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晋末多少事 > 第六百五十一章 君出东门我向北

晋末多少事 第六百五十一章 君出东门我向北

作者:然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2:29

第六百五十一章 君出东门我向北

众人皆静下来,一道道目光看着杜英。

这倒不是王羲之想要让杜英为难——以他们对杜英的认知,杜英吟诗也就是信手拈来的事。

所以王羲之与其说是在向杜英索诗,倒不如说是想要通过这个举动最后试探一下杜英的态度。

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诗词本来就是诗人的文化和思想所凝聚的结晶,自然而然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反映诗人的心境和认知。

看着王羲之的身影,杜英负手而立,朗声吟诵道: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又是七言?

大家不由得屏住呼吸。

这前两句,似乎只是写景,不过与现在的景象倒是贴合。

只是这等看上去有些粗犷的北方风雪景物,显然是没有办法和细腻婉转的江南烟雨朦胧相媲美的。

至少在江左世家子弟们心中如是。

这气势上来了,却显得有些粗俗简陋。

不知道下一句会是如何?

莫非这位杜太守真的只是徒有其名,平时写诗词都要好生琢磨一番,因此现在露了怯?

那倒是之前高看了他一眼······

杜英的声音却只是微微停顿,接着再一次扬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羲之原本轻轻捋着胡须的动作登时怔住了。

他的神情变了变,目光更是直勾勾的看着杜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怎样的评价?

饶是王羲之很清楚自己在天下已经享有盛名,饶是他也知道凭借自己现在所取得的成就,在历史上留下名字也是能做到的。

但仍然还是忍不住心中泛起波澜。

至于刚刚还露出揶揄神色的不少世家子弟,俨然如遭雷击。

没有什么花里胡哨,没有什么旁征博引。

简简单单的两句诗,却似乎在之前的那两句的基础上,将气势再一次提高。

什么江南烟雨、曲苑回廊,柔肠百转、庭院深深,又如何比得过雪中送君去、望君天下知?

开口就是千里黄云,闭口便是天下识君。

“杜太守所言,过矣。”王羲之缓了一口气。

刹那间,他已经很清楚,杜英通过寥寥四句,所展现出来的胸襟气度,绝对不是现在的江左世家子弟所能比肩的。

此子,未来必然会成为江左大敌。

自东渡以来,江左各家所面临的明里暗中的强敌,也不在少数。

王敦、陶侃、桓温。

这些曾经或者现在掌控荆州的枭雄们,无一不曾给江左带来莫大的压力。

但是,王羲之此时已经很清楚,杜英和他们都不同。

生于北方、长于胡尘,他悲悯世人,而又立志于重整山河。

这是江南之人,所缺少的心思和想法。

突兀间,王羲之心中泛起来一个念头:

这或许就是时势造英雄吧?

“右军当得此称赞。”杜英微微一笑,不卑不亢。

如此人才,终不能为我所用,此实乃江左之憾哉!

如此人才,或可为天下众望所归,此当为天下之幸也。

王羲之百感交集,郑重躬身拱手,对于官职不见得有多高,但是地位超然的他来说,这个礼节,已经足够分量。

杜英先受下王羲之的礼,接着又拱手以示告别。

王羲之似再无遗憾,转身钻进马车。

马车徐徐开动,杜英静静看着一辆辆马车离去,正想要回头跟留下来的王坦之、韩伯等人交代几句,也算是安抚一下他们的心思。

可不是单纯让他们留下来当吉祥物的,盖章也是一项力气活,而且只要不牵扯到江左和关中之间的利益纠葛,有些边缘的工作,让他们来负责也无妨。

杜英最喜欢的,还是人尽其力。

王安石若在这个时代,大概能够和他达成一些共识。

不过还不等杜英开口,一名传令兵就狂奔而来。

马蹄声阵阵,惊动了大街。

能够在城中纵马狂奔的,只可能是十万火急的军情要事。

“报!”传令兵翻身下马,这等大事很快就会传遍长安,也没有什么好避讳和隐瞒旁人的,“氐蛮兵马上万,进攻渭桥!”

众人神情皆变。

此时,正是关中防务最薄弱的时候。

氐人还真是会挑时间啊。

杜英当即看向王猛:

“我去渭水。”

“一切保重。”王猛点头。

一个前往前线主持大局,一个留下来坐镇后方,两人不需要多商量,两句话就能达成共识。

杜英翻身上马,长喝一声:

“渭水!”

亲卫们齐齐跟上。

王猛转过身,看了没看杜英的背影,径直说道:

“诸位,时不我待,手头上的事,都忙起来吧。调度丁壮、疏散百姓、转运粮草,恐需诸位相助。”

这一次,王坦之等人也都赶忙应诺。

王羲之一走,他们也就被留在长安,在利益上或许和太守府分道扬镳,但是在小命上,早就和太守府是一条线上的蚂蚱了。

因此此时断没有松懈之理。

而长街尽头的车队中,王羲之端坐在马车中,闭着眼睛,似乎已经睡了过去。

“家主,似有军情如火。”家臣低声说道。

王羲之不为所动。

“我们是否······”家臣忍不住再开口。

王羲之这才缓缓睁开眼睛,淡淡说道:

“那是关中的事。”

家臣这才乖乖闭嘴。

车辚辚,很快就觉得窗外微微一暗。

接着再一次明亮。

已然出了东城门,直往蓝田。

——————————-

杜英策马沿着大街飞奔。

迎着呼啸的风,他仍然在镇定的下达命令。

亲卫们四散开来,或是前往六扇门,或是前往城中各城门,或是前往建章宫。

战事方起,杜英就已经做好了支援的准备。

方案也非常简单,六扇门接管城防,而于谈和隗粹两部兵马,杜英一并抓住,带着前往渭桥。

他相信,隗粹也不会反对。

战马掠过太守府,杜英瞥了一眼熟悉的大门。

没想到还真的被自己说中了,今日早上一别,迎面而来的就是北风和战火。

以至于甚至都没有时间匆匆告别。

所以杜英忍不住伸出手挥了挥,似乎真的想要让自己的身影穿过一道道墙,落入谢道韫的眼底。

“公子!”然而真的有一道身影从太守府中窜出来,带着几名亲卫一起并入队伍。

“你怎么来了?”杜英问疏雨。

“见十万火急,便知公子必然要去前线。”疏雨都披上了衣甲,动作比杜英还快几分。

身为小护卫,寻常时候她可以时不时的偷懒,但是战事既起,她必仗剑护在杜英左右。

生死与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