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席卷天下 > 第428章 知府寇化

明末之席卷天下 第428章 知府寇化

作者:金刀老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0:07

第428章 知府寇化

看书网.,最快明末之席卷天下最新章节!

8月14,登州府。

丁毅已经来到登州,随行有宋哲,路超,杜如海等人。

宋哲是当初从皮岛第一批投靠到旅顺的读书人,在旅顺呆了四年多,身为旅顺学院首任院长,为旅顺培养了很多读书人。

而且他很认可丁毅的想法,丁毅不让旅顺的孩子死读书,除了大明朝常学的东西,在旅顺还有民事,农艺,生产等各种奇怪的课程,后续还有赵氏与几个匠头开设的工匠课程,每年学生还要参加一个月的军训。

这些宋哲都是支持丁毅的。

所以丁毅觉的宋哲还算比较开明。

丁毅来登州后,先去登州知府衙门。

登州之乱后,刘元任登莱巡抚,登州知府为寇化。

寇化这人比较正直,丁毅曾送五千两银给他,寇化不收,丁毅的人硬放在他家里就走了。

寇化也不说什么,估计当时是不敢说,但后来丁毅往登州引流灾,煮粥赈灾时,寇化花钱大量买粮,支持丁毅,把五千两全用了。

这事之后,丁毅就很尊重这个人,必竟明末的时候,愿意这么干的文官可不多见。

丁毅的手下杜如海,王卫忠,魏继业等人先后在登州大搞建,囤田建堡,寇化全都看在眼里。

朝廷是让你囤田移民的,可没让你建堡啊,还有,你所有的堡建在各大路口,防贼似的防着内外的人,里面人出去要查,外面的人进来也要查,这是几个意思?

因为这边不算是边镇,你要是在宣大等边镇这么干,在辽东关外这么建堡,寇化肯定觉的没问题,还要举双手赞成。

你在登州建这么多堡干什么?

寇化肯定是心里有想法的,而且他很快发现,丁毅引流来灾民后,又把大量的灾民又用船送走了。

原来丁毅赈灾是假,抢人口才是真。

这时寇化心里是很纠结的,从忠君爱国来看,他肯定是向着明朝,丁毅这么干,肯定不像是一个正常总兵能干的事。

但他在大明干了这么多年文官,经历过后金入关,孔有德兵乱,流民造反,还有各种天灾**,他心里很明白,仅丁毅干煮粥赈灾这件事,就挽救了大明朝成千上万的百姓。

所以从去年开始,寇化多次请奏朝廷,要求调往别处。

但他运气不好,济南巡抚是朱大典,登莱巡抚又是刘元,都是丁毅的老兄弟,当然一口拒绝。

然后朱大典就和丁毅说了,老兄弟,这寇化几个意思,一年要上书几次要调任?

而且寇化的意思很明显,再不同意,要往京城上奏了。

朱大典以为丁毅和寇化关系搞的不好。

丁毅得到消息,更匆匆赶过来,想和寇化好好聊聊。

但他到知府衙门后,衙役说寇化不在,正在西郊田里。

自从上次丁毅让刘元慢慢替换吏员,现在登州城好多吏员都被逐步替换,像知府衙门,因为怕寇化反感,暂时还没换过。

丁毅立马带人去西郊。

走在登州城大街上,可以明显看到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街上人流很多,大概恢复到兵乱前七成人气。

但现在登州城好多商铺都是丁毅的,有的租出去了,有的自己在用。

路上不时能看到一队队的捕快和兵丁,捕快通常两三人一组,兵丁大概十人一组。

这些人都是丁毅的人。

很多人不认识丁毅,但看到杜如海都会打招呼。

杜如海一边笑吟吟点头,一边向丁毅解释。

严雄上次奉命组建了32营,驻守登州,但朝廷是没这个编制的,所以对外还是称登州营王卫忠部,别人也不知道王卫忠到底有多少兵马。

王卫忠兵马平时不出现,都在营里训练,而严雄兵马,除了训练的两千五百人外,每天会有五百人在城里巡逻,三千人轮流,每六天轮一次。

严雄兵马的中层和低层军官都是旅顺和皮岛调过来的,士兵们都是囤兵和少数流民组成。

每月发饷,发报丁大人的名字,牢牢告诉他们,这是东江总兵大人丁毅发的饷。

另外这些城中捕快和巡抚衙门的衙役等,一部份是原地居民百姓中重新征召,一部份是囤兵中征召,每月发银二两,粮米一石,因为实打实的发到手上不扣克,所以非常高。

高自然有高的原因,这些捕快干的事比较多,相当于后世的警员和城管,连街上卫生都要管,自然薪水要高点。

他们用这波新的捕快和衙役慢慢替换原来的,每月发饷时,也要告诉他们,这是东江总兵丁毅发的饷。

丁毅听着,不由道:“会不会太高调,这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里全是我丁毅养的人吗?”

杜如海一愣,扰扰头,我做错了吗?

路超在边上不动声色,喃喃道:“可我看兄弟们,好多都不认识丁大人啊。”

杜如海脸色微变,赶紧道:“严雄上次也说过,该请丁大人有空时,参加几次发饷才行。”

“那就下个月吧,下个月发饷,我过来一趟。”丁毅笑道。

出城门往西郊时,丁毅发现门口盘查很严。

登州这边丁毅很看重,当年就第一时间统计人口,后面每三个月统计一次增加的流民数,每户发牌,定牌号。

相当于每家每户都有身份证,外地进来的,在城门口拿临时牌证,说好几天离开,牌证过时,抓到就以细作论,若真有事,可到城门口拿银续时间。

因为这两年丁毅扩建登州港,加上他从日本朝鲜皮岛台湾等地带来大量的商品,登州是非常繁华的,所以进登州的外地商人挺多。

此时大概是上午九点左右,这个时间正是进出城高峰,丁毅也不急着找寇化,带人站在城边上看着。

城门口排着队伍,差不多有一百多人。

登州本地人进城时,会拿出一块手掌大小的钢片,差不多有后世身份证那么薄,上面刻有户号,门牌号,家主姓名,长相特征。

他们把钢牌一举,门口守卫看一眼后便放人。

随行有老婆也好,有儿子也好,人人都有一块。

光这么多钢牌,登州这边的匠作局就忙了很久,现在还在打,随着人口增加,都要配发。

因为用钢片打造,还刻印,你想临时仿造,几乎不可能。

开始很多百姓不习惯,进出城门还要事这钢牌,还经常弄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