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493章 董虎的沉默,曹操的愤怒,袁绍的不

第493章 董虎的沉默,曹操的愤怒,袁绍的不愿

三国之西凉兵王

整个雒阳八关都是处处烟火,无数兵卒不顾一切焚烧能够看到的房舍,面对冰冷的刀剑、皮鞭,要么携儿带女迁都,要么成为地上的尸体,无数百姓哭声震天向着长安方向迁都。

迁都的时间太过仓促,尽管迁都的消息提前放了出去,或许是京畿无数家族不愿意离开雒阳,八关之内也多是流言、反对声音,百姓并未真正有所准备迁都,反而因为提前知道迁都而聚在一起反抗,因此死伤的百姓不知多少……

董卓的态度极为坚决,兵卒下手也毫不客气,无数手无寸铁百姓在认清现实后,只能哭声震天向西,迁徙队伍拖拖拉拉两三百里,即便董虎没有亲眼目睹,没有从探子口中得知迁都的酷烈,他也知道董卓的手下会造成多大的死伤。

董卓一系将领都没有参与过几十万百姓迁徙事情,即便当年二三十万黄巾军自豫州北上冀州时,他们也只是统领着前军、中军前行,而当日的前军、中军都是黄巾军青壮,是“军卒”般存在,真正老弱妇孺都聚集在后军,由董虎亲自统领的。

无论是黄巾军,还是当下的河南尹各县百姓,那就没有哪个愿意离开家乡的,但在刀剑逼迫下,百姓只能被迫迁徙到另一个地方。

当日的黄巾军在死伤无数后,不得不迁徙并州活命,在兵卒焚烧了雒阳,砍杀了一些不愿离开的人后,雒阳百姓也不得不低头迁徙,初时都会面临无可选择的局面,董虎心下知道,这种损失是无可避免的。

幽、冀、青、兖、豫、徐、荆、扬、益九州没有发生大迁徙,但在《三国》诸侯争霸开始后,各州又死了多少人?

河南尹各县百姓若不迁徙,大战连连之下,又能剩下几人?

对于董虎来说,董卓活着时候,关中虽困难些,百姓却没有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董卓也没有真的残暴屠戮百姓,直至他死后,朝堂上没了一家独大的实权人物控制局面,凉州军这才发生了彼此混战,以至于长安三辅彻底失控。

无论哪个典籍、史书都记录了些董卓残暴的证据,证据来源主要有四点,其一是在迁都时死了不少人,其二是董卓将“五钱”的五铢钱变成了“五分”的小钱而致使物价飞涨,因此饿死了无数人,其三是董卓杀了些大臣,其四是徐荣在梁东之战全歼孙坚,此战不仅俘获了颍川郡太守李昊、从事张安和过万颍川军,董卓不仅将这些俘虏全部杀了,更是将颍川郡太守李昊、从事张安放在瓮中煮了。

迁都是军事选择的必然,西面有白波军、匈奴人威胁后路,北面有河内太守王匡屯兵孟津渡,东面有酸枣十余万兵马虎视眈眈,东南有豫州刺史孔伷驻扎在颍川郡,正南有袁术、孙坚趴在南阳郡鲁阳,二三十万各路诸侯将雒阳困住,内部又有诸多不安定因素,董卓若不迁都,必死!

迁都的时间太过仓促,各路诸侯没有给董卓任何准备时间,如此仓促下迁都,死伤在所难免。

“五钱”的铜钱改成“五分”铜钱,这与骤然增发了十倍的货币性质是一样的,物价肯定会骤然飞涨,但董卓再如何“增发”货币,那也不是纸钱,而是实实在在的硬通货铜钱,也绝对不会造成三百钱一石谷飞涨到五十万钱一石的地步,之所以粮价会千倍以上,根子还是在迁都上面,是董卓在二月时骤然迁都的结果。

二月迁都,就意味着数十万百姓必须放弃了雒阳八关之内的所有麦子,也就是说,数十万百姓自二月至秋粮的半年时间里都处于饥荒境地,若处置不当,没有及时进行夏种,一旦没能得到秋粮,就意味从二月至来年五月麦子成熟的一年多时间里都是饥荒。

短则半年,长则十五个月,如此之久的饥荒又将饿死多少人?粮价怎么可能不飞涨?粮价即便飞涨了一千多倍,又如何能买到粮食?

董虎能够想明白董卓为何大钱改小钱,物价蹭蹭往上涨,兵卒的军饷也必须蹭蹭上涨,这个时候的汉兵可没有屯田一说,大汉朝最初屯田的人是曹操,是曹操在俘获大量青州黄巾军俘虏后,用俘虏进行的屯田。

大钱改小钱的根子还是因为迁都,是因为仓促迁都造成的大饥荒,以至于物价飞涨,如脱缰了的野马,这种情况不仅仅只在关中一地发生,在各路诸侯混战之后,铜钱交易基本上就成了摆设,整个天下都进入了以物易物时代,即便到了曹魏时期也一样没能改变这一状态,直至到了晋朝之后,才再次恢复了五铢钱时代。

战乱之下,经济遭受到了严重破坏,物价一天一个价,金钱的本质只是为了维持货物价值对等的介质,可战乱之下物资贫乏,各种货物的价格波动较大,铜钱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这与大钱改小钱没有太大的关系。

董卓杀大臣,换了董虎的话,他会杀更多的大臣!

至于烹杀颍川郡太守李昊、从事张安,将颍川郡俘虏全杀光了,而曹操杀俘杀了十五年,自建安二年至十七年,杀了十五年俘虏,《三国》各路诸侯中,唯一的一个没有杀俘的只有刘备一人。

依照董虎对董卓的性情了解,杀颍川郡俘虏有震慑他人的意思,但不仅仅只是如此,更大的原因是他极为愤恨豫州牧孔伷,在董卓成为相国之前,孔伷只是一介平民,虽有清名却是个平民,是董卓一手将他从一介平民提拔到了一州刺史,可他没想到,孔伷竟然造反了,而且还屯兵颍川郡,直接通过轘辕关威胁雒阳,换了任何一人也愤怒异常。

董卓一手提拔了冀州牧刘馥,刘馥是颍川郡人,若刘馥不背叛,袁绍根本不敢造反,就算造反了也能轻易镇压,冀州不反,兖州若反就会遭受冀州侧翼夹攻。

董卓一共提拔了三个大吏,冀州牧刘馥,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还全都跟着造反了,换了任何一人,估计都会被气疯了,若不杀些人又如何能让他解气?

这是一个比烂的时代,董卓迁都后,只要不是有意识的屠戮百姓,董虎就不准备继续过问他的事情,无论有无王允、吕布密谋杀他,都不准备继续过问。

董虎很清楚,董卓死后,董旻、董瑁叔侄都控制不住凉州将领,只要适当时候入主关中,关中就还是稳定的,迁入的百姓就能够免于战乱之苦。

董虎不反对迁都,甚至是支持的,但他知道董卓和手下将领并没有迁徙几十万人的经验,也不会想着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他们能够使用的只有武力驱赶,甚至下面兵卒会刻意杀死一些百姓,以此掠夺富裕些百姓的钱财,即便这些富裕些的百姓只是比一无所有的乞儿好那么一点。

这种事情不仅仅会发生在百姓身上,也一样发生在军中,一枚五铢钱大约4g,一千钱就是十六斤,兵卒戍边有的时间较长些,数十斤、百十斤的铜钱不可能随身带着,于是就会存放在钱粮官手里。

兵响会存在钱粮官手里,越是节俭的兵卒存下的钱财越多,而这也意味越危险,将领会将存钱较多的兵卒送上前线,会用正常手段让兵卒死在战场上,有钱兵卒死后,账面上的钱财就成了将领的。

不仅是钱财,兵卒的家眷也是如此,常年戍边兵卒往往会携带家眷,一旦兵卒死了,兵卒的妻女大多会被赏赐给有功将士,几若于军中罪妇,这种事情在春秋战国时就存在,只不过没人去说而已。

对待兵卒都如此,对待百姓呢?

身为统兵将领,董虎根本不需要用眼睛去看,也知道会因此死伤多少无辜,可他偏偏不能插手。

天下大乱之初,中原百姓心气颇高,即便董虎弄死了董卓,也顺顺利利压服了牛辅等人,从朝堂上官吏到下面百姓也不会老老实实听话,不会与他一条心,这与凉并百姓是不同的。

凉并身处边地,时时都可能面临战争、动荡,百姓就会学会现实,会向强者低头,不如此就会死的渣都不剩,只要董虎表现的极为强大,凉并百姓就会低头臣服,直至你没了力量,但中原百姓不一样,大汉朝强势了几百年,几百年来打遍天下无敌手,匈奴人被大汉朝打的西迁,凉州羌一再造反,一再战败低头……大汉朝用无数战争证明了自己的强悍无敌,也养成了中原百姓的骄傲,尤其是各大家族的骄傲。

大汉朝几百年来权臣无数,最后又如何?没有一个权臣是好下场的,今日无论是董卓,还是董虎做权臣,大臣们、雒阳百姓看似用刀剑按着低头了,心下也绝对不会有丁点服气的。

心下同情,理智却告诉自己不能去过问,身为凉州边地人,董虎很清楚,只有让百姓真正认清残酷现实,只有用残酷现实击碎了中原百姓心下的骄傲,才能用柔和政策收获民心。

在董卓开始动手迁都时,董虎就在默默关注,人也逐渐沉默,到了最后,他甚至不愿意再看探子送过来的信件,将自己与孩儿们锁在小院内,分田、屯田屁事全扔给蔡琰、刘辩不理不问,而他不知道的是,曹操在看到徐荣强迁虎牢关以东各县百姓时,终于忍耐不住了,一连数日与袁绍争吵,期望酸枣联军十余万兵马趁着雒阳迁都混乱之时,一举击溃董卓,可……

曹操心下愤怒异常,将袁绍和坐着的诸侯们一一看罢,猛然一甩衣袖,转身就走……

“孟德你……”

袁绍开口,曹操脚步一顿,但他没有回头。

“本初,你我都很清楚,董贼未战先迁都怯战,只要我军二十万兵马泰山压顶越过汴水,董贼军心必崩,我军就可一举夺回雒阳、铲除董贼!”

谷圧

“今时是最佳一举铲除董贼之时,诸位若惜兵不愿先打……操愿为诸位先锋!”

“哼!”

话语说罢,曹操就要大步离去,济北相鲍信、卫兹二人同时站起。

“孟德且慢!”

“要走一起走!”

鲍信、卫兹两人也不与袁绍抱拳了,大踏步走到曹操身边,三人相视哈哈大笑。

“哈哈……”

“快哉——”

“哈哈……”

……

看着三人大笑离去,东郡太守桥瑁看向皱眉不悦的袁绍,起身看向所有人。

“此事是否不妥,听闻那徐荣跟随董卓时日最久,手中又有过万精锐,仅凭孟德他们两万兵马……”

“若孟德他们胜了还罢,若是战败了,岂不是杀贼不成反挫我军士气?”

桥瑁话语说罢,众人一阵低声赞同,袁绍扫视了一圈人后,目光陡然定格在公孙瓒身上。

“伯珪以为如何?”

公孙瓒起身站起,冷脸抱拳道:“孟德所言有些道理,若是我军二十万大军全力一击,董贼必心生畏惧而逃,可若仅有两万兵马……瓒以为当谨慎。”

袁绍心下大喜,面上却极为郑重,点头道:“两万兵马确实不够稳妥,伯珪可愿与董贼一战?”

公孙瓒心下没由来的一阵气恼,冷脸道:“我军仅有五千兵马,即便算上孟德他们两万兵卒,也才两万五千人,还请袁盟主慎重!”

“哼!”

公孙瓒冷哼坐下,众人见此,心下也暗自摇头,公孙瓒身上是“奋武将军”名号,这个名号是皇帝刘宏还没病逝时的册封,是大汉朝正儿八经的将军,可袁绍却用自封的“车骑将军”给曹操也整了个“奋武将军”,这可不就是太欺负人了吗?

夺了公孙瓒的奋武将军也就罢了,还要让他跟着曹操一起混事,让他这个正牌将军去听从冒牌的?

公孙瓒冷哼不满,众人全都暗自摇头,袁绍心下大喜,面上却无异样。

“诸位可还有人愿意一战?”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都陷入了谁也不愿意主动开口境地,唯恐一开口就要让自己第一个冲上前送死一般……

“刘兄可否领兵一战?”

袁绍见所有人都不开口,目光在人群里扫视了好一会,最后又落在了一人身上,不是别人,正是清河郡王刘胜,董虎嘴里的老刘,正如董虎所料,这家伙在冀州牧刘馥、四世三公袁家的逼迫下,也成了“关东”一方诸侯。

刘胜左右顾盼,好像袁绍嘴里的“老刘”不是他似的,众人见他如此胆小,很是露出一副不屑来。

“刘兄。”

袁绍再次开口,刘胜无可奈何,只得起身抱拳。

“刘某觉得……董贼极为奸诈,还是……还是谨慎一些为好。”

“哦?”

袁绍好像知道他会这么说,大手一拍座椅扶手,身子微微向前倾斜。

“刘兄久在临洮,与董贼和那虎娃相交莫逆,不会是……不愿与贼一战吧?”

众人面面相觑,刘胜的面色瞬间白了,就在这时,公孙瓒不悦开口了。

“袁盟主这话是何意?刘兄领兵前来助战,反而成了投敌贼人不成?若真如此,又让天下人如何看待我等?”

公孙瓒一脸恼怒站起。

“哼!”

“董贼若是军心崩溃,孟德两万兵马足以乘势击败了徐荣,若董贼早有准备,我军就必须全力一战!”

公孙瓒冷脸看向袁绍,冷哼道:“袁盟主莫要忘了,雒阳可还有两万董部义从精锐呢!而领兵之人,正是当年围歼十万黄巾贼的孙牛、胡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