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董卓,爱民如子 > 第131章 出征前的日记

我,董卓,爱民如子 第131章 出征前的日记

作者:隐于深秋86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5:35

第131章 出征前的日记

我,董卓,爱民如子

“初平元年,公元一九零年,正月十三日,天气晴,挺冷的。”

一早上醒来,老董又开始伏案写日记了,毕竟今天这日子挺重要的:“前天陛下昭告天下,改年号了,说是太史望气,言改个年号能让四海平定,重归如初。”

“老夫同意了,但下次绝不允许他再瞎胡闹。”

“他不知道一千八百年后,没人会在乎这些年号,相反只会觉得很烦。以后大家就跟明朝一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多好。”

“下面说正事儿,昨日晚上考工令温恕派人告知,左伯已经屈服了……唉,这个左伯就是逊啦,人类的本质,果然是境泽大帝总结出的定律。”

“不过也有不高兴的事,就是那个荀攸。”

“那家伙果然跟史书上记载的一样,看起来有些闷葫芦,实则胆大包天。偏偏能力又超强,老夫好喜欢。”

“嗯…..历史上他好经历了牢狱之灾,被折磨得九死一生后,才大彻大悟,被打磨成一位德才并重、近乎完人的传奇英才。”

“老夫却不得不改变历史,提前招揽了过来,使得他错失人生如此重要的一堂毒打课,不知还会不会跟历史上一样传奇?”

“别问为啥不得不改变历史,问就是历史上把他关进局子的人,就是老董。”

“其实,传奇不传奇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会不会真心辅佐老夫。阿韦总说老夫喜欢强人锁男,他哪里知道,老夫更喜欢慢慢来。”

“老夫内心其实是很温柔的。”

“否则为何整日吵嚷威胁着,要杀光那些不听话属下家中的鸡犬?因为老夫也只会杀鸡犬,不会动他们一根头发丝儿啊。”

“对了,这里不得不补充一句,贾诩不愧是狐狸,会养鸡,属他家里的鸡最肥……”

“回归正题,接收了历史上老董这么个烂摊子,老夫只能遇到人才先赶紧锁住,再慢慢软硬兼施调教,得到他们的心。”

“毕竟这家伙既没名望,又是浑水摸鱼窃取的政权,再加上汉代重门第、轻鄙寒门的风气,不这样还能咋样?”

“荀攸这家伙明显是有傲气的,又出身颍川名门望族。”

“若只是傲娇点,哪怕心里不乐意,但还是尽职尽责辅佐,老夫必然会好生待他。就怕他跟徐庶一样,进了老夫的营一言不发,便有些难搞。”

“元常那些家伙,还以为老董变态暴虐,不懂得到别人的心有啥好处。嘁……老夫两世为人,哪能不知只得到别人的身子,人家只会催你快点儿,加钟还要另算钱。”

“可得到那个人的心后,她非但会心甘情愿地解锁所有姿势,还一点都不会催……”

絮絮叨叨的也没啥逻辑,想到哪儿写哪儿,一张纸不知不觉已写完。老董轻轻吹干墨迹,又拿出一张纸继续写。

“其实荀攸那事儿,也不算太重要。最重要的是今天下午,皇甫嵩要要回来了。”

“想想历史上老董跟皇甫嵩之间,也没啥大的矛盾,就跟张温差不多。说到底,老董这人其实挺自大且偏执的。”

“征讨韩遂一战,就因自己计谋不如皇甫嵩,就暗中嫉恨人家。”

“窃取了大权后,又惧人家的威名和号召力,便一直打压。最终被‘灭爸’好大儿捅了后,人家皇甫嵩振臂一呼,轻而易举屠灭了老董全族。”

“事实上,拥有皇甫嵩这样的名将,对掌权者来说,多是一件美事?”

“能打先不说,最主要是愚忠。”

“当初他弹劾中常侍的府邸逾制,又拒绝张让的索贿,结果赵忠和张让联起手来,劾奏皇甫嵩连战无功,耗费钱粮。”

“灵帝那傻逼听信谗言,收回他了车骑将军印绶,还削夺封户六千。改封都乡侯,食邑二千户。皇甫嵩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心里苦却一点不说。”

“随后凉州发生叛乱,朝廷又将他这夜壶拎起,他又一点怨言都没,照样浴血拼杀、勠力职守。凉州名士阎忠,还有长史梁衍几番劝他反了吧,他愣是不同意……”

“历史上老董就这点做得不好,表面上‘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跟汉室的关系处得一点都不好。”

“人家皇甫嵩又那么忠于汉室,能看得上他这种嚣张跋扈的傻逼?”

“好在老夫来了,不会像历史上董卓那般打压贬低,只会心疼皇甫哥哥。此番皇甫哥哥归来,一定要给他个大大的惊喜和浪漫。”

谷欬

写到这里,老董不由又高兴起来,想起什么似的,搁笔向门外喊道:“阿韦,那家伙来了么?”

庖厨随即推门而入,搓着油光发亮的手谄媚笑道:“不知太尉找小人,有何吩咐?”

“交代给你的隆**脚饭,学会了么?”

“已然学会了,那个并不算难。”庖厨不懂,但还是如实回道。

“嗯,一定要做得好吃,这可是老夫为皇甫将军准备的。”

“皇甫将军爱吃猪脚?”

“不是,你不懂。”老董便摇头,似乎回忆起了什么美好,感叹道:“一碗隆**脚,吃出男人的浪漫。老夫想让皇甫将军浪起来,怎能少得了这碗饭?”

庖厨表示不理解,但大受震撼。

突然间就觉这碗饭意义重大,当即挺直腰板保证道:“太尉放心,小人一定将这碗饭做得色香味俱全!”

“嗯,下去吧。”

老董挥挥手,见第二张纸上的墨迹已干,便仔细锁入锦盒里收好,准备带典韦去检查下迎接皇甫嵩的事宜。

起身前,又下意识看了一眼民心值:147。

“嗯,不错……”他满意地点点头,自言自语道:“等干趴下那些关东贼子,老夫威名大盛,便可挟此之势好好折腾那些吸血吮膏的世族豪阀,还田于百姓。”

“届时民心大涨,又可以开启‘农业商城’。要是动作麻利点,说不定还能赶上今年的春耕……”

越想越美,脚步都不由轻盈几分。

刚至大厅,便见董母带着太史慈之母等候。见到自己出来,董母笑吟吟地道:“仲颖,太史氏有话要跟你说,你可要好生听着。”

“母亲有令,孩儿岂敢不从?”老董赶紧行礼,笑着回道,心中已大概猜出是什么事儿了。

果然,太史慈之母施礼后便道:“太尉辅佐汉室有方,老妪之前偏听偏信,被不臣之人蒙蔽,万望太尉恕罪。”

“言重了。”老夫赶紧回礼,道:“此事也乃手下办事不利,本欲请来左子邑来洛阳改良造纸术,令寒门子弟亦有书可读,启迪民智。不曾想计划赶不上变化,无奈便连累了太史一家……”

“改良造纸术,启迪民智?”

太史氏神色微变,又是一礼道:“老妪着实错怪了太尉,原以为太尉只是统兵有方,对百姓秋毫无犯,且爱民如子。不曾想,竟还有此等远见卓识,实乃汉室之幸!”

“老妪之子略有才能、粗通武艺,若太尉不嫌弃,今日便劝说于他,令其为太尉牵马坠蹬,略尽微薄之力可否?”

老董当即大喜,但歪头想了想后,忽然又笑了:“老夫倒觉得,还是不告知子义实情为好。”

太史慈之母一愣,神色明显不解。

老董便解释道:“汝觉得上阵征讨,啥最重要?”

太史慈之母有些学识,但说到战阵之事却一无所知,只能摇了摇头。

“依老夫多年砍人……呃,征战的经验,上阵拼杀还是带些怒气杀气为好。”

“子义越恨老夫,杀机怒气才越盛。也如此,才能更好地斩将夺旗,威震关东群贼,不知夫人以为然否?”

太史慈之母闻言,一下就有些后悔:我儿子落你这等狡诈之徒手上,还能有好?

可再一想:兵不厌诈,儿子既然要上阵杀敌,跟着这样的家伙,貌似才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啊……

她也是有决断之人,当下心一横,道:“乱世人命贱如草,子义若能追随太尉解民倒悬,也是他的荣幸和福分!”

老董当即大笑,道:“太史夫人如此深明大义,汝子便乃吾子!只要老夫尚有一息在存,必保得子义周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