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守村人 > 第881章 民遇好官钱挂钩

大明守村人 第881章 民遇好官钱挂钩

作者:农家一锅出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7:14

第881章 民遇好官钱挂钩

第881章 民遇好官钱挂钩

连续地赶路让大家都很疲惫,只留下坐车和骑马的宫女,她们负责组织一下人手,再唱唱歌、跳跳舞。

怀远的气温比较稳定,不冷不热的,冬天找不到滴水成冰的事情,夏天也不会头上热得冒烟。

立夏后几日的天气正好,百姓中的孩子困了进帐篷睡,还想继续喝酒的就围着篝火聊天,顺便看宫女跳舞。

百姓就是找热闹,平时不可能大家凑到一起如此吃喝,尤其是各村的,同一个村子有大事,那不过是一个村子热闹。

各村互相之间打听消息,谁养了多少鸡鸭鹅,是不是还用麸子养猪和竹鼠?大牲口买了几头?

还有今年准备拿什么来做青贮,你们村还买水泥干啥呀?你村卖烧水泥的石头就卖了不少钱吧?

各村之间又想比较,又想打听别人的技术和想法,包括今年出动多少人修路修河堤。

朱闻天在帐篷里看在这边教导百姓的军士提供的信息,写在纸上,而且还是题本格式。

显然军士在知道自己能教别人的时候,努力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准备将来当官用,反正饼是这么画的,能当官。

其实没错,等他们年岁大了,打不动仗时,就下到各个县里当官员,一个县又不是只有一个官。

现在官员少是打仗打的,有的县别说县尉、县丞,文吏都没有,只有知县带着主簿忙碌,再找不识字的人当衙役。

一旦军士退休,往大明各地一撒,大明整体素质瞬间提高,现在就是,教百姓识字呢嘛!

“当地官员不错,聪明,知道使劲烧水泥修路,不然当地的降雨怕河水漫过路面后泥泞,那样耽误运输。

怀远这里没有煤炭,烧水泥的石头多,还有烧玻璃的石英石。

不过八公山的所在,对,就它东边的地方,煤炭特别多,正好开采完装船顺流送到怀远。”

朱闻天看着资料说话,现在没有淮南市的称呼,也没有淮北市的。

淮北有煤炭,却无法运到怀远,淮南正好旁边是淮河主流,必须路过怀远,还有比这更方便的运输条件吗?

于是村村修水泥路,顺便把明沟暗渠也修成水泥的,方便清理。

再给自己家的茅房的茅坑弄成水泥的,掏粪容易,顺便在田间地头修发酵池,不让孩子过去。

路修好了,他们又打算盖房子,用当地的花岗岩做地基,顺便还能把碎石头铺在其他的小路上。

气候好,又不缺水,适合种植、养殖,往外卖东西,路矿不好不行,现在努力修。

里长凑在一起看,赞赏道:“当地的人想法真多,不需要每年一个月劳役期,平时有工夫就去干活,自带干粮。”

资料上写了,各村的里长一看没有农忙,立即去找县里的官员,让官员调派工匠执导,村子的人去做。

衙门的人记下谁谁来了,干了几天,有人甚至干半天也记下,人家就有半天的空闲,回去还得喂猪呢!

百姓如此作为,县里的官员也负责,写题本向南京送,让那边在便民处贴单子,县里有什么东西,可以来收,价钱不高。

如此一来,怀远县的百姓卖东西多了,赚钱也多,回头继续养。

水泥烧制了用水力磨,水泥装船向下游送,下游有的地方没有石灰石和煤,正好买怀远的。

商人过来,自然带着本地缺的商品,在没有百货商店时,各村的里长带人统一采购,价钱比单独到县城买的低。

“这便是村官和县官互动后的结果,整个大明都应该这般,而不是各种捞取个人好处。

回头研究研究,地方官员能够带领地方百姓赚多少钱,按照一定比例给他们发奖金。

比如说千分之一,从税收上能反应出来一些,收一万贯的税就额外多拿十贯钱。

百姓生活好,钱多了才能让消费增加,从而税增加,但不看国内生产总值,那个有无效的。”

朱闻天考虑是不是把地方经济发展与官员额外收入挂钩,不额外加税的情况下,税收越多,给得越多。

百姓卖猪和家禽、蛋、粮食、蔬菜,是不交税的。

但他们会在赚了钱后买需要的东西,这时不管是饭店、杀猪铺子、商店,都要交税。

里长皱眉头,没明白:“第二年不好增长,钱岂不是又少了?”

“不看增长,官员在这个地方当官,只要是税收就给他千分之一,哪怕他调离了,这里的税还是给,不过可以改成万分之一。

新来的官员在他的基础上增加的税收,算新来的官员,指指派的主政官,知县、主簿、县丞,谁出力多谁多拿。

比如有的县丞说我不走了,我等着新来的官员继续带着百姓增加收入,提高税收,我又能拿到钱。

这也行,说明他至少配合新来的知县做事情,否则往下降了,就先降他的。

离开的官员更愿意到贫困的地方去,更好发挥,提升多了,等不干的时候,攒下一大笔钱。”

朱闻天说这样的措施,越到后面越难,对官员的能力要求越高。

至于说有人弄虚作假,那是吏部跟都察院的工作,户部也盯着呢!造假得把税给我拿过来,你造吧!

“那我回去写题本了,用电报发给陛下,看陛下的意思,咱村子的人应该当地方官,有钱赚。”

里长准备回去,他感觉照这个思路,村子的人倒哪都可以带着百姓致富,然后就有花不完的钱。

“早着呢!要等太子殿下,村子的其他年岁大的,就管其他事情吧!”

朱闻天摇头,村子四五十岁的人,等不到朱标登基的时候再当官,不是说寿命,是年岁大了干不动了。

四十岁,等十年,朱元璋不愿意干了,累,他自己也才五十多岁,村子里五十岁的,跑地方上当官?

现在三十来岁的,加上自己这一批和以后的孩子,才最适合配合朱标,到时候再考虑,究竟该怎么当,不能把持住朝廷啊!

里长挑开帐篷的帘子,左右看看,扔下一句‘知道了’,回自己的帐篷。

帐篷外是坐在这边吃东西聊天的村子里要娶媳妇的人,他们负责盯着。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