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招揽赵云开始 > 第二百六十七章 班门弄斧(求订阅)

第二百六十七章 班门弄斧(求订阅)

三国从招揽赵云开始

说实话,在用手中的短刀,切断第一个袍泽喉咙的时候,许飞的手是带着颤抖的,献血喷溅而出,散落遍地的时候,许飞感觉自己的心在不停的打颤。

然而,很快,随着不断的手起刀落手起刀落之下,许飞动作越来越熟练,出刀,收刀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一名名毫无防备的下属就这么倒在了来自背后,命丧于许飞之手。

最多半刻钟的时间过后,双手沾满的袍泽鲜血的许飞,带着戚戚然的表情,出现在了最后那一名,负责看守战马的士卒身边。

看到许飞孤身一人,如同鬼魅一样出现在自己的眼前,这名惊愕不已,带着浓浓的疑惑与不安,他问道。

“许司马,到底发生什么了?你手上怎么都是血啊,剩下的人呢,杜威、林翔他们几个呢?”

然而许飞却没有直接回答问题,反而边走边摇头,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只见的距离越来越近,一种浓浓的不安和疑惑从这名士卒的心中升起。

“许司马,到底出什么事了?他们到底怎么了?”

再次的询问同样没有等来许飞的问题,直到许飞已经几乎走到了那名士卒的身前,两人仅仅相距不到两步的时候,许飞低着的脑袋突然抬起,一直没有说话的嘴也张开了,声音从许飞的口中传出。

“他们……他们……他们都,死了!”

低沉而且悲伤的声音径直的传入了那名士卒的耳中,“死了?”那么士卒完全不敢置信自己的耳朵,整个人在听到消息的时候直接恍惚了一下。

然而就是这恍惚的一瞬间,刚刚还带着浓浓的悲伤情绪的许飞,脸上突然从悲伤变成了厉鬼一般的凶神恶煞,同时,右手将闪电般的将插在腰间的长刀拔了出来。

突然的变化之下,那名士卒的表情瞬间从北上变成了极度的惊恐,然而两人直接的距离,加上许飞迅捷无比的速度之下,许飞一计简洁有效的拔刀式,长刀径直的从眼前这名士卒的脖颈处划过。

长刀所到之处,颈椎与刀锋相交之下,“咯吱”声甚至都传了出来,不过最终巨大的力量之下,颈椎最终没有撑过势大力沉的一刀,一刻带着惊恐的表情的头颅直接飞上天际。

伴随着头颅飞上天的,还有大量的鲜血,只见那名失去头颅的士卒的身体缓缓倒下的过程中,脖颈的缺口之处,鲜血真如同泉涌一般直接飞上天际,遍洒苍穹。

随着纷纷扬扬的血滴喷溅到许飞的脸上,用舌头轻轻舔了舔喷溅到脸上的血珠,感受到了带着温度的鲜血独有的味道,看着了看了看身上的点点血迹,许飞非常满意,许飞的脸色露出了一抹残忍的笑容。

随后许飞翻身上马,直奔曹营而去。

许飞走了,但是荀彧,张郃、孙乾等人以及三千幽州军将士,则依旧处于毫无防备的休息之中,直到某一刻。

根据荀彧对于曹操以及曹军的了解,再加上时间的推测,荀彧认为一个时辰应该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如果一个时辰来接应的兵马没到,那就说明其中一定出了意外!

然而,从信使离开之后,到达一个时辰之后,果然阵阵的马蹄声响起,稍稍有些不安的荀彧放下心来,只要主公的兵马到了就好!

然而,荀彧绝对不会想到最终给曹操送去消息的并不是他的信使,而是那位军司马许飞,所以一起的后续发展完全超出了荀彧的估计!

荀彧在听到马蹄声的一瞬间,内心是一阵安定,不过同样的声音传递到张郃的耳中,直接让张郃浑身的汗毛都战栗了起来!

其他人还没有太大的感觉,但是这声音,这阵势,这状态,好尼玛熟悉啊!

荀彧说曹军是来接应,但是这声音绝对不是来接应的声音,这直接就是冲锋好么?

上一次听到类似的声音是什么时候?

不就是中山国那次,被郭嘉算计,被郝昭坑死的那一次么,刻骨铭心的记忆在这一瞬间再次闪现。

回忆从脑海中一闪而过,在打听到马蹄声临近的第一时间,原本正在和李典在内几名中低级将校聊天的张郃瞬间站了起来,当然在李典等人的眼中用“蹦”起来可能更加合适。

在李典惊异的目光中,他看到猛然起身的张郃直接挥手大喝,

“敌袭!备战!上马!”

在听到张郃呼喊的第一瞬间,各种信息的来回冲击和回荡之下,李典的大脑一片空白,然而这短短几天之内建立起来的对于张郃的信任,让他条件反射一般的同样直接蹦了起来,冲向了自己战马。

一边跑一边重复张郃的话!

“敌袭!备战!上马!”

说实话,李典感觉自己的反应速度已经算是很快了。

但是当他反应过来,冲到自己的战马旁边,纵身上马之前余光的扫视到的内容让他震惊无比,刚刚在休息地点懒散无比的幽州军士卒们,超过半数已经上马,在此刻此刻正一个个表情坚毅的的坐于马上,开始列阵准备迎敌!

至于没有上马的人则是清一色的军校,而他们没有上马的原因则是检查则是检查人员是否齐整,马匹装备是否齐全!

弓弩、箭矢、长枪、佩刀,检查过后李典纵身一跃而上,当李典坐在马背上,抄出长枪之后,惊愕的发现营地中泾渭分明。

属于自己曹军一方,跟随荀彧出行的近三百名随行士卒,一个个或站,或坐,或惊,或恐,或呆若木鸡,或一脸茫然,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然而,属于幽州军的士卒们,在张郃一声令下之后,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已经全员上马,并且在大量和自己一样的中低级军校的喝令下,已经开始排成队列准备迎敌!

至少在李典所能看到的地方,本来就人不卸甲,马不下鞍的幽州军,最多六十息的时间内已经从恢复了七八成的战斗力,两者想比较高下立判!

作为文官以及本次任务的核心,张郃早就安排了专人保护孙乾和荀彧的安全,所以当其他人上马备战的时候,孙乾和荀彧被十余名披坚执锐的幽州军将士围在了中间。

虽然被护卫了起来,但是李典能够看到的东西,荀彧更是一点都不会落下,而且相比较只感觉到幽州军比自己人厉害的李典,从出城开始,就将注意力放在孙乾身上,尽可能套取有用信息,同时考量对幽州策略的荀彧来说,则能透过表象看到更多的东西。

对于马蹄声,荀彧是心中有数的,而且荀彧认为自己早就说过主公会派人前来接应,而且还专门提及了幽州军有三千骑的数量,根据荀彧的了解,为了彰显自己的实力,主公不派出多出一倍的兵力来示威才怪。

在荀彧看来,仅仅听到了马蹄声就惊慌失措,还敌袭,还备战,张郃明显是神经过敏了,几乎等同于惊弓之鸟了,这不禁让荀彧对于张郃这个河北名将的成色产生了怀疑。

虽然对张郃产生了些许的轻视,虽然最后的结局必定是虚惊一场,但是对于幽州军的反应速度,以及素质确实极为佩服和赞赏的,如果这些人是自己老板的兵马该多好。

自家以青州兵以及各地募兵为核心的兵马是什么德行,荀彧是非常清楚的,打起仗来悍不畏死,但是非战斗状态下,以及反应的速度,都无法让人满意。

所以虽然听到了“敌袭”,能够保持一副呆鸡的表现,完全在荀彧的预料之外,不至于惊慌失措的啸营已经算是不错了,仔细说来护卫自己这些不算军中精锐,如果是从起兵开始就跟随曹操的那些老卒,能做到幽州军的表现一点都不奇怪。

然而,问题是,荀彧非常清楚,幽州的这三千骑兵也绝对不是刘平手下最精锐的兵马,天知道刘平的幽州军中这样的兵马有多少,那么比这些更精锐又能精锐到什么程度?

反应速度惊人,装备算不伤太精良,不过显然比只有皮甲的己方骑兵要好,那么真到了战场上战斗力绝对不会差,这是荀彧的判断,至于到底有多强,那就需要真刀真枪的打一场才能知道了。

至于打一场,外面的人不就是么,只不过,那是主公派来迎接自己的兵马,这两拨人打一仗这怎么可能呢?

如果不是主公的骑兵,围观一场战事,衡量一下幽州军的成色其实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毕竟身处数千精锐幽州军的保护下,就算真的是有敌袭,恐怕也上不到他荀彧分毫。

张郃虽然主要的心思集中在了李典的身上,但是属于领军将领的职责却没有丝毫的懈怠,哪怕是临时休息的营地在地利上的选择也是有本能的选择的。

临时营地的南侧为林,北侧为水,东西两侧则为平地。

虽然不利于安营扎寨,但是对于临时休息却是极佳之地,

林并不大,但足以提供休憩之地,顺便还提供了埋锅做饭的柴薪,

水并不深,但是距离营地北侧一里左右的河水,却足以为幽州军的士卒提供便利的水源,以及提供饮马之用。

东西两侧的平原则提供了两条便捷的通路和走廊,

平原本来就是最适合骑兵作战的地形,虽然没有派出游骑和斥候,但是张郃对于自己手下的三千骑军却有足够的信心!张郃相信在这里没有人能将自己所率领的三千骑军全歼!

事实上,按照夏侯惇的最初打算,确实是准备四面合为,一波将这一支骑军全部干掉的,然而树林与河流的存在让他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年头,涉水、穿林对于骑兵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夏侯惇就只能老老实实的按照唯一可选择的路径,进行突击。

从起步到加速,再到速度巅峰冲到目标所在,时间极为短暂,在夏侯惇看来,无论是什么都会在自己六千骑军的突袭之下都会土崩瓦解,就如同几月前之前在自己铁骑冲锋直接土崩完结的袁术军一般。

然而,夏侯惇率领的曹军骑兵冲到地方的时候,却发现,在他印象中应当处于混乱的幽州军,不仅没有陷入困乱,反而正拍成了紧密的战阵等待自己的到来!

事实上,夏侯惇引以为傲的气势十足的骑军冲锋之阵,在张郃以及幽州军中级甚至低级军校眼中,都是极为粗陋的。

要知道幽州军是拥有如今大汉境内规模最大的一直骑兵队伍的,如何提高骑兵的战力一直是刘平的一种重点方向。

在刘平引导之下,研发的马中三宝只是提升骑兵战斗力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方向提升是战术和战略方面的。

从汉武帝、卫青、霍去病的骑兵时代开始,汉军关于骑兵作战就有一套成熟的体系,这也是汉军骑兵可以实现“一汉敌五胡”的三大战术、装备、意志的其中保证之一。

刘平在参与过对轲比能的作战之后,以汉军原有的战术体系位蓝本,集思广益,增加吕布、张辽、赵云、阎柔等汉族将领的观点,踏顿、楼班、乌延等归化的乌桓等游牧民族将领的游牧民族战法,大汉边军老卒的常年作战经验,再加上刘平亲身经历以及那些从前世的记忆,对幽州军的骑兵战术进行了新一轮的升级和改进,并逐渐提炼出了一套的骑兵战术。

这套战术包括了重骑兵的使用方式和环境,轻骑兵的用途种类,游骑兵的骚扰战术,突骑兵的风筝战术,以及刘平根据自己前世游戏经验,还有河北决战经历提出的战争迷雾的观点。

尤其是刘平专门点出的战争迷雾战术得到了吕布、赵云、张辽、张郃、高览、踏顿、等诸多将领,以及沮授、郭嘉、田豫等人的一直推崇。

凭借庞大的骑兵,构建对于敌方的战争迷雾,让战场实现对己方的单方面透明,切合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要义,绝对是绝对实现战事胜利的利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