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230章 孙坚要杀董卓(下)

三国之西凉兵王 第230章 孙坚要杀董卓(下)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9:24

第230章 孙坚要杀董卓(下)

在步度根领五千帐兵与董部义从短暂交手后,尽管吃了些亏,弹汗山魁头、步度根兄弟也并未将董虎当成生死大敌对待,可当董虎趁着上郡、西河郡匈奴混战厮杀时,一举吞了整个匈奴,不仅让弹汗山紧张,也让整个东鲜卑紧张。

鲜卑各部紧张,幽州境内的乌丸人各部同样绷紧了神经,唯恐鲜卑人突然杀入境内,即便是正值放牧时节也不敢稍有放松。

大半年,成了云中将军的华雄亲自坐镇强阴、凉城,唯恐一个疏忽就让鲜卑杀了进来,鲜卑人也紧张不讲规矩的董部义从趁着放羊季节突袭他们,紧接着就是乌丸各部、幽州刺史刘虞,所有人都绷着神经,放羊的各部族也不敢跑出几千里,都窝在族地周边,而这种紧张也彻底让刘关张失去了工作。

刘关张三兄弟进入美阳已有半个月,公孙瓒自己的日子都不好过,三兄弟又如何高高兴兴?

孙坚寻来时,公孙瓒正与手下一干将领吃闷酒,双方绕来绕去说了好一会话语,无非就是董卓是如何的不遵军令、蛮横霸道,反正说来说去还是这些,不满了快一年,到头来还是这些。

或许公孙瓒知道孙坚想与他说些私密的事情,摆手赶走了一些杂七杂八的人,仅留下一些心腹。

“文台兄有话不妨直说,此处无外人。”

但凡边军将领的性子都差不多,公孙瓒也不喜欢绕来绕去,张口便是直接询问,孙坚说出的话语却让所有人一阵呆愣。

“董卓素来不遵军令、藐视朝廷威严,车骑将军有心行‘穰苴斩庄贾、魏绛杀杨干’之事,欲严整军纪,公孙将军以为如何?”

公孙瓒是幽州悍勇大将,手下有严纲、田楷、单经三员心腹爱将,只是此时全一脸惊愕看着孙坚,他们是不喜欢董卓,但也从没想过一刀砍人的念头。

见他人不开口,单经犹豫说道:“孙参军,这是不是不妥?董将军有兵过万,在军中也颇有威望,正值与贼厮杀之时,若此时杀有功大将……是不是不妥?”

“不妥个甚?咱就看不惯那帮凉州崽子!”

帐中突然响起一声暴喝,就算悍勇大将的公孙瓒也吓了一跳,忙转头去看,不是刘备身后的张飞又是谁?

刘备不等他人开口,忙回头训斥。

“三弟不得胡言乱语!”

见所有人看来,刘备忙起身抱拳致歉。

“翼德鲁莽,还望诸位莫怪。”

好不容易有人支持,孙坚忙抱拳还礼。

“玄德能不远千里前来,自是忠贞义士,然今日军中上下不一心,正如单将军所言,正值敌我两军相争之时,若上下军心不一,又如何缴贼?”

说着,孙坚又回头看向皱眉不已的公孙瓒。

“公孙将军自去岁领三千乌丸骑前来,至今已有一年之久,伯圭是亲眼所见那董卓所作所为,使君相召议事,不是呼名不至,便是迟迟未来,何曾将军中法度、朝廷威严看在眼里?”

公孙瓒心下叹息,心下纵然再如何不喜董卓的跋扈,却也知道一旦杀了董卓会有怎样的后果……

“公孙将军也知朝廷粮食辎重不足,若不能尽快筹备到粮食,军中将士必心怀怨气不满,将军领三千乌丸骑前来,今时仅有半数,乌丸人心下必生不满,若再因粮食辎重而使军卒怨恨折返,乌丸人不敢怨恨朝廷,然却以将军为仇。”

公孙瓒与手下心腹轰然站起,皆一脸恼怒看着孙坚。

严纲怒道:“别人不知道此次兵败的缘由,难道孙参军也不知缘由吗?若非是你一再蛊惑他人,说什么贼人士气崩溃,说什么奋勇杀敌,我军又怎会与中军脱节至此?又怎会如此大败?又怎会尽失粮食辎重?”

孙坚一阵沉默……

“孙某曾与周将军说过,贼人败退匆忙,金城塞内粮食可能不足,若周将军能与孙某万人,孙某只需截断贼人粮道,贼人必乱,我军自可一击而平贼。”

原本敌我双方在美阳对峙,因为一场流星雨,一颗燃烧未尽陨石掉落,正从十万凉州叛军头顶划过,惊吓了黑夜中牛羊,羌人就觉得这不是好兆头,可他们也不想想,流星又不是直直砸在自个头顶,双方在美阳对峙,从他们头顶划过,难道没有从汉兵大营上空划过?

董卓、董虎甚至任何一个凉州大将都知道羌人造反无法持久,一开始时,一个个全发了老鼻子的财,抢了不少东西,可若彼此对峙一年,抢的粮食吃的差不多了,轮到吃自己老本时,这个时候的造反家伙们,一准想着如何投降、尽快投降的问题。

流星的事情不过是个借口,不是想不到流星也划过汉兵大营上空的问题,而是因为一群混账自己有了各自散伙的心思。

按理说这是挺扯淡的,可这对于凉州造反惯犯们来说,占不到便宜就散伙、投降是很正常的事情。

孙坚没有在凉州待过,不了解以放羊为生的羌人,以为羌人从美阳大踏步后逃后,肯定来不及在金城塞囤放粮食,只要自己带着一万人杀到金城塞下,只要做出堵着城门的姿态,因城内无粮缘故,贼人肯定不敢躲在城内坐等饿死,贼人就会崩溃逃过河……

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羌人与匈奴、鲜卑人、乌丸人差不多,也确实不能长久待在城内,除非以牛羊为主的部族抢了汉民足够的粮食,否则是无法长久躲在城内的,毕竟牛羊是要吃草,是要放牧的。

也正因牛羊缘故,十万羌人若不能在进入凉州的渭水谷道口堵住朝廷平乱大军,就只能向后方大踏步后撤,因为汉阳郡至金城郡这段路上到处都是窟窿,尽管沟壑不少,却有无数条道路威胁几百上千万头牛羊辎重的安全,而十万羌人手中的牛羊就是最大的软肋,一旦被朝廷精锐骑军偷袭,十万羌人不败也是大败,所以为了避免朝廷偷袭,无数造反羌人就只能大踏步后撤。

这种后撤是主动性,不是因为打不过十余万汉兵,双方在美阳彼此对峙就已经说明了问题,若汉兵能击败造反羌人,也绝对不会允许十万反贼在关中平原上虎视眈眈。

主动后撤与大溃败有本质的差别。

孙坚想断绝金城塞的粮道有些想当然了,羌人的弱点是牛羊辎重,不是一城一地,若让十几万造反羌人的牛羊过了河,堵着金城塞也没有用,十数万羌人在牛羊无安全隐患后,随时都可以过河与汉兵在金城塞城下厮杀,仅凭冒进的几万汉兵绝对打不过数倍兵力的羌人。

另一个车轮下,这场战争是没有皇甫嵩什么事情的,是周慎、孙坚两人一路追杀后撤的十万羌人,周慎不给孙坚兵马并无过错,在边章领兵出葵园峡时,史书上说是周慎担心粮道断绝,弃城仓惶奔逃后才致使的汉兵惨败。

史书上说的对也不对,不对的原因是葵园峡不在榆中城的后方,而是在榆中城与金城塞之间,是在榆中城的前方,是前方怎么会说成“截断粮道”呢?原因就在于一旦周慎钻入榆中城内,边章就能堵着城门不让他出来。

周慎绝对不敢轻易钻入榆中城内,这与孙坚想要堵着金城塞城门断绝城内羌人粮食的想法是一样的,一旦羌人将周慎堵在了榆中塞内,断绝了粮食道路,三万大军都得被饿死在城内,若其他的朝廷大军前来救援,那就成了羌人围点打援,成了朝廷添油战争,这是极为危险的,所以周慎只能仓惶奔逃,关键是你逃得脱吗?两条腿的步兵逃得过四条腿的战马吗?

周慎、孙坚突军冒进这点绝对不会错,若不是因为他们太过轻敌,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与当日董虎抢夺榆中、勇士两塞城的目的是一样的,周慎的目的不是为了击败十余万造反羌人,而是为了建立桥头堡,是为了控制,避免十余万羌人威胁安定郡、汉阳郡、陇西郡安全,将灾祸控制在黄河以西。

金城、榆中、勇士三城距离很近,是相互制约的三城,一旦控制了榆中、勇士两城,金城塞就不敢乱动,贼人就只能老实待在黄河西岸,但这需要一个条件,就是贼人敢不敢过河,贼人有没有畏惧朝廷平乱大军的问题。

若贼人犹豫不决,给了周慎足够时间,让周慎的前军顺利占据榆中、勇士两城,中军数万大军顺顺利利跑到了两城下,敌我双方的对峙战线就从长安三辅的美阳转移到了榆中、勇士、金城三塞城,朝廷平乱大军就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若张温、袁滂、皇甫嵩、陶谦、孙坚、公孙瓒……等人不是太过轻敌而冒进,那就是他们在赌!赌十余万造反羌人犹豫不决而不敢与汉兵厮杀,赌战场的主动权。

上一次,董虎仅领着万把人,而且还是一大半都是刚刚盖了大印的羌人俘虏,董虎带着这些人去抢榆中、勇士两城塞,对面十万羌人最终也没敢与他决战,很大原因是董虎先声夺主,一千披甲铁骑打的阎行万五兵卒大败,一干羌人弄不清楚董虎究竟有多少战力。

再加上董虎所领兵马不能算是朝廷的兵马,就算北宫伯玉、烧当老王、韩遂等人把董虎所领一万人全砍了脑袋,朝廷也没掉一根毛,朝廷没掉毛就不会感受到疼痛,自然不会答应叛军造反后妥协的条件,也因这些原因,造反羌人主力并未过河与董虎进行决战。

但这一次不一样,双方在美阳对峙,朝廷十余万平乱大军并未重创他们,并未先声夺主,而且参战兵卒都是朝廷兵马,弄死了这些汉兵,朝廷会感受到疼痛,边章、韩遂自然敢与周慎、皇甫嵩等人决战,而决战的结果就是朝廷输了个干净,连底裤都输了个精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