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145章 大汉朝重将不重兵

三国之西凉兵王 第145章 大汉朝重将不重兵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9:24

第145章 大汉朝重将不重兵

董虎相信因缘果,恶因恶缘下,最后得到的一定是恶果,与自己惜惜作别的小庞统如是,敲他脑袋训斥的董卓同样如此,而他自己呢?

成了小公主马夫的他很不务正业,将鞭子扔给高望后,他就整日懒散依靠在车壁上想着这个问题。

想了好几日,终于确定自己不是个发育不良的瘪种子,但他不确定董卓是不是他的恶缘,在董家看顾下顺利长大,这段缘肯定是善缘,日后呢?

不仅是无法确定董卓是否善缘的问题,小公主刘妍、史侯刘辩,内廷宦官们,这些人是善缘还是恶缘?

董虎也不确定,脑袋都快想炸了,几日里跟得了病似的不言不语,而他这个样子也引起了好奇宝宝刘妍的注意,时不时就从车帘里伸出脑袋……

“虎娃,你究竟是怎么了?”

开口“虎娃虎娃”的,董虎也不理她,只是翻了下白眼。

“你是担心董部义从吗?”

刘妍说了这话语时,高望不由转头看向伸出脑袋的小公主,又看向依然咬着根麦草的董虎,但他并未开口。

“年岁不大……”

“心眼却没少了一点!”

董虎吐掉嘴里的麦草,伸着大手就要把她按回马车,却不料被恼怒的小丫头打了一下。

“你干什么?”

“信不信本公主回宫就与父皇、母后告状?”

董虎一阵郁闷,翻身脸朝外,见他背对自己,小公主可能是良心发现,觉得自己说重了,伤了他自尊什么的,推了他两下……

“虎娃……”

“虎娃你……你领兵是挺厉害的,要是……要是真的喜欢打仗,我……我可以向父皇、母后替你求情……”

董虎又翻身看着她,见她瞪着自己,伸手照着她脑门就是弹了一下,看着噘嘴捂脑门的小丫头,不由咧嘴笑了。

“咱先说明两点,第一点,你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虽咱将颍川郡百十万人绑在了你身上,还夺了三大中郎将兵权,看似他人不能怎么着你,毕竟公主你主持颍川郡时,一者解除了颍川郡危急,解除了雒阳帝都身边危机。三大中郎将一再折损兵力,被贼人堵在城内出不来却是事实,而公主领兵前往后,立刻击退了贼人,朝臣们再如何不满,击退敌人的功劳却是公主的。”

高望听了他这话语也不由点头道:“虎娃这话是不错的,他人再如何说公主年幼,那也是击退了贼人!”

“嗯嗯,虎娃你再说说。”

刘妍顿时眉开眼笑,连连点头赞同,与喜欢他人夸奖的娃娃一般无二。

董虎心下好笑,又说道:“一者公主领兵替雒阳、颍川郡解除了危机,救出了三中郎将和万余将士;二者征募到了五万兵卒,补足了朝廷兵力不足难题;三者征募到了足够十万大军征战一年的粮食,缓解了朝廷平叛财力不足问题,再加上咱将颍川郡百万人绑在了公主身上,即便颍川各家族不满,也不敢轻易在朝堂上吵吵嚷嚷,除非他们愿意被颍川郡百万百姓大骂,架空了三位中郎将后,看似咱们都离开了,但公主的威望已经被数万将士认可,三位中郎将若攻击、弹劾公主,他们也甭想让军卒们听话。”

“三大中郎将低头,颍川郡各家族低头,公主就是板上钉钉子的功劳,就证明了陛下和皇后娘娘的英明决定,公主离京节镇平乱大军就是正确的,任何人再在此事上胡言乱语,那就是不满怨怼朝廷,是嫉恨公主功劳,更是在挑战陛下和大汉帝国威严。”

“所以呢,此次公主和公公们的危难……算是顺利度过了,可这只是明面上!回京后,你想再这么脑袋钻出来,再‘虎娃虎娃’的就甭想了,肯定会有严厉嬷嬷、公公、教授博士打你手心!”

董虎一想到小丫头在他人严厉管教下学习公主范儿时,嘴就咧得老大,又照着她脑门弹了下。

“自己是泥菩萨过河,还有闲心担心咱?”

“呵呵……”

“第二件事情,咱在年前与皇后娘娘、郭公公书信时,咱就已经说了清楚,叔父若入中原平乱,肯定会兵败受辱,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叔父没有足够的听话且精锐兵卒,而此次咱前来中原,就是给叔父送兵卒的。”

董虎想了下,说道:“叔父与大汉朝的将领有很大不同,若咱把军卒交给皇甫嵩、朱儁、卢植,或是司空张温,交给他们任何一人,咱都不会放心,但交给叔父就不同了,咱可以完全放心。”

“为什么啊?是因董中郎是虎娃你的叔父吗?”

小刘妍与董虎相处的时间不长,但董虎有个特性,很容易被娃娃亲近,即便是一开始被他欺负的张牙舞爪咬人的小庞德,与他在一起几日后,就成了“虎娃哥哥”……

董虎看了眼竖着耳朵偷听的高望,又看向小刘妍的疑惑,苦笑一声。

“董部义从较为特殊,无论交到谁手里,咱虎娃都不担心背叛、反叛,不是因为咱给了他们很多钱财,也不是因为咱允诺什么荣华富贵,而是因为咱给了他们公平,而这恰恰是别人给予不了他们的。”

“在大汉朝军制下,卢植也好,皇甫嵩、朱儁也罢,在本质上,他们都不会在意军卒,在意的是军卒能不能为他们获得胜利,能否获得功勋。”

董虎看着一脸疑惑不解的小公主,笑道:“这话听着好像有些绕,毕竟能不能打胜仗,靠的是兵卒,若不在意兵卒又如何打胜仗?”

不仅小公主连连点头,就是高望也点头赞同,但两人都未开口。

“在意军卒……怎么说呢,在意的方向不同,皇甫嵩、朱儁……或者大汉朝其他将军,他们在意的是军卒够不够多,能不能拼命去送死,而不是在意兵卒吃的好不好,冷不冷,家中有无困难,有没有读书识字,军阵演练的如何,有无勤习刀兵厮杀,战场伤残了后,有没有别人照顾,战死了,妻儿父母有无他人赡养……”

“在意的方向不同,造成的结果就不同,若咱把董部义从交到皇甫嵩、朱儁手里,他们会拼命驱使兵卒去送死,以此获取胜利、功勋,董部义从如此,朝廷招募的兵卒亦是如此,都会驱使他们去送死,拿人命换胜利。”

“而真正在意兵卒的将领呢,他们不会轻易让军卒做无谓牺牲,会更加珍惜使用军卒。”

董虎笑道:“大汉朝军制是全民义务兵役制,什么是全民义务兵役制?就是每一个男丁都是兵卒,大汉朝有权利征募任何一个成年男丁入伍,但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要上战场,所以就有了更赋税,就是不当兵的每个男丁都要缴纳银钱。”

“战时征调军卒,仗打完了就各自回家,兵卒与将领在一起的时间短,双方没办法培养各自的感情,久而久之就成了只在意兵卒多不多、能不能听话送死。”

“董部义从不同,董部义从是屯田兵,即便是最开始的雇佣兵,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屯田兵。”

“因为他们头上始终都有营将、大中小队长,他们都是每隔五日一练兵,大小将领一直管着他们,将领与兵卒就成了父子、兄弟关系,这是与皇甫嵩、朱儁他们不认识下面军卒是不同的。”

董虎又叹气道:“按理说,叔父与皇甫嵩、朱儁将军是一样的,都是大汉朝的将军,也应该同样不会太过在意兵卒,毕竟统领再多兵卒,一旦战事结束,手中兵马也是要散去的,是要让兵卒各自回乡的,死与不死都不应太过在意,在意的是能不能打赢仗。”

“事实上叔父与他们是有些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叔父在西凉征战了二十年。”

“如果你不珍惜兵卒,每次打仗都死了很多人,即便你每次都打胜仗,也没有兵卒愿意跟你混事,为啥?因为打胜仗,获得封赏的是你这个大将,手下兵卒却捞不到好处,反而还要被你驱使送死,自是没人愿意跟你混事。”

“西凉人悍野且犟,与中原老实听话的农夫不一样,逼急了他们,杀官杀将反叛是常有的事情,想让他们老实听话,不仅要打胜仗,还得对他们好一些,不能故意让他们去送死,否则……死的一定是带兵将领!”

董虎轻弹了下小丫头呆愣的脑门,笑道:“叔父在西凉任将二十年,叔父与东西羌、匈奴、鲜卑、益州蛮都打过仗,二十年来何曾折损过太多兵力?”

“爱护兵卒的人,用兵都极为谨慎,不会轻易让兵卒做无所谓的牺牲,当然了,打仗是要死人的,但要让人死的有价值,而不是为了获胜或是功勋拼命驱使兵卒送死。”

“所以呢,叔父不会故意让董部义从去送死,只要保证了这一点,咱就没什么可以担心的,反倒是让咱将董部义从交给司空张温、皇甫嵩、朱儁,哪怕他们是大汉朝战神,咱也是不愿意的,人死了,他们升官发财了,却给咱留下一地尸首和一地待养的孤寡妇孺,那咱能愿意吗?”

董虎所知道的董卓过往中,董卓没有真正大败过,即便在后来成为董太师后,面对关东诸侯时,也没真正大败过,是极为谨慎的统兵将领。

董卓残暴不仁,可他死后,牛辅、李傕、郭汜却能用为他报仇的名义稳住军心,甚至领十万大军围攻长安。

董卓初入雒阳时多少兵马?

仅三千!

后来的十数万兵马又都是哪里兵卒?

凉州兵?

别扯淡了!董卓初入雒阳时,韩遂、马腾等人可还在凉州作乱呢!十数万兵卒还不是雒阳、长安本地兵卒?可为何牛辅等人还能用董卓的名义围攻长安?围攻皇帝?

唐朝时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残暴吗?仅他李茂贞一人就火烧长安好几次,天下节度使无数,能活过十年者少之又少,但李茂贞却能雄霸凉州四十年!

为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