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269章 皇帝说漏嘴了

三国之西凉兵王 第269章 皇帝说漏嘴了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9:24

第269章 皇帝说漏嘴了

小公主尚未前往并州时,皇帝和朝臣们就知道董虎在“大同镇”内扩建马邑、平城以及新建一座“间城”和大小无数军寨、军屯,但从没有哪个人对此有任何意见,都想着让董虎多耗费些民力,让跟随的百姓逐渐对浑小子的沉重劳役不满,将来朝廷也有机会一举拿下浑小子打下的一切。

可当卢植、郭胜、张恭、张懿等人送来竹简,知道董虎欲要打造三座比雒阳城还要庞大的边塞重城后,几日来就被朝堂上下争吵不断,全都认为小混蛋有不臣之心。

今日崔烈再次提起,大将军何进也率先站出来质疑董虎的建造长宽十里巨城的用意。听了何进的反对,看着皇帝刘宏的不喜,崔烈心下也不知是何种心情……

“大将军说的是,别说是董都尉要建造三座如此巨城,任何一人想要建造一座比雒阳、长安还要庞大的巨城,臣心下也有怀疑其不臣之心,但这是一座巨城,若是一次性建造三座如此巨城,臣……臣反而不认为董都尉有不臣之心。”

刘宏一愣,皱眉不解道:“且不言那小子能否建造的出如此庞大巨城,仅他有这种心思,那也是脑后反骨的小子,怎么到了崔爱卿嘴里,那小子反而成了忠臣?”

崔烈眉头微皱了下,还是抱拳躬身回答。

“回陛下,长宽各十里巨城,仅此一座就不知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不知需要多久才能建成,我朝凭借天下之财方能建造长安、雒阳一处巨城,除此之外,纵使中原富庶州郡,亦不能建造如此巨城,更何况还是三座?”

崔烈又说道:“按照公主上奏话语,从南至北依次是马邑、间城、平城三座巨城,每座巨城以十万人坚守一年为准而建,每一座巨城都储存着超过百万石粮食、百万头牛羊以及所需草料,是一座可以让超过十万人临时躲避战乱一年的巨城。”

“因建造时间太短,三座巨城也只是如同一座一二十万军队驻扎的营寨,但从董都尉对三座巨城,以及河套三郡、西河郡、上郡的安排来看,董都尉确实没有与大汉朝为敌的征兆。”

崔烈继续说道:“西河郡美稷单于庭、上郡匈奴兵败后,原匈奴人族地被董都尉划入私人牧场,留守之人皆是没了手指的奴隶,除了两万奴隶外,就只有看守牧场的三千骑。”

“雁门山以北,距离雁门关最近的马邑城虽是董都尉设立的军塞重城,然而马邑城却皆是老弱妇孺,其次就是间城,间城以及间城附属军塞、军堡的青壮也很少,董都尉几乎把所有青壮男丁、妇人全都聚集在了平城,除此之外就是河套三郡数万屯田民壮、兵卒,以及那华雄领过万卒屯驻的诸闻泽,陛下可从公主来信中清晰看到一件事情,就是董都尉几乎把所有的青壮、兵卒都聚集在了平城以北。”

说到此处,崔烈心下叹息一声,再次向着皱眉的皇帝抱拳。

“当日董都尉领二十万黄巾贼俘虏自豫州北上冀州,二十万大军一共分成前中后三军,前中两军各五万,董都尉本应是三军主帅却居于后军十万辎重营。”

“三军主帅是董卓董中郎,监军长使是郭公公、清河郡王刘胜,前军、中军领军将领皆是董中郎名下将领,而董都尉名下将领则居于次,初时臣只以为董都尉虽是董部义从统领,是董中郎名下之将,居于董中郎名下也算正理,直至董都尉在广宗城下当众大怒,臣这才发现是错了……”

朝廷上下真正忌惮董虎的事件就是“上中下亡国三策”事件,就是董虎在广宗城下大怒说了“三策”话语后,此事传扬的天下尽知,崔烈提及此事时,不仅皇帝皱眉,其余等人也是皱眉不悦。

崔烈好像没有感受到他人的不喜,苦笑道:“前中后三军共有二十万,前中两军是俘获的黄巾贼主力青壮,董都尉不亲自看押,而是让朝廷重臣看押,自身居于后军辎重营,若董都尉不言雒阳帝都空虚,臣也未有察觉二十万黄巾贼俘虏北上冀州所带来的隐忧、危险,而董都尉亲自留于后,也确实向朝廷表达了诚意。”

“正如今日公主所奏,马邑、间城虽是董都尉欲要设立的军寨重城,除却一些老弱妇孺却空虚无兵,雁门校尉丁原若愿意,领千卒甚至可直接杀到平城之下,董都尉虽年轻却惯于征战厮杀,若真有心南下侵入并州腹心,若真有心反叛,又怎会将脆弱的后背留给朝廷?”

小公主在信件里已经详细说了董虎与魁头兄弟厮杀的全过程,几个大佬在府邸不知与属僚商议了多少回,就算不想承认小混蛋“惯于征战”也不能,如此狡猾的小子又如何看不到背后的空虚?

刘宏听了明白,心下想生气却又无奈,沉默了好一会……

“那小混蛋若不是每每混账胡言,若他真的愿意为国征战,朕又岂会真的气恼?”

“朕相信爱卿所言,相信那小子今日尚无反意,可那小混蛋手中有十万敢战精锐却是真的,今日无反叛,谁敢言日后无反意?”

皇帝说了这等话语,崔烈自己心下也是担忧不断,又如何辩驳?

看着低头不语的崔烈,看向一干沉默不语重臣,犹豫了好一会,刘宏才再次开口。

“若那混账小子真的忠心耿耿,即便说了些猖狂话语,朕也不会怪罪,即便担任八营校尉主将,朕……朕也允了他……”

听了这话语,不等何进、张让大惊跳出来反对,由中常侍担任上军校尉的蹇硕慌忙站出来反对。

“陛下万万不可啊!那小……董都尉在并州已有十万大军,若再执掌守卫京师安全的西园兵马,臣……臣担心恐有灾祸啊!”

何进跟着上前道:“还请陛下三思,若董都尉愿意入京任职,陛下可让董都尉任西园一校尉,却不可让他统领西园兵马!”

蹇硕、何进上前,内外廷一干大佬,即便是太尉崔烈也不得不站出来反对。

“还请陛下三思。”

刘宏哪里想让董虎担任刚刚成立的西园八校统领,他也就这么说一说,见他人起身劝谏,摆了摆手。

“若那小子真的忠心,真的愿意做韩信,朕效仿太祖,即便让他做大将军也不是不可以,只要事后……那啥……”

刘宏差点说漏嘴了,房内一干大佬全一脸无语,那小混蛋每每拿太祖杀韩信的事儿说事,自是不愿去做甘心受死的韩信。

“唉……”

刘宏一阵头疼,那小混蛋太过狡猾,让他去揍凉州造反羌人,他就自比韩信,就把太祖杀韩信的事情搬了出来,虽说韩信是死在吕后手里,可若没有刘邦点头,萧何他长了几颗脑袋敢与吕后勾结杀韩信这般功臣?

事情都是明摆的,小混蛋不愿意做伸着脖子让人砍的韩信,也让皇帝、朝臣认为他不忠的最大原因,也就成了狗咬刺猬无处下嘴的头疼。

出兵攻打,用武力强迫着董虎低头,甚至直接砍了脑袋了事,可此时的大汉朝内忧外患,张燕带领的黑山军还没解决呢,汉阳羌虽然投降了,那韩遂还领着五六万羌人趴在金城塞,趴在凉州西北四郡……

张温一战丢了数万汉兵,本应该招募一些兵卒补充进入美阳,紧接着汉阳郡羌人投降了,凉州羌乱对长安三辅的威胁等级骤然由s级变成了d级,美阳汉兵大营就不再需要这么多兵卒,再加上皇帝抠门不愿多掏钱,让赵忠做了两三个月的车骑将军,不仅没有征募一个兵卒补充进入美阳汉兵大营,而且还克扣了阵亡将士的抚恤,本来是三四千钱抚恤金的,结果就给了每个阵亡将士千钱,也让阵亡将士家属极为不满哭诉,皇帝也以此为由,趁机罢去了赵忠的车骑将军,但给阵亡将士的抚恤金还是千钱,并未因此而补足。

皇帝抠门,没有继续募兵送入美阳汉兵大营,甚至克扣了阵亡将士的抚恤金,却用这些节省下来的钱财征募了西园八营兵卒,并以此设立了西园八营校尉。

西园八营校尉是两千石营将级别,营将的编制是五部十曲,一部其实就是一校尉或司马……那么问题来了,西园八校尉是校尉,名下“五部”兵马的五个统领也是校尉或司马,这岂不是多此一举,直接把八营校尉变成八营将军岂不是更好些?

看到这里,看客们可能就迷糊了,可若知道“将军”只是个虚职或是临时职位,平时并不直接统领兵马,直接统领兵马的是校尉,就不会奇怪为何会这样了。

直接统领兵马的官职不能太大,一旦越过了“校尉”成了将军后,直接统领兵马的将领就能登殿议政,就成了既直接统领兵马又参与政治的存在,这会由此转而成为真正权倾朝野的权臣,也因为这个原因,直接统领兵马的最高官职定格在“校尉”一级,参与朝廷政治的只能是虚职将军,当然了,大将军这样的帝国总司令是特殊情况。

大汉朝实权营将级别的校尉不是很多,除去帝都北军五营以及刘宏新设立的西园八营校尉,以及长安虎牙营、扶风雍营这些司隶校尉部嫡系营将校尉外,剩下的都是隶属于边军营将校尉,诸如控制羌人的护羌校尉、控制乌丸人的护乌桓校尉、渔阳营校尉,若不是美稷匈奴较为特殊,有匈奴王的缘故,“护匈奴中郎将、度辽将军”都可能会被降格成两千石营将校尉。

营将校尉虽是“校尉”却与“将军”等若,与“陇西郡南部校尉、益州蜀郡北部校尉、丁原的雁门校尉”这样的州郡校尉有很大区别,州郡校尉与营将编制下的“五部十曲”的一部校尉等若,或者等级稍高一些,皆因州郡校尉若无上面旨意,并不从属于哪个营将校尉,而营将编制下的“五部”校尉则直属于营将校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