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晋末多少事 > 第八百三十九章 颇知人所需

晋末多少事 第八百三十九章 颇知人所需

作者:然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2:29

第八百三十九章 颇知人所需

冠名权暂时被否掉了,官方的书院,不好冠上私人的名字,奖学金和定向培养,也都带着浓重的个人影响,所以为关中培养官吏的关中书院,自然是拒绝了。

但都督府打算在工学院、纺织学院和医学院推动这两项措施,也是为了促进学生提前和雇主建立联系,提高就业。

“这倒是一个解决办法。对于捐款和奖学金这些事,最积极的就是那些商贾们。”法随捋着胡须,“毕竟商人求名,有钱无名的也是他们,现在正是博取名声的好机会。

因为书院建设耗资颇多,捐款者也多,所以一块石碑上刻的名字也多。但私塾不一样了,几家商贾就能担负得起运作,所以石碑上只有几个名字,更为显眼。

而且之前书院不想给出冠名权,私塾却是可以的,大概这些商贾们还有世家们都很想让私塾冠上自家的名字吧?”

谢道韫点了点头:

“夫君的想法,虽然总是很奇怪,但是一般都很管用。”

法随不由得笑道:

“那是因为仲渊,颇知人所需啊!”

——————————-

安定。

议事堂上,凉州的沙盘已经摆开。

一面面代表王师的小红旗几乎占据了沙盘上三分之二的地盘。

按照五德终始说,晋朝的德行是水德,所以旗帜应该是黑色。不过这年头,世道已经全乱了套,五德终始说也就没有了多大“市场”,各地旗号如何,其实都看主帅的心情。

杜英显然更喜欢红色一些,大概是因为他的灵魂来自于一个红旗飘扬的国度吧。

不过赤红色的旗帜,毕竟是火德的象征,而两汉至曹魏,一直延续火德,以水克火,这也是晋朝获得水德的原因。所以杜英竖赤旗,自然容易引起朝野的纷纷猜测。

这是打算连司马氏都不承认了?

所以为了表明关中的王师仍然效忠于晋室,红色旗帜外一般镶嵌有黑边,以至于杜英有时候会自嘲一句“咱也是黑红旗出身的老北京人儿”。

只不过没有人能够听懂都督想表达什么意思。

但也不重要,都督作为现在关中大好局势的开拓者,平时神神叨叨、自言自语,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说不定这就是什么奇思妙想的前奏。

“真是乱作一团。”杜英只是看了一眼沙盘,就揉了揉眉心。

如今王师分散在整个河西各处。朱序率军逼近姑臧,桓冲率军越过仇池之后又兵分两路。

这两路,一路深入河湟谷地,率军的将领正是之前曾经前来杜英这儿毛遂自荐的沈劲。

疾风知劲草,显然沈劲已经成功在几次战斗中崭露头角,并且以一个非嫡系的身份获得了桓冲的赏识。

当然,桓冲让沈劲独领一军,而不是直接把这个代表着吴地世家将门力量的年轻人一直收拢在麾下,大概也有避嫌的意思在。

这一路兵马的主要任务就是追击逃散的仇池杨氏,不过杨氏深入河湟谷地,那里还有不少杨氏经营的羌寨,而且本来就地少民贫,现在杜英也顾不上仇池杨氏,因此沈劲是胜是败,都无伤大雅。

另一路兵马,则在桓冲的亲自率领下,已经越过祁连,夹击姑臧。

另外,从酒泉、张掖等地南下的凉州兵马,也形成了和王师合围姑臧之局。

从这个角度来看,姑臧城中的张氏和宋氏似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然而并没有。

因为张氏和宋氏的手中仍然掌握着不少兵马,因此他们在对上王师的时候是节节败退,但是对上来自张掖、敦煌和酒泉等地的郡兵和世家部曲,却又无疑占据了优势。

所以在短短一个月里,双方小战十多次,大战三次······

“张掖那边,不能说各有损伤吧,也只能说兵败如山了。”对此,谢玄如是说道,流露出淡淡的不屑。

敦煌谢氏也是诞生了诸如谢艾这等狠人的,怎么现在变得不堪一击?这才几年功夫,就堕落成这个样子?

为了拉拢他们,陈郡谢氏本家这边可是给出了不少好处,其中包括敦煌谢氏子弟回归中原之后一视同仁,谢家商铺会分出来一些给敦煌谢氏以为落脚之处等等。

结果现在看来,敦煌谢氏好像有些不值得陈郡本家这边如此上心?

杜英瞥了他一眼,不会说话就少说几句。

至于敦煌谢氏,杜英本来也没有指望着他们能有多么强悍的实力,毕竟若谢氏不好招惹的话,谢艾当时也不会死的不明不白,而敦煌谢氏也不至于一直隐忍不发了。

不过对于敦煌谢氏,杜英仍然还有其他用处。

谢氏虽然不靠谱,但是“敦煌”这个名字,还是很靠谱的。

似乎察觉到杜英对谢玄刚才的发言有所不满,梁殊赶忙打圆场道:

“郡兵对上正规训练的兵马,挡不住是正常的。而且至少张掖还没有丢掉,不是么?”

张掖没有丢,那是因为仇池败的太快,以至于王师快速越过仇池,包围姑臧,原本磨刀霍霍打算进攻张掖的宋氏不得不收兵返回姑臧。

不过察觉到姊夫脸色不善,这一次谢玄没有多说。

梁殊接着岔开话题:“除此之外,氐秦残部仍然还有出现。”

一边说着,他一边按照早上刚刚传来的战报所述,将几面小旗帜插在安定东北侧:

“我军斥候,前日在木根山下发现了氐人轻骑,人数不多,但仍然引起了斥候的怀疑,并且在昨日发现,氐人依托旧上郡的高奴、肤施等地旧城邑,新建了几处城寨,收拢散乱的氐人兵马和流民。”

杜英皱了皱眉:

“为什么到现在才发现?”

距离氐人灭国也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不管这两处新的据点是氐人早在要灭国的时候就打算建设的后路,还是有人收拢氐人残部之后重新发展起来的,都不应该现在才显露踪迹。

“其实安定城破之后,就有很多氐人继续向北逃窜。当时参谋司以及军方的判断都是,氐人会向北逃窜到朔方郡一带,甚至直接进入草原,而且他们之中的领头人物都已经伏诛,因此难成气候。”谢玄解释道,“之后王师这边的斥候,多半都派遣到了对凉州的侦查上,所以氐人想要刻意隐藏踪迹,也不是什么难事。

尤其是上郡旧地,荒废日久,我们的斥候也不了解地形地势和道路交通,这一次也完全是因为偶然的遭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