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293章 离石匈奴的反叛(上)

第293章 离石匈奴的反叛(上)

……

雒阳朝堂上整日争吵不断,为了盐巴,为了凉州羌人反叛,为了乌丸人的反叛,为了各地黄巾贼余孽……

董虎是不知道董瑁几乎将他扒了个干净,自从出塞避开小公主后,他就一直待在草原,直至第一场大雪降下,这才带着一两万骑和一些伤兵回返朔方郡,除了董小乙、董骨、董重等人所领骑军外,大多数都留在了草原,除了带回三万匹马儿外,能留给董赤、刘弃的,都留给了他们。

五六万人出塞,回返的尚不足两万人,但这是掌控万里草原的必须付出的代价!

董虎在降雪后回返,而河套三郡、雁门郡、西河郡、上郡并无任何意外,所有人都是该干嘛干嘛,要说一定有些变化的就是留守廉县的孙牛又收留了两三万人,是从安定郡逃难过来的百姓。

此时的凉州成了真正无政府情形,烧杀劫掠无处不在,若是五六年前,董虎一准会第一时间领兵杀入凉州,一准想着尽可能的避免人丁死伤太多,但现在……他更愿意推动凉州更加混乱、萧条,更愿意凉州境内羌人大量死去。

凉州羌人较为特殊,与匈奴、鲜卑人有很大的不同,匈奴人、鲜卑人是白胡,他们与汉人样貌有着很大的不同,每每屠戮汉民、抓捕汉民为奴都有很强烈的自身民族目的性,但羌人没有,羌人与汉人没有什么民族仇恨,就如韩遂是汉人,却能成为羌人的头人,劫掠甚至杀戮汉民,只是因为汉民手里有粮食、牛羊,而这无形中就会极大的减少了凉州“汉人”这一群体的数量,凉州汉民数量的减少也愈发加剧了凉州的混乱。

羌人本身是不会刻意大肆屠戮汉民,但现实情形却在一次次造反的过程中,凉州羌汉人丁的占比都在一次次拉大,但当凉州混乱到了一定程度后,当凉州羌人因为粮食、牛羊不足而内斗厮杀时,大量死于战乱的就不再是汉民了,而是各部内斗厮杀的羌人。

战乱一开始的时候,是汉人村寨死伤最多的时候,凉州已经动乱了两年,再继续下去,就该是羌人大量的死伤,正当这个节骨眼时,董虎更愿意将凉州混乱推到一个新高度,而不是想着如何平定、招抚什么的。

董虎不愿意太早插手凉州,太早的介入只会让本该大量死于战乱的羌人躲过一劫,但他可以考虑夺回河西四郡,没有别的原因,皆因河西四郡实际上是一处相对封闭的地方,韩遂老小子在杀入河西四郡时,跟随着造反的有将近五万人,这些家伙大多数都是羌人,将这些闹腾混蛋堵在汉阳郡黄河之东,将一二十万羌人全都压缩在汉阳郡境内,在粮食、牛羊不足时,羌人之间的相互厮杀只会更加血腥、残忍,会进一步加剧羌人的死伤。

在燕然山下时,董虎一边到处寻矿,一边犹豫着是不是杀入河西四郡的问题,但在不久后,幽州就送来了张纯、张举、丘力居等人造反的事情,他也只能暂时强压下河西四郡的问题。

董虎对张纯、张举、丘力居等人造反的事情并不是太过重视,即便他确实记不得这些人的事情,可三国诸侯争霸之时,幽州霸主是公孙瓒、冀州霸主是袁绍,之后又是曹操击败了袁绍而占据整个河北之地,根本就没有乌丸人啥事儿。

既然没乌丸人啥事儿,乌丸人也就没法子影响到天下,那还要担心什么呢?

董虎不在意辽东、辽西、右北平、渔阳乌丸人的事情,只要“宣府镇”所属的上谷郡、代郡的乌丸人不跟着捣蛋,只要乌丸义从部还在仇水谷地威胁着弹汗山鲜卑的南部,他就没什么可以担心的。

不担心乌丸人,但董虎却不能不关注离石匈奴人!不能不俩眼盯着於夫罗、呼厨泉两人!

在另一个车轮下的董卓人生轨迹中,有最重要的一环,那就是因於夫罗、呼厨泉勾结白波军攻破了太原郡,正因这个原因,朝廷才将董卓自美阳汉兵大营调任并州牧。

因张纯、张举、丘力居等人造反,朝廷征调美稷匈奴义从,於夫罗、呼厨泉领兵尚未跑到幽州呢,上郡的须卜、白马铜就叛乱砍了匈奴单于羌渠,於夫罗、呼厨泉两兄弟也成了被匈奴人流放的流浪狗,两人在中原流浪了好些年,最后臣服了曹操,所部也被曹操分割五部安置在太原郡境内,以至于於夫罗的孙子刘渊领着这些休养生息了几十年的匈奴人灭亡了西晋,致使匈奴人成为五胡中的第一胡。

董虎知道这些因果,於夫罗、呼厨泉两兄弟凭借着几千流浪狗都能成为五胡中第一胡,离石县有逃跑的五万匈奴人,两兄弟领着这么多匈奴人残部,董虎又哪里敢大意,之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像是将两兄弟忽略了,不过是等待最佳时机而已。

张纯、张举、丘力居等人的造反算不得什么,匈奴人才是董虎的大敌,幽州送来消息后,董虎并未第一时间跑去平城,并未就近俩眼溜圆盯着於夫罗、呼厨泉两兄弟,而是磨磨唧唧等到下了雪后,这才领着一两万精锐骑回返,自鸡鹿塞原路回返后,他也像是没事人似的,回到临戎接回了苦娃,又带着妻儿跑去了廉县,而不是返回平城。

去岁冬日,弹汗山鲜卑遭受了重创,董虎自北、南、西三个方向剑指弹汗山魁头兄弟,今岁冬日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很低,董虎不担心魁头四兄弟找事儿,但他却需要给离石匈奴造反的机会,这与警察不能瞪大眼睛趴在坏人的脸前一样,若董虎带着精锐跑去了平城,甚至跑去了马邑,两个大坏蛋就算有坏心眼,那也不敢轻易妄动。

看着董虎抱着儿子,牵着侄女游山玩水,不时走访视察一些村寨,对投靠过来的凉州百姓嘘寒问暖,好像根本不搭理外面事情似的,实际上呢?

一直唠唠叨叨要打仗的孙牛,在不知不觉带着一万精锐步卒跑去了平城,不仅步将孙牛,骑将董小乙、董骨、董重全都在不知不觉中前去了平城,一万汉军骑和补充了折损的一万精锐骑全都跑去了平城……

董虎带着俩娃娃还在磨磨唧唧待在朔方郡,他却不知离石县再次迎来了一批陌生人。

大雪再次飘下,簌簌大雪下的可见度很低,直至一行人来到一二十步外,守在茅草屋门前的汉子方才将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下来,但他并未迎上前来的一群汉子,而是轻敲了几下破木门……

“单于,客人来了。”

“把客人请进来。”

……

守在外面的汉子对着门外十余汉子抚胸一礼后,这才伸臂邀请。

“尊贵的客人,请!”

十余汉子衣衫褴褛,为首的黄头巾只是默默点头了数下,这才抬步走入低矮茅草屋内,里面像是早有准备,正有十几人坐在左侧默默饮酒,为首的年轻人,不是於夫罗又是谁?

董虎霸占了美稷单于庭,逃入离石的五万匈奴人又选出了一个匈奴单于,不是别人,正是於夫罗,而头戴黄头巾的汉子则是白波军渠帅郭太,身后带着的则是杨奉、韩暹、李乐、胡才一干亲信。

郭太等人像是不止一次前来,也不与於夫罗等人客气,来到右边准备好的蒲草团坐下,伸手就撕下面前烤羊一条羊腿……

“单于可否考虑好了。”

郭太毫不在意开口。

“是前往幽州与十余万乌丸人厮杀,还是与我等兄弟一同杀入太原郡?”

随着郭太话语,对面一干匈奴人全都停下了饮酒,又齐齐看向主座上的於夫罗。

於夫罗看着狼吞虎咽的郭太,脸上却满是郑重。

“朝廷无道,我匈奴族愿意与诸位兄弟共举大事,只是……诸位兄弟也知,雁门郡还有一个该死的混蛋呢!那该死的混蛋手下有二十万人与诸位兄弟却是同宗同源,郭帅又如何能让我族相信,相信诸位不会临阵捅了我族一刀?”

郭太笑了笑。

“郭某带着兄弟们前来离石,难道还不能证明我等的诚意?”

说着,郭太又一脸的郑重。

“单于应当知道,即便没有凉州羌人起事反抗汉庭的残暴不仁,一二十万乌丸人也不是汉庭能够轻易对付的!左贤王若带着五千儿郎前往幽州,不言那临洮虎娃会不会再次趁机落井下石杀入离石,若左贤王所领族人在汉庭逼迫下折损大半,诸位日后又当如何?”

“要知道,那皇甫嵩、朱儁一干恶贼正在幽州呢!难道单于还想再次上了那恶贼的当?”

郭太提到“皇甫嵩”三字,不仅於夫罗,十余个匈奴人全都鼻息粗重、大手青筋暴起,一副随时要砍人架势。

郭太像是没有察觉到他人的愤怒,再次正色开口。

“单于当知,你们没有退路,若是不前往幽州,汉庭狗皇帝必是恼怒,你们自此也不能居住在离石,不能居住在离石,你们又能前往何处?”

“若是前往幽州与乌丸人交战,其中有何凶险……单于自知。”

“郭某也不怕告诉单于,即便晋阳内没有郭某数百兄弟,仅凭晋阳那些兵马,也抵挡不住我军十万兄弟的狂攻,至于雁门郡的临洮董虎……单于不会忘了汉庭在晋阳北面设立的关隘吧?晋阳危急,守在关隘上将领又岂会坐视晋阳丢失?若是单于占据了天门关,即便那董虎有兵十万,短时间内也别想进入太原郡吧?”

一干匈奴人默默点头,他们自是知道张懿在晋阳北面修建了一处险关重地,正是董虎听说过的“天门”险关。

大汉朝是个极为强势的王朝,境内很少有什么险关重地,但在董虎霸占了雁门郡后,当日卢植就曾谏言在“天门关”的位置修建一处险关重地,再加上阴馆县北面的雁门关,有两处如此险要的关隘,并州腹心才算是安全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