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反清:我其实真的是老实人 > 第一百零二章 撤藩令下

第一百零二章 撤藩令下

另一边,云南,平西王府。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帝王平定天下,式赖师武臣力,及海宇宁谧,必振旅班师,休息士卒、俾封疆重臣,优游颐养……至一应安插事宜,已勒所司司饬庀周祥,王到日,即有宁宇,无以为念。钦哉~!”

作为钦差大臣的礼部侍郎折尔肯洋洋洒洒地宣读完了由康熙亲手书写的手诏,不自觉地微微摸了一下身上所跨由康熙亲自赐下的宝刀,颇有些欢喜地道:

“王爷,皇上对您的恩典可真是没话说,您看看,他对您的评价多高啊,请您……接旨吧?”

然而吴三桂看着折尔肯那一副憨态可掬的笑脸,脑瓜子却是嗡嗡的,只觉得眼珠子里面现在全是一闪一闪的小星星。

词儿,固然全是好词儿,也充分地肯定了他吴三桂多年以来对大清的劳苦功高,甚至有些话这皇上说的也是真的诚恳。

就这封手诏的水平,如果当真是康熙本人亲笔所写的话拿到现代社会绝对是写申论的一把好手,甚至姿态也不可谓不低,且温语有加,关怀备至,简直是颇有点掏心窝子的意思了。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桂儿啊,这么多年你辛苦了,你功劳大啊,大半个天下都是你打下来的,但你看现在天下太平了,仗也都打完了,你也该退休好好颐养天年了,你放心,我给你安排明明白白的,以后咱哥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同享富贵,省得你佣兵在外咱俩之间还互相猜疑,这多好啊。

可这一堆好词儿背后的意思,那不还是削藩么?

老子为满清打了大半辈子的仗,背叛了家庭背叛了民族,被天下百姓人人唾弃甚至恨不得得而诛之,就落得了这样的下场?

要不怎么说,康熙这皇帝还是有点水平的呢,他这一辈子的手诏都是这样,话说得简直漂亮极了,看手诏这皇帝简直是千古仁君的典范,往往都是用唠家常的语气说一些貌似无比真诚的话,就跟和你是哥们似的,常能体量臣子难处提前就加以劝慰,把接旨之人感动得涕泪横流都是常事儿。

当然,翻脸不认人和说话不算话也同样是康熙的拿手绝活,历史上被他掏心窝子的吴三桂旧部有不少都因此而幡然醒悟弃暗投明,不过最终,几乎全都免不了被康熙掏全家心窝子的宿命。

这货生在现代社会的话绝逼是个杀熟宰客的高手。

而迷迷糊糊,懵懵懂懂的吴三桂在接过圣旨之后却是头脑一片空白,第一反应居然是检查一下这圣旨的真假。

真的……要撤了我?

康熙这脑袋里装的是大粪么?他是不是有病?

事实上,吴三桂此次上书自请撤藩是非常自信康熙不会撤他的,就是为了单纯的表一下忠心而已,毕竟尚可喜和耿精忠都已经自请撤藩了,自己不请一下显得自己多特殊。

然而正常来说,这撤藩的顺序不应该是先撤年迈昏花,可能当真是有要撤的意思的尚可喜,待尚可喜撤完了之后再撤已经传至三代,威望资历都严重不足的耿精忠,最后再撤自己这个,无论是威望还是实力都不容小觑的平西王么?

朱允炆当年撤藩的时候都还知道一个个来呢,这怎么就三藩同撤了呢?

你稍微慢一点一个个的来么,等你把尚可喜和耿精忠都撤走了,我那会儿差不多也该老得和现在的尚可喜差不多了,这,这分明是一刻都不想等自己了?就急成这样了?

再者,您哪怕是把咱三个王爷找个理由叫去京城,来个杯酒释兵权呢,也算是给我们一点面子,最关键是让我们对下面的人也有个交代啊。

太皇太后也老糊涂了?

满朝文武,议政王及诸贝勒议事会,都是吃屎长大的?就这么任由这小皇帝胡来?

谷氯就感觉被人抽了一百多个大耳雷子一样,他现在觉得脸蛋子都火辣辣的疼。

“王爷,在我们来之前,皇帝已经向户部、兵部、吏部都下了旨意,要他们务必做好王爷撤藩的前置工作,尤其是命令户部在锦州您的老家一代准备民宅,特意强调,务必让您和您的藩兵一到立时就能住进去,真可谓是皇恩浩荡啊。”

“本王知道了,这旨意本王也接了,钦差从京城来,一路辛苦,来人啊,给钦差大人准备一间上好的客房,让大人好好休息,皇恩浩荡,本王,也要将这个好消息尽快的告诉军中诸将啊。”

“应该的,应该的,那在下就先行告退了。”

“不送。”

说着,吴三桂亲自笑着将折耳根送了出去,直到渐渐已经看不到人的背影,这才狠狠地一把将圣旨摔在地上。

“来人,叫胡国柱与夏国柱来我处议事,派人将消息报给王屏藩、过壮图、卫朴、马宝、王绪等处,看看他们是什么反应,再传我命令,去我珍宝馆藏之中,取最大的一尊翡翠观音差人给李本深送去,取其中最大的那串夜明珠给吴之茂送去,取其中最漂亮的青花瓷瓶给王辅臣送去,就说本王要与他们联络感情。”

说罢,吴三桂不禁仰天长叹,悲苦不已。

这却是在试探下面诸将对此次撤藩的反应了,事实上,吴三桂势力虽大,但其实这掌控力吧,也就是那么回事儿,他的部队是很杂的,也真没几个人能让他如臂使指,然而这一次,当撤藩之令传遍全军之后,军下诸将却乃至各营兵丁可谓是无不大为哗然,惊恐不已,不满的情绪几乎将整个云南都给烧了。

且不说他这麾下诸将之中,如马宝、张国柱、李本深、下过乡、方光琛等人本就是南明旧将,原本就是在走投无路之下才投奔的吴三桂,平日里就自成一党,还时时刻刻的不忘反清复明,康熙没撤藩的时候就成天鼓捣着阴谋诡计想用下克上的方式把吴三桂给逼反。

其余旧将与吴三桂捆绑的都已经极深了,吴三桂一倒必然跟着倒霉,且奋斗了一辈子好不容易得到的一点荣华富贵实在是不愿就此放弃,以至于军中诸将,竟无一人支持撤藩,纷纷鼓动他起兵造反。

就连这下面的基层官吏小兵也一个个的都是义愤填膺,说到底,当年追随吴三桂从山海关杀出来的关宁铁骑已经老的老死的死,为数不多还剩下的要么是出来的时候太小,对东北老家根本没有印象,要么是岁数太老,在云南已经有了家庭扎下了根基,谁也不愿意随他搬家。

对于他麾下兵马中占据了绝大多数的闯王旧部,也就是山西人,陕西人,和南明旧部也就是贵州人和云南本地人来说,跟随平西王回辽东?那以前是流放罪犯的地方啊。

咱爷们为大清抛头颅洒热血打了一辈子仗,到头来就落得个流放的下场?

当晚,麾下近两万嫡系藩兵居然自发的组织了起来,齐声高呼“王功高,今又夺滇”这等大逆不道的话语,闹出了极大的动静,却是把本来只准备试探试探麾下诸兵将的吴三桂本人给吓住了。

兵将们都疯了!

他要是敢同意撤藩,怕是这帮人能把他杀了,换一个人来当平西王。

只是造反……谈何容易啊?

正纠结为难之际,却是突然有下人来报道:“王爷,潮州总管刘洵,派了他的师爷来求见王爷,正在府外恭候。”

“嗯?潮州的刘洵?他怎么会派人过来找我?不对,为什么刚一有撤藩的消息,他的人就到了?单纯的巧合么?”

“小人也不知,那王爷您要见他么?”

“请进来,备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