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守村人 > 第986章 转换调整重事闻

大明守村人 第986章 转换调整重事闻

作者:农家一锅出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37:14

第986章 转换调整重事闻

第986章 转换调整重事闻

“殿下,这些本事好学吗?我……什么都不会。”

过了几息,谢巧儿一脸难过的模样出声,她还想着等进了晋王府帮夫君做事情,结果发现差距太大。

“好学,接触多了,自然而然就会了,以后我教你,等走时给你留几本书,你慢慢看,不会的……写信问,电报不行,字多,除非内容少。今天下午咱就去看场地。”

朱棡说着端酒,今天喝冰镇的葡萄酒,本地有葡萄,谢成的府上会酿葡萄酒。

啤酒的口感一般人刚接触不好适应,黄酒没有葡萄酒甜,口感和干红差不多,有点涩。

不如直接喝葡萄酒,过滤了一遍又一遍的,里面的渣滓全过滤出去,喝着甜,不过做的时候没放糖。

糖贵,葡萄酒一直以来就不放糖,从唐朝的时候就有的,直接酿,随着葡萄一同传过来的酿造工艺。

不过朱棡又单独提供了配方,即今天喝的葡萄酒是去年冬天酿的,秋天的时候葡萄不采摘下来,等着霜打过了,天又冷后,再拿来酿酒,这样能甜一点。

“谢妹妹,今天晚上咱们尝一些小吃,将来看看哪种适合在太原府用,夏天的时候,做面筋、面皮就很好,拌上醋汁,吃着清凉爽口……”

铃儿这个时候开始说吃的事情,转移话题,再说行政、经济等方面,谢巧儿显然跟不上节奏。

既然是产小麦的地方,必须以面粉做的东西为主,比如麦芽糖,这个是冬天北方的好东西,尤其是外面粘一曾芝麻的芝麻糖,吃着脆脆的。

能作为主食吃的面皮,把面粉洗来洗去,淀粉洗出来,剩下面筋,一起蒸,淀粉蒸好的是面皮,面筋还是面筋,蜂窝状。

拌的时候调料就多了,有放大蒜汁的,有放醋和糖的,有放芝麻酱的,也有用大料煮水加很多汁像冷面那么吃的。

制作面皮的时候就是弄淀粉的时候,有了淀粉,其他东西也就有了。

蒸的点心、烤的面包,全需要面粉,现在别处没有烤箱,一烤东西就是明着烤,烤炊饼啥的。

不过谢成的府上有铁的烤箱,给他送来的图纸,他找工匠做,在里面烤另一种点心。

去年中秋还吃到了蒸的冰皮月饼,口感和桂花糕有些相似。

“奶油的蛋糕我现在会做,先打奶,做成奶油,再蒸蛋糕,要放鸡蛋,面粉要一层层磨下去的细面粉,再把奶油放上,一起吃……”

一说吃,谢巧儿有话题了,她平时没事情就是看书、练书法、绣花、做饭、学各种发型、学礼仪。

朱棡给她送美食的书,里面带相片的,在下丘村拍摄,告诉她是什么样子,再描述口感与口味,她就照着来。

不会不怕,做难吃也不担心,反正总能有人吃掉。

……

“眼前这片地方就开始建设了,便民处也放在此地,隔着不远,有寡妇和待字闺中的女子,伱可以帮着给找人家,当红娘。”

不远处有施工的人,风向变了,朝着这边吹,大家换地方吃东西。

朱棡说出之前商议好的事情,做事情的地方有一大群女人,另一边的便民处会有商人、找工作的人。

可以通过观察来看本地工作的人,商人的话……一般他们都是找小妾,介绍了后,万一将来不幸福,被始乱终弃该埋怨,尽量避免。

本地的商人,家中没了妻子要续弦的,那个能考虑。

其他的正常谈,彩礼与嫁妆,不应该成为太原府人口增长的阻碍,谁想成亲,由晋王府出彩礼,由晋王妃负责的地方给嫁妆。

反正那个钱最后会流通,藏富于民。

“咱都想好了,实在不行啊!咱给发房子,谁成亲给谁房子,可以便宜卖给他们,分成十年来还,要么就是以工来抵,每个月扣一部分双方的工钱。”

朱棡知道大明缺人,将来太原府还是缺,别看可用耕地少而人口多,实际上不是,没规划好。

一旦按照规划的路线走下去,就会发现,缺人,严重缺人,再给大同府和草原调一部分,自己的太原府还剩几个人能用?

“嗯~嗯~嗯……”谢巧儿只负责应声,百姓成亲帮忙给弄房子的事情,她头一次听说。

她只知道一般有家族的百姓要成亲,所有人一起帮忙,比如住窑洞的。

成亲需要个新的窑洞,孩子在慢慢长大的时候,家里的长辈便开始挖。

有别的事情忙,到了快成亲的时候,窑洞未建好,周围的人一起上阵,新的窑洞出现,新人有了房子。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不然没有地方住,夏天还好说,冬天熬不了。

官府给房子,得特殊情况,考中状元了,要么立大功了。

“殿下,房子多少钱啊?”铃儿在旁问,帮别人问,她自己知道。

“成本钱,砖瓦房,里面有火炕,外面立烟囱,留出窗户的位置,跟住窑洞里出来的百姓一样。

住窑洞的用窑洞来换砖瓦房,咱在里面种蘑菇,不住窑洞的,就直接买,分期给,不急,先给安排好工作。

另外惠民药局和生药库的药材,咱们不从其他地方买,让百姓在当地采集后收他们的,拿到其他地方交换。”

朱棡见谢巧儿露出期待的神色,把先前在清源县里长说的事情讲出来。

一部分窑洞征收,给百姓好的房子,窑洞总有坍塌的,住着其实不如砖瓦房舒服,优点在于省钱,成本只有百姓自己的人工成本。

“殿下,是买来砖,然后算钱吗?”

谢巧儿对成本不是很了解,她以为的成本是盖完房子需要多少钱就是多少。

“不是盖完的,是直接算砖瓦的烧制成本,加上一点人工费,其他的都不要。

如果他们自己在砖窑干活,那就自己弄,不开工钱,他们烧出来一部分,拿来盖房子。

盖房子有人工,这个不能都是帮忙,不利于地方经济,该是多少就是多少,咱帮忙垫付。

大批量盖一种房子的人工费便宜,他们始终有活儿做,越盖越熟练。

只盖一个房子贵,盖一千个,一万个,单独的钱必然低。”

朱棡又说了下房子的成本问题。

今天没了,农家早点睡,半夜起来吃药。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