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盛唐闲王 > 第一百二十章 问策

盛唐闲王 第一百二十章 问策

作者:乱世浮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9:11

第一百二十章 问策

李林甫刚想出声呵斥,却突然发现安禄山跑动起来,直往李隆基跟前冲去。

安禄山的体型庞大,跑动起来虽然灵活,但动静不小,陈玄礼直接往李隆基跟前一站,手扶长刀。

“嘭!”安禄山直接跪倒在地,为今之计,只能搏一把了。

“陛下恕罪,末将从未想到,这世上居然有如此相似之人,一时失态,甘愿受罚!”安禄山整个人跪倒在地,仿佛一个大肉球,只是为难他的双腿了,还有这般的灵活。

李林甫闻言咧咧嘴,这混账,脑袋还算活络,只要有个台阶,一会就把他带下来,只要面上过得去就行。

在边军中培养一个亲信不容易,怎么可能随意放弃。

“相似?哦,朕的贵妃,像谁?”李隆基带着几分好奇,在他的心中,这安禄山是个耿直的胖子,心直口快。

但是他不知道,这些都是李林甫特意帮他打造的人设,安禄山精明之极,不然如何能够攒下雄厚的家底?

杨玉环同样带着几分好奇,安禄山这个人还算有趣,每次来长安,都会记得给她送礼,以前在宫里出家的时候便是如此。当然,那些礼物都是通过李隆基的手转赠的,今天是第一次见面。

以前就知道,这安禄山是个大胖子,没想到比自己想象的还要胖些,神态之间有些憨憨的,居然能够当一个常胜将军。

“陛下容禀,贵妃娘娘与末将去世的娘亲很像,记得我娘去世的时候,我才八岁。那年塞外大雪,实在没有吃的了,我娘将最后的吃食都留给了我跟兄长,她独自出去寻活路,便再也没有回来。”安禄山说着便嚎啕大哭,眼泪将面前的砖石都打湿了。

安禄山所言,并非虚妄,他幼年跟兄长都吃了足够多的苦头,能够一步步走到今天,着实不易。

看着一个统兵大将,在自己面前哭成个泪人,李隆基颇有几分不知所措。就连李林甫都被唬住了,难道这厮真的有一个貌若狐媚的娘?那他长成这样,不应该啊!不过他那个兄长,倒是样貌堂堂,或许这厮像他爹。

“爱卿幼年凄苦,但终成大才,想必令堂在天之灵,也会欣慰的。”李隆基觉得,这大喜的日子,搞成这样有些扫兴。

但是这安禄山也是真性情,便不准备计较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自己也会想起娘亲。

“末将想认贵妃娘娘为干娘,请陛下成全!”就在所有人以为,安禄山会就坡下驴的时候,他居然直接来了一个狠的,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如今的杨玉环,不过二十出头,而安禄山都四十岁了,这他么简直乱套了。

李隆基愣住了,还是头一遭遇到这种情况。

杨玉环忍不住想笑,赶紧以衣袖遮面,她可生不出这么老又这么丑的儿子。

她这辈子,只想为李琩生个孩子,可惜了!

想到这里,杨玉环将目光投向城外的酒楼,若是他来了,想必应该在那里。

但距离实在是太远了,对面酒楼上的人,她根本看不清,无从分辨。

她还真就猜中了,李琩正在酒楼上与皇城隔空对望,虽然他也看不清面容,却也知道那个衣衫华贵的女子,必然就是杨玉环。

“安将军,贵妃娘娘风华正茂,哪里能有你这般的大胖儿子。”李适之实在看不下去了,无论这混账的眼泪是怎么来的,但是认比自己小二十岁的女子为干娘,太荒唐了些,不愧是不知礼节的胡人。

“左相此言差矣,安将军这是至情至性,思念亡母。圣人云:百善孝为先,我等当宽以待之。”李林甫立刻跳出来打擂台,这安禄山是他的人,当然要护短。

作为一个合格的大佬,护短那是必须的,不然别人凭什么跟着你混。

况且,安禄山比起王忠嗣,差的最多的就是出身,若是真的能够跟贵妃搭上线,认其为干娘,那岂不是就是皇帝的养子?在这一点上,就能够跟王忠嗣平起平坐了。

王忠嗣,是扳倒太子李亨最大的阻碍。

李隆基犹豫了,这么做,好像很符合平衡之策,但是安禄山毕竟是个胡人。

他们李唐皇室,一直就被人诟病有胡人血统,若是再收了这个义子,面上恐怕不太好看。

“爱妃以为如何?”李隆基转身问杨玉环。

“妾身谨遵陛下安排!”杨玉环正在找李琩,听见李隆基唤她,随便搪塞一下。

“陛下,下面大军还等着呢!”高力士忍不住插话,这下面数千将士,在皇甫惟明的带领下,已经列队等候一会了。

皇甫惟明在心中早就开始抱怨了,怎么就晾在这了,太不给面子了。

“嗯,宣旨吧!”李隆基点点头,今天这事,本就做个样子,给天下老百姓看看,大唐的军队,依旧无敌于天下。

高力士点头,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圣旨出去宣读。

内容没什么稀奇的,一些冠冕堂皇的废话,加上实实在在的奖励,将士们高呼万岁,这事就算圆满结束了。

将士随即押着俘虏回返城外营地,皇甫惟明则入皇城,去城头面见李隆基。

“末将见过陛下!陛下万岁!”皇甫惟明单膝跪地,从现在开始,他就被剥夺了兵权,这身铠甲,也该褪下了。

“起来吧!皇甫爱卿,你我君臣多久未见了?”李隆基有些感慨,在他的心中,皇甫惟明还是一个壮年之人,如今居然也是两鬓白霜。

“开元二十六年,臣回京述职,陛下曾召见末将!”那一年,皇甫惟明也是打了一个大胜仗,李隆基将其召回来面谈,随后便给了他更大的权柄,独自领军。

“一晃六七年,爱卿也受苦了,此番便留在京师,也好免去风沙之苦。”对于皇甫惟明,李隆基虽然有失望,却不想苛责太多,好好沉淀一番。

这些将领,为大唐出生入死,只要没有犯下大错,总要有个好下场的。

“末将谢过陛下天恩!”皇甫惟明当然不想入朝当个文官,外放一阵节度,大权一把抓,日子过得潇洒自在。但是雷霆雨露俱是君恩,由不得他来选,只要表现出几分留恋权柄,就是祸事。

“两位爱卿,合计了这么久,朝中都有什么合适的空缺?”李隆基已经知道安排了什么职位,但是不适合他来说。有些事,必须有人来背锅的,当即看向李林甫跟李适之。

“右相大人对此,想必已经有了妥善的安排!”李适之闻言赶紧出声,先把自己摘出去,李林甫这人绝对干不出好事来。

“陛下,皇甫大将军在边军多年,劳苦功高,不可怠慢了。眼下空缺的职位之中,最显赫的便是司农卿,农为国之本,如此重担,非大才不足以胜任。”李林甫先给皇甫惟明戴一顶高帽,再来一个大义,让其难以开口分辩。

皇甫惟明心中将李林甫全家都问候一遍,任你说破天,司农卿也就是个负责种地的。

虽然这司农卿的品级不低,从三品,而六部尚书不过正三品,跟大理寺卿一般,比六部侍郎高一些,但皇甫惟明依旧感觉被恶心到了。

唐朝除了三公六部之外,尚有九寺,分别为:光禄寺、太仆寺、太常寺、宗正寺、大理寺、卫尉寺、鸿胪寺、太府寺、司农寺。

皇甫惟明觉得,只要不是司农寺,其他随便哪个都好啊,不是跟宫里打交道,能多在皇帝跟前露面,就是实权在握。

“皇甫爱卿,觉得可好?”李隆基之前就知道了,用李林甫的话说,皇甫惟明在边军也屯过田,是知晓农事的,刚回朝廷,不宜操之过急。

用明白的话说就是,其他岗位,皇甫惟明没有经验,别闹出笑话来,农事总归是懂一些的。

皇甫惟明心里不爽,但是嘴上却是山呼万岁,叩谢天恩。

太子李亨坐在一旁,心中愤愤不已,如此安排,也不怕寒了功臣之心。

那左相李适之也是,居然一言不发,简直是个废物。

虽然李亨有意笼络李适之,却不会走得太近,那样会让李隆基不满。

但是今天李适之的做法,让他很失望,这人完全靠不住。

韦坚在一旁,朝着李亨使个眼色,让其稍安勿躁,李林甫这老货,一定是跟皇帝通报过的,此时跳出来,正好被李林甫抓住一通诋毁。

“嗯,爱卿此番固然大胜,却在石堡城下止步,朕深憾之。”李隆基盘算一下,这事有点不吐不快,一个是问计,另外一个也是告诉众人,虽然皇甫惟明的安排不大好,但是考虑到兵败石堡城,朕已经很优待了。

皇甫惟明心中一个咯噔,果然来了,太子的算计不差啊。

“陛下容禀,当初石堡城的建造,选址极佳,三面悬崖峭壁,且一面临水,仅有一面斜坡可以上去。地势狭窄,大军难以用力,对方只需千余人,便可挡上万大军。”皇甫惟明摇头,得把情形说清楚些,不是老子不行,是当初这城修筑得让人绝望。

“沙盘之上,朕也看过了,这些情形都知晓。但同样的,朕相信,这天下就没有攻不破的城池,潼关之险,也不敢说万无一失。”李隆基也是懂军略的,这天下,不是靠险要的关隘或者城池,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那样他李唐的江山何来?

若是李琩在此,恐怕得惊掉了下巴,李隆基这是一语成谶,潼关以后还真的就丢了。

“以末将看来,当尽起陇右精锐,以泰山压顶之势攻灭此城!”皇甫惟明知道,李隆基舍不得,所有的陇右精锐压上去,万一出了问题,连长安都要危险了,随时都会面临吐蕃的刀兵。

“区区石堡城,最多容纳两三千人,需要五万大唐精锐?陛下,臣以为,不可!”李林甫有些慌,怎么此时问这个,莫不是还想将皇甫惟明安排出去打石堡城吧?这要是再来一次,打下来可就翻身了。

当然,明面上的理由可以有很多,劳民伤财,长安缺乏屏障等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