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368章 伸手要钱

三国之西凉兵王 第368章 伸手要钱

作者:蛤蟆吞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09:24

第368章 伸手要钱

三国之西凉兵王

寒风凛冽,董瑁一个人站在城头,目光却遥望北方,也不知他在城头站立了多少时间,直到肩头一阵沉重,这才发觉身上多了件厚实羊皮袄。

“夫君,城头太过寒冷,刚刚王主事送来消息,说是阿爹送来的信件,黑山军也有消息送来,说是想要向夫君借些粮食。”

乌丸女人温言开口,董瑁又看了一眼北方,他知道,今日就是平城西征大军开拨的日子。

“城头是挺冷的,咱们一起下去吧。”

董瑁笑了笑,只是他待在城头的时间长了些,笑容也有些僵硬。

“爹派人前来,可知道是谁?”

乌丸女人一边搀扶着他下了城头,一边说着自己也不知道,但董瑁很快就在家中见到了是谁,不是别人,正是二弟董璜和老管家董忠。

董璜像是遭受到了莫大的委屈,不等董忠说话,见到董旻就有些不悦开口。

“大兄,叔父要二弟前来支取五千万钱,他姚山只是我董家一老奴,竟然开口不允!这并州牧究竟是他姚山还是大兄啊?”

董璜在临洮就跋扈惯了,董瑁也不愿意搭理他,只是看向白发苍苍的董忠。

“忠叔,父亲所领兵卒皆是美阳汉兵,朝廷当不会短缺了钱粮才是,怎么一下子需要这么多钱财?”

董忠正待起身,董瑁摆了摆手。

“忠叔是自家人,不用这么客气。”

董瑁虽然这么说,董忠还是站了起来,很是恭敬抱拳。

“少爷说的是,老爷所领兵卒皆是美阳汉兵,只是……皇甫将军认为美阳汉兵不宜调动,言一旦离开了美阳大营,就不再是美阳兵卒。”

董瑁眉头不由皱起,美阳大营的兵力仅有四五万,是当年张温六路惨败后逃回来的兵卒,依照常理,十余万汉兵折损过半,理应重新征募同等数量的兵卒,但朝廷赋税不足,皇帝就让中常侍赵忠担任了车骑将军,用以主持招抚兵卒和发放战亡将士们的抚恤金事宜,但赵忠并未招募到一个补充兵卒,甚至还克扣了战亡将士的抚恤金,之后就被“大怒”的皇帝罢去了车骑将军职务,之后就是朱儁继任了车骑将军一职。

论私,董卓带走了本就兵力不足的美阳大营五千骑;论公,五千骑跑去雒阳后,会对本就不怎么稳妥的朝堂产生更大的威胁。论私论公,皇甫嵩都有理由避免董卓将五千骑带入雒阳,自是不愿意拿美阳大营的军饷来养董卓的私兵。

只是短短几句话语,董瑁就知道了是怎么回事了,沉默了片刻,转头看向身边女人。

“父亲此去雒阳,花费可能会多一些,一会你与忠叔一同去寻大山叔,从库里支取一万万钱,另外通知一下董厚,让他抽调两千民壮押运五万石粮食,粮食送至渡口,父亲前来时带走即可。”

“嗯。”

女人点头答应,就在董璜很满意点头时,董瑁又说了句让人呆愣的话语。

“五万石粮食算不得什么,晋阳虽然粮食不是很多,虎娃那里却不缺这点粮食,五万石粮食可以不还,一万万钱却需要父亲日后还于并州,忠叔和二弟还须与父亲说了清楚。”

“什么——”

董璜蹭得站起,一脸难以置信看着神色郑重的董瑁。

“大兄,你疯了吧?”

董瑁低眉道:“一万万钱也好,十万钱也罢,这些都是并州的钱财,或者说是并州十万兵卒的钱财,只因钱财较少,没办法与十万兵卒发放铜钱,这才一直放在库里,放在库里,而不是大兄的私财,二弟还须明白这点。”

董璜皱眉道:“并州是朝廷的并州,叔父领兵入京戍守也是为国安定,所需钱粮理应由朝廷所出,现今并州又无战事,抽调一些赋税为国解忧又如何不妥?”

董璜这话语几乎就摆明了说并州成了董瑁、董虎的私人地盘,董忠听了后大急,忙上前就要解释,但还是让董瑁摆手阻止了。

“且不言并州数年来大战连连,百姓早已贫困不堪无力缴纳赋税,大兄不说这些,就依二弟所言缴纳赋税,这么点赋税可否为并州十万将士发放兵响?”

“大哥你……”

“二弟是想说虎娃的兵是屯田兵,不需要钱财吧?真的不需要吗?若真的不需要,虎娃也不会给胡三他们送去一万万钱了!而且你既然提到‘赋税’两字,既然你想论公,大兄就与你论公论私。”

董瑁低眉道:“论公,并州的赋税是国之赋税,征收到了也要送入雒阳府库,而不是将赋税送入父亲手中。论私,晋阳城内钱财皆是将士们自匈奴、白波贼手中所夺,是将士们的斩获,二弟你是知道雇佣兵的规矩,晋阳城内钱财皆是将士们的私财,大兄根本没有资格动用他们的钱财。”

“当然了,二弟也说了父亲为国戍守,此事为公!也正因此,大兄虽不合规矩挪用将士们的钱财,但父亲日后需还给将士们……”

“大兄你姓董!”

董璜极为恼怒。董瑁一脸正色点头。

“大兄是姓董,但并州不是临洮,不是我董家的庄园,晋阳府库里的钱财也不是我董家的财货!”

就在董璜还要恼怒,董忠哪里还敢让他继续嚷嚷,忙上前躬身。

“大公子说的是,虎娃在临洮借了家里的钱粮也是要还的,大公子拿出将士们的斩获……自当是我董家借了将士们的钱财,日后也当还与将士们……”

“忠大哥这话在理!”

厅堂外一声响雷,众人齐齐去看,正见姚山带着董厚走入,两人先是与董瑁抱了一拳,这才黑着脸站在董忠面前,见老兄弟如此,董忠心下没由来的一阵苦涩。

“公是公私是私,虎娃借了任何人的钱粮都是要还的,二公子想拿走钱粮,日后也必须还给众多将士们!”

姚山在外面听了董璜的话语,不仅恼火董璜,连董忠也一并恼怒了。

“哼!”

“想要赋税……好啊!”

姚山冷哼道:“该死的匈奴人刚刚肆虐了太原郡、上党郡,州牧大人已经免了两郡三年赋税,余者西河郡、雁门郡、定襄郡以及河套三郡皆是戍边州郡,戍边州郡百姓皆是屯田兵卒,田赋尚不够官吏、将领俸禄,戍边屯田兵卒无有算赋、更赋,二公子若是想要娃娃们的口赋,不用州牧大人开口,咱这就将二十万铜钱给你!”

“你……”

“哼!”

姚山可不是董瑁这么好说话,对董璜根本不会客气,而且他的出现后,董忠也不能再多说什么。

董氏死后,临洮老将基本上都倾向于董虎,胡三无令而跑去了雒阳,这与叛逃几乎没有太大区别,即便董虎与各军将领私下里去信解释了一遍,但一干老将对此还是恼怒不已,更别提跑去了雒阳还要自己出钱养着了。

姚山等老将恼怒胡三影响了临洮一系将领的声誉,自雇佣兵建立至今已有小十年了,这么多年来,别说临洮一系将领了,即便是凉州羌人、黄巾军将领也无任何一人有叛逃的举动,而现在胡三、董越却无主公军令而擅自带着兵卒跑去了雒阳,这种行为如何不让一干临洮老将们恼火?

在董虎军中,年轻一辈担当一军统兵主将是必然,毕竟一干老将的年纪几乎与董卓年龄相当,已经无法跑东跑西了,只能留在家里看守老弱妇孺,但这些老人在军中地位特殊,与族内长老相当,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老人都是董虎在临洮赡养的,董虎与他们亲生子侄没什么区别,老将们自是极为厌恶他人任何背叛行为,更何况胡三还是嫡系临洮大将。

老将们恼火胡三、董越擅自带着兵马跑去雒阳,军中将士们私下里也多有不满他们去了雒阳还要伸手要钱,但主公在军议上做了决定,军中上下也只能如此,可这不代表军中就不恼火胡三、董越的所作所为。

即便姚山不开口,董瑁心下也知道军中的不满,在这个时候,若还要白白送出将士们浴血厮杀抢来的钱财,也一定愈发让将士们对他董家不满。

“此事就这么决定了,将士们的口粮可以不用偿还,但并州本就缺铜,铜钱不能不还。”

董瑁站起身,拄着拐杖来到姚山面前,拉着他坐下。

“大山叔可还有其他的补充?”

董瑁都这么说了,姚山还能说什么?但他还是狠狠瞪向董璜、董忠。

“就依大公子!”

姚山知道董虎不愿意将铜钱送入平城的原因,知道这些铜钱一旦彻底抽离,太原郡必遭重创,原本的并州最富裕的地方,很可能会十年、二十年也难以恢复之前的富庶。

太原郡以北的地方几若于荒芜的草原,依靠牛羊为生的匈奴、乌丸、鲜卑人可以不用铜钱,董虎也可以短时间内保持无铜钱状态,而且即便他将雁门郡打造成了天下最富裕的地方,短时间内也甭想吸引到多少百姓充实边地,盖因雁门郡周边的地方都是人丁稀少的地方。

雁门郡北面是漠南草原,西面是西河郡、上郡、河套三郡,再西是凉州北地郡、安定郡,雁门郡东面隔着一道太行山,这道太行山东西属地是幽州代郡,代郡因横跨太行山脉,一半在山西境内,另一半在河北境内,雁门郡的南面就是太原郡,即便董虎将西河郡、上郡、河套三郡、代郡……甚至连同太原郡的人丁都聚集在雁门郡,人丁也不到六十万。

董虎即便将雁门郡打造成了塞外明珠,即便将周边所有人丁都聚集到了雁门郡,也甭想将人丁达到百万,更何况,他能吸引到的人丁也还是边军中的一员,西河郡、上郡、河套三郡、代郡本就是“九边重镇”的一员,他把雁门郡人丁充实了,其他地方却空荡荡的,谁来守护边塞重地?

但若让太原郡吸引人丁就没有了这些顾虑,太原郡的东面是六百万人丁的冀州,南面是六十万人丁的河东郡、八十万人丁的河内郡,对于董虎来说,这些地方的人丁都算是“内陆”人丁,将他们扒拉进太原郡,继而送入九边重地,充实九边人丁,这样的做法才够稳妥些,也因这个原因,他才没有将太原郡的铜钱送往平城库存起来,更愿意让这些钱财在太原郡境内流转,打造一个吸引人丁的富庶太原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