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操盘手札记 > 第二百三十七章 至少三分之一

操盘手札记 第二百三十七章 至少三分之一

作者:窗外斜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1:12

第二百三十七章 至少三分之一

这要是在以前,若不是涉及到了黄洪亮的切身利益,黄洪亮是不敢这么大胆的。

刘中舟听俩人说完,这才慢条斯理地对薛晨志说:“调资金也是有限度的,不会妨碍冶炼厂的生产。我测算过,因为大部分铜矿来自于集团控股的矿山,在充分考虑到原料和生产过程中资金占用的前提下,冶炼厂这边把集团拨给的流动资金抽出三分之一来是完全有可能的。”

薛晨志惊讶地说:“要抽出这么多啊?”

刘中舟面带笑容地说:“我心里有数的,这些资金调走后,肯定不会影响冶炼厂的生产的。”

刘中舟说的是实话,他心里清楚,薛晨志手里的资金是很充裕的,别看薛晨志一脸的难色,那都是做给别人看的。这三分之一的资金收回总公司后,绝对不至于让冶炼厂的生产停下来。

冶炼厂最大的成本开销在原料采购上,其次是电费和水费。退一万步说,就算一时资金紧张,也可以在铜矿的采上和矿山协商一下,推迟付款,这对于集团控股的矿山来说,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说完这句话后,刘中舟不等薛晨志再辩解,转过头去对付黄洪亮去了。

薛晨志是刘中舟最大的劲敌,以前就在很多关键问题上和自己唱反调,对他今天这样的表现刘中舟并不意外。

可是这个黄洪亮,刘中舟一直当他是自己的亲信,怎么今天在关键问题上也跟着薛晨志跑,和自己作对呢?

这要是在以前,刘中舟会当众给黄洪亮一点颜色看看,让他知道南方集团现在是谁在做主。

可是现在的情况有些不同,期货上有那么大的一个窟窿需要想办法弥补,这需要黄洪亮和薛晨志的支持,刘中舟不想小不忍乱了大谋。

他对黄洪亮说:“你这边的销售公司我同样做过测算,你的情况比冶炼厂还好,调三分之二的资金回来一点儿问题都没有。首先,你都是从薛副总的冶炼厂进货,就算一时资金吃紧,货款你可以销售完了再跟冶炼厂结算。我估计这样的情况都很少会发生,因为你还有第二个有利条件,那就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你完全可以预收客户的货款,用客户的钱做买卖。我说得对不对?”

见黄洪亮不吱声儿,刘中舟知道自己点中了黄洪亮的要害处,于是他又说:“所以我说你们这边调三分之二的资金回来是可行的。”

不等薛晨志和黄洪亮说话,刘中舟又继续强调说:“我们大家要有大局观,不要眼睛只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的收成。集团这两万吨的套期保值为的是什么?当初就说得很明确了,为的就是集团下半年的产量有一个好的效益,这是大事。要是大家都只盯着自己眼前的那一块利益,谁敢保证下半年铜价不下跌?要是铜价下跌了,而且跌得很多,跌回一年前的水平,那时候你那一亩三分地里的收成谁来给你保证?是吧?”

见大家都静静地听着,刘中舟又说:“当前期货持仓遇到了一些困难,这就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度难关,将来的利益不是哪一个人的,是集团的。”

刘中舟这些话很切中要害,即使薛晨志和黄洪亮心里还有诸多的不情愿,可是听了这些话后,他俩也就都老实了。

刘中舟的话说得很明白了,谁要是在这件事情上和他作对,导致套期保值的仓位留不住,将来铜价下跌造成的损失可就得由这个人来背锅了。薛晨志和黄洪亮有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在这个问题上造次。

刘中舟原本心里也有数,只要挑明了利害关系,自己的计划应该是可以通过的,只不过需要费点口舌罢了。

现在见薛晨志和黄洪亮都默不作声,他知道已经把他们拿下了,就问道:“其他人还有什么意见?如果没有不同意见的话,那就按这个计划执行了。”

郑国瑞和李欣会前碰头时商定,由郑国瑞提资金紧张的问题,李欣来建议提前半个月平仓在八月份合约上的那些持仓。

可是今天会议一开始,刘中舟就一直在说期货账户上资金紧张的事,甚至还想出了郑国瑞和李欣都想不到的解决办法,这就了了郑国瑞的一块心病:他不用对刘中舟提别的建议了。

此时听了刘中舟的问话,郑国瑞没吭声,他见没有其他人说话,就悄悄地看了李欣一眼,对他使了个眼色,意思是我没什么要说的了,你提你的建议吧。

可是郑国瑞使过眼色后,迟迟不见李欣说话,郑国瑞有点着急了,他不知道李欣是否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于是他又看了李欣几眼,用眼神催李欣赶紧提那个建议。

李欣一直密切关注着会场上的形势,刚才一见郑国瑞的眼神,他就明白了郑国瑞的心思。

他没有立刻说出事前商定好的那个建议,也是因为刘中舟刚才已经做出的计划。

如果按刘中舟的计划办,资金情况就大有改观了,在这种情况下,李欣在犹豫是不是一定要建议刘中舟提前平仓这部分仓位。

毕竟要比预定平仓的时间提前了半个月,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铜价也有可能会跌下来的,那样的话,提前平仓的建议就会造成一部分损失,如果要追究责任的话,提建议的这个人是脱不了干系的。

郑国瑞不清楚这里边的利害关系,不了解李欣此时内心深处的感受,只是一个劲儿的催李欣提自己的建议,可是李欣却不能不考虑期货账户上资金情况发生有利的变化后,自己这个建议到底是不是利大于弊。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李欣最终还是在会上提出了那个提前平一部分仓位的建议。

刘中舟专心听完李欣的陈述后,问道:“你确定提前平仓八月份的合约是利大于弊吗?”

会场上众人的目光全都齐刷刷地投在李欣的脸上,这个时候提这样的建议,也只有李欣有这个胆子,他们都想听听李欣怎么回答刘中舟的问题。

在其它无关紧要的问题上说几句模棱两可的话也就罢了,反正将来没有具体的数据做对比,对错没办法量化,界限自然就很模糊。

可是李欣说的这个建议却是有据可查的,一点一滴都可以追溯回去,什么时候是什么价格,平仓了多少,将来一做对比,到底是对是错,可以一目了然的。

要是李欣估计错了,按八月份这个合约上四千吨的量计算,这个时候买入平仓的价格要是比半个月后的实际价格高了一百元,总额上就会多亏损四十万元。

这还是只按一百元的价差计算,要是价差更大的话,这个建议造成的损失就更大了,刘中舟是可以秋后算账的。

正所谓军中无戏言,这涉及到资金结算的事儿,一分一厘都可以被算得很精确,来不得半点儿虚假。

会场上的很多人都想不通李欣为什么要去惹这种麻烦。

郑国瑞一直在催李欣说出自己的建议,一是因为这样的建议只有李欣想得通其中的利害关系,别人不懂这些,看不到这一点。

二是这样的建议只有李欣敢提,别人就算能看出来,也不敢去担这种责任。

第三点,这种关于期货业务上的建议,别人说了,刘中舟可能根本就不会当一回事儿。可是李欣说的,刘中舟就不能不想想。李欣在期货业务上的水平,集团内部无人可比,即使是目空一切的刘中舟也不得不承认。

在这一点上,郑国瑞比别人看得更清楚。

就说眼前这种困局,要是当初听李欣的建议,别做卖出操作,现在也不会深陷在泥潭中,亏一亿六千万元。

李欣在期货业务上屡次跟刘中舟的意见相左,在会上当众反对刘中舟,开始的时候刘中舟龙颜震怒,要把李欣撤职,可是后来经过实际检验,证明李欣的话还是很靠谱的,所以刘中舟也不得不再次启用李欣。

这要是换做别人的话,早就不知道被刘中舟贬到哪里去了。

这一切,恰恰说明李欣在刘中舟眼里的重要性是不一般的。

郑国瑞知道李欣既然想到这样的建议,一定有他的理由。在这件事情上,郑国瑞本能地认为听李欣的话更靠谱一些。所以他希望李欣能说出自己的意见来,这些期货仓位实在是让他头痛,他巴不得刘中舟能听李欣的建议,把仓位逐步降下来。

在投向李欣的众多目光中,有不解的、有期待的、也有敌视的。

姜华的眼光就是敌视的。

半个月前,他用李欣一千吨的多头持仓就计算出李欣赚了三百多万,那个时候他的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了。

现在,如果李欣还没有平仓的话,那三百多万就已经变成八百多万,这让姜华嫉妒得要发狂了。

他时时刻刻期待着李欣一步踏空,从洋洋得意的高台上跌落下来,那样的话,他的心里才会好受一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