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守村人 > 第902章 时间不急精服务

大明守村人 第902章 时间不急精服务

作者:农家一锅出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7:14

第902章 时间不急精服务

第902章 时间不急精服务

船只往来,关键人物渡河,走一路,看到了百姓在拾麦穗。

“已经开始收割了?”朱棡瘪瘪嘴,一脸难过的样子。

“殿下,殿下莫急,本地的麦子确实被咱太原府的先收,华阴的也收了,同一个纬度的,咱太原那还得等几天。

何况设备过去了,这边收完了,把地翻耕一下,设备也过去,接着种黄豆与高粱割青贮,再种冬小麦。

咱们种不出来一年两熟的,最多两年三熟,多种一些其他的杂豆什么的,小米了、青稞了、绿豆红豆了等。”

里长赶忙安慰,别再生病了,太原府不是山东,种完了麦子还能再种黄豆跟高粱,收成品。

太原收完麦子,再种东西,要么是菜,要么就是不成熟就收的。

要么种大白菜和萝卜、胡萝卜、大葱,再晚一些的话,种圆葱,明年收获,跟冬小麦一样,需要其他的地来种,不能抢主粮的。

或者收完麦子种姜,如此可以抢一下时间,然后再种麦子,反正不能一年两茬主粮,没那个气候支撑。

包括盐池也是一样,要么麦菜轮种,要么耽误第二年的小麦,一般会选择种小杂粮,肥得跟上。

盐池的纬度相对高一点,比太原高,麦子收获时间早,一般早半个月,所以小杂粮就能生长得不错。

太原种小杂粮要看天气,若是收获之前早下霜,就得在地里点燃麦秸秆熏烟,用烟把霜给冲掉。

这是真正地跟老天爷拼,百姓和官员要有心理准备。

实在害怕就种蔬菜,冬天挖了菜窖,把蔬菜放里保存,能吃到第二年春末,吃到大萝卜变糠。

盐池,即运城最好拼,成功的概率大,太原……养牲畜不好吗?猪也能吃未成熟的豆子和高粱。

“还是应天府好,一年两茬太轻松了,咱的百姓咋那么苦命?

一部分种菜,一部分看看运气,运气好了收成熟的,运气差就割青贮。

关键冬天黄河没什么水,无法通航,不然都种菜,还能给其他地方送去卖钱。

等咱就藩的,咱要弄出来万亩大棚,只有拿它来对抗苍天了。

下丘村真厉害!前面的朝代,有过冬天种菜的情况,温泉旁,或者宋朝烧一烧火道,只供应皇室。”

朱棡抱怨了一番,转头又夸起下丘村,蔬菜大棚才逆天呢!下丘村弄的冬天可以吃樱桃。

朱樉跟着说:“三弟安心,今年给你带了玻璃,很快就会有大棚,让你封地的百姓冬天吃黄瓜、茄子、生菜等东西,西瓜和香瓜也不会缺。”

朱棡露出笑容:“咱便宜点卖给百姓,咱想好了,要求按照户籍买,不准抢,看产量,一家只准买多少。

咱现在去解州的盐池,然后一直到太原府?陆路好走不?”

“殿下不是,走不了。咱们得沿着黄河向北走,到汾水后顺河走。

现在直接冲是五老峰的山脉,这边都是山,稍微东北一点是中条山,稷神山。

凭咱队伍的本事,可以翻山越岭,却耽误时间,跟着河道,会路过紫金山。

殿下,不若看地图吧!有地图的,现在乘车,这边总打仗和备战,黄河边的路平坦。”

里长一边说着一边让人去取地图,大家坐在车上,越是战争的地方路越好。

蓝田县到长安的路况就好,北平行省附近的路也好,南京更不用说,还有洛阳、开封。

地图展开,朱棡熟练地用手指着路线,皱皱眉头:“还有那么远呢!近一千里,咱们一天走二百里行吧?”

“行的殿下,其实机械已经送到地方了,一切都来得及。

现在速度快一点,到地方之后,咱们还得四处看看,看地形地貌,以及百姓居住地的分布。

之后针对具体的情况来安排,不然殿下何必叫着村子里的人跟你一起到此?”

里长同意强行军,一天将近一百公里,那有河,有河就不怕,很多辎重通过水路运转。

陆地上就是马和骡子拉车、驮人,带一点点东西,按照牲口的耐力,一天加起来走十个小时,一个小时十公里。

主要在于跟来的牲口全是好的,挑了又挑、选了又选。

如果不是要实地考察,当地的官员有书的,照着书里写的,看适合哪种模块,就直接拼一拼模块好了。

人家晋王殿下不要那种,要准确定位,享受贵宾级的指导服务,细致化、精确化、科学化……

那么赶路的时间要缩短,之后实地考察,再给出方案,这孩子也很苦的,弄到了这么个地方当蕃王。

不是说太原府不好,而是资源利用率低,交通限制了,否则凭借煤炭就足够富裕。

陆路交通太差,成本高,水路有季节性,不像长江。

人家老四,旁边过去是渤海湾,走海路即可。

“辛苦里长了,昨天晚上还忙着规划浮桥。”朱棡很不好意思地说道。

早上起来的时候,里长给了朱樉一份浮桥的建设图,一份就是一摞,几十张图。

四个人都知道,这是高人先画的,然后里长又照着画的,一晚上不用睡了。

现在还要操心别的事情,自然辛苦,下丘村可以不来的,下丘村是太子村。

“比起以前在地里刨食吃容易多了,挨过饿的人才懂得其他怕挨饿的人的心思,百姓们但凡有办法,都不会向老天爷低头。”

里长摆摆手,别客气,老天爷不相信眼泪,咱就把老天爷打得掉眼泪,对,打哭它!

“说得好,咱治下的百姓不低头!赶路!冲呀~~~”

朱棡高兴了,队伍整理完毕,沿着黄河向上快速移动,等着到汾水,就转向,顺汾水前行。

后面的船最后带了一网鱼,扔到岸上,让百姓自己取。

于是百姓自己排成几条队,到鱼堆的地方取一条或两条鱼,抠着鱼鳃到旁边找长的草,或者柳枝,穿上带回家。

没有人加塞,也无人多取,最多两条小一点的,大的一条就够了,渔网孔眼大,小的捞不上来。

大明的百姓还是有良知的,在不涉及到生死的情况下,遵守人性的规则,守着底线。

不会冲上来疯抢,更不会一个人拿很多,然后一副伱们敢碰我我就找衙役的傲慢。

当然,真有人找衙役,这种人保证挨收拾,因为执法部门的人执法。

大明初期不是执法人员不执法,百姓无视道德的时代,不是!

木有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