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1998之混也是种生活 > 第258章 大山深处的工厂

第258章 大山深处的工厂

“钟主任想把这些竹笋出口到东北亚?”吕思思优雅地给他续上一杯茶,然后一副不置与否的模样。

钟涛见状,不由地心里咯噔一下,探究似地看着她:“吕经理,莫非有什么不妥?”

吕思思笑了笑:“钟主任可能不太清楚,岛国和棒子国那边虽然比较喜欢吃竹笋,但现在并不是向他们出口这些筇竹笋和方竹笋的最好时机。”

看到钟涛眼中的狐疑,吕思思隐蔽地瞥了一眼杨铸和同样好奇的张孟平,然后耐心解释道:“咱们先来说岛国。”

“岛国虽然是个物资贫乏的国家,但是本土的竹子其实并不少,竹笋自然也不缺;”

“虽然由于人工成本的原因,那边对于低价优质的外来竹笋是有需求的,但是他们国家对于本国农产品的保护政策全世界都知道,除非你是出口原材料,不然一个华夏的品牌想要挤进去,没有个五六年的深耕是见不了什么效果的。”

“再说棒子国,棒子国的情况跟岛国大同小异,虽然他们那边竹笋的产量不高,对进口的需求量不小;”

“但棒子国本身是个很奇怪的国家,他们一边仇恨岛国,一边富人和中产阶级却以食用岛国进口的竹笋为荣,包装上印着岛国进口的字样,就可以卖出高价。”

“而另一边,对于非岛国进口的竹笋,他们却采用了很有些极端的本国保护政策——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你出口的不是原料,那么就必须采用贴牌生产的形式,把产品装在他们本国品牌的包装里才能卖到他们国家。”

说到这,吕思思看了一眼露出了然神色的张孟平,这才总结道:“总之,这次铸投国贸联合希望集团在贵县这边建厂,本质上虽然是在响应国家的扶贫号召;”

“但我们毕竟是企业,自然有着正当的商业诉求,原料出口这种利润微薄且没多少商业价值的事情,我们是没什么兴趣的。”

这倒是实话,铸投国贸今年已经开始通过更换包装,把那些速冻素菜食品以madein漂亮国的名义投放在岛国和棒子国里了。

虽然目前的销量远远无法跟漂亮国相比,但整体却还算不错,前景也很乐观——尤其是眼下正在走通某些关系,打算把这些速冻蔬菜食品作为他们国家小学的校餐组成部分,并且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之后。

事实证明,以爸爸国的名义去攻坚儿子国,不但可以事半功倍,利润也绝对是杠杠的,故而吕思思对于这种通过出口原料赚点辛苦钱的生意毫无兴趣。

就算要进入东北亚市场,那也是要等到这两个国家的o2o项目成了气候,然后用华夏品牌的名义正大光明地在那里攻城略地。

………………

看到吕思思不为所动的样子,钟涛有些失望。

看样子,出口创汇这记功劳怕是与自己无缘了。

不过好在对方既然对竹笋市场做了详细的调研,那就说明这两位美女要建竹笋加工厂的事情并不像随口说说而已,因此心中又热了起来。

“吕经理果然博闻多见,对于海外的事情竟然如此如数家珍,在下受教了!”钟涛先是一脸佩服地朝着吕思思竖了个大拇指;

接下来,话音一转,切换到另一个话题:“看来吕经理和林总对于这个竹笋项目是成竹在胸啊,那我就不献丑了!不过不知道二位对于建厂的地址有什么中意的地方没有?这可是当前的第一大事!”

杨铸在一边暗自点了点头,都说官场无庸才,果然很有道理;自己虽然不爽这位钟主任摘自家兄弟的桃子,但这种绝不死缠烂打,却步步紧逼的谈话节奏,却是张孟平当前绝对欠缺的。

看来,就算这位钟主任以后下海,谈业务这块也绝对没问题。

而吕思思这边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位钟主任是个老手,如果按照正常流程,她自然要跟对方打打太极,等磨到对方心理预期值降到极低水平的时候再出手,从而谋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便利;

但这个厂子明显是杨铸给自己的朋友送功劳的,她自然不能再这么干,把肥肉剃干净了才把骨头出去,岂不是落了自家老大的面子?

当下也很干脆地说道:“虽然具体厂址落在哪还需要进一步确定,但落在这西沙河村附近却是没跑了;只不过到到了建厂的时候,得劳烦张科员这边帮忙组织一下村民,毕竟这边过于偏僻,就算是我们愿意出高薪,但建设所需的人力依旧会是个大问题。”

看见吕思思非常和善地朝着张孟平点头示意,钟涛一愣,然后眉毛微微皱起:“建在细沙河村这边?”

“吕经理,恕我直言,细沙河村这边虽然离笋园近,但总体来说,我觉得可能建在乡街上比较合适一点。”

看见微笑着不回话的吕思思,钟涛赶紧解释:“吕经理不要误会,我并没有干涉贵公司决定的意思;之所以建议你们把竹笋加工厂建在乡街上,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考虑。”

“第一呢,工厂建起来,肯定需要配套的电力;”

“实不相瞒,虽然细沙河村这边几十年前就通上了店,但线路老化厉害,电压更加不稳,完全不能满足工业用电的需求,一旦因为电压不稳毁坏了机器设备,那就糟了。”

“第二呢,产品生产出来了肯定需要运输;”

“但是诸位也在这边呆了两天,自然知道这边虽然依山傍水,风景很是不错,但那道路嘛……艰险难行不说,遇到下雨天,更是随时会发生落石,雨要再大一点,山体滑坡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不是我自曝家丑,虽然我们镇雄很是重视每一家来我们这来投资的企业,也很想力所能及地服务好你们;但无奈我们家底太薄,如果专门为你们在细沙河村这边修一条路的话……我们的确力所不逮。”

“第三呢,说句实话,细沙河村这边虽然有不少竹林,但杉树乡其它地方能产竹笋的竹林也不少;”

“所以……我有个不情之请,要不还是把工厂建在乡街上?”

“那里离各个村子都比较近,这样的话,其它村子的村民也可以靠采摘点竹笋改善下经济收入。”

一旁静听的林可染笑了笑,这位钟主任虽然说的非常在情在理,怎么看都是为她和村民们考虑的样子,但没少跟地方官员打交道的她自然知道,眼前这人之所以如此大费口舌,所求者却未必是他说的。

当下毫不客气地拒绝:“钟主任,谢谢你为我们着想,但在细沙河村这边建厂的事情我们已经决定了,不会更改的。”

钟涛愕然,犹豫了半晌,才开口问道:“林总,我能知道原因么?”

林可染笑了笑:“钟主任无需多想,之所以决定在细沙河村建厂,并不是我们不知道您说的那些问题,而是基于市场层面的通盘考虑之后,我们认为交通、电力那些问题,都可以去克服。”

“既然用电紧张,那大可以向贵县电力局发出申请;由我们出资,专门铺设一条可适用于工业生产的电线,届时也可以顺带着改善这边村民用电情况,也算我们做点好事了。”

“既然道路是个问题,那大不了我们自己掏钱,由贵县政府协调,修上一条可以适行的四级公路,即便按照3万元/Km的价格算,也花不了多少钱。”

钟涛听着林可染轻描淡写的样子,不由地惊呆了。

要知道,电线这事放在一旁,毕竟镇雄县再穷,也没脸让一家来自己地盘投资的企业独立承担铺设费用;

但修路这事……即便只修建细沙河村到杉树乡这一段的公路,那也是足足23公里啊,那就是足足百万元的投资!

再加上工厂本身至少两三百万的投资和承诺的那一所希望小学……啧啧,这希望集团和铸投商贸还真是有钱啊!

自己这辈子除了国家带头的几个项目外,还真是第一次遇到企业有这么大的手笔。

钟涛一边感慨,一边却更是疑惑:“出于市场考虑……企业不是应该考虑成本么?”

林可染扫了一眼同样满脸好奇的张孟平,也不遮掩,对着他笑了笑,解释道:“现在国内已经进入品牌时代,一味地过分追求控制成本并不可取。”

“对比压缩生产成本而言,其实我们更看重品牌的溢价因子。”

张孟平看到钟涛等人的眼神诧异地向他扫过来,有些局促,但依旧耐不住好奇:“溢价因子?在这建厂跟品牌溢价有什么关系?”

林可染拿起面前的公道杯,主动给他倒了一泡茶,然后递了过去:“所谓好山好水出好茶,其实这个道理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农产品,比如说——好山好水出好笋也没有人会觉得任何不对;”

“事实上,细沙河村这边的筇竹笋跟方竹笋这么好吃,品种固然是一个先天性因素,但这边无处不在的山泉水却也绝对不能忽视,而且……更有噱头!”

“想想看,一颗竹笋,品种不凡,更是长在磅礴灵气的乌蒙山脉,每日里被清澈刺骨的泉水滋养,故而含有更多的微量元素,风味也更独特——这种说法是不是很容易取信于人?”

“再接下来,如果这颗竹笋的预处理过程,没有被任何自来水侵染,接触的全是天然泉水,是不是给人的期待感更加强了几分?”

“接下来,如果我告诉你,这颗竹笋从采摘到预处理,中间的间隔不超过6小时,几乎100%还原新鲜风味呢?”

“最后,如果我告诉你,这颗竹笋所加工的地方,是在大山深处,没有接触过任何的污浊空气和化学物质,保持着最贴近于自然的感觉呢?”

“是不是这一系列故事说下来,你会觉得这笋,不卖个10块钱/棵,简直对不起它自己?”

看到有些瞠目结舌的钟涛和张孟平,林可染轻轻嘬了一口茶:“所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非要在细沙河村建厂的理由。”

“一座建在大山深处的工厂,才是我们想要的东西!”

“为此,多付出点代价又算得了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