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446章 需要外在的稳定环境【第二章】

第446章 需要外在的稳定环境【第二章】

崔钧的老爹是前太尉崔烈,这对父子是挺有意思的,若换了其他人,董虎是不会与他唠唠叨叨的,之所以对崔钧说了这些,是因为崔钧其实是一个很有名气的隐士,是“诸葛四友”里唯一的一个谁也不帮的人,也是四人当中唯一的一个亲身经历过“西凉集团”乱国的一个人。

郭胜、刘妍跑到美阳哭诉时,两人若不提及崔烈,董虎或许还没想起崔钧就是那个刘备没有请动的人,或许正因这个原因,他才说了这些话语,而刘妍、郭胜、太后何氏、刘辩他们实际上都已经没了用处,对于他来说,与这四人亲近只有弊端没有利益,若说还有那么一点益处,就只剩下了“重情重义”四字。

无论是性情还是为了生存,董虎都较为亲近年幼娃娃,但他在对待刘妍、刘辩姐弟两人时,最初的目的还是出于利益,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在知道自己一出生身上就有临洮董卓印记的那一刻,他就知道自己会面临怎样的困境,也不是没有尝试过躲避,可当北宫伯玉欲要断绝青海盐路时,他就知道现实的残酷,知道有些事情根本不是想躲就能躲得掉。

睁眼的那一刻,他就知道自己掉入了之中,就知道未来会面临怎样的残酷世界,无论他在哪里,都无法躲得开,都需要在这样的残酷世界努力生存下去,尽管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来到的这个世界。

一开始时,董虎很想学着小说里那样,做羊杂汤,往来青海贩盐,然后成为第一土豪什么的,或是发挥主角光环,随便招招手就能招来“一吕二赵三典四关五马六张”什么的,可现实是残酷的,北宫伯玉随意闹腾了一下,他就陷入了生死两难境地,就不得不走到董卓面前……

对于他来说,天下大乱无可避免,内廷宦官与外廷文武激烈争斗,即便何进全面获胜、宦官全部死绝,宛城屠夫子何进也绝对统御不了名门望族,朝堂政治依然是纷争不断。

政治混乱,经济崩溃,各个州牧自立,再加上凉州造反,各州黄巾军残部造反,天子羸弱……天下又怎么会不乱?

董卓只是天下大乱前的一个引子,有他无他,诸侯争霸都无可避免,但作为拉开天下大乱序幕的人,势必会成为整个天下的敌人,这并不是他愿意看到的局面,所以他本能的想往董卓身上施加更多绳索,投入何太后门下,与刘妍、刘辩兄妹亲近,与中常侍郭胜、高望交好,写信告诉董卓不要废掉刘辩……

只是他没想到,仅仅只三日,董卓在兵力、政治影响力都处于弱势情况下,还能成功的废掉了刘辩,这是他没有意料到的事情。

意外发生了,唯一能够解释通的理由,就是董卓废掉刘辩更为符合外廷文武的利益,四世三公的袁家更愿意刘辩退位,何太后、刘妍、刘辩、郭胜等人也就没了任何利益价值,不仅没了价值,反而成了他身上的负担、累赘,会让他成为“阉党”中一员,会让董卓心下不喜,可他还不得不将刘辩保护起来。

他内心里更愿意刘辩是皇帝,不是因为忠心大汉朝的问题,对于他来说,历史是不断在前进的,大汉朝的分封制是“天下一统”的死敌,若还继续让大汉朝存在下去,魏晋之后的汉民十不存一、白骨累累、颠沛流离就是必然。

面对大汉朝时,他有着复杂、纠结情感,既不愿看到四百年强大王朝轰然坍塌,又渴望着翻开一个崭新历史篇章……

但他很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董卓只是临洮董家子,即便不考虑何进的“大将军”身份,宛城屠夫子何进也比董卓强的太多,至少何进在雒阳朝堂上待了十余年,而董家子只是一个骤然进入雒阳的外来者!

在跑去并州,选择了“独立”在外的那一刻,他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已经不在乎大汉朝是否继续存在下去的问题,甚至也不在乎董卓死不死的问题,但他还很幼小,只是董卓这棵大树下的小树苗,而董卓对于大汉朝来说,同样也只是棵小树苗。

董家子也好,何屠夫也罢,都不可能被名门望族接受,在这种情形下,避免给他人借口才足够精明,至少在没有足够政治影响力之前,废掉刘辩并不是件多么英明的事情。

他不是个小白,知道借口只是厕所里的纸,想要多少都可以,在皇帝刘宏病逝后,此时的天下必然需要一个权臣来震慑天下,四世三公的袁家也好,屠夫子何进也罢,或是过江龙的董卓,后起之秀的曹操、袁绍、刘备……等等,无论如何都需要一个实力强大的权臣来震慑天下。

权臣的出现是注定的,而这也是原罪,仅从章和二帝之后的历代权臣大将军无一例外的家破人亡就足以证明一切,与废不废帝无关,只要董卓想要做权臣,就一定会有“清君侧”的关东诸侯,这与废不废帝的结果并无不同,唯一的不同就是“正义与否”的问题。

不废帝,关东诸侯就是叛乱反贼!

废帝立帝,关东诸侯清君侧就是铲除篡逆董贼的大忠臣!

内心里不愿意董卓废掉刘辩,至少不是现在废掉,对于他来说,是不是被朝廷上的文武大臣们歌颂什么的都是屁事,只有彻底掌控住了雒阳内外所有兵马才足够稳妥,而这却需要时间,这么急着废掉刘辩,只会刺激各州牧、太守、将领立即起兵造反,这对于刚刚进入雒阳朝堂的凉州军是极为不利的。

根基不稳就需要更多时间来夯实根基,而不是这么急着刺激他人造反。

谷闖

借口是厕所里的纸,想要多少都可以,但这是在“有利”情况下,是图谋不轨的人看到了对自己极为有利情况下,才会动用“借口”作乱。

与权臣的斗争一直伴随了大汉朝四百年时间,各地州牧、太守与董太师激烈争斗,甚至出兵讨伐是必然结果,也正因为自刘邦建立汉朝后,权臣就从未断绝过,从上之下也都习惯了“权臣”的事实,只要董卓不废帝,虽然各诸侯与董卓争斗,甚至出兵攻打,他却坚信,这样的“造反”强度很低,绝对不会达到“十八路诸侯”的程度!

从上之下都已习惯了“权臣”的存在,造反的时间就会大大向后推迟,诸侯造反的数量会最大化减少,造反的强度会大大减少,即便如此,造反者内部还要面临上下一心的问题,还要面临领地内百姓、兵卒质疑的问题。

董卓废不废帝,只要成为权臣,都会面临无数人不满、起兵作乱的问题,都会成为另一个“祸国阉党”之流,正如董卓死后,李傕郭汜当政时,曹操当政时,同样会有无数人不满、咒骂、反叛……

结果没有什么不同,但废掉刘辩却会让董卓或是凉州武人集团处于浪口风尖上,会让凉州军还未在朝堂上站住脚跟就面临无数刀兵箭雨,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结果,可董卓已经废帝了,他又能如何?

与董卓写了封信件,同时也让人八百里送信董瑁,至于公主刘妍、崔钧听不听劝,是不是一心要跟着郭胜、董嗣忠前往雒阳,他反而不是很在意。

因何太后坚持不愿意杀十常侍,何太后、刘辩……包括与郭胜亲近的刘妍,他们都已经算是阉党的一系,在天下士人对待“阉党”一事形成了政治正确后,朝堂上任何文武大臣想要亲近刘妍、郭胜都会犹豫、谨慎,想用他们来算计董卓的可能性很低,但崔钧崔家却不一定。

对于董虎来说,董卓就是头顶上的大树,而他只是大树下面的小树苗,当小树苗生长到一定程度,能够抵抗住外面的狂风骤雨后,头顶上的大树反而成了遮挡了小树想要的阳光雨露,大树倒下对他有诸多好处。

大树可以被人砍倒,这对于大树下的小树苗有诸多好处,但大树在倾倒的那一刻,不能砸在小树苗头上!

董虎亲近何太后、刘妍、刘辩,刘妍与崔钧有了不清不楚的关系,崔钧是个有名隐士是不假,但崔家不是,一旦崔家参与了“刺董”事件,会不会让董卓对他产生怀疑?会不会造成凉州军的分裂、厮杀?

不知道,但董虎知道阴谋算计层出不穷,所以他可以不在乎刘妍、郭胜,但却不能不唠唠叨叨对他们说了一通,不能不对崔钧发生一些隐晦威胁。

送走了刘妍、郭胜、崔钧三人,董虎军议时也无法集中注意力,脑子总是不时去想着雒阳、大汉朝、百姓、凉州军的未来、天下又将走向何处……

“唉……”

董虎将董重送上的报表扔在桌案上,一干将领见他如此,已经知道了雒阳变故的他们,全都面面相觑,孙牛见他人不开口,犹豫抱拳开口。

“主公,校尉大人做太尉,对咱们不好么?”

董虎抬眼看向一干亲信爱将,张了张嘴,又是一阵苦笑。

“若叔父仅仅只是做太尉一职,对咱們确实只有好处,或者说好处更大,可叔父废了史侯的天子位,改立董侯刘协为天子,反而坏处更多些。”

将心下理由大致说了一遍后……

“叔父……或者说咱们凉州军在朝堂上的根基太浅,需要的是外在的稳定环境……算了,说这些也无太大的意义。”

就在这时,门外一亲随急匆匆走入。

“主公,京兆尹来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