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选我当御史,李世民你哭什么 > 第437章 我大唐的典故,是你这样用的吗

扶余义慈的脸不仅圆,而且大,眼睛便显得小了许多,眯起来更是成了一条缝隙,若有所思道:“恐怕不会......”

高桓权沉声继续说道:“李唐国家的历史中,有一个朝代为汉,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在建汉以前,有一个敌人,名叫项羽,项羽曾经给他摆过一个宴席,这个宴席,杀机四伏,因为宴席设在鸿门山上,也叫做鸿门宴。”

“你我此次前来李唐长安,如赴鸿门宴。”

高桓权看着他,叹了口气道:“你我势单力薄,必然吃亏,义慈兄是百济的王太子,我是高句丽的王太子,你我在长安吃了亏,回去怕是不好交代。”

王太子,在秦朝之前,是一国之内最高统治者继承者的称呼。

自秦以后,统治者继承者的称呼,变为“皇太子”。

到了两汉时期,“王太子”的称谓,变成了亲王法定继承人的正式封号,为了与皇太子相区别,改为“世子”。

其后朝代沿用此称再无更改。

对于高句丽、百济的王位继承者们而言,他们更喜欢用“太子”之称,有种大国风范。

但是,大唐毕竟强大,哪怕是身为海东三国之中实力最强的高句丽的继承人,高桓权也不敢直呼自己为“太子”。

但他又不甘心居于人下,最终,在翻阅中原古籍以后,找到了一个适合他的称谓。

王太子!

自此以后,他大方的用起这个称谓,消息传开以后,海东三国以及周围的世子们,也纷纷开始效仿他,自称王太子。

扶余义慈注视着高桓权,知晓面前这位高句丽的王太子,是个野心勃勃的人,见他这么说,也不反驳,而是认真问道:

“桓权兄有何高见?”

高桓权果断说出自己的想法道:“既然吃亏已是定局,不如找补一番,回去也好交差。”

扶余义慈问道:“如何找补?”

高桓权缓缓说道:“我读过一本名为《史记》的书籍,里面有一篇文章,叫做‘秦王击缶’......”

说着,他低声对扶余义慈说出自己的计划。

扶余义慈侧耳仔细聆听,一直到高桓权讲述完他的计划,思索片刻,犹豫道:“如此一来,岂不是将要得罪李唐?”

高桓权提醒道:“你我前来长安,却不接受李唐的调停,本身就已经得罪了李唐!不用我的计策,已是得罪,何不如用我的计策,还能保全颜面和名声?”

扶余义慈闻言,圆脸上的犹豫变得坚定起来,“我听你的!”

高桓权一笑,望着长安城的城门内,说道:“趁着李唐的人没到,让你的人去准备吧。”

扶余义慈点了点头,叫来一名侍卫,对他吩咐下去。

没过多久,一名身穿绯红官袍的中老年人,带着十名鸿胪寺属吏朝他们这边走来。

高桓权和扶余义慈立即站直身体,看着对方。

中老年人面带笑容拱手说道:

“让两位外使久等了,在下鸿胪寺少卿朱子奢,奉特使之命,前来迎接二位世子。”

高桓权拱手道:“高句丽国王太子,高桓权。”

站在旁边的扶余义慈也拱手道:“百济国王太子,扶余义慈。”

听到“王太子”三个字,朱子奢并不觉得奇怪,武德九年他奉命前去海东三国调停纷争时,就在那边接触过这个称呼。

起初他也提起过这个称呼不合时宜,提出了建议,要求将称谓“王太子”,改为“世子”,却被高句丽王、百济王、新罗王同时拒绝。

他们一致认为,王太子的称呼,并无僭越,且还拿出古籍,和他对质。

最终的结果,是两方各论各的。

海东三国仍旧称呼他们的继承人为“王太子”,大唐则称呼他们的继承人为“世子”。

朱子奢笑着拱手道:“两位世子远道而来,招待不周,还望见谅,请两位世子随我前往鸿胪客馆,我们大唐皇帝陛下钦命的调停特使,正在那里等待两位的到来。”

调停特使......

高桓权、扶余义慈彼此对视了一眼,暗暗留心,随即同时颔首,高桓权淡淡道:“劳烦前面引路。”

朱子奢摊开手掌,作出欢迎的手势,说道:“请。”

随即,他前面引路,领着两方人马,前往鸿胪客馆。

等到了地方,朱子奢等到高桓权和扶余义慈走下马车,指了指鸿胪客馆的门匾,笑着道:“我们特使就在里面。”

“两位世子的随从,想必也已旅途劳顿,你们的骏马,怕是也已疲惫不堪,我的人会负责接待他们,两位世子稍等,我去请我们的程特使。”

高桓权闻言,投给扶余义慈一个眼神,对方心领神会点了点头。

“好。”

朱子奢快步走进鸿胪客馆。

很快,高桓权、扶余义慈便看到一个头戴獬豸冠,身穿浅绿色官袍的一米八五大高个少年,带着朱子奢朝这边走来。

二人仔细打量着对方,对方唇方口正,器宇轩昂,英俊不凡,笑起来给人一种善良而温和的感觉。

“在下调停特使程俊,奉我大唐皇帝的旨意,负责调停海东三国的纷争。”

程俊笑吟吟拱手走了过去,“两位世子,怎么称呼?”

“高桓权。”

“扶余义慈。”

高桓权、扶余义慈先后说道。

程俊点了点头,笑道:“幸会幸会,请入馆休息。”

高桓权、扶余义慈拱了拱手,然后走进了鸿胪客馆。

同时,有两个手持笔簿的瘦削身影,跟着他们走进了鸿胪客馆。

程俊打量了一眼二人,又看了看他们手中的笔簿,有些疑惑不解,看向高桓权和扶余义慈,问道:

“两位世子,这是何意?”

高桓权淡淡道:“既然是调停,自当记录。”

扶余义慈附和道:“我父王说,要我如实记录在长安城的一切。”

程俊闻言,微微颔首,没在多想,带着他们走到鸿胪客馆的庭院。

刚一进来,高桓权和扶余义慈便被鸿胪客馆的破败震撼到了,到处堆积的枯枝烂叶,还有走两步就尘土飞扬的地面,让二人很是不适的捂住口鼻。

扶余义慈皱眉道:“程特使,这里都不打扫的吗?”

程俊耸肩道:“没扫帚。”

高桓权开口道:“堂堂大国,一个扫帚都没有?”

说着,他回头说道:“记,某年月日,高句丽王太子、百济王太子出使大唐,住鸿胪客馆,其内枯枝烂叶,堆积一地,无一人打扫,问其特使,特使曰:唐国无扫帚矣。”

站在身后的高句丽国刀笔吏,立即奋笔疾书。

扶余义慈回头投给身后中年男子一个眼神,身为百济国刀笔吏的男子也低头在簿上书写起来。

朱子奢将这一幕看在眼里,脸色大变,心中又惊又怒,这要是传出去,大唐的脸面何在,不由看向了程俊。

他们对大唐的历史挺有研究啊......程俊眸光微动,面不改色,看出他们的伎俩,是在效仿历史典故。

这一历史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说的是秦王听说赵王喜好音乐,让他弹瑟,赵王弹瑟以后,秦王让史官记录,“某年月日,秦王命赵王弹瑟”,蔺相如看在眼里,上前逼迫秦王击缶,随即让史官记录,“某年月日,赵王命秦王击缶”。

以为你学蔺相如挽尊,结果你学秦王怎么辱人,我国典故,是你这样用的吗......程俊心中有些无语。

而此时,高桓权将朱子奢气愤的神色看在眼里,嘴角微翘,再一看程俊,却见他面不改色,心头一动,决定添一把火,让他气急败坏,故意问道:

“程特使刚才说,没有扫帚,扫帚去哪了?”

程俊道:“换成钱了。”

高桓权见他上钩,笑容满面,故意追问道:“用扫帚换的钱呢?”

程俊道:“用来买兵器铠甲,送到新罗了。”

高桓权的笑容顿时僵在了脸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