用拖网的情况,一点点提上来,里面就有活的带鱼,可以养,不过成本太高,不如去海里捕捞。

一些大的贝类,也是用沉底拖钩后面家网捞出来的,钩子把贝从海底掀起,然后网过来正好装上。”

里长这个事情清楚,其实渔船上偶尔能够见到活着的带鱼,没人考虑在船上养,带回来就死了。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原来如此,咱就琢磨着嘛!一条鱼咋能有那么大的气性?海里难道没有让它生气的东西?一生气就死,气绝种了!嘿嘿嘿嘿……”

周围的人跟着一起嘿,并且记住带鱼出水即死的缘故,不是气的。

笑过几声,朱元璋看集市上很多做海鲜卖的摊子:“大船仗未打过,但捞鱼就回了不少的本儿。”

“陛下,还安民心呢!沿海的百姓再不担心倭寇。”

负责编纂兵书的徐达说另一个好处,这种大的蒸汽机船在海岸旁一过,海边居住的百姓就感觉安稳。

自从大明水师开始扩张,朝廷允许渔船出海了,不然片板不许入海。

一个是防倭寇,渔民随便出去,到海里会被倭寇抢,同时倭寇又能假扮成渔民。

倭寇被打得成了缩头乌龟,走私因为内部举报而破产,渔船便被允许下海。

沿海地区的人赶海,弄到很多贝类等海鲜,受交通条件限制,他们根本卖不出多少钱。

有钱的商人收海鲜,然后装在马车上运到别的地方,也就是一天的路程,几十里,想运到更远的所在,海鲜变成海臭了。

遇到了大船,海边的人把东西给大船,大船速度快,装着拉到应天府卖。

百姓赚到钱了,船也赚到,应天府南京的百姓跟着吃到廉价的海产品。

这便是物流的作用,否则那些赶海捡到的海鲜要么抹盐晾晒,要么煮熟了再晾晒,也么就扔掉,实在是吃不完。

“瞧情形,咱大明的钢铁还是少,不够用,最好处处铺铁轨。”

朱元璋通过徐达的一句话,想到了陆路运输。

昨天二十二点四十就来电了,然后农家躺下了,就困,又睡了几个小时,凌晨两点四十爬起来码这章的字。最近降温,温差变化后风大,是风把这边一个供电器给吹脱落了。然后农家说个事情,冷的地方,遇到有一小块一小块雪和冰的路面,大家记得把手从兜里拿出来,身体微微前倾,膝盖屈着走,这样不容易摔,即便不小心摔了也是向前摔,总比摔到后脑勺强。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