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定河山 > 第五百七十三章 胆战心惊的枢密使

定河山 第五百七十三章 胆战心惊的枢密使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0:59

第五百七十三章 胆战心惊的枢密使

只是黄琼接下来的话,恐怕就让这几位大员不是那么舒服了。看了看这几位一品大员,在自己写完调人手谕之后,态度更加的恭敬。黄琼却是只淡淡一笑道:“副使的人选,既然已经定了下来。那么接下来的,咱们也该谈谈此次灵州党项叛乱,陇右各级官员失职的事情。”

“虽说此次灵州党项犯上作乱,是事出有因,拓跋继迁也是蓄谋已久。但陇右各级官员,尤其是安抚使司、节度使司、按察使司,包括宁夏知府、宁夏府知兵马使,宁庆延兵备道在内,各级官员应对不利,反应异常的迟缓。灵州都丢了,还没有做出什么反应来。”

“不仅宁夏府卫军草率出击导致大败,残部更是被直接裹挟投了叛军。陇右重镇宁夏府,更是丢的轻而易举。在宁夏府治沦陷之后,而除了闭门自守之外,没有做出任何的反应。坐视身为定远州边军辎重,所在地宁夏府全境,除了定远州之外短时日之内,居然全部丢失。”

“让叛军获得了大批的粮草、军械补充,短时间之内便迅速膨胀而起。我们现在该庆幸,宁夏府那里没有储存火器。否则按照目前叛军的速度,搞不好就连陇右路治所在地临洮府,都有可能落入叛军之手。像这种麻不不仁,直接陷朝廷于被动的官员,朝廷是要追责的。”

看着黄琼说这番话时,虽说脸上的淡笑没有减少半分,但语气却是冷的,却是让在座的几个官员,感觉到冰冷刻骨。再想起面前这位英王,在郑州平叛时,曾经一口气要了一百多文武官员,举人、读书人、吏员,甚至是官差脑袋的往事,这几位官员不由得心中的都是一紧。

不由自主的以为,这位英王这一去陇右,恐怕又要大开杀戒了,不禁有些为陇右那些官员隐隐有些担心。尤其是枢密院的那位洪枢密使,心中更是忐忑不安。要说叛军短短时日之内,坐大到如此难控的地步,作为陇右军政主官的安抚使与节度使,都可谓是首当其冲。

而若是细算起来,作为一路军事主官的节度使,责任恐怕要更大一些。现任的陇右节度使李佑,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儿女亲家。自己的大女儿,许配的便是这位李大人的独子。当初这位李大人,能够从湖广北路节度副使,调任陇右节度使,自己可是出了很大的力气。

谁都知道陇右节度使,虽说地处边地,当相对于内地各路节度使来说,绝对是一个肥差。至于原因无他,陇右是本朝除了海外通商之外,仅有的一条通商渠道。途经河西走廊的驼队,可谓是每日络绎不绝。虽说边军不归节度使管辖,由自己体系的防御大使管理。

直接对枢密院与殿前司负责。整个陇右最重要的关隘,玉门关与阳关都不在节度使手中控制。可在河西走廊与青海湖畔,漫长的通商道路之上,随意设置几个关卡,便是这财源滚滚。南面早就被打服的吐蕃诸部,所辖的部族军管理,也在节度使以及各地兵备道手中。

与党项人不同,大齐朝自开国以来,与青海湖周边吐蕃诸部虽说征战频频。可因为那些吐蕃部落,自身因为相互之间争夺牧场与奴隶,也是频频更爆发争斗。为了让归顺的吐蕃诸部自保,或是让他们自相残杀,变相的削弱这些部族的实力,让他们无法对朝廷形成威胁。

所以大齐朝对于归顺的吐蕃诸部,还是允许保留一定数量的部族军。至于这些部族军的军械,以及人数都由节度使会同各地兵备道掌握。购买军械与盔甲,也要获取节度使衙门的准许才可以。而青海吐蕃诸部又是盛产黄金的地方,每年就这一条就可以说财源滚滚。

在曾经也创造过辉煌文明的吐蕃王朝,在奴隶大起义以及在大齐开国之初,桂林郡王领兵攻入逻些连番打击之下,早已经土崩瓦解。雪域高原上的各部族,失去了统一王朝管辖之后。相互之间,为了争夺牧场与农奴连番相互攻战,陷入长达百余年的纷乱。

而打造兵刃与盔甲的匠人,更成为各部族争夺的主要目标。失败的部族,往往本着我得不到,你们也别想着得到的念头,在战败时很多都会选择玉石俱焚,杀死自己部族的工匠。百年纷争下来,曾经创造过无数璀璨艺术品的吐蕃匠人,已经彻底的没落。

尤其是青海湖周边的吐蕃诸部,在百余年自相残杀,以及大齐的连番打击之下,甚至就连盔甲与军械,都已经无力自造。面对齐军边军的战斗力,早已经无力深入大齐境内,去掠夺匠人的吐蕃诸部,想要补充军械与盔甲,只能从大齐朝这里想法子。

需要拿着真金白银,行贿大齐朝的官员,从大齐朝这里购买。虽说批准出售军械与盔甲的事情,是需要安抚使、转运使、节度使三使连署的。但所需的军械与盔甲,却需要节度使司调拨。质量好坏与否,价格高低与否,都需要陇右节度使决定的。

不给节度使送重礼,想要拿到好一些的军械与盔甲,那是想都不要想的。而没有好的军械与盔甲,在与其他部落争斗时,往往就会成为输掉的一方。那样全族的人,搞不好都会成为别的部族努力。身为陇右节度使,仅仅在这一项上每年就能收入十余万贯。

更何况,边境控制权虽说没有掌握在节度使手中。但各个商队所经的路线上治安,却是需要各地卫军协助。河西走廊千里荒凉,南面的祁连雪山更是高耸入云。复杂的地形,再加上戈壁、沙漠造成的贫瘠土地,以及漫长路线上无数的商队,都让那片土地孕育了无数马匪。

虽说各地的司法、刑狱,都有专门的通判主管,整个陇右路也有按察使在管。可这些凶悍的马匪,单靠按察使,与各州府通判手下那点衙役,又那里对付得了?说到底,还是需要节度使司所属的各地卫军,为那些来往河西走廊的商队提供保护。

不说别的,每年途经河西走廊的商队,需要卫军保护的,上缴的保护费都足足几十万贯。所以说,这个陇右节度使,可谓是天下第一肥缺。至于青海湖那边的吐蕃部族即便造反,玉门关外的回纥人扣边,自然有战斗力强悍的边军去对付。地方卫军,等闲是不需要上战场的。

坐到这个节度使,可谓是只管捞钱便是。再多的事情,就是剿灭一下那些做的太过出格的马匪罢了。剩余的事情,就是想着从那些商队身上,怎么样榨取更多的油水。自己的那位亲家德性,自己还是知道的。上任这两年来,恐怕除了变相捞钱之外,连临洮府都没有出去过。

否则,每年送到自己府中的那些田契、珠宝、金银、玉器,他都是从哪里来的?他知道自己喜欢玉器的喜好,每年跟着那些金银珠宝,一同送过来种类繁多的,由上等和田玉与青海玉雕刻成的价值千金玉器,单靠他俸禄便是穷死都买不起。

而自己女儿送来家信之中,也提及她这位公公已经年逾花甲,却是每日里都声色犬马。每年都要纳十几个吐蕃小妾,等己玩够了或是把那些吐蕃女子送给别人,或是去信让那些部落再送新人来,把那些旧人换回去。还专门索要十五岁以下的小女孩,年纪略大一点的都不要。

便是会客时,膝上都要抱着一个吐蕃女孩,以便他可以随时把玩。还满嘴大言不惭的说,年纪小的才大补。自己那位婆母,每日里都气得要死,却是对他无可奈何。如今,自己这位公公寡人之疾毛病,满陇右几乎无人不知。便是就连她这个做儿媳妇的,都感觉到脸上无光。

最可恨的,不仅他自己整日声色犬马、正事不做,整日里只知道,怎么想着法变相捞钱。还把她的丈夫,也就是自己的女婿也给带坏了。如今他的女婿,即不想着参加科举,也不想着参加举人选官。放着好好的书不读,整日里面都只帮着父亲,去收受或是索要贿赂不说。

自己也是一样,没事就跑到青海湖或是河西走廊的吐蕃部族之中,一待就是一个月。据服侍他的仆人回来说,他到吐蕃部落之中,根本就不是经商,也不是什么替他父亲做事,而是专门去找女人。经常仗着公公的权势,把一个部族的年轻女人,都睡了一遍才会回来。

也不管人家嫁人没有嫁人,或是年龄大小,只要被他看中了就要搞到手。这几年如此荒唐的生活下来,弄得年纪还不到三十,身子骨便已经被掏空。走两步,便要气喘吁吁,即便是大夏天的也要穿着皮衣。到哪儿去,身上都要带着助兴的药。

自己那个亲家,是一身的毛病和问题。都不用刻意去找,便一抓一大把。若是这位英王去了陇右,真的要追责,自己那位亲家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他死不死对自己来说无所谓,可问题是万一深究起来,牵连到自己怎么办?这几年,自己可是收了他足足近百万贯的好处。

尤其是自己去年过六十大寿的时候,他送过来的一座半人高,完全由上等和田羊脂玉雕成的寿星,就足足价值十几万贯。这些东西若是被英王查出来,自己虽说未必会掉脑袋,可抄家流放是肯定的了。想着这位亲家,调到陇右的第二年,女儿便来信劝自己,将她公公调离。

否则,早晚都会牵连到自己,给自己家招来祸事。第三年,又来信说她想要与丈夫和离,却被自己硬给压了下来。第四年又来信,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再收他的东西,否则会给自己招来灭顶之灾。就是今年党项之乱之前不久,还来信说若是还将她看做女儿,便将她接回娘家。

说是再也无法忍受,在那个家一日了。更不想,与李家一同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到时候,与李家一同或是被官卖为奴,或是被满门抄斩。自己当时,还认为女儿实在有些夸大其词。今儿英王这番话说出来,自己却是才发现,女儿当初说的一点都没有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