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晋末多少事 > 第六百一十六章 大兴土木

晋末多少事 第六百一十六章 大兴土木

作者:然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2:29

第六百一十六章 大兴土木

杜英这也算是在趁着各方领头人物几乎都在场,表明自己的态度。

长安,我关中百姓可以让出来,给你们争权夺利、相互攻讦算计,因为这里是关中的中心所在,是秦汉两朝霸业的起点,朝廷会在乎长安的得失,各方会在意利益分配,这是情理之中的。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只能是长安以及整个关中,仍然还能向好发展。

杜英需要的,是至少能够为长安谋福祉的官吏。

若是谁在自己的位置上,故意拖拖拉拉的不合作或者无作为,甚至还公权私用、方便自家,那么杜英也决不轻饶。

郗超登时露出好笑的神情,杜英这实际上等于编织了一个框架,而就算是江左子弟再怎么闹腾,也不可能闹腾到框架之外。

岂不是等于给他们平白套上了枷锁?

张湛和习凿齿更是松了一口气,原本他们还是比较担心太守府的实权会逐渐的落在江左世家的手中,或者至少江左世家能对太守府的决策具有很大的影响能力。

如此一来,大司马府位于太守府之外,而且现在大司马又有南下先稳住荆州局势的想法,那么大司马府能够对关中各项决策所施加的影响力,自然就逐渐就比不过江左了。

而现在来看,杜英显然并不打算在决策权、监督权等方面做出让步。

江左的人进来,可以,但是必须得一心为关中所用才行。

若真如是,那么江左又俨然被困在杜英的约束之下,望高墙而叹息,反倒是不如大司马府施加影响来得方便。

因此郗超的目光瞥向王羲之,却发现按理说应该敏锐的察觉到杜英意图的王羲之,仍然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

王右军养性的本事越来越高了不说,对于时局的揣测和把控也更加深刻。

众人的注意力都在场上的一举一动,而郗超实际上一直都在暗中观察着王羲之的反应。

世家子弟们拂袖而走,王羲之显然想动怒却又憋下去了,说明这应该是在他意料之中,或者至少心里还能接受的变故。

而现在王羲之的心态,是否说明他更是早就料到杜英会有这个举措,所以已然有后招备下,或者本来就打算认命了?

认命,从不是王氏的一贯作风。

王敦作乱,王导能带着全家哭拜宫门以求一线生机。

南北互相攻讦,王导能主动学习吴语,哪怕学了个四不像,也借此拉拢了吴地世家,化干戈为玉帛。

乱中图存、独辟蹊径,这才是王氏长久以来最擅长所在。

杜仲渊这一次明摆着是要算计江左······

王右军,你又会如何破局?

看着王羲之淡然的神情,郗超反倒是有点儿笑不出来了。

“这是自然,我等本就一心为公,还请太守放心。”王坦之拱了拱手,是第一个应和杜英的。

王坦之这一表态,世家子弟们的态度倒不是最重要的,王猛登时先带着府上原本抱着看热闹态度的吏员们站起来:

“一心为公,请太守放心!”

这是表忠心以及给杜英捧场的机会,他们又怎能让江左的人专美于前?

杜英微笑着颔首。

此时,王羲之也起身说道:“个中虽有波折,但最终还是有江左好儿郎能够为太守府所用,余亦欣慰矣。

期望太守能够人尽其才,让他们真正知如何安定一城乃至关中之地。余在此有劳于太守了。”

“既入我麾下,当一视同仁,尽心栽培。且诸如文度兄等,世有贤名、人有大才,杜某亦会纳善言、求短处,与诸位共安关中!”杜英扬起手臂,朗声笑道。

霎时间,他自己都难免有一种“天下英才入我彀中”的感觉。

只是这些英才是不是和自己一条心······那至少十中有九肯定不是的。

——————————————

考校之后,天色尚早。

杜英想要留下郗超、王羲之等代表各方前来的人共同饮宴,但都被婉拒了。

王羲之的态度显然是很明确的。

既然杜英并没有给出最后的人选,王羲之也仍不能确保王谢各家能够在名单上占据最重要的位置,那这场宴席,大家各怀心思、互相试探,显然没有必要。

显然王羲之的主要目的还是要让以王文度为代表的这些王谢嫡系进入到太守府中。

等到杜英真正把名单确定下来、符合王羲之的心意,那大家再好好举杯庆祝一下也无妨。

而如果不合心意却又不做退步的话,那日后恐怕就是陌路对手了,没必要虚情假意的浪费时间。

至于郗超,他今天的任务就是来探查一下杜英和江左王谢各家之间态度和关系的,显然任务完成了,他也不会久做停留。

不然的话,到时候就是桓温又派别人跑过来探查他和杜英之间的关系了。

大司马并非心胸狭隘之人,甚至能面对一些狂生的冷嘲热讽而一笑了之,但是这并不代表桓温能够容忍自己最信任的心腹和杜英走的太近。

“没有人愿意赏脸啊。”王猛看着这些人陆续离开,微笑着说道。

杜英一摊手:“本来就答应了沈文儒和全旭,去视察一下城南的市集,若是不去的话,岂不是让他们失望?

至于晚上的酒席,余本来就没有指望着这些家伙能够留下来吃饭,府上的厨子根本就没有准备。”

王猛嘴角扯了扯。

说不定王羲之和郗超等人也是知道杜英根本没有准备,所以留下来反而大家都尴尬才走的。

也不知道这几个家伙,到底是谁算计着谁的想法?

“城南?”

“走,一起!”王猛笑道,“和这些家伙们大眼瞪小眼也小半天了,着实无趣,还是看一看自家的市集和工坊,让人来的心神舒坦。”

而此时的长安城南,早就没有了当初关中盟和氐人对峙时的萧条破败。

以林氏坞堡为界,向北直达龙首原下,栅栏已经圈出来了大概的范围,而一条条纵横阡陌,已经勾勒出整个市集的轮廓。

工坊、仓房、商铺等等,不少都搭建起来了一些竖柱横梁。

太守府对于这些屋舍的华美没有多少要求,唯一的要求就是足够大、足够结实。

和当初关中盟在少陵坞堡内的建设思路是一致的。

充满着杜英对工商的重视以及决策的特点。

实用为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