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反清:我其实真的是老实人 > 第一百六十五章 郑经:只要思想转个弯,我这是

第一百六十五章 郑经:只要思想转个弯,我这是立于不败之地了啊(二合一)

当夜,澄海城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一口气涌进来六万多的周边百姓,不可能不热闹,把王平累的嗓子都快要冒烟了,然而精神上却是格外的亢奋。

为官二十年,从来没有一天像今天这样有成就感过。

看着无数百姓那感激的眼神,听着一声声发自内心的“青天大老爷”,王平的心里感觉到无比的满足。

为什么当了二十年的官,直到今天才收获了如此巨大的满足感?想来想去,王平认定,都是因为上面换了天啊!

自己是小官,小官只能负责做一些执行上的事情,上头如果是王八蛋朝廷,自己就只能跟着做王八蛋的事情,如果上面是明君贤相,那自己自然也就是青天大老爷了。

毫无疑问,当今的大明天子与刘丞相,就是一对明君贤相啊!

澄海可是都城,历朝历代中,那一代的君主敢在都城被围攻的时候,依然放城外的百姓进城?

不但能将百姓放进城,居然还能干脆利落的打退敌军进攻,以少量兵力决胜,这样的朝廷,怎么能不让人倾心呢?

灾民们也很高兴,本以为被躯上了战场肯定是九死一生,万万没有想到居然都进城了。

本以为就算是留下了性命,生活肯定也不会过得太好,结果万万没想到,丞相直接下令打开了府库的大门,给他们分粥来喝,有些衣服单薄的还会被分到一件破旧的外套。

赞美大明,愿它的国祚绵长,赞美丞相,希望他的身体康健,长命百岁,能够多统治大明一些年。

最好能死在我后面。

澄海城本地的居民也很开心,谁不希望自己头上的官员是青天大老爷呢?反清的这个事儿,本来大家心里都是有些紧张的,郑经一来,股票跌得是腰斩之后再腰斩,除了刘大炮这个大股东带头砸盘之外,本地百姓也确实是产生了一点慌乱情绪,并且将这份慌乱情绪人传人。

现在好了,明军用坚实的行动证明了,他们有能力保护大明的百姓,更有决心来保护大明的百姓。

对城外的乡野黔首尚且如此,何况是对城里的居民呢?

这样的明君贤相,是可以为之性命相托的。

九难也很高兴,她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就算是个傀儡,也值了,刘大炮要虚君实相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而且老实说,即使他像刘协一样搞个衣带诏之类的,并且当真弄死刘大炮,这大明的权力也绝不可能再回到她这个皇帝的手上。

因为权力属于公司,没了刘大炮,无非是换个董事长来当丞相罢了,新的丞相可未必还能与她这个皇帝维持表面上的和谐。

本来,最近九难也是有点小情绪了,与刘大炮也不再那么和谐了,甚至有时候她都怀疑自己这个皇帝当的到底还有什么意思。

看着外面无数人齐声高呼大明万岁,一时之间,眼眶又忍不住有些湿润。

哪怕是个傀儡,只要将大明的招牌立起来,这个招牌本身,就有意义,将来九泉之下面对列祖列宗,也足以问心无愧了。

资本家们也很是高兴,要知道,澄海城本身是不缺订单,也不缺少市场和原材料的,反倒是有纪律性的工人缺得很厉害。

因为土地紧张,资本家们为工人们提供的宿舍肯定不会太好,而且实话实说,没受过教育的农民,扔下锄头当工人时绝大多数人都很难适应,但凡是家里有几亩良田的人家都不太乐意当工人,而偏偏清初经过了改朝换代,土地矛盾虽然还是有的,但真谈不上多尖锐。

根据后世的统计,清初时,全国人口差不多应该是六千万左右,康熙初年时候虽然没有明确的统计数据,但应该是不会超过一个亿,而以封建社会的耕作条件来看,在部分引进了玉米和地瓜土豆之后这个数值其实应该是刚刚好的,甚至还会有大量荒地的存在,这也是康熙多次下令鼓励开荒的原因所在。

所以说资本想要找到廉价的工人来给自己当牛做马,真的还是挺费劲的,灾民好啊,不但家园被毁,十之**亲朋好友们也都被乱军杀死了,没有负担没有土地的白人儿一个,甚至对澄海城还心怀感激,还要比这更好调教的工人预备役么?

只要能给他们一口吃的,他们就可以当牛做马做牛马。

完美。

所有人都满意的世界,就此达成。

然而另一边,郑经和刘国轩就感觉很是愁云惨淡了。

本来两万多人的攻城大军,现在就剩一万多人了,而且士气还极为低落。

倒也不是说澄海城的枪炮真的就打死了一万人,绝大多数还是做了逃兵逃跑了的,新募之兵么,又没啥信念感,攻城战能这么快的折损一半,这仗打得也是真的糟心。

这还不算,最关键的是黄芳度还特么的死了,本来这货是带着自己的亲卫队充当督战队杀逃兵的,结果万万没想到逃兵实在是太多了,杀来杀去的,他们就和逃兵杀做了一团,等郑经找到黄芳度尸体的时候,这货都已经被剁得有点碎了。

再加工一下说不定就能用来包饺子了。

这郑刘两人虽然勉强也约束了一部分黄芳度的部将,但却也还是太勉强了一些,下面的军官大部分都有情绪,再加上这低落的士气,俩人别说攻城,晚上睡觉都害怕将士们会哗变砍了他们的脑袋。

“要不……咱们撤军吧?”郑经犹豫了半响,试探性地问刘国轩道。

刘国轩不屑地瞥了郑经一眼:“鬼迷心窍要打的是你,我也算是跟你又上了一遍贼船,结果现在你又想撤?”

郑经闻言颇感委屈,却也知道人家说的没错,无奈地道:“可是那又能怎么办啊,这城,现在看来肯定是打不下来了啊,哎,这澄海城的火力实在太猛了,而且越是靠近火力越密,那炮弹和子弹像是下雨一样,咱么的火炮又轰不开他们的城墙。”

“是啊,可是那又有什么办法呢?难道这个时候,咱们真的还能收兵回去么?你回泉州,我回汀州?等他刘大炮稍微缓过气儿来,他的海丰主力或是澎湖那些叛徒回援,会放过我们么?你的泉州城能挡得住刘大炮这么猛的火炮齐射?”

“恐怕压根也不用刘大炮自己动手,这般大好的机会,耿精忠难道就会放过我们么?漳、泉、汀三州本就是他耿精忠的地盘,以咱们现在的士气实力,耿精忠随便派一支偏师来攻,我们难道就有活路么?”

郑经闻言,忍不住就是一阵失魂落魄。

“如此,岂不是绝境?岂不是……死定了?那,那要是我们投降呢?好歹刘大炮他出身于天地会,他还是陈永华的徒弟,看在……哪怕是看在我父王的份上,他,他应该不会杀我吧?哪怕是将我软禁起来,从此当真是只能做个富贵闲人……”

“别傻了。”刘国轩毫不留情地就打断了他。

“你现在正在进攻的是大明的首都,国姓爷的那点名声,早就让你给败光了,况且你以为刘大炮当真是心系明朝么?承天府数以千计的明朝宗室,当真是尚可喜杀死的么?没有刘大炮的默契配合,他杀得了么?”

心想,就算是刘大炮能留你一条狗命,我肯定是一定要死的,我又凭什么不拖你个蠢货一块下水呢?

郑经闻言更绝望了:“难道当真,就只能等死了么?”

“倒是……还有一个人能救我们。”

“谁?”

“和硕简亲王,喇布。”

郑经闻言一愣:“清廷?你,你难道要我投靠清廷不成?我堂堂大明延平郡王,郑家子孙,你要我投靠清廷做汉奸?做梦!”

“那就没别的办法了,只能死在这澄海城下了。”

“…………”

郑经闻言,陷入了无尽的沉默。

好一会儿才道:“所以说你其实……早已经投靠清廷了?黄芳度也是吧,你们俩这是拿我当傻瓜了啊。”

刘国轩一时也是无言以对,却也唯有硬着头皮解释道:“明亡清兴,此乃天意,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刘大炮逆天而行,早晚难逃覆亡的下场,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王爷若是愿意弃暗投明,我与黄芳度自然要以王爷韦尊。”

见郑经不说话,刘国轩继续蛊惑道:“清廷向来对主动投降的将领极为慷慨,尤其是眼下,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都已然从贼,清廷更是迫切的需要邀买人心,提振士气。”

“论名望,这天下除了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刘大炮、孙延龄五贼之外,哪里还有人能够和您相提并论呢?此时归顺,犹如雪中送炭,清廷至少也得承认您的异姓王之位吧?”

“亦或者,郡王当真要在这澄海城下丢掉性命么?”

郑经两只手哆哆嗦嗦地从兜里掏出一支雪茄,放在嘴里点着,这抽雪茄的习惯,都还是跟刘大炮学的。

直到整根雪茄都抽完了,眼珠子通红通红的也不知道是被雪茄的烟雾熏得还是怎么的,却是终于说上了一句:“如何与简亲王联系,活路,又在何方呢?”

刘国轩闻言大喜过望,要知道郑经到现在位置虽然实力上已经狗屁都不是了,但名望的价值却着实是大极了的,跟着郑经投降,怕是远比自己这样一个小小的总兵更容易受到清廷的重用啊。

连忙道:“黄芳度与简亲王早有联系,虽然现在黄芳度已经死了,但相信此时简亲王也早已经收到了消息,不日之内,必然会率领援军赶到城下。”

郑经皱眉道:“简亲王的援军到了,恐怕是刘大炮的援军也会到的吧?即使是简亲王来了,难道这澄海城,当真是急切之间可以攻打得下来的么?”

刘国轩却道:“简亲王既然到了,打不打得下澄海城,还和咱们有什么关系?既然已经向清廷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就算是最后功败垂成,责任也是简亲王的,难道清廷还能用咱们开刀不成?康熙还想不想邀买天下英雄之心了?”

“事实上纵使是他不来也没有关系,只要我们将简亲王即将来援的消息传遍全军,这濒临崩溃的消息定能重新稳住,澄海虽然易守难攻,但澄海城内兵少将寡却是一定的,我军在人数上,对比刘大炮仍然占有优势。”

“只要我们能在此做出坚守之姿态,只要不让刘大炮反攻,到时候他不来,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这战败的责任都可以一股脑的推到他的头上,纵使你我全军覆没,只要你我二人不死,不被生擒,难道清廷还能少了咱们后半辈子的荣华富贵,子孙万代的功名利禄么?”

郑经想了想,却是觉得,这货说的好像确实是有道理。

说到底澄海城是大明的首都,攻打澄海城本身就拥有着巨大的政治意义,打不下来也有。

战争本身不就是政治的延续么。

换言之他们俩完全可以干脆陪着刘大炮玩静坐,只要刘大炮不打出来,本身就已经是不败之地了,而只要刘大炮打出来,撒丫子跑不就得了么,刘大炮本身又没有骑兵。

更何况郑经本身也是个搞政治的,隐隐的,他已经察觉到刘大炮的意思了:这货未必就不想让自己多围他一会儿。

即使从纯粹的军事角度来看,就澄海这个防御体系,喇布要是真傻了吧唧的一头撞过来,孤军深入,粮草补给不济的,就算是有十万大军,只怕也是要在这城下磕得满头包的。

想到此,郑经的心情却是突然好了起来。

忍不住又点了一根雪茄,望着澄海城的方向感叹道:“这棱堡,可是比咱们以前的安平城厉害太多了,你说,这样的城池真的能打得下来么?它真的有弱点么?”

“只要是城,肯定就有弱点,再精妙的防守肯定也有疏漏的地方,只是这东西毕竟是新生事物,真要去找这个弱点,却是不知又要花费多少人命去填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