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黑脸神 > 第0166章 吾有道经,汝等且听之 求订7/

第0166章 吾有道经,汝等且听之【求订7/11】

玄都观坐落于崇业坊,位于长安城的中心地段,乃是当年宇文恺受命营造长安城时,从旧城搬过来的。

原名叫通道观,为了在长安城显得更上档次,这才改名叫玄都观,其意为仙人之居所。

相对应的,在朱雀大街以东,跟玄都观遥遥相对的,则是大兴善寺,古人将就对称中和,一观一寺分列左右,极为奇特,已经是长安城的达官贵人们休沐时,排得上号的消遣之所。

尤其是玄都观,更是以一片桃花林著称于世,多少信徒香客来此都会折一枝桃花带回去,以期得到神明的庇佑,既为家人祈福,也为仕途祈祷。

眼下已经是八月中旬,失去桃花点缀的残枝断芽看上去反倒有些鬼气森森,哪里还有半分仙人居所的样子。

玄都观有没有真的仙人敬玄不知道,但他之所以答应陪长姐走这么一遭,原因只是因为这里头住着一位让他耳熟能详的道士—袁天罡。

袁天罡的事迹在后世传的神乎其神,在无数影视动画都出现过,而且总是给人一副能未卜先知的感觉。

至于口口相传的什么《推背图》《称骨歌》之类的那就更多了。

尤其是《推背图》,据说准确的预言了包括大唐国祚在内的许多历史大事,也不知是后人生搬硬套,还是真有其事。

所以敬玄打算好好会一会这位神奇道士,看他能不能推断出自己的命数。

不过听说袁天罡也是刚从益州来长安。

才在长安混了没多久,就已经能让长姐这等贵妇拖家带口的来找他批命,说明还是有两下子,至少在勋贵圈子里已经打出了名气。

但放着好好的火井县令不当,千里迢迢跑来长安当相士,敬玄有理由认为这老道实际上还是想通过走歪门邪道,来博取晋身之资。

敬菁因为要安排分发从王府带过来的一些香火,道袍,所以就将两个小的托付给了敬玄。

百无聊赖的黑炭头干脆就牵着两个外甥在道观里参观起来,顺便还客串了一回导游解说。

“这位白胡子老头叫太上老君,乃是鸿钧老祖的徒弟,他还有两个师弟,一个叫元始天尊,另一个叫通天教主,尤其是这个叫通天教主的,那才叫一个厉害啊……”

“舅舅,太上老君怎会有什么叫通天教主的师弟?你可不要胡说八道,小心引来神灵震怒啊……”

八岁的李景仁摆出一副小大人的语气,试图通过自己学到的知识,来反驳黑脸舅舅言语间的漏洞。

“冲应真人的《老子道德经序诀》有言:“老者处长之称,君者君宗之号,以老君天上天下,历化无穷,先亿劫而生,后亿劫而长,天天宗奉,帝帝师承,故赐以太上老君之号”,由此可见太上老君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怎会有师父?如果有,那太上老君的师父岂不是更加厉害?那为何道门不供奉他的师父呢?”

敬玄愣了愣,没想到这小鬼头居然懂得这么多。

连葛玄的著作竟也知道一二,不过身为一个看过无数遍封神故事的资深读者,敬玄认为这小子道行离自己还差得远呢,张口就胡掐道:

“谁说太上老君没有师父?鸿蒙听过没?一气化三清听过没?这三清指的就是玉清境洞真教主元始天尊,上清境洞玄教主灵宝天尊,太清境洞神教主道德天尊,其中灵宝天尊就是通天教主,别老揪着太上老君不放,连丹炉都被一个猴子给捣毁跌落凡间,变成了火焰山,不信?就在西域呢,你可以随便去街上找个胡人问问…来来来,舅舅再给你讲讲通天教主门下的弟子在封神大战中的事迹…”

“太平县伯信手拈来的乡野奇闻私下说说也就罢了,但在道观讲述难免有误人子弟之嫌,这可是对道祖他老人家的不敬啊……”

一位仙风道骨,容貌清奇的中年道士信步从殿外走来,手捧一杖紫金拂尘,下颚长须无风自动。

“你是何人?怎么还偷听别人讲话呢?还有,你认得本县伯?”

敬玄没好气的看着不请自来的道士,正在给外甥洗脑呢,刚要竖立起来的博闻强记舅父形象,就这么被他给推倒了。

“贫道袁天罡,自然是认得县伯的。”

道士微微一笑,表情说不出的高深莫测。

可聪慧的小环儿却暗地里拉了拉敬玄挂在腰间的金牌,那上面清清楚楚的写了四个大字—太平县伯。

好你个故弄玄虚的臭道士!

竟然在本县伯面前装神弄鬼!

敬玄走上前去,围着袁天罡打量了半天,嘴里不断发出啧啧啧的声音:

“还以为阁下精通命理,容貌必有异于常人之处,没想到跟寻常人也没什么两样,怎么,这么快就做到了观主的位置啦?”

敬玄瞅着他手里的紫金拂尘瞄了半天,这玩意儿没有一定地位是不能拿的,虽然最早只是用来驱赶苍蝇蚊虫的。

再看他衣领处描了三道金线,表示已经三次加箓,在道门中属于三品职衔,的确有资格拿着拂尘四处显摆了。

“才授箓三次而已,就已经在长安坊间传的神乎其神,再过个十年八年的岂不是要上天入地了?”

袁天罡虽然被他接连好几通夹枪带棒讥讽,但面上也不生气,反而维持着高人形象,微笑着说道:

“太平县伯既然对我道门如此了解,方才为何又要信口胡柴蒙蔽幼童?莫非太平县伯对我道门有何不满之处?”

不满?

开玩笑呢,道门可是李渊亲自定下的国教,为了维护李唐皇族对这片江山的正统性,还专门把族谱给修到了李耳名下,对外言称是道门始祖的后人,听听,这多不要脸,明明身上还有胡人血统,就连小胖子李泰的头发都些打卷呢…

“某一介小小县伯岂敢对道门不满?”

袁天罡听罢笑道:

“那县伯就是对贫道不满了。”

“这回算你猜对啦。”

敬玄心中本来对这家伙抱有莫大的好奇心,可这家伙一上来先是不给自己留面儿,然后又故弄玄虚,什么叫贫道袁天罡自然是认得太平县伯的?

听起来好像你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似的,难道你比我这个后来人懂得还多?

想到此处,敬玄冷冷一笑:

“听说你会称命,不妨算上一算,本县伯的命价值几何啊?”

敬玄对自称能算命的神棍有一种天然的排斥感。

这还要追溯于以前的一次经历。

敬玄记得很清楚,那天自己出车回来打算去餐馆吃饭,而餐馆的门口坐着一名自称能算出别人姓氏的神棍,敬玄起初不信,但在接连看见那神棍通过几张卡片就能准确说出别人的姓氏后,心中也跟着好奇起来。

再交了两百块钱后,那神棍很快就准确无误的推断出自己的姓氏,并且还顺便预测了一下自己的运势,说什么最近鸿运当头,工作当中还会有意外之喜之类的,总之就是捡好听的说。

而敬玄对他的话深信不疑,结果第二天跑高速的时候就跟一辆大奔发生了追尾,还好没死人…

事后敬玄想去寻那算命的晦气,没想到人家早走了,餐馆老板还告诉自己那就是一骗子,再后来通过上网才得知了这类骗术的真相。

原理其实很简单,算姓氏时,算命师会要求命主取出自己姓氏所属的卡片,然后放到指定的位置,算命师根据重合的姓氏得出答案。

而这种骗术中,姓氏卡一共十多张,每一张上面印有几十个姓氏,而地上的大纸上也有很多方格,每个方格里有十多个姓氏。不论你怎么放卡,卡和方格中的姓氏只有一个是重合的,而这个就是姓氏答案。

想通一切的敬玄后觉得自己实在是太蠢了,这种浅薄的数字游戏居然也会上当,不过从那以后但凡在街头遇见算命的,敬玄都没啥好脸色。

但显然袁天罡的段位要高明上许多,毕竟也是被往后一千多年的无数神棍尊称为祖师的家伙,只见他微微一笑,而后转身离去,一边走还一边说:

“既然太平县伯不信命数,那不算也罢,需知冥冥之中自有天数,糊涂也是另外一种超脱。”

听听,就连退场都要来点玄之又玄的独白,好像不这么说就不能显出他神棍身份似的!

不过敬玄岂能就这般轻易放过他,明明长姐是专程来找他给一对儿女算命的,要是知道自己把人给说跑了,待会还指不定会怎么埋怨自己呢!

三两步就冲了上去,一把将袁天罡给拽住,嬉笑道:

“道长,谁说本县伯不信命了?算算又何妨?”

见他上手,袁天罡轻笑,肩膀只是微微一震,便于无形之中就将敬玄拉住他的手给挣脱,但面上仍旧是那副高深作派:

“太平县伯,你我既无道缘,算之又有何用?”

看样子这老袁还是个武学高手,敬玄下意识的就想抽出腰间电棒招呼他,不料刚才放在马车上忘了带,眼看袁天罡就要走出殿门了,敬玄蓦然开口道:

“那么敢问袁道长,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还是水善利万物而有争?”

袁天罡脚步一顿,狐疑的转过身:

“自然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我道家无为之精髓,太平县伯缘何有此一问?”

敬玄对他的反问不加理会,继续说道:

“是五色使人目盲,还是五色使人目明?”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太平县伯莫非是想向贫道请教《道德经》不成?好叫县伯得知,此语出自《道德经十二篇》,原文是…”

敬玄抬手打断他:

“那么执今之道还是执古之道?”

袁天罡一下子来了兴致,干脆转过身定定站在原地,打算与敬玄好好讲一下道法,略微一思索便开口道:

“上古三代之治令天下万民得以生息,因此道祖提出法古…”

正要侃侃而谈,结果又被敬玄给打断:

“那么先有德,还是先有道?”

袁天罡下意识的答道:

“自然是先有道…”

“那…”

两人就这么站在道殿中央一问一答,很快就吸引了不少道士和香客的注意,纷纷围在旁边侧耳倾听,他俩人一个字字珠玑,一个有理有据,让不少信徒都面露深思之色。

直到过了好半天,敬玄终于停止了发问,而袁天罡则以为他已经被自己的高深道法所折服,十分得意的摸着下巴上的山羊胡打算宽慰敬玄几句:

“县伯不知而发问,求道之心诚矣!”

没成想敬玄接下来的话让周围一片哗然:

“简直一派胡言!本县伯刚才问的问题你竟然一个都没答对,怎么还好意思反过来教训本县伯?”

袁天罡面色一僵,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讥讽自己道法不精,这无疑是在打自己耳光,山羊胡道长这下再也淡定不起来了,双指如戟,指着敬玄斥声道:

“缪论!贫道耐心与县伯讲道,为何县伯三番五次刁难贫道?在场诸位不乏有精通道法之辈,你们来说说,贫道方才所答可有错漏之处!?”

他刚才所答几乎都是源自道经,除了参杂一些自己的感悟以外,几乎一模一样,自然是没有什么错漏,围观众人大都是虔诚信徒,对袁天罡的反应感同身受,纷纷指着敬玄怒骂起来,说他不敬道祖,不识好歹云云。

敬玄对众人的指责置若盲闻,背着手走到袁天罡跟前,语出惊人:

“如果本县伯说你们现在修习的道经是错的呢?”

大殿一下子就炸了锅,黄口稚子也敢妄论道祖?

有性子冲动的,当场就打算扑上来跟敬玄拼个你死我活,不过都被维持秩序的道士给拦了下来。

袁天罡也忍不住冷哼道:

“道祖是错的?这是贫道有生以来听过的最好笑的笑话!”

敬玄呵呵一笑,环目扫了一圈,淡淡说道:

“道祖他老人家自然是没错的,本县伯说的是道经,你们现在修习的道经都是被篡改过的,自然就是错的!”

袁天罡不信:

“有何凭证?”

敬玄掸了掸自己肩头并不存在的灰尘,微笑道:

“你们现在修的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也不是?”

袁天罡微微顿首:

“不错,此乃…”

“行了,少在本县伯跟前卖弄,这句话的原文应该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袁天罡皱眉:

“县伯为何如此笃定你说的就一定是对的?谁人会篡改道经?于他又有何好处?”

敬玄奇怪的看了他一眼:

“皇帝啊,为了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就改了啊,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袁天罡细细一思索,心中觉得似乎还真有这个可能性。

自古以来为了避讳皇帝名字而改动书籍,年号的例子数不胜数,可单凭这句话,还不足矣让他对敬玄信服,这毕竟是他研习了多年的道经,若就此推翻,那无疑会对整个道门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动摇根基让佛门看笑话也是极有可能。

“敢问县伯,可还有什么佐证?”

这回袁天罡的语气倒是客气多了。

敬玄闻言侧头想了想,又道:

“《老子·五十六章》中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其实应该是知者弗言,言者弗知,这也是为了避开汉昭帝刘弗陵名讳…”

袁天罡听罢心神巨震,难以置信看向面带微笑的敬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跟知者弗言,言者弗知这两句话看似差不多,可一旦结合上下文,那含义就真的天差地远了啊…

想到这里袁天罡再也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一把抓住敬玄的肩膀急声问道:

“还有什么不一样?还请县伯不吝告知小道!”

袁天罡的反应落在众人眼中无疑是掀起了惊涛骇浪,刚才还在责骂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怎么看道长的反应好像这小子说的还是真的?

这…

敬玄的肩膀被他抓得生疼,无奈这袁天罡武艺高强,自己还挣脱不开,只好答道:

“德经为上,道经为下,故此应该是先有德,所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这句话应该放在经书首句…”

“还有呢?!还有呢!?”

袁天罡状若疯魔,闻讯赶来的一干老道士也屏住心神,一脸期盼的等待敬玄讲道。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句也是错的…”

“原文应该是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意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水利万物而有争…”

“五色令人目明,五音令人耳聪…”

敬玄宛如一位得道高人似的,站在那摇头晃脑的背着道经,起初还抓着敬玄不放手的袁天罡,这会儿也如同一名虔诚的信徒似的,敬玄背着手走到哪,他就跟到哪,生怕自己听漏了似的。

而在袁天罡身后还有一大群年纪大小不一的道士紧紧跟着,有些还拿着笔在手掌上速记…

这副诡异的场景可把李景仁跟小环儿给看傻了,自家舅舅竟然这么厉害?连阿娘口中的高人居然也对他俯身贴耳?

小环儿年纪小不懂也就罢了,自问懂一些道经的李景仁此时看向舅舅的目光已经满是崇拜…

说了半天的敬玄口也干了,朝旁边伸出一只手,淡淡说道:

“茶来!”

正沉浸在新道经当中无法自拔的袁天罡一怔,旋即反应过来,急忙朝身后喊道:

“快送茶!”

而他身后的几个老道比他更着急,几乎是嘶吼着吩咐下去:

“快!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