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反清:我其实真的是老实人 > 第一百四十七章 暴怒的康熙,憋屈的岳乐 三合

第一百四十七章 暴怒的康熙,憋屈的岳乐(三合一)

反清:我其实真的是老实人正文卷第一百四十七章暴怒的康熙,憋屈的岳乐事实上被震撼到的何止是刘大炮身后的股东,应该说每一个看到这一仗的人,包括海丰城驻扎的绿营军在内,每个人,此时都是一副沙雕的样子。

震撼,极致的震撼!

面对人数相差并不悬殊的八旗兵,卫国营居然打出了全员无损的战斗力,顺便还把满城给拆了?

是八旗兵太弱了么?

然而仔细想想,这些八旗兵在如此巨大的伤亡之下几乎每个人都依旧在悍不畏死的冲锋,平心而论,他们是当得起精锐这两个字的。

只能说,江胜的卫国营,太强了。

当然,这其实也是刘大炮作弊的结果,如果不是表演赛,刘大炮不可能让江胜全营都换装上最新的复明枪,他的产量真的有限,管他要枪的人太多,这枪纯粹是临时征调。

至于大炮,这一批一共六门榴弹炮和十门雷神炮原本都是用于守城的,而且是目前澄海城的全部家底,全都拉过来给江胜装b来了。

正常情况下刘大炮除非是疯了,才会给麾下某一个营的将士配置如此豪华的轻重火力,至少三五年之内他的军工厂绝对没有这么大的产能,而且炮弹也不够这么射的。

再者,这次的战果如此的丰盛,很大程度在于江胜用六门明神炮执行的堵门战术,绝大多数的八旗兵根本连门都出不来,这仗自然也就没法打了,这座小小的满城不但丝毫没有增加攻城方的难度,反而成为了八旗军巨大的负担。

正常战争中哪个指挥官会让你如此轻易得兵临城下,并好整以暇的堵门呢?

更别说绿营围城,让这些八旗兵只能无奈地,傻傻地直线冲锋了,正常情况下骑兵打步兵肯定是想方设法的饶过去打步兵的侧翼的啊。

换言之,其实大明的精锐兵团在全部完成换装之后相比于八旗兵来说其实大概率也就是半斤八两,绝无这么大的代差,根本不可能打出如此梦幻的战损比出来。

更何况,仅凭潮州这边的产能,真要让所有明军都完成换装的话都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儿了。

但问题是这些东西其他人不知道啊,股东们不知道啊,或者说此时此刻,他们谁也没有心思去计较这些啊!

他们只知道就在刚刚,江胜以一千人出头的兵力,碾压了两个佐领的正黄旗八旗精锐,把他们统统都打成了碎片,而且还是零伤亡。

八旗?在我大明神军面前就是个屁啊!

一时之间,海丰的军阵将士以及城中不得不跟着看了一场热闹的百姓,以及所有来看现场的股东们全都沸腾了。

他们口中高声地呼喊着公司万岁大明万岁的口号,喜极而泣,热泪盈眶。

能赢,真的能赢。

几十年里八旗无敌的观念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刘大炮必须用最最直白的事实,哪怕是作弊,也要告诉天下人,八旗并不值得畏惧。

这不仅是为了股票的市值,更是为了天下人心。

见状,刘大炮站起来,拿了一个简易的扩音大喇叭,待好半天场上的围观群众都平静下来之后,想了半天,却也只喊出了一句话:

“都去买股票去吧!公司必胜,大明必胜!!”

………………

另一边,就在刘大炮痛揍八旗,炮轰满城的时候,康熙也终于得知了吴三桂造反的消息,并陆陆续续收到了南方的战报。

巨大的刺激,将这位自诩英明的少年天子刺激得几乎站立不稳。

“吴三桂,吴三桂!!乱臣贼子!!他还张口闭口的跟我要耕地,要耕牛,我还傻了吧唧的派兵去辽东帮他征地,他这是拿朕在当傻子耍啊!”

“谭弘,罗森,郑蛟麟,好啊,好的很啊,都是一些乱臣贼子!!”

说着,气愤之下狠狠地一拳砸在屁股底下纯金的龙椅之上。

“现在怎么办?谁能告诉朕现在该怎么办?”

文武群臣见状,纷纷闭口不言,同时却也心中不免腹诽:早说了撤藩要徐徐而图,谁叫你偏偏就是不听呢?

好一会儿,还是岳乐忍不住叹息一声道:“回皇上话,事已至此,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要赶紧停止三藩齐撤之令,好生安抚耿精忠尚可喜和孙延龄三人,一旦他们一同反了,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康熙闻言,不由得苦笑道:“我又如何不知呢,只是眼下这吴三桂气势如此浩荡,我又早有撤藩令在先,那耿精忠与尚可喜,只怕是……哎,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吧,国事艰难,皇叔,江山社稷,这次又要多多仰仗于您了。”

岳乐见这康熙对他颇为吹捧,一时之间也是心中感慨万千,他毕竟身份特殊,当初顺治快死的时候甚至都考虑过让他来当皇上,因此此前康熙明里暗里对他也是颇多打压,而他的资历又摆在这里,对康熙自然也不必太过阿谀。

索性对康熙的这句彩虹屁理都不理地道:“局势危机,不指望耿精忠与尚可喜能帮朝廷打吴三桂,只要能让他们犹豫几分,说不定就能够决定胜负了。”

“眼下当务之急还是吴三桂,王屏藩既已经取了四川,随时都可能挥师北上进攻陕西,西北提督王辅臣乃吴三桂的旧部,既然连郑蛟麟都投了,很难说王辅臣还能不能靠得住,臣以为必须派重臣重兵向西北驰援,同时,对王辅臣进行拉拢和安抚,西北的八万精兵,举足轻重。”

“湖南就不用想了,全线溃败是早晚的事,眼下当务之急是赶紧向湖北支援,一旦让吴三桂度过长江再取下荆襄,则天下当真就要动荡了。”

康熙闻言,忍不住怒哼一声:“桑额身为湖广提督临阵脱逃,简直是死有余辜!”

索额图闻言,忍不住出言提醒道:“陛下,桑额毕竟是辽东汉八旗出身,其父李国翰乃我大清肱骨旧臣,此时此刻,若是重惩于他,恐怕……有所不妥。”

康熙闻言,立马就反应过来了,连忙改口道:“那就……湖南巡抚卢震,临阵脱逃,罪大恶极,我意,就地问斩!”

好家伙,不杀提督杀巡抚,也是有才。

何况那桑额一口气都退到襄阳去了,人家卢震虽说扔下了长沙跑了,但好歹是跑去了岳州,好歹还是在长江以南,明显是还有着那么几分抵抗的意志的。

可是没办法,湖南打成这个熊样总得有人为此负责啊,谁让人家桑额是辽东汉八旗呢,对于清廷来说,辽东汉八旗可以当半个自己人用了,再说这些辽东系与吴三桂千丝万缕,又大多都身居要职,安抚都还来不及呢,怎么能处罚呢?

谁让你卢震是个汉人呢,这个锅你不背谁背?

“另外臣以为,当命令潮州总管刘洵整备兵马,一方面以水师钳制耿尚二藩,另一方面,以郝多为督军,统帅绿营本镇整备兵马,支援南昌,臣愿意亲赴……”

话没说完,就见外面传来一声长长的呼喝:“报~报~六百里加急。”

康熙激动一场,忍不住急切地问道:“怎么了?又是哪个重镇丢了?”

“潮州,潮州镇刘洵,反了!耿精忠,反了!孙延龄,也反了!”

“什么?”

康熙一时间感觉自己站立都不稳了,脑瓜子嗡嗡的。

耿精忠和孙延龄反了,他还能理解,而且看他们动作如此统一,说不定早就已经串联起来了,这是自己这个皇帝决策的失误,三藩齐撤导致三藩齐反,现在想想,就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蠢得无以复加。

然而刘洵?

为什么啊!

“刘洵,刘洵为什么会背叛朕?不是说……他收买军心只是为了自保么?不是说他前些天刚刚攻破延平王府,连郑经都给俘虏了么?米思翰呢?郝多呢?”

康熙慌慌张张摇摇晃晃地走了下去,并亲自一把接过战报看了起来,一看之下,整个人眼前一黑,啪叽就摔了个大屁蹲。

岳乐也没心思去关注康熙的龙体,急切地问道:“陛下?战报上怎么说?”

谷窩

“刘洵……是假的,他,他是天地会的总舵主,杀官冒替而上任,真刘洵早就死了。”

岳乐都惊了:“所以……是您将一个天地会的反贼一手推上了内阁大学士之位,做到了汉人之首的封疆大吏?那他平定湾湾……”

话说一半,连他自己都不禁哑然失笑。

天地会打延平府,自家人打自家人。

康熙都忍不住闭上眼睛感慨道:“这个狗贼,是拿朕,当成大傻瓜在耍啊。情报上说,此人已立崇祯之女朱媺娖为女帝,在潮州,复立明廷了。吴三桂耿精忠孙延龄,都已对其表示臣服,我们的对手从吴三桂,变成明廷了。”

说罢缓缓睁开了略显疲惫的眼睛,道:“对汉人怀柔恩养十年有余,却是把明廷给养回来了。”

满朝文武闻言,一时纷纷不知所措。

就见康熙血红着眼睛下令道:“来人啊,传朕的命令,将刘洵家眷老小父老乡亲,立刻抓了处死,株连九族,不,十族!朕要株他十族!!”

众人闻言齐齐一愣。

十族,是不是太狠了一点?

倒是没人觉得这刘洵的家人不该杀,毕竟刘洵就是刘大炮这个事儿,清廷无论如何都是不能承认的,否则就会显得康熙很蠢,曾经信誓旦旦的给他作保的太皇太后很蠢。

嗯……

虽然即便是如此,也还是显得他们很蠢就是了。

再说了,谁知道这又到底是不是烟雾弹呢?谁知道这刘大炮是不是刘洵为了自己家人安危现编出来的假名字呢?

皇上都快要把肺气出毛病来了,不让他杀几个人泄愤,这合适么?

然而诛十族……

由于南方宗族文化的盛行,对任何一个南方人的诛十族,都差不多都可以与屠杀一座县城划等号了,有些可能甚至会一口气屠好几个县。

显然,康熙是真气疯了。

见状,还是岳乐站出来反对道:“陛下,刘洵是浙江绍兴人,这个时候诛其十族,只会让绍兴百姓,甚至整个浙江百姓再次掀起抗清之浪潮,如今耿精忠既已起兵叛逆,随时都可能会兵出仙霞关,攻入浙江省境,臣以为,刘洵的家眷固然该杀,但大可不必兴师动众,牵连无辜。”

康熙闻言,恶狠狠地瞪着岳乐道:“皇叔莫非是以为,朕太残忍了么?当初是谁,信誓旦旦地跟朕保证他刘洵没问题的?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为了你手里的那点破股票,曾亲自写信去训斥郝多!你,就是他刘洵的帮凶!”

岳乐一愣,却是心中凄苦无比,颇有些无话可说。

他岳乐是稍微贪财了一点,哪个买股票的人会不希望手里的股票涨呢?可要说他是刘洵的帮凶,这不扯犊子么。

康熙这会儿明显已经有点疯狗化,口不择言的乱咬人了。

你丫个龟孙若不是皇帝,叔叔我高低也得扇你几个大耳雷子替你爹教训教训你。

却见康亲王杰书适时地站出来道:“皇上,臣以为,诛刘洵十族很有必要,非如此,不足以震慑天下无数的汉人官吏,汉人,都是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非常之时必须临之以威。”

“除此之外,臣以为,包括转运使于成龙,潮州同知姚启圣等人,数月以来毫无汇报,分明也是早已背叛,绝非一句失察所能应对的。”

“臣建议,应该将他们的族人,一并处死。”

正在气头上的康熙二话不说:“准了!”

岳乐大怒,指着杰书破口大骂:“杰书!你他妈的是不是疯了!真要让皇上尽失民心军心官心么?”

杰书怡然不惧地道:“汉人畏威而不怀德,你就是对他们再好也是没用的,四川当年是你平定的,轻徭薄赋也是你的主张,结果呢?吴三桂一到,全省上下望风归降!这时候不以严刑峻法加以惩戒,难道还要依着你的意思继续放纵么!”

“放屁!我满清八旗总共也只有十六万八千人,要想坐稳江山,必须善待汉人,至少是善待一部分汉人,现如今长江以南处处烽火,战线绵延何止千里,难道光凭着咱们八旗兵去打么?打得过来么?!竖子安敢胡言乱语,坏我大清国策,动摇祖宗江山!”

岳乐是努尔哈赤的亲孙子,杰书是代善的亲孙子,俩人之间差着辈分和岁数呢,岳乐气急之下叫他一声竖子,倒也没什么大毛病。

尤其是岳乐一直都是不太看得上这个杰书的,毕竟此人一无战功二无资历,却能平步青云获封亲王之位,在议政王会议上序列仅次于自己,说白了,除了有个好爹,主要还是因为这货恭敬会舔,对康熙种种限制诸王议政的举措全都无比的配合,也没什么自己的政治主张,反正康熙说啥他就主张啥,堂堂亲王,干得和满朝文武奴才似的没啥区别。

相比之下,岳乐这个岁数这个资历,你让他去舔康熙这个小崽子,那就多少有点下不去嘴了,当年顺治死前考虑到康熙年幼,甚至是想把皇位传给岳乐的,也多亏了孝庄与其余诸王反对才没成,所以康熙扶持这个杰书,本就有几分打压他岳乐的意思。

平日里,岳乐也懒得理会这些,甚至于他对朝政本身也没什么兴趣,一心只想当他位高而权不重的****过好自己的准退休生活,除非逼不得已,否则岳乐也不想再和康熙,以及杰书等人再起什么大的冲突。

然而眼下皇上明显是已经被气得疯了,岳乐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一时的气愤,但他知道,不管是诛刘洵的十族,还是杀害姚启圣和于成龙的家人,且不说这个杀,到底指的是株连几族,所释放的都是一个极不好的信号:满清对汉人已经不再信任了。

这就是岳乐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的了,他是满清诸王中最最坚定的改革派,是顺治帝改革的最坚实的战友,是坚定主张重用汉人,善待汉人,与汉人分权的。

老实说,满清的对汉政策是一个漫长且渐进的过程,最早时努尔哈赤以残酷镇压为主,结果被毛文龙在他后面捅他菊花捅得是欲仙欲死,故而提出了一些怀柔政策。

到了皇太极时,这位在全史视角之下都可称得上雄才大略的大政治家首先提出满汉一家的政治口号建立汉八旗,又与蒙古联姻高呼满蒙一家建立蒙八旗,收复科尔沁蒙古与辽东耿、尚、孔三藩,奠定了真正的满清根基。

到了顺治时,顺治帝一举清除多尔衮时代的部分反攻倒算,为维护满汉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兴文治,倡汉学,让满清贵族学习汉族文化,学习汉语;改官制,在官场上至少表面上做到了不偏不倚,满汉平等,甚至让汉人在八旗之中担任要职,比如副都统。

与此同时,顺治还约束八旗军官的野蛮行径,对于满八旗随意杀戮抢劫的行为多有惩戒;同时一改满清贵胄只与蒙古联姻的老规矩,大力提倡满汉联姻,不仅自己娶汉人女子为妃宠爱有加,更是不惜将尊贵的格格们下嫁给汉人官吏,原史中建宁公主也是这时候嫁给吴应雄的,这一条也是顺治与孝庄最大的矛盾分歧所在,为此差点母子反目。

可以说,原本历史中的所谓康乾盛世,真正的基础全是顺治奠定的,雍正发扬继承的,和康、乾这俩本人,关系倒是不大,颇有些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意思。

本来么,康熙毕竟年纪还轻,刚亲政也没几年,此前鳌拜等辅政大臣说白了都是以孝庄为首的保守派,是对顺治改革的反扑,所以康熙在诛除鳌拜亲政之后,虽然这些年也没来得及真正的宣布什么属于自己的政治主见,这几年光收拾鳌拜党羽了,但收拾保守派,必然要重用改革派,汉人的地位又有了一定的反弹,但这个反弹,到底是康熙出于对鳌拜等辅政旧党的打击需要,还是他当真继承了顺治遗志?这还真不好说,反正他与保守派真正的领袖孝庄一直都是祖慈孙孝,从没听说他们闹出过什么比较大的矛盾,鳌拜一党虽然倒台,但波及范围并不算大,至少孝庄的地位没有丝毫的动摇,改革派领袖岳乐也没有被特别的重用,大家对他的大政一直都看得不太清楚,模模糊糊的。

现在看来,这康熙若只是暂时被刘洵也好刘大炮也好给气得发疯了,那还好,事后冷静下来一切都还有挽回的余地。

怕就怕这一时激愤之下,学着多尔衮的样子开倒车啊!

要知道在顺治一系列改革的过程中,岳乐一直是顺治的铁杆支持者,甚至是满清诸王之中,唯一一个坚定支持顺治改制的,毕竟权力的蛋糕就这么大,分给汉人多一些,他们满人甚至孝庄代表的蒙古人就分得少一些。

为此,其实他这个正黄旗都统,和硕安亲王已经将满清贵胄们几乎都得罪光了,反倒是他在汉族大臣之中威望极高,朝堂之上,反而阴差阳错的成了汉人利益的代表和最大靠山。

但总之吧,于私来说,作为已经将八旗同族们得罪得差不多却深受汉人爱戴的岳乐万万不能接受满汉之争再起,那会将他的立场置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

于公来说,他好歹也是爱新觉罗,是当真希望满清的江山可以安康永固的,而要想安康永固,就必须做到满汉一家。

君不见多尔衮执政时期这天下处处烽烟,而顺治亲政之后天下一下子就太平多了么?

然而这一时激愤之下,口不择言却是立刻就被杰书抓住了把柄,出言驳斥道:“安亲王,这提议皇上已经准了,不知你口中这竖子二字,到底是在骂我啊,还是在指桑骂槐啊。”

闻言,康熙也面色不善,眼神微微眯起地看了过来,看得岳乐更忍不住一阵阵的气苦。

却也只得道:“臣恳请皇上收回成命,酌情处置,眼下当务之急,当以平叛为重!臣建议……”

却见康熙出言道:“皇叔是以为,朕之所命都是乱命么?既如此,不如让朕来退位让贤,由皇叔您来当这个皇上好不好?反正,父皇原本也是想传位于你的。”

这话,可实在是太诛心了。

让岳乐也不得不跪拜了下去,口称恕罪,转而说起正事道:“臣以为,南方战事糜烂,湖南必然是守不住的,关键之处在于江西,此处地处耿、吴、刘三家交界要害之处,若失守,则诸贼联手,断我漕运,至少江南之地恐不复我大清所有。”

“臣请自荐,率精锐将士南下南昌坐镇中军,统辖南方战事。”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