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定河山 > 第七百一十九章 蜀王行踪

定河山 第七百一十九章 蜀王行踪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0:59

第七百一十九章 蜀王行踪

而更让黄琼担心的是,还有那个如今依靠范家情报网,总算查明白下落的蜀王。眼下蜀王已经到了回纥,并依靠带去的几千军马,占据回纥东北重镇伊州,正一方面北联北辽西北诸部族,一边依靠回纥所产良马,不断的在大肆的扩充实力,如今已经得到骑兵三万有余。

其自占领伊州后,不断的采取远交近攻策略。一边与更西面的喀喇汗国联络,对回纥采取两面夹击,以分散自己的压力。甚至向喀喇汗国求亲,娶其长公主为妻。一边不断的趁着回纥内乱,向回纥腹地发起进攻,并利用自己前大齐亲王的身份,在回纥内部不断招降纳叛。

蜀王的爵位,虽说已经被老爷子废除,可在西域诸国依旧有一定影响。他在西域依旧自称蜀王,依旧吸引了大批回纥贵族的归顺。如今两年不到的时日,便攻占了大半个西州回纥。与喀喇汗国的结亲,更使其势力大增。一时之间,其在西域风头极盛,回纥可汗也无可奈何。

而根据范家收集来的情报,这位蜀王在逃往西州回纥时,之所以能够绕过朝廷在陇右的边军,尤其与玉门关这样关卡重镇,就是得到了青塘吐蕃掩护。青塘诸部不仅为其派出了向导,为蜀王提供了七千匹上好战马,几千头骆驼与牦牛,还提供了大批的青稞与酥油作为补给。

还有上千青塘吐蕃青壮,作为骑兵与生力军,还跟着蜀王穿越了整个高原,一路跟着去了西域。甚至可以说,若是没有青塘吐蕃诸部的全力掩护。蜀王一行人,根本就到不了西域。蜀王选择的那条路,黄琼还是知道的。一路上不仅是高原、雪山,更多还有上百里无人区。

没有熟悉的向导,沿途没有大量的物资补给,蜀王一行人根本就不可能走出去。就是饿也将他们都给饿死,在吐蕃北面那些高山、荒漠之中了。不过即便如此,待蜀王抵达西域之后,跟随他的人马也是损失近半。只可惜当时回纥正在内乱,根部无暇顾及进入他们境内的蜀王。

才让蜀王在进抵回纥之后,得已靠着四处劫掠,休养生息了大半年。并在这期间拉拢西域吐蕃部族,以及一些回纥小部族的支持。在短时间之内缓过气来。有了西进回纥腹地,并抢占伊州的本钱,并通过攻占伊州最终在西域那片黄沙之地,最终才站稳了自己的脚跟。

范家依托商队建立的情报网果然了得,朝廷每年耗费巨额开销的南北镇抚司,拼了老命都没有查出来的东西。人家不到两个月,详细就连蜀王到西域之后,每夜宠幸几个女人,都给查的清清楚楚。蜀王整个出逃路线,一路上从那里得到的补给,吐蕃诸部给了多少的支持。

这份情报,几乎可以说将蜀王查了一个底掉。南北镇抚司那里,却是连一只小鸟都没有查出来。到底是南北镇抚司无能,还是范家的情报网过于高效?想起范家前两日转送过来的情报,黄琼也只能摇头叹息。想必南北镇抚司对于蜀王,不是查不出来,而是不想查吧。

只是这其中,到底是老爷子意思,还是南北镇抚司里面有蜀王的人?第一点,虽说自己恼火一些,但却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是个人就有舔犊之情,便是权倾天下帝王也不例外。尤其是老爷子,本身就是一个有些过于儿女情长,看着杀伐果断,实则到了自己哪儿便墨迹的人。

蜀王不管怎么说也是他的儿子,更是大行皇后仅存的一个儿子。即便是做了天大的祸事,只要未到真正祸起萧墙那一天,他都会尽可能包容。板子往往是高高举起,到了真正落下时,哪怕之前还恨得咬牙切齿,却是往往不轻不重。非但起不到真正的教育,反倒助长了气焰。

如今皇子之中成器的几乎没有,恐怕便与老爷子这种看似管教,实则骄纵的不无关系。想想自己那些未成年兄弟,跟着师傅读书还要奶娘与太监跟着。有的都六七岁了还在吃奶不说,读书还要奶妈子抱着才肯去。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动辄就敢罚师傅的跪,师傅却不敢反抗。

师傅教训两句,就敢让贴身太监去掌师傅的嘴。搞得满朝文官虽多,饱读之士更多,可却没有几个人愿意去教皇子读书。这其中难道都是那些兄弟母妃的原因吗?老爷子何曾在这种事情上,说过一句话??但凡他说一句,自己那些兄弟又何苦骄纵和娇贵成那个样子?

就连放个屁,都能被吓哭,这些人几乎等于废物。南北镇抚司迟迟没有抓到蜀王,如果有老爷子的因素到不稀奇。而这其中,除了蜀王是他的儿子,是大行皇后唯一还算自由的儿子之外。恐怕他也认为,蜀王便是真抓了回去,对于他也是烫手山芋。杀,自然是舍不得。

就算看在大行皇后的面子上,他也不会下不了这个手。可不杀,却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平自己的愤怒。更给其他皇子,乃至后世子孙树立了一个极坏的榜样。以后为了争皇位,杀兄灭弟,甚至到了弑父的地步都没啥事情。大不了就是圈禁,就连三尺白绫都轮不到。

与皇位相比,这种大不了失去自由处罚,几乎等于是没有,又何乐而不为?施政不咋地,但帝王心术却玩得很溜的老爷子,这一点岂会看不明白??如果蜀王真的抓回来,他真的留下他一条命,恐怕在不远的将来,西晋的八王之变,南北朝的宗室子弟相互残杀立马会上演。

所以干脆,就来了一个欲擒故纵。只要蜀王不留在大齐朝境内造反,就干脆变相礼送他出境,这样对谁都是一个交待。反正南北镇抚司,都在他手中掌握着。追捕的真实情况,也只有他手中掌握着。他来个死不认账,说没有抓到,又是一国之君,谁又能把他怎么地?

这一点,虽说让人很寒心,但黄琼却并非是最担心的。他最为担心的是,南北镇抚司里面有蜀王的人。蜀王封地那么多南北镇抚司的眼线,都没有查出他什么东西。端王封地南北镇抚司的眼线全部暴露,这也在另外一个方面,验证了蜀王在南北镇抚司内部安插有人。

只是这一点,自己也问过慎妃。她只交待,端王封地南北镇抚司的密探,是端王自己查出来的。而成都府的南北镇抚司密探,是她偶然在皇上那里知晓后,透露给蜀王的。至于蜀王究竟在南北镇抚司之中,还有没有其他的眼线,她就不清楚了。这一点又变相证明了不太像。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南北镇抚司的效率,远不如范家靠着商队建立起来的,那些情报网及时准确。这一点,无疑让黄琼很是无语。而且,范家的情报网之高效,也让他感觉到了一定的威胁。这个情报网如果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实在是犹如让他有种芒刺在背的感觉。

不过,虽说眼下感觉到范家情报网的威力,以及将来可能会带来的威胁。但范家情报网,毕竟提供给了他,蜀王一行人的下落。也就是这份情报,清楚的告诉黄琼。若是没有当初青塘吐蕃的全力支持,蜀王那里还有今儿的风光?恐怕早就饿死在阿尔金雪山的无人区之中了。

黄琼相信,就算那些吐蕃贵族不知道蜀王出逃内幕,但至少也会从蜀王当时情况,做出一些判断。不管历朝历代,能稳坐贵族的人,尤其是那种内斗频繁游牧民族贵族,草包不是一个没有,但恐怕不会太多。否则他们部族,早就成为别人奴隶了,自己也早成别人刀下鬼了。

而这些人,在见到蜀王的狼狈样子,却依旧提供了大量的帮助。七千匹战马,几千头骆驼可不是一般帮助。由此可见,青塘吐蕃诸部与蜀王之间的联系紧密。若是蜀王认为实力已经足够,决定兴兵东返争夺皇位,很难说与其联系紧密的青塘吐蕃诸部,会不会成为他急先锋。

尤其这几年因为那位李节度,残酷逼迫以及大肆搜刮,青塘吐蕃诸部对朝廷不满大增。虽说没有公开起兵造反,可也已经隐隐有了不稳之势。蜀王若是东返,这些吐蕃人又有几个会站在朝廷这边?这些吐蕃部族,虽说祖先流传下来的彪悍之气,早已经衰退的差不多了。

但几万吐蕃铁骑,依旧是不可小视的力量。如今朝廷即将全力对付桂林郡王,实在无太多的精力顾及西北。所以这些吐蕃人,就算不能彻底收为己用,不能彻底的驯服。但也要将他们手中的刀子,指向到另外一个方向。至少,让这些吐蕃的人,没有能力在威胁到陇右。

想到这里,黄琼在心中不由得,又是痛骂了那对混蛋父子一万遍。他们脑袋都掉了,可这几年做下的恶,却是短时间之内难以消除的。而他作为羁绊、管辖青海湖周边青塘吐蕃的陇右节度使,对青塘吐蕃诸部掩护蜀王西逃一事,居然是一无所知,当真是混蛋到了无以复加。

这对父子两个,虽说任职不过数年,可自己不知道为他们擦这个屁股,收拾这些烂摊子,耗费多少时间与精力。好在不单单是在吐蕃腹地,极为兴盛并占据统治地位红教。眼下新兴的白教,一样可以成为自己手中棋子。有了宗教的麻痹,至少可以让吐蕃人举不起手中的刀。

至于扶持谁,不扶持谁,这还用选吗?当然是两个都扶持,也都不真心实意的扶持。既要防止他们一家独大,也要防止他们谁的实力更强。不仅这两个教派之间的纷争,此次要好好利用,就是吐蕃内地诸部,也同样要好好使用。该给的加封要给,该给的恩赏也要给。

想到这里,黄琼突然想起了几百年后,某个胡人建立王朝,搞出的那个盟旗制度。利用其内部纷争,让那个民族在无法形成大部族。与宗教配合彻底废除了那个游牧民族,重新一统的希望。让那个王朝终其一世,也没有形成历代中原王朝,都要面对严重的北部边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