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469章 两千六百万敌人的压力

第469章 两千六百万敌人的压力

作为一个合格的枭雄,一将功成万骨枯,有些牺牲是必须付出的代价,董虎是不会为无可避免的事情彻夜难眠的,他之所以一夜辗转反侧,主要还是凉州军的内部稳定的事情,是消除董部义从上下的不满声音。

董卓一人飞升,他的嫡系将领都鸡犬成仙了,可董部义从上下却没有得以提升,没有因为董家成为顶级权贵而获得更大的好处,尽管董虎强势按着军中内部的不满,不满声音终究存在却是事实。

时间紧迫,董虎也没有太过拖延,与董瑁一同开了个军议,军议上并未多说什么,将最近一段时间的所作所为总结一下,对未来的局势进行大致的推断……

“性格决定命运,利益决定人的行为,有什么样的性格,里面夹杂着怎样的利益,就会做出怎样的举动。”

董虎端着茶水饮了口,看向一个个挺胸凸肚将领……

“叔父被朝廷打压了将近三十年,且不论叔父忠心与否的问题,仅这种世家豪门的骄傲,那也不允许叔父……或者说我凉并边地野民登上帝国权利巅峰。”

“世家豪门的骄傲性格不允许。”

“利益上呢?”

董虎看向孙牛,一脸笑意看向黑大个。

“若是黑牛在干掉了内廷宦官后,眼看着就要获得所有的权利、名望、荣耀,在这种情形下,突然被胡三半路抢了去,黑牛你会心甘情愿舍弃一切吗?”

孙牛看了眼胡三,上前道:“胡三若敢抢咱黑牛的东西,咱一定揍他!”

胡三气的老脸涨红,但这是主公举的例子,想要恼怒孙牛却又没法子,只能涨红着老脸,看的他人一阵好笑。

“呵呵……”

“所以啊,无论是世家豪门的骄傲,还是事关清流文人的权利、利益,他们都不可能忍气吞声的,除了这些外,还有咱们自身的问题,诸如叔父和咱们凉州军在雒阳没有根基,诸如天下大义,诸如他们的士大夫治国理想……等等,一旦来年他们不反,日后再反,他们就是妥妥的反贼!”

“所以,基于此等理由,咱基本可以断定来年必大战连连,那么哪里会反呢?叛军的数量又有多少呢?”

董虎起身,用着小竹竿指着悬挂在厅堂前的粗略地图,用着小竹竿指向长江、川蜀……

“长江以南水道纵横、道路难行,距离雒阳较远,即便有心造反,顶多也就声援一下,与江南差不多的还有川蜀益州,这些地方即便造反也只是割据一方,想要威胁到雒阳是极为困难的,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幽州北面是乌丸人、鲜卑人,幽州牧刘虞即便想造反,他也会考虑咱们会不会让代郡、上谷郡的乌丸人南下侵入幽州事情,即便咱没有这个心思,刘虞也会担心幽州兵马南下雒阳后,乌丸人有无趁机抄了他的老巢事情。”

董虎点着幽州说道:“幽州有着现实威胁,应该不会这么愚蠢的不顾一切,还有就是……汉室威严的问题,冀州牧王芬、河内太守丁原的清君侧是打击汉室威严行为,无数乱兵杀入皇宫是打击汉室威严行为,来年若发生叛乱,他们同样是在打击汉室威严,幽州牧刘焉若真的是个忠臣,真的在乎汉室威严、刘姓社稷的话,就不可能与他人一同反叛。”

话语说罢,董虎转而看向右侧的刘辩。

“辩弟已经退位了,为了避免天下百姓、幽州百姓惨遭战乱,一会辩弟就与刘虞写封劝谏信件。”

所有披甲将领齐齐看向有些不知所措的刘辩,见他如此,董虎暗自摇头,面上却无异样。

“此事就如此吧。”

说罢,又看向董瑁。

“辩弟已经退位了,劝谏也代表不了陛下和朝廷,陛下还需同时写封劝谏书,让朝廷派个使臣前往,咱估摸着,幽州不会真的无脑反叛的。”

董瑁神色郑重道:“军议之后,咱亲自去寻父亲!”

谷滻

董虎默默点头,又一一看向堂下所有将领……

“即便没有辩弟、陛下的书信,咱也相信幽州不大可能造反,即便幽州真的不顾一切造反,顶多也就三五千兵马。”

张辽上前道:“主公说的没错,张纯、张举造反时,幽州也没能拿出多少兵马救援被围的公孙瓒,即便他们造反也绝对不会有多少兵马的!”

董重点头道:“幽州人口两百万,人口比凉并加起来还多,但幽州北面还有六七十万乌丸、鲜卑人,尽管乌丸人夹在幽州与鲜卑人之间而不敢轻易反叛,可那是在大汉朝不大乱情形下,一旦天下真的乱了,谁也不敢保证乌丸人会不会趁机杀入幽州,那刘虞当不会真的这么愚蠢。”

众将一阵点头赞同,大汉朝强势的时候,一些人即便有叵测心思也不敢造反,可大汉朝威严尽失、天下大乱了,谁还敢保证?

十八路诸侯中有公孙瓒,可依照现在情形,幽州根本没有参与造反的现实条件,但董虎也不敢百分百肯定,公孙瓒与孙坚都是性子激进的人,谁也不敢保证公孙瓒就一定不会出兵,但有一点可以百分百肯定,幽州即便出兵,也绝对不可能有多少兵马。

无论幽州有无出兵的可能,派人劝谏一下刘虞总不会错的。

董虎坐回座椅,一边饮着茶水,一边等待将士们嗡鸣平静下来……

“河内郡有八十万人,冀州六百万人,兖州四百五十万人,徐州三百万人,青州四百万人,豫州五百五十万,南阳郡有口两百四十五万人,人口共计两千六百二十五万。”

“两千六百二十五万人口大多都生活在易于耕种的平原地方,而这些肥沃地方大多都是世家豪门霸占的地方,或者说是清流士人可以影响到的地方,若要反对咱们且有能力出兵,这些就是最有可能的地方。”

“两千六百二十五万人口是官方记录的人口,作为世家豪门的腹心之地,藏匿人口是必然,都是心知肚明的屁事,咱就不再多说,就依照两千六百万人口计,抽调二十万兵马根本算不得什么。”

一干将领原本还毫不在意,可当董虎开口“两千六百万”数字时,所有人都极为郑重,要知道凉州、并州、三辅、河东郡、弘农郡、河南尹所有人口加在一起才四百万,董部义从实际控制的人口才两百五十万。

“两千六百万”让所有人心头沉重……

“咱们真正能控制住的地方只有并州、凉州,董厚拿下河东郡仅有三个月,我军进入关中三辅、雒阳同样仅有三个月,与河内郡、南阳郡,与冀、兖、青、徐、豫五州差不多,司隶校尉部同样是士族、豪强控制力很强的地方,想要短时间内收拢人心,达到凉并百姓那样支持咱们,那是不可能的。”

“两郡五州是外在的敌人,尽管现在尚还没有得到这些地方是否造反消息,但作为统兵将领,不能将事情往好的一方去想,而应该考虑最坏情形,盖因……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外有两郡五州造反,内有河南尹、弘农郡、三辅、河东郡两百万百姓不支持,朝堂上同床异梦的文武大吏内外勾结,西园八营、十二城门兵马的不可靠,所以呢,咱们即便凭借着兵马精锐可以击败各路叛军,也要迁都战略后移。”

董虎起身,再次用着小竹竿指着悬挂的地图……

“守久必失,失其地,失其民,失其国。”

“两郡五州自‘北、东、南’三个方向围攻雒阳,雒阳身处前线,若雒阳百姓是我并州平城百姓,雒阳八关之地尚可与敌持久对攻,可雒阳百姓并非与我等齐心同力,将之迁入关中三辅之地……”

董虎用着竹竿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说道:“三辅之南有秦岭为阻,可堵住入蜀各处要道,堵着荆襄自丹水谷地侵入关中的武关,甚至让徐晃、嗣节、嗣义领兵杀入汉中郡,控制汉中郡,以汉中郡为缓冲,或继而杀入益州蜀郡,以辩弟取代以州牧乱天下的刘焉,或以汉中郡阻挡蜀郡的侵入。”

“三辅南有秦岭以挡,西为凉州,北有并州上郡,东有河东郡为侧翼,有雒阳为缓冲,关中三辅可安若泰山,百姓迁入关中后,可用十年、二十年缓缓仁德施政,让百姓从不支持我凉州军,逐渐成为忠诚拥护者,如此之下,我凉州军的实际控制的人口就由凉并两百万人增加到四百万人。”

董虎扔下小竹竿,看向有些紧张的刘辩,笑了笑。

“得民心者得天下,叔父当下的所作所为实则与大将军何进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想让自己变成世家豪门中一员,想要让清流士人认可。”

“世家豪门认可,清流士人认可,各州郡就不会有清君侧反叛屁事,朝廷就还依然这么不死不活延续下去,你仅需看一看朝中官吏任免情形就可知一二,诸如大司空刘焉、司徒黄琬、司空杨彪,诸如恢复前太傅陈蕃一干清流党人的爵位,如陈蕃之子陈逸破格提拔鲁国相、窦武之孙窦辅举为孝廉,诸如尚书马日磾,那王允更是在短短两个月内先后历经太仆、尚书台仆射、尚书,诸如叔父身边的那些人……诸如御史中丞韩馥调任冀州牧,侍中刘岱调任兖州刺史,清流士人孔伷、张谘分别出任豫州刺史、南阳郡太守,尚书侍郎服虔出任九江郡太守,议郎孔融出任北海国相,守宫令荀彧出任亢父县令,王匡任河内太守,袁绍任渤海郡太守,鲍信任济北相……”

董虎说着这些人时,心下却嘀咕不断,在朝廷担任三公要职的袁隗、黄琬、杨彪也好,或是在朝廷做个小吏,亦或待在董卓身边任幕僚,这些都算不得什么,即便有啥坏心眼也需要说服董卓才行,可外调到地方的那些家伙,无一例外的都成了伐董诸侯的一员,但也不可否认,董卓这么四处拉拢清流文士,实际上与前任大将军窦武、何进也没有多少区别,若一定说有区别,那就是大将军何进将兵权分给了袁绍、曹操等清流士人一些,而董卓屁个兵权也不让他人沾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