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守村人 > 第922章 玄乎故事论窑洞

大明守村人 第922章 玄乎故事论窑洞

作者:农家一锅出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7:14

第922章 玄乎故事论窑洞

第922章 玄乎故事论窑洞

众人这下都知道明天要去南边的清源县,果然很忙,感觉队伍到一个地方就四处跑,根本没闲着。

大家来回看看,对,清源县的官员未来,没人去找他们。

郭知府等府官比较担忧,怕晋王殿下突然询问自己清源县的事情。

前两天还以为能够应对问答,结果看队伍的行事风格,直接落实到最低下,包括百姓一般吃什么、种什么、养什么,周围小河啥的。

包括在晋祠镇,帮着介绍哪里的桃子好,去弄些枝过来嫁接,等秋天那里的桃子出来了,别忘了种树苗。

再有把杏树和不同的梅子进行嫁接,等结果后,选出又大又甜的杏梅重点种植。

葡萄怎么样剪枝和打杈,过冬如何埋起来最有利与来年开春生长,放蛋壳就能让酸的葡萄变甜,说是什么鳞甲肥。

即,只要处理问题必到具体,若是现在问清源县的情况,自己不晓得呀!只能说个大概,显然无法让殿下们满意。

好在朱棡根本就不指望从他们口中问出来什么某个地方的详细情况,把几个村子的里长喊来,聊聊奇闻趣事。

比如哪里的水井中传过孩子的哭声,有可能里面有娃娃鱼,而且地下河另一边连着大的稳定缓流区。

通常伴随着溶洞,溶洞能干什么?种蘑菇,种药材,有的溶洞的水质硬,人喝了不行,最适合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这样生长快,喊的矿物质多。

若是种多年生的植物,很容易使重金属积累,对人产生危害,这都是下丘村说的。

结果朱棡一引头说这种事情,反而把里长们给听愣了,他们瞪大眼睛,满脸好奇之色,像听神话故事似的。

“像有的地方有条小溪,溪水人喝了不行。但是长在旁边的果树却比其他同样的果树结的果子甜。

把这个果子的核种到其他地方,结出来的果子又正常了,据说那条小溪是神仙点化过的。

那么咱们顺着去找,会找磷矿,甚至找到高钾低钠的长石矿区,这两种混合起来就不错。

你们倒是说呀!别总叫咱说,咱不是来讲故事的,咱要听故事。”

朱棡说着说着发现不对了,自己讲了几个,你们一句话都不接?本王为你们说书来了?

“殿下恕罪,草民听上瘾了,竟然如此有趣和奇怪,说通了又非常简单,殿下果然学究天人。”

昨天最开始打招呼的里长笑着奉承一句,表示学到了。

其他人跟着纷纷点头,原来感觉很玄妙的事情,一说便明了,殿下厉害!

“那伱们快些个想想,咱不需要你们说通,你们告诉咱便可,咱自己去猜。”

朱棡摆摆手,示意别捧了,自己这点知识比下丘村的孩子都比不上,这已经是人家的常识了。

里长们没办法,使劲想着从小到大听到过的各种故事,包括什么鳏夫家晚上有美女夜敲门了、谁家的孩子跑到十来丈高的树上了,关键那孩子才两岁。

还有坟茔地半夜看到蓝幽幽的光,有人在聊天。

三十年前谁晚上绕着一个地方走到天亮,加上喝多的人一下子失踪很多天,又突然出来后说做了场梦,被带到地府去了,判官说没有罪,又给放回来了。

小时候村头有一棵大柳树,一到旱的时候就流血,都说成精了,后来被雷神给收了,一个大雷下来,柳树着火。

原来有一条小溪,源头的泉眼里往外出鱼,那鱼又鲜又嫩,丝毫不腥。

“现在想想,那鱼就是地下河里出来的吧?后来就不出水了。”

说这个故事的里长想到了朱棡说的娃娃鱼的故事,觉得两个很像。

“还记得再哪么?可以挖一挖,看看那里有没有地下河,即便有,如果不是娃娃鱼,就应该连到了其他湖面上。

而且大的鱼出不来,只有小的,那边湖的大鱼就不晓得是否能进去。

若不能从其他的地方出去,鱼看不到东西,最后要么变成了特殊的鱼,要么饿死。

先记下,大家继续想,什么都行,咱不怕听鬼神的。”

朱棡知道水源最重要,如果地下河比较高,流经没有水的地方,可以挖出来引条小河,把无法耕种的地方种上耐旱的作物。

里长们得到鼓励,不怕说错话,把更玄乎的事情讲出来,包括自己时候不听话被大人吓唬讲的,并且自己也给孩子们讲的故事。

一直到两点多的时候,这个午饭才结束,里长们也不回村,就在这边陪着干活的村民们,晚上还要再吃一顿饭。

这边没有活儿干的村民则回去找事情做,比如把院子收拾收拾,或者捡些柴火。

山上有果树就有其他的树,包括荆条,找干树枝带回家,或者看着碍事的树枝砍下来拖回家晒干。

荆条拿来弄栅栏,要么编篮子,一般的篮子时间长了,下面漏了就不补了,不如编新的,补的不但沉,还容易随时散架子。

亲王等人回去休息,里长继续跟着憨憨进帐篷询问事情,关于明天的。

晚上饭相对晚一些,百姓也不急,大家都等着吃好的,今天晚上还是鱼,并且说了,有煎的鱼干给大家分了带回家。

关键百姓愿意看电灯,电灯的光比较稳,不像蜡烛与火把、油灯那样晃来晃去。

“此时窑洞中住的人比较热了吧?虽说窑洞冬暖夏凉。”

朱樉自己的封地就有窑洞,太原府与大同府一样有,百姓们没有钱烧砖瓦,就在黏稠的土坡处挖洞居住。

有的甚至直接在一个高的地方往下挖,挖出个大坑,坑里是大院子,房子围着中心挖出来的,中间有个井。

下雨的是时候雨水就进到井里,大家吃水也在那个井中打,不怕洪水冲,因为本身就是高的位置。

现在他就想知道,是不是真的那么舒服。

“秦王殿下说笑了,哪有什么冬暖夏凉,无非是比在外面晒着强,夏天潮啊!窑洞越往里越潮,不透风。

夏天还好办,热了少穿衣服,外面有井,打水冲凉,最怕冬天,冷啊!

在里面烧火,冻得不想出来,里面也得穿厚衣服,把干草编成席子铺,再把窑洞口挡一挡。”

知县王仕童摇头,哪来的冬暖夏凉,那么好的话,为何衙门不放在窑洞里?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