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375章 大乱等于大治【很感谢朋友的支持】

第375章 大乱等于大治【很感谢朋友的支持】

嘴上说得再好,身体却是诚实的,即便是三国第一兵略大家,即便曹操如此爱惜名下将领,也还是轻而易举被刘备骗走了十万兵马,若真的爱惜兵卒,刘备根本骗不走任何兵卒,骗走的十万兵马在曹操出现在徐州时,也只需要一句话语就能把刘关张三人剁成肉泥,若真的爱惜兵卒,也绝对不可能“五五、三七”分成什么的,曹操的仁德是后世人公认的,他都“五五、三七”什么的,其他人更不要提了。

袁隗、何进极为自信,甚至任何一个大汉朝官吏都会自信,自信可以在获得朝廷大权后,一举控制住美阳五万汉兵,毕竟美阳汉兵是大汉朝出钱征募的,若是按照以往的经验,正如所有人所想的那般,只需要一张纸令就能让美阳大营低头,然而美阳大营并不在“通常”情况下。

通常情况下,朝廷打任何一场战争都是快攻快打,几个月或一年内结束战争,即便是当年段颎平定的那场十年羌乱也是如此,看似那场战争打了十年,事实却不是,而是战争与招抚来来回回折腾好几回,而是征募与解散兵卒了好几回,来回折腾了十年,凉州羌乱才彻底平静下来。

征募、解散来回折腾,兵卒就始终都在变动,但美阳大营五万汉兵自中平元年后就没有被解散,始终趴在美阳,这种情况是大汉朝很少出现的情形。

募兵的兵源主要来自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缴纳不起赋税百姓两个群体,说白了,这些敢战兵卒就是为了“八千钱”的兵响,普通百姓想要凭功混个出身……那是天方夜谭!能混个出身的,只有世家子弟,至少祖上是世家子弟,普通兵卒能够得到的只有“八千钱”的兵响,而且还要承受将领们的每每激进冒险带来的生死危险。

兵卒冲着“八千钱”的兵响,至于忠君爱国什么的,那是世家豪门将领们的权利,与底层兵卒没有一毛钱的关系,随着长时间待在军营,这样的兵卒极为容易变成一群**,变成一群利益为重的**,一旦美阳五万汉兵成了**,又哪里说朝廷控制就控制的,相比正统的朝廷将领,这样的兵卒更为相信董卓、董虎所领的凉州将领,没有别的原因,正如当年董虎与小公主刘妍所说的那样,相比正统的大汉朝将领,董卓更为爱惜些兵卒。

凉州一系将领与大汉朝将领有着极大的不同,“爱惜”兵卒并不说真的爱惜,而是没有办法太过严厉约束兵卒,这与凉州特殊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凉州人穷悍野,将领也好兵卒也罢,都更为重视现实利益,打不打胜仗都与底层兵卒没有太大关系,反正混个出身、封侯什么的都是上面推荐的将领,底层兵卒顶多也就得到些赏赐,但大汉朝的将领集体性地喜欢快打快攻,就比如卢植将张角三兄弟分别压制在广宗、下曲阳城下,只是因为卢植想要先将广宗城门堵住,而不是立即强攻,卢植就被免去冀州战场主将,换成了董卓,而董卓只是在下曲阳稍有受挫,立即被下狱治罪,卢植如此,朱儁也是如此,朱儁主攻宛城黄巾贼后,初时也是久攻不下,若非张温劝解,朱儁也会被夺了兵权治罪,诸如皇甫嵩取代了卢植任冀州战场主将后,立即强攻广宗、下曲阳……朝廷喜欢快打快攻将领,而这么做会伴随着大量兵卒死伤,中原百姓老实、听话,中原兵卒不敢反抗军令,凉州兵卒可不是这样的,惹毛了凉州兵,摸黑砍了将领的脑袋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仅仅只是凉州人是这种性子,并州、幽州……只要临近混乱边地的百姓都是这样的性子,吕布杀丁原、董卓,侯成、宋宪、魏续把吕布绑了送给曹操,范疆、张达砍了张飞人头,胡赤儿杀了牛辅,李傕、郭汜混战……太多了,边地人都是一个尿性,是很容易不满杀人的,若能用“朝廷大义”什么的让凉州人老实,凉州也不会每隔一段时间就闹腾了。

在这样的地方担任将领,想用严厉军法什么的……那就是纯粹找死,只要让兵卒足够的满意,兵卒才会听你的,董卓在凉州为将几十年还活蹦乱跳,那能不懂拉拢兵卒的道理吗?

董卓的性子与李茂贞、李克用的性子有些相似,在临洮、美阳时,即便是在军营内,那也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很善于拉拢将领、兵卒,军纪什么的……只要兵卒不闹腾,他才不管百姓倒不倒霉呢。

董虎重视兵卒,对兵卒的约束较强一些,但他也与董卓差不多,并不会太过严厉,用军法砍人脑袋的事情很少,从临洮征募雇佣兵开始,他主要还是用“欺骗”法子约束、训练兵卒,《十七律五十四斩》军法是董部义从必须要背诵的律条,即便记不住也要跟着伍长、什长每日读上几遍,虽然他没用过几次《十七律五十四斩》军法砍过几个人脑袋,但他却让人一次次背诵,让所有兵卒知道哪些做法是错的,是不允许的。

董虎对兵卒的约束主要是通过对各级将领的严厉,将领们想要晋升就要按照他制定的考核实施,将领就会向下一级压着一级,虽然他本人对待兵卒不怎么严厉,但下面各级将领却不敢大意,再加上底层兵卒大多都是中原黄巾军老实些的汉民,远比边的百姓更易于管理,而且董虎名下百姓本身就都是屯田兵的一员,根本就没有“百姓”一说,都是自己人,兵卒能欺负谁呢?时间久了,十万董部义从也形成了不同于他人的风格。

包括董卓、董虎凉州一系将领在兵卒一事上,都会本能地倾向于“兵卒”这一群体,无论是董卓用恩义、放纵来拉拢兵卒也好,还是董虎用引导、体制、解决兵卒的后顾之忧法子,都是将“兵卒”这一群体放在首位,因为凉州一系将领很清楚自己的生存、立身根本,朝廷一系将领的立身根本是朝廷赋予的兵权,是家族给予的强大支持,这与凉州一系将领们有很大的区别。

在十二月底跑到了廉县的董虎是不知道雒阳发生的事情的,大雪封路时,他是不可能第一时间内得知袁隗与董卓私下里的交易,不可能知道何进、何苗对董卓的拉拢,更不知道他们是如何的自信,自信到了能够压得住董卓的事情,若是知道,他也只会极为不屑撇嘴,控制董卓……董卓死后,王允控制住了李傕、郭汜没?他人可有控住了那个吕布?那刘虞可有控制了公孙瓒?刘备这里跑那里窜的,公孙瓒、袁绍、曹操、刘表、陶谦、孙权、刘璋等人又控制得住他刘备吗?

大汉朝财政崩溃,州牧之下诸侯分立,四世三公的袁家、大将军何进或许能借助朝廷大义控制住世家豪门霸占得中原,想控制住凉、并、幽诸侯,那是想也别想!

反正董虎极为顽固,对于他来说,雒阳的再如何混乱也就那回事儿,更不想一脚踹进泥潭里,相比雒阳这个漩涡,他更愿意去揍凉州的羌人。

羌人易乱,凉州初乱时是最佳平定时候,只要一员大将领一万精锐汉兵,抓住一个造反的家伙狠揍,各州郡羌人立马就会观望不敢乱动,与此同时也会激起凉州汉民村寨的顽强抵抗,平定凉州羌乱就会容易许多,可若让凉州易于闹腾的羌人群起造反了,那事情就大条了,即便平定了,也一样会持续动荡数年。

大乱等于大治,凉州十郡全都闹腾了,对于董虎来说,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让所有凉州人全都闹腾,因为一旦羌人初时造反,最先倒霉的就是汉民村寨,在汉民最先倒霉了后,这个时候若平定、招抚羌人,整个凉州的羌人数量就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这对于日后的治理尤为困难,可若不搭理,继续让他们可着劲的闹腾,倒霉的就不仅仅是凉州汉民,反而逐渐变成了羌人自己,羌汉双方在持续造反过程中就会彼此消耗,虽然会死很多人,但事后的羌汉人丁数量反而与未乱前的比例相当,日后治理就会容易许多。

羌氐与匈奴、鲜卑有很大的不同,羌氐与汉民肤色一样,若都是光腚,他人根本分辨不出是羌人还是汉民,但匈奴、鲜卑、湟中义从胡却是白胡,羌氐本身不会对汉民进行种族灭绝式屠杀,抢掠汉民村寨只是因为汉民善于耕种,易于积累财富,不仅羌氐趁乱抢掠汉民村寨,穷的叮当响的汉民也抢,这与是不是汉民没有太大关系,只是本能地抢富户、吃大户,而匈奴人、鲜卑人却会有目的进行大肆屠戮汉民,大肆抓捕汉民为奴壮大自身部族,与羌氐闹腾有很大的区别。

羌氐其实都是羌人,主要是依照地域而分成的羌、氐,居住在河湟谷地以及凉州其他州郡的羌人就是羌人,居住在汉中、武都郡以及包括参狼谷、白马羌的羌人,这些羌人就是氐人……这么说可能有些绕,若用山地骑羌、山地步羌来区分羌、氐可能更容易理解,居住在平原、丘陵,能骑马乱跑,这些地方的羌人就是羌人;居住在崇山峻岭中的羌人以步卒为主,这些地方的羌人就是氐人。

羌氐在大汉朝并未严格区分,都是羌人,羌人与匈奴、鲜卑人、乌丸人、汉人很容易区分,只要披头散发的基本上就是羌人,有时候,汉民为了在凉州混乱时易于活下去,甚至为了被朝廷征募为义从胡而获得更高的赏赐,为了躲避大汉朝的税赋什么的,也会披头散发冒充羌人。

羌人本身是不会有目的进行屠戮汉民,对于羌人来说,长安三辅百姓原本也算是羌人,毕竟长安三辅也是老秦人,又怎么可能会有目的的屠戮?可大量羌人的存在又是凉州最大的隐患,董虎又不可能明明白白地说羌、汉的区别,若满世界嚷嚷羌汉之间的仇恨,若是明明白白的有目的区分屠戮,反而会让羌人变成了匈奴白胡那样的仇恨,谁也不知道百年后会不会致使羌人有目的的屠戮起汉民来。

不能说,但董虎可以去做,诸如坐视凉州长时间的混乱,坐视一盘散沙的羌人相互内斗厮杀,诸如有目的的对造反的家伙采取更冷血的屠戮,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对造反的家伙屠戮,那都没有任何过错,而凉州造反的家伙,大部分都是羌人,身为凉州人的董虎极为确信这一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