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从推进城到多元宇宙 > 第五百九十一章 行舟杂谈

第五百九十一章 行舟杂谈

从推进城到多元宇宙风起海贼第五百九十一章行舟杂谈新历3年11月24日。

新解放的区域,被正式划分为六个州,分别是:

以江汉平原为核心的江汉州;

以南阳盆地为核心的南阳州;

以洞庭湖平原为核心的洞庭州;

以大别山东侧,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大运河以西的区域,设立淮南州;

以赣江河谷平原、鄱阳湖平原为核心,建立鄱阳州;

以齐郡、济北郡、鲁郡为核心,建立齐鲁州。

截止目前,人革联一共拥有14个州,分部是江东州、东南州、流求州、岭南州、广南州、徐州、吕宋州、胶东州、江汉州、洞庭州、鄱阳州、南阳州、淮南州、齐鲁州。

这一大片区域,核心就是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平原。

没有扩张之前,人口是627万。

新开拓的吕宋州,大概有4~6万的原住民,不过移民倒是送过去了近两万人。

重头戏是江南战役、黄河战役获得的六个州,其中齐鲁州人口最多,一共是43万户,283万人。

然后是江汉州的32万户,194万人;南阳州的30万户,188万人;洞庭州的24万户,113万人;鄱阳州的13万户,87万人;淮南州的12万户,66万人。

淮南之所以人口比鄱阳还少,主要是杜伏威这个家伙的流寇作风,加上起义军和隋军来回折腾,同时还有一部分区域没有占领。

如果是巅峰期的淮南,至少有两百万人口。

这一次扩张,大概增加了935万人口,总人口突破到1562万人。

不过仍然不是中原人口的全部,现在中原人口最多的区域,其实华北平原、淮河平原和关中平原三个区域。

根据黑衣卫的情报,李唐控制区的人口,大概在750万~900万人左右,特别是没有收过严重兵灾的巴蜀地区,人口保存的相对完整。

但是李唐明面上的人口数据,只有400万左右,原因自然不言而喻,各地隐瞒的人口太多了。

而诸夏联盟的控制区,人口大概还有1500万~1800万左右。

加上梁师都、刘武周的几十万人。

中原总人口还有3700万~4200万左右。

具体还多少,在战争还没有结束之前,还没有没有办法准确统计,不过这一次人革联的突然袭击,让江南和齐鲁的很多世家大族来不及逃跑,被人革联直接一锅端了。

不过这些世家大族很难彻底消灭,因为他们喜欢狡兔三窟,比如东汉末年的诸葛氏,在东吴、蜀汉、曹魏三家都下了注,这是一个世家的基操。

多头下注才可以保证家族经久不衰。

那些千年世家就是这样来的。

要不是唐末的黄巢给这些世家来了一个“百花杀”,这帮家伙还可以再作威作福几百年。

而现在他们也遇到巨大的危机,那就是不讲游戏规则的人革联,郑森对于这些世家大族可没有好脸色。

他在花之国的经历,还有在红土大陆上的天龙人,都让他非常讨厌世家大族,一群趴在百姓身上吸血的渣子罢了。

轰轰烈烈的人口清查工作,在各个新州展开。

……

江陵城的码头上。

呜呜呜……

听到这个声音,很多被收编到码头公司的力工,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一艘蒸汽船拉着好几艘小一些的木帆船,缓缓的停泊在码头上。

由于江陵城是新控制的城市,自然没有蒸汽起重机之类,只能通过人力搬运。

这倒给很多无业游民,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

手拿着三百多万吨稻谷,加上缴获的粮食,人革联有底气展开各种大工程。

于是大量公共工程,宛如雨后春笋一般上马,展开了大量的以工代赈项目,如此疯狂的工程项目,是封建统治者难以想象的。

这些项目包括“长江中下游航道疏通工程”、“湘江疏通工程”、“赣江疏通工程”、“汉江疏通工程”、“沿江码头工程”、“珠江—西江—湘江运河项目”、“新城计划”、“新农村计划”……

另外就是停止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的“汙田”,就是围湖造田活动。

现在江汉平原的云梦泽还在,与其以后花钱退耕还湖,还不如现在就禁止围湖造田,不然随着云梦泽被填平,长江中下游将失去一个自然调节核心。

主管江汉州的秦墨,不仅仅要禁止围湖造田,还要将一部分湖区的深度加深,抽这些地区的泥沙,垫高一部分区域,让云梦泽重新变成大湖。

而通过人为垫高的沿河平原,又可以增强抵抗洪水的能力。

同时为了保护这些湖泊,趁着现在还没有太多人口,人革联迅速设立了大范围的自然保护区,规定合理的渔猎期限。

其实华夏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有非常严格的定期狩猎制度的,可不会允许随便乱砍滥伐、大量捕猎。

人革联只是重新“复古”这个制度而言。

注定要迈入工业时代的人革联,更需要设置大量的自然保护区,作为工业污染的缓冲和自然净化器。

……

在江陵城简易的码头上,力工们根据各自的岗位,从事着各种物资的搬运。

码头管理公司并不是一窝蜂的安排力工把搬东西,而是根据需要搬运的东西,安排相应的力工。

比如搬运玻璃制品和陶瓷制品,就需要轻拿轻放;搬运煤炭直接简单粗暴的扔;搬运粮食需要避免沾水之类。

这一船物资,主要是各种铁制工具和耗材。

后面的小船,则是水泥和麻布。

来到码头客运区的宋师道、商秀珣等人,正在等候客运船。

由于无线电报的出现,现在人革联已经建立起一套覆盖各个州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不仅仅用于军事、政务,也用在银行的异地存取、新闻报纸的同步、天气预报、交通运输和物资调配上。

比如船运总公司,就在运输船队、客运船和各个港口上,安装了无线电报机,还有一个专门的运输信息处理办公室。

方便调配船只、紧急救援之类。

而宋师道等人要搭船去历阳,只需要在当地的港口客运站,查询近几天的航班,就可以安排好时间,不用整体在码头干等和碰运气。

半个小时后,一艘三桅水泥船改造的150座客运船,出现在港口的客运码头泊位上。

这船有上下三层,座位设计得相对宽敞,还有一部分卧铺,配备了洗手间、小餐厅、医务室、警卫室。

船长是因为受伤,从海军退役下来的水兵,此人剪了一个干净利索的短发,双眼非常有神,衣服的胸口处,还有别着一枚银色勋章。

勋章上是人革联的旗帜,以及“东南州”三个字,这表明他参与过东南州的战役。

在上下扶梯的点票员,拿着一个铁铃铛,一边摇铃铛,一边喊道:

“江陵港到了,要下船的乘客,记得检查行李……”

稀稀疏疏的二十几个乘客,陆续从船舱中走出,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人革联的政务人员,以及一部分回乡探亲的人。

至于游客之类,现在各地才被人革联统治几年,很多新控制区域,连土匪都没有完全清理干净,民众也没有多少积蓄,根本没有人会扔下工作,专门跑去旅游。

宋师道提着大包小包,带着商秀珣等人,登上了客船,幸好是在江边长大,商秀珣并没有晕船的毛病。

她坐在位置上,随手拉开窗帘布,木框的玻璃窗外面,是浩浩荡荡的长江水。

俩人购买的船票,还包含了卧铺,这是给长途客户准备的,如果毕竟从江陵到历阳,需要航行上千公里。

在顺风顺水的情况下,内河平底帆船也就8~9节的航速,加上晚上不能航行,全程需要7天左右。

因此卧铺是非常有必要的。

宋师道将行李放入行李柜子固定好,然后锁起来。

“秀珣,要喝什么,船上有热柠檬茶、姜茶和热葡萄酒。”

商秀珣对于姜茶没有兴趣,倒是对于柠檬茶和葡萄酒非常感兴趣,毕竟这吃这方面,她可没有亏待自己的想法:

“那就……热红酒……不。”

宋师道笑着摇摇头:“热葡萄酒吧!我就点一杯热柠檬茶,到时候给你尝一下。”

“嗯!”

船舱的小餐厅内。

随船厨娘熟练的倒了一瓶热葡萄酒,这是用红葡萄酒、桂皮、橘子皮和冰糖熬煮的,一小瓶大概150毫升。

热柠檬茶,则是用柠檬干片、红糖熬煮的。

江南的十一月底,气温大概在15~20摄氏度左右,江面上稍微低一些。

拿着暖洋洋的两瓶饮料,宋师道回到座位上。

“给。”

看着翠绿色玻璃瓶里面的暗红色液体,商秀珣拔开木塞子,浅尝辄止的喝了一小口,然后她惊讶的说道:

“这葡萄酒的味道,怎么和西域的不一样?感觉更加好喝。”

宋师道笑着说道:“这是天目山酒庄的平价葡萄酒,一大桶才600晶币,不过确实比西域葡萄酒好。”

“天目山?江东的天目山?哪里有葡萄吗?”商秀珣一脸疑惑。

“如果你说的葡萄,是西域葡萄,那天目山确实没有;但是天目山有很多华夏本土的葡萄,这些葡萄酒就是用本土葡萄酿造的,当然,这些葡萄酒其实副产物。”

商秀珣又忍不住喝了一小口:“副产物?这么好的葡萄酒,竟然是副产物?”

宋师道解释道:“葡萄酒酿造是为了提炼酒石,酒石是炼制吐酒石的核心原材料,我们的葡萄酒有成本、运输和工艺的优势,自然比西域葡萄酒好。”

“吐酒石?就是那种可以治疗大肚子病的毒药?”

宋师道点了点头:“就是那药,虽然是毒药,但对于得病的人,至少是一个希望。”

“那柠檬茶给我。”商秀珣又嘴馋柠檬茶。

喝了一口之后,发现这茶有些酸涩,但在红糖的中和下,又别有一番滋味。

不知不觉,俩人聊了半个多小时。

而船只该到的乘客,或者刚好赶上的乘客,已经差不多到齐了,船长便下令出发。

由于是内河,倒是比海面平稳很多。

去过流求的宋师道,可见识过大洋的海浪,哪怕是近两千吨排水量的咆哮级,面对太平洋的风浪,仍然像波浪之中的一片小树叶。

中午时分。

运输船与抽沙船队擦肩而过。

宋师道给商秀珣买了午餐,午餐是典型的套餐式盒饭。

打开搪瓷饭盒的商秀珣,本来还没有报太大期望,此时却感觉有些惊喜:“好丰盛,师道你不会让厨房开小灶吧?”

“怎么可能,客船的餐厅饭菜都是固定的,你多坐几回船就知道了。”

“只是这真的好丰盛,才30晶币一份,你们这边的普通人也可以吃得上吧?”

商秀珣之所以怎么说,是因为她询问过不少在牧场公司工作的族人,他们的工资大概在每个月3500~6000晶币左右。

而她手上这一份午餐,是三菜一汤,包括香煎鲸鱼午餐肉、炒莲藕、水煮菠菜,莲藕鸭骨汤和白米饭。

“你知道吗?今年联盟一共库存了431万吨粮食。”宋师道突然看到商秀珣一脸蒙圈,顿时明白她不知道吨这个单位,然后便转换成为石这个单位:

“431万吨粮食,相当于8000万石粮食。”

咕噜!商秀珣瞪大眼睛:“怎么可能?你们不是说不收田税吗?怎么会有这么多粮食,难道是缴获豪强的?”

宋师道解释道:“缴获豪强的粮食,确实有一百多万吨,但是剩下的粮食,其实都是联盟从农民手上买回来的。”

商秀珣虽然经营过飞马牧场,但她对于种田真的不清楚,只知道农民经常食不果腹:

“买回来的?农民真有这么多粮食吗?”

“是的,农民有10公亩地,南方各州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现在林邑稻的亩产如果有化肥,亩产可以达到170公斤以上,大概是亩产3石多一些。”

商秀珣算了算,发现10亩地一年可以收获60~90石,这个数字让她有些转不过弯来。

宋师道看出她的疑惑:“是不是非常疑惑,为什么明明农民每年农田有那么多收成,却经常食不果腹?”

“嗯,这非常奇怪。”

“因为你没有算朝廷的正税和苛捐杂税,地主的地租。”

商秀珣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这两个问题确实非常关键,她沉默了,之前她还有些同情那些地主豪强,现在却有些心情复杂起来。

“我平生最佩服的几个人,一是我的父亲,二则是总督等元老,是他们让我明白这个世界,原来可以这样运行,可以不需要商人和地主。”

商秀珣看着眼前这个男人,和第一次见面时比起来,变得有些截然不同起来:

“你变了很多。”

宋师道慷慨激昂的说道:“人都是会变的,真理让我明了这个世界的本质,为了这片热土上的千万黎民百姓,也可以衣食无忧、读书明理,我由于为此而奋斗。”

看着他意气风发的样子,商秀珣竟然有些羡慕起来,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信念,那是多么难得的收获。

很多人活着,

却仿佛行尸走肉;

很多人活着,

却宛如牵线木偶;

很多人活着,

却像是苍蝇蚂蝗。

真正有良知、有理想、有能力的人,太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