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305章 仁德名士,仅此而已

三国之西凉兵王 第305章 仁德名士,仅此而已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9:24

第305章 仁德名士,仅此而已

……

“虎娃你……你……”

蔡邕大惊失色,他能想到董虎不挥刀砍百十颗头颅是因为凉州羌人,是因为杀入太原郡的离石匈奴,是浑小子在彼此厮杀时能减少一些死伤,可他又哪里想到董虎是要一举吞下逃入北地郡的所有匈奴人,而这后果……

董虎很是没大没小,一巴掌重重拍打了下身形消瘦的蔡邕身上,脸上更是有些好笑。

“看吧看吧……咱就知道,只要咱稍微动弹一下,只要咱一做事情,甭管对天下、大汉朝、百姓有无好处,你们都会将咱当成个小反贼!”

蔡邕一阵无语,叹气道:“虎娃你自己说说,你都做了哪些让人心惊肉跳的事情,又说了多少大逆不道的话语?就比如刚刚你说的浑话,把匈奴人变成董部义从……匈奴人被你干掉了,凉州羌人、弹汗山鲜卑人若都变成了董部义从,你自己说,日后你小子的眼睛又会盯在哪里?”

董虎咂嘴数次,蔡邕瞪了他好一会,见他不开口,脸上担忧、无奈、苦涩更重了三分……

“哈哈……”

董虎一把搂住蔡邕脖子,很是摇晃了两下,气的蔡邕要狠敲没大没小浑小子……

“羌汉本就是一家,炎帝如此,周武王、姜尚如此,秦始皇所领大秦亦是如此,他们都能成了地地道道的汉民,董部义从又如何成不了地地道道的汉民?”

“呵呵……”

“羌人也好,匈奴、鲜卑、乌丸人也罢,改了汉姓,学习了我汉家儿郎诗书礼仪,又如何成不了圣人之下的地地道道的汉民?”

蔡邕大惊,整个身体都在颤抖,浑小子话语里的意义太过重大,但他还是有些疑惑不解,甚至有些怀疑小混蛋话语里的真假,犹豫了好一会……

“虎娃,老夫……老夫有一事不明,既然……既然你想让羌胡改姓易俗归入汉民,为何……为何不一开始就这么做呢?若你一开始就这么做,朝廷又如何不信你?”

董虎不可置否笑了笑。

“先生欺我年少,自一开始时,咱还是临洮卖羊杂汤娃娃时,朝廷就没有信任过咱,若真的信任咱虎娃,哪里会把救援狄道的第三、第四大队一千人饿的仅剩下不足五百人?若真的信咱,咱领千骑奔袭阎行后,那皇甫嵩也不会至今还欠了咱五千弓弩和所需箭矢,更不会把三万董部义从饿的要造反……”

“咱信任朝廷,朝廷信任咱吗?没有朝廷瞎掺和,咱早弄死了那韩遂!”

“黄巾贼造反,咱前往中原平乱……算了……不说了,都是泪啊……”

蔡邕又是一阵无语,但眼前小子也没有说错,一开始时朝廷就给他下绊子,就想压着他,可这也是因为浑小子太那啥了不是?

但有一个事实却是真的,无论董虎是如何的悍勇,是如何的精于战阵厮杀,他的年龄都太小了,董卓都被朝廷按了二十年,那能任由他任意发挥吗?

蔡邕根本不用去想也知道,董虎若一开始表现的老老实实听话,此时的他顶多也就领个几百兵马的校尉、司马,或许是两百人的曲侯、百人屯长也不一定,哪里会成了这般手握十万精锐的存在。

大汉朝极为忌惮将领手握重兵,尤为忌惮一人长久手握兵权,董虎崛起的太过迅速,没有经历过无数大汉将军所经历过的仕途履历,就如卢植、皇甫嵩、朱儁、董卓四大中郎将,他们都是做过从事、县令什么的,都是从屁大官吏一路爬起来的,而四大中郎将之中的卢植和董卓遭受打压的时间最长,两人的仕途远比皇甫嵩、朱儁坎坷的多。

董虎没有经历过他们的底层打磨,一开始时就是自募两千佣兵,一开始时就是“营将”级别将领,他没有被哪一个征募,没有走郎官入仕路途,也没有被人荐举孝廉什么的,大汉朝的入仕途径都与他没有丁点关系,即便他做过几日的骑都尉,他也还不是朝廷正儿八经的官吏,自临洮征募佣兵至今,朝廷没有给过他一文钱、一粒粮的俸禄。

一开始就是统领两千佣兵的营将,之后就如同吹气球似的不断膨胀,看似他没有经历过底层打磨,实际上他在底层打磨的时间并不比他人少了,不算上一世,仅这一世,一个屁大娃娃养活几百兄弟姐妹,游走于关中驼帮、西域商贾、积石山马匪、陇西郡、金城郡官府,每一次青海贩盐都意味着在刀尖上跳一次舞。

许多付出、艰辛、危险都不是他人看得到的,也幸好他有一个成年的灵魂,幸好他知道这个时代是怎样的时代。

从小到大,董虎不知多少次想要偷懒、躲避、放弃……可现实的窘境又逼着他不得不咬牙坚持,不得不每每咧嘴与他人低头。

有些过往没法子去回忆,每一次回忆生死边缘挣扎,每一次回忆着死掉的十来岁的兄弟,心下都是莫名的难过……

流过血,流过汗,流过泪……他人看到的,也只是整日笑呵呵的虎娃而已。

看着董虎没有经历过底层打磨,实际上在他跟着关中驼帮贩盐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是屯长、曲侯、司马、校尉,只不过他的年纪小些,看着只是一队挖盐的驼帮,只是他没有在大汉朝官场体制下打磨而已。

自临洮募兵时,董虎仅是个十五六娃娃,如此年纪骤然统领两千兵马,而且还在之后领千骑奔袭阎行万五大军,夺回榆中、勇士两城,更是领五千骑奔袭河湟谷地,最后逼得韩遂、边章等人不得不砍了北宫伯玉、烧当老王的脑袋,逼得金城塞贼人不得不向皇甫嵩投降。

屁大娃娃所获功劳太大、斩获太大,别说皇甫嵩想要打压一下了,换了任何人都是想要按一按的,可若真的按一按、打压一下,董虎能走到当下情景吗?

绝无可能!

蔡邕知道,浑小子若一开始老老实实低头,绝无可能走到现在这一步,而这也是朝廷和无数官吏认为的“稳妥”处置。

若是换了太平年间,或是董虎早出生十年,他绝对会老老实实的在下面趴着,按照正儿八经的仕途一步步往上爬,可惜,世界没有如果。

董虎心下叹息,一口饮下所有酒水,轻拍了蔡邕消瘦肩背,有些疲惫站起身。

“从一开始时,朝廷就没有给过虎娃任何信任,而且陛下也没有明君、仁君身上丁点痕迹,先生读尽各朝各代史书,可有见到过陛下如此频繁更替三公之情景?”

“辅助君王治理天下之三公如此频繁更替,陛下治国如同稚子小儿嬉闹玩耍,凉州羌人造反,先是皇甫嵩任左车骑将军,之后是司徒张温、中常侍赵忠、右车骑将军朱儁以及当下的何苗,自中平元年冬月凉州羌人造反至今,仅三年时间里,美阳汉兵大营更换了五任左车骑将军,三年时间里更换了五任主帅……”

“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事关天下安危、兴替之军国大事,三年更换了五任主帅,兵卒无所适从,军心何以得安?陛下和朝廷如此处置军国大事,与三岁稚子又有何异?”

蔡邕连连张嘴,想要辩解是内廷宦官蛊惑缘故,可……可这些都是皇帝下达的圣旨、君命总是没错的,就算想要辩解,又如何辩解?

董虎叹气道:“陛下非明君,亦非仁君,朝臣们看似仁德臣子无数,实则少有先生这般真正敦厚仁德之人,皇甫规、皇甫嵩、朱儁以及被汉阳郡反贼杀死的傅燮,哪一个不是招抚羌、蛮、胡无数,然却对被张角兄弟蛊惑的中原百姓残忍暴戾。”

“何为儒?”

“习先王之道谓之儒。”

“何为先王之道?”

“外王内圣。”

“于外行王霸之道以拓土开疆,于内行仁德养民以安天下。”

“呵呵……”

“宽外贼而苛于己民,所谓仁德名士……仅此而已。”

董虎没了继续开口的兴致,轻声叹息离开军帐,军中发生了些许动荡,他还需要多走几圈,严厉军法是一回事,私下里安抚兵卒情绪又是另外一回事,一松一弛才是王道。

与蔡邕说了这些话语,也是因为董虎感觉董卓上位的机会越来越近的缘故。

另一个车轮下,董卓真正上位的事件是他在皇帝病逝后跑去了雒阳,而在这之前则是朝廷掉董卓任并州牧,将他调入并州的原因是成了流浪狗的於夫罗、呼厨泉联合白波军杀入太原郡,因为需要大将防御匈奴人,这才将董卓调入并州、河东郡,而现在,於夫罗、呼厨泉兄弟造反了,尽管董虎忘了皇帝刘宏是何时病逝的,但这种脉络是不会有错的,所以当离石匈奴残部造反后,董虎就感觉自己转正的机会正在一步步走来,他也需要适当的透露出些自己的心意,算是转正之前的铺垫。

蔡邕是敦厚君子,虽然他在政治上是个小白,也不懂征战厮杀,但他在内外廷的人缘是很好的,在民间百姓、清流士人中都有很高的威望,董虎虽然有些没大没小,一老一少也会相互瞪眼置气,但他内心是极为尊重这位老人的,也极为愿意自己在政治上有这么一位实诚君子盟友。

董虎离开了中军大帐,带着一干亲随进入北地营安抚军心,蔡邕却一个人呆坐在帐内,直至亲闺女寻来时,方才吐出一声长叹。

“唉……”

“何苦来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