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 > 第三百六十八章 州级医药署

第三百六十八章 州级医药署

蓝田一听好家伙,难怪觉得牌匾的字特别别扭,这地方原来是广信的会所,所以设在这么隐秘的场所。

“原来那些姬妾美婢去哪里了?”蓝田露出神秘的微笑,老高你该不会好这一口吧?

高顺正色说道:“呃...当初赖将军奉先生之命收服苍梧,获胜之后他将此地的女子都赏赐给了沙将军。”

“都赏给沙摩柯了?赖德顺做事还真出人意表...”蓝田瞪大了眼睛,心说老沙身体强壮是没错,但百十来个他能吃得消?

高顺急忙解释:“这件事我找沙将军核实过,他全部分给千夫长、百夫长与小头领,所以很多人不愿意离开苍梧回辰阳。”

“沙将军处理倒是不错。”蓝田点点头。

高顺又问:“这杏园您看合适吗?”

蓝田肯定道:“虽然位置偏了些但是胜在幽静,特别是后院那片杏子林非常不错,只需要改换门头上个油漆就行了,我想元化先生应该会喜欢的...”

“啊?元化先生?不是您要搬来这里住吗?”高顺误以为蓝田觉得合署办公不方便,所以才让自己再找个院落来居住。

蓝田摇头说:“我要成立新衙门名为医药署,现在各县都设立了官立医馆,不能让他们自行野蛮生长,无论是医师郎中的任用,还是县医馆的药材选用,都要进行统一的管理。”

高顺听懂了蓝田的意思,连忙建议:“元化先生的弟子虽然有妙手,但您口中的医药署似乎更偏向官寺职能,元化先生他能够管得好吗?”

蓝田回答:“自然不能让元化先生他们把光阴浪费在处理这些俗务上,我会调临武令许安来任医药署主事,泉陵医学堂并入医药署后,主要还是培养医师和郎中,但是培养出来旳人才不能全部派到各医馆问诊。”

“却为何故?”高顺一脸纳闷。

“再高明的郎中都需要道地药材,医药署需要对药材的发掘、种植、收集、晾晒、配发、售卖等环节严格把控,这样才能保证官立医馆长久,把医和药分别进行精细化管理。”蓝田继续解释。

“原来如此。”高顺心说这又是先生的大手笔。

确定好办公场所,医药署就开始慢慢筹建,许安接到调令后兴高采烈来广信赴任。

自从在长江报上出名后,蓝田再也没有关注过许安,郝普调任泉陵后他本想跟去,但是思索良久最终没有开口,原来蓝田并没忘却自己,接到调令那一刻他知道自己要起飞了。

医药署是个新衙门,蓝田没有明确什么品秩,但许安猜想最少都与郡级曹属相当,因为他原本就是县令不能降级使用,郡级曹属按照后世官府对应为正处级部门。

许安了解完医药署职能,就来到州牧府求见蓝田。

见面寒暄后,许安开门见山问道:“府君,您新设立的医药署,与郡里的医曹职能相当,不知两者交叉的地方,当如何界定区分工作?”

蓝田意味深长地说:“医药署归州牧府直管,苍梧医曹归夏侯太守管,这还需要界定区分工作?”

“这...州牧府直属?似乎没有这先例...”许安吞了吞口水。

蓝田笑着说:“无论是之前的书报署,还是现在的医药署,应该都没有出现过吧?没有先例我就开创先河,今后州牧府直属的衙门会很多的。”

“卑职明白了,那医药署和郡医曹之间...”许安小心肝扑通的跳。

“医药署统管全州医药事务,自然也包含各郡的医曹,这件事我会知会夏侯太守、袁太守,在我眼里你们是同级。”蓝田抛出个大炸弹。

“卑职定当竭力,必不负府君所托。”许安躬身行礼。

汉末的行政架构为朝廷、郡、县、乡四级,州刺史是朝廷派驻负责监察地方,所以州并不是正式的行政单位,州刺史秩只有六百石,但可以监察秩两千石的郡守,直到刘焉提议恢复州牧制度后,州牧的才凌驾郡守之上。

蓝田设立的医药署为州级衙署,将元朝才有的行省制度提前到三国时期,形成以朝廷、州、郡、县、乡五级行政机构,与后世的中央、省、市、县、乡一致。

行省制度影响深远,蓝田先在交州进行试点,将来天下大定人口、财富增长,必须要更细致的管理才能跟得上,那时候进行改革推广会很容易,毕竟会多出来许多官职,但前提是生产力足够高才能匹配。

当年七月,刘备与诸葛亮等人商议,任张飞为巴西太守屯兵于阆中,除了镇守入汉中的险路米仓道,还在附近招揽巴、賨等夷人,为此后夺取汉中做准备。

汉中入蜀主路为连接剑阁、葭萌关的金牛道,而米仓道则作为辅路存在,刘备在金牛道的葭萌关不设重兵,只有邓艾在这一带屯田种粮,给张鲁表现出暂时不会北上的假象。

同一时间里,曹操将主力由汝南移师淮南攻打孙权。

因为皖南被孙权攻破掳走百姓数万,加上前次曹操从濡须口撤兵前强迁百姓,导致有大量的百姓恐慌逃往江东,让合肥南部、整个庐江郡的广大区域,剩下的人民不足原来的三成,形成了坚壁清野的战略缓冲地带。

孙权听说曹操携大军又来,只能亲率吕蒙等人往濡须口御敌。

曹操行军至新蔡附近,他的谋主荀攸因病身故,从此颍川士族领袖荀家,两位带头大哥前后离世,非常凑巧都是病死在伐吴的路上。

曹操此时贵为魏公,而且已近六旬之数,早没年轻时的冲劲,借口为荀攸治丧返回许都,这场伐吴的战斗还没开打就结束了。

从曹操起兵到称公,背后有以颍川为代表的河南士族支持,他们之间相互成全,互相利用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在这期间内河南士族倾力相助,他们不但出兵、出粮还出谋臣,曹操几乎顺风顺水少有败仗,但从他称魏公开始双方产生裂痕。

直到荀彧、荀攸两人病故,河南士族停止对曹操抱有幻想,从这一刻开始他们集体选择摆烂,而曹操的军事生涯也开始走下坡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