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八十七章 狙击懂不,截击建虏

逆天换明 第八十七章 狙击懂不,截击建虏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14:45

第八十七章 狙击懂不,截击建虏

逆天换明

“因为这箭——”阿济格伸手点了点桌案上的箭矢,说道:“很特别,才会引起注意,你不也是一样。”

抬手止住了特库殷要继续的争辩,阿济格说道:“既然他要激怒我,可能是在打龙川城的主意,那我就偏不上当。明日你率军前往小铁山,本贝勒坐镇龙川城。”

“贝勒爷英明。”特库殷喜出望外,躬身领命。

“要小心这个家伙。”阿济格沉声提醒道:“既想激我出城,敌人可能在打龙川城的主意。义州、龙川两次被破,敌人想必已熟悉了攻城之术,认为城内厮杀也能削弱我军骑射之威。”

特库殷有些犹豫,说道:“贝勒爷,那城中多留人马,或者暂时不去攻打小铁山。”

阿济格笑着摆了摆手,说道:“不必如此谨小慎微。龙川城小,一千人守御足可。你率军去小铁山,能攻则攻,若敌人势大,便相机撤回。”

“末将明白。”特库殷躬身领命。

对于阿济格来说,想要用冷箭袭杀他,并不为惧。在箭法上,他自认不比谁差。而且,久经战阵之下,岂能没有警惕和察觉。

什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显然是评书里的夸张。但对危险的感觉和反应,确实也是丰富的战场经验的表现。

岳讬之所以被冷箭袭杀,阿济格认为是在撤退途中,人困马乏,丧失了应有的警惕。同时,护卫的疏忽大意,搜索不细,更是重要原因。

所以,阿济格真不是害怕,确实是更担心龙川城的安全。攻打小铁山就比较简单,不能打就退回来再想办法。

……………………

冷箭袭杀?!这么不专业的形容,是对专业“狙击”的侮辱。

郭大靖很想吐槽,但也只能接受这个时代人们对“狙击”的定义。

定义有偏差,认识上就更不准确。

要想成为狙击高手,枪法准、箭法强只是其中一个条件,更重要的却是伪装、潜伏和隐蔽。

所以,郭大靖对自己的狙击有着很强的自信。敌人既然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那狙击的成功率自然大大提高。

尽管除了岳讬,郭大靖并没有接连地采用狙击战术,射杀建虏的将领。但他只是在隐藏实力,等待着最佳的机会,最有价值的目标。

阿济格算是一个,可郭大靖并没有得到有关他的准确情报,不能因为就狙杀他而浪费时间和精力。

对于自己将来的目标,郭大靖是很明确的。他将指挥千军万马,平辽灭奴,而不是成为一个狙击手,哪怕是令建虏胆寒,也与他的理想相差甚远。

休息了一夜后,郭大靖等人早早起来吃饱喝足,准备完毕后便进入阵地,等着建虏的到来。

崔孝一带人埋伏好,再向另一边看时,已经没有了郭大靖的身影。

对于他的潜行隐蔽,崔孝一是钦佩的。而郭大靖的那三十个手下,也得到了悉心传授,长进了很多。

哨探,夜不收,或者是郭大靖定义的侦察兵,就应该有这样的素质和技能,还应该是基础。

不仅是潜行隐蔽,还有格斗刺杀的技巧,以及其它的技术,郭大靖也会在以后慢慢传授。关键是他不敢一下子暴露太多,容易让人生疑。

当然,崔孝一不清楚这是狙击要掌握的最重要的技术,伪装隐藏。藏得好好,既是生存,又是雷霆一击的前提。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郭大靖却不慌不忙,利用地形地势和树木积雪,沿着撤退路线,布置了几个简单的隐蔽射击的阵地。

任何壕沟等工事,都有助于提高生存几率,以及增加射杀敌人的机会。

没人完全明白做这些准备工作的真正意义,就象郭大靖射杀岳讬后,大家震惊之外,并不知道他所付出的辛苦,所承担的危险。

选择有树林的狙击阵地,建虏会有防范,甚至会派人提前搜索侦察;在隐蔽物较少的地方,防卫会有所松懈,但对伪装和安全撤退,却有更高的要求。

百米的射击距离,对于疾奔的战马来说,也就是十几秒钟的时间。建虏还精于骑射,逃跑时还要防备射来的箭矢。

这就是郭大靖狙杀岳讬的不易,既伪装得难以察觉,又撤退得隐蔽。在建虏找到袭击者之前,他已经钻进了树林。

现在,对于即将到来的战斗,郭大靖也本着认真细致的态度,尽量布置得安全可靠。

在别人眼中,郭大靖是个为了杀敌而敢于拼命的家伙。

但郭大靖的每次行动,看似冒险,却都尽量进行了安全方面的准备。尽管准备周到细致,也不敢保证百分之百的安全。

太阳高高升起,已经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微微暖意,而不再是冬日的冷冽。

郭大靖微闭着眼睛,沉浸在意识空间内。这已经是他养成的习惯,休息工作两不耽误。

十几把弩弓静静地摆放整齐,都是他利用空闲时间制造完成的。

利用缴获的短弓制作的弩弓,有效射程只能达到四五十米。但对于郭大靖要训练装备的部队来说,已经够用。

不能与建虏野战,但依托山林和有利的地形地势,进行袭扰伏击,却是非常可行的。

再借助于预设的工事,发挥弩弓和火枪的优势,可谓是扬长避短的有效战术。

郭大靖已经越来越熟练,切削弩托、安装小零件,一把半成品的弩弓很快就全部完工。

试了一下,郭大靖满意地点了点头,把第十九把弩弓摆放好。

一声响箭打断了郭大靖沉浸的情绪,他的意识从空间退出,回到了现实。

前方布置的哨探发出的信号,建虏出现了。郭大靖做了几下深呼吸,活动了一下手脚,在狙击阵地里端起了弩弓。

马蹄声轰鸣,由远而近,很快就能看到出现在大路尽头的建虏身影。

建虏的前锋有百十来人,盔甲齐全,行动如风,显示出精锐骑兵的威势。

对于路旁杂草内或树木后异常,建虏并不下马,而是用弓箭招呼过去。箭射得很准,连郭大靖也不得不佩服。

前锋的行进速度不快不慢,间距也拉得较开。这样搜索警戒不大会有疏漏,即便遇到伏击,也有反应调整的余地。

有点象一字长蛇阵,想要全部围攻,需要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才行。而击首则尾至,击尾则首回,很有弹性的行进队形。

郭大靖眯了下眼睛,伏下身子,通过瞄准镜,观察着建虏的行动。

单论箭法,很多人都要超过郭大靖。但他的长处和优势在于伪装和潜伏,在这个时代,他却有着绝对的自信。

建虏看到了前方的路障,一个奔在前面的头领高高举起了手臂,队伍的速度立刻慢了下来。

不错,令行禁止,控马的技术也高超,确实可称精锐。

郭大靖微抿了下嘴角,透过树林的间隙,将首狙的目标定在了那个头领身上,这是他的幸运。

箭矢射来,击断了枯枝,落下了雪尘,郭大靖却连眼都不眨。准备不是白费力气,建虏的这点火力侦察,对他来说,完全构不成伤害。

建虏头领向前挥手,十几个建虏跳下马,向前奔去,准备清除障碍。另有建虏骑马奔向大路两边,张弓搭箭,目光警惕地搜寻着异样的动静。

百米距离,还有树木杂草,想要发现隐藏很好的郭大靖,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郭大靖轻轻扣动了板机,弩箭无声,闪瞬即至,射入了建虏头领的胸腹部。

惨叫了一声,建虏头领在马上晃了几下,摔了下去。

郭大靖选择的位置与路障差不多平行,看似更加危险,但在树林中的纠缠,郭大靖却有着自信。

其实,他更喜欢夜里。借助于夜视瞄准镜,他将如鱼得水,把敢于入林追击他的建虏,一个个地无声射杀。

“敌袭!”建虏大声喊叫着,一丛箭矢射向了树林。还有建虏跳下马,向着树林里冲来。

郭大靖不慌不忙,拉弦上箭,瞄准后再度击发,将冲在前面的一个建虏射翻在地。

随后,他借着树木、积雪的掩护,沿着已经设计好的路线,悄然撤退。

时而匍匐,时而猫腰急行,郭大靖来到第二个狙击阵地,拉弦上箭,瞄准了来到路障前,正要搬开清理的建虏。

一个建虏正指挥着同伴,要一起用力,搬开阻路的树干。但他的声音戛然而止,大张着嘴巴低头看了看胸前透出的半截箭簇,仰脸摔倒。

郭大靖迅速拉弦上箭,向着暴露的建虏快速施射。尽管弩弓的弹道是曲线,却比弓的要低平,在空中飞行的时间更短,更难捕捉其轨迹。

连射三箭,郭大靖只在第二个狙击阵地呆了不到十秒的时间,便又迅速离开,退向第三个。

按照狙击法则,不在一个位置开两枪,以免暴露位置。但那是在使用枪械的后世,狙击手的敌人同样是狙击手。

而在这个时代,郭大靖可以不必如此严格。

一边撤退,郭大靖一边观察着入林建虏的距离,并迅速卧倒,瞄准后射击,将已经追近的一个建虏射杀。

保持在七八十米的距离,甚至是五六十米,使用弩弓的郭大靖与建虏对射,也占据着优势。

张弓射箭要保持身姿,就意味着要暴露出不小的身体面积。郭大靖却可以用卧、立、跪、蹲等姿势射击,杀敌的同时兼具着隐蔽。

都是建虏的精锐骑兵,如果是在阵战中,差不多要三五个明军才能打一个。郭大靖多杀一个,就等于间接地减少了三五个明军的死伤。

何况,这些建虏之所以能成为精锐,都是久历战阵厮杀,手上沾满了明军和辽人的鲜血。

血债血偿,以命抵命。

郭大靖不断射杀着林中追来的建虏,心中却越来越是平静无波。仿佛是一群土鸡瓦狗,在他手中结束的一条条狗命,缈小的激不起他情绪的波澜。

轰!建虏碰响了预设的地雷,在火光黑烟中响起了惨叫。

郭大靖冷笑着瞄准、击发,将一个从树后闪身而出的建虏射杀当场。

每射杀一个敌人,郭大靖都能从中增加自己的熟练度,并提高自己的射击技术。

无他,手熟耳!

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往往会摆脱循规蹈举的射击程序。比如甩手一枪就能打断电线,就已经省略了瞄准。

轰,轰,轰!

建虏分散开来,试图包抄袭击者,却碰响了更多的地雷。

大路的另一边,崔孝一指挥手下,向着进入树林搜索的建虏发动了猛烈的袭击。

轰,轰!

地雷在爆炸,箭矢在激射,喊杀声响成了一片,但战斗却并不激烈。

给予建虏打击之后,不等建虏调整增兵,崔孝一便带着手下迅速撤退,只留下不时爆炸的地雷给建虏制造惊喜。

郭大靖这边接到信号,开始加速撤退,与崔孝一等人会合后,骑上战马,疾驰而去。

轰!一声巨响在身后轰鸣,那是建虏搬抬路障触发了大地雷,上面覆盖的碎石将给建虏带来不小的死伤。

郭大靖和崔孝一在马上相视而笑,这一仗打得轻松。己方只有两伤,可建虏光被射杀的就有十几个。

至于地雷造成的伤害,不太好判断,可建虏肯定不好过,哪怕是头破血流,也会对战力造成影响。

上千的大队建虏又如何,几十人照样能干他一家伙。只要有利的地形地势,并做充分的准备,建虏吃亏也找不到赚回的机会。

“只要两三千兵力,组织几十,甚至上百支小队,每天一个小队只打死一个建虏。”郭大靖似笑非笑地说道:“从建虏攻朝到现在,要损失多少人马?”

建虏攻朝已经一个多月了,按三十天算,小队按六十支算,差不多有两千建虏要变成死尸啦!

崔孝一知道这是假设,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一种乐观的估计。

但郭大靖的思路是正确的,就算正面战场抵挡不住建虏,可持续性的消耗,也会让建虏无法在朝鲜呆太长的时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