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抚宋 > 第二百七十五章:没有一个好东西

抚宋 第二百七十五章:没有一个好东西

作者:枪手1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1:28

第二百七十五章:没有一个好东西

“其心可诛!”楚王赵敬的怒吼之声在书房之中回荡,余音绕梁,久久不散。

赵援终于想清楚了林平为什么会将这个消息告诉他了。

这个混帐是担心自己这一方如果没有任何准备的话,荆王赵哲将会轻而易举的得手。

大宋改朝换代他们是不在乎的。

但如果不借着这个机会,重创一把大宋的话,他林平这样的人物,怎么会甘冒奇险跑到对他来说就是龙潭虎穴一般的汴梁呢?

他希望两方在汴梁杀得血流成河,杀得人头滚滚,至于最后是谁获胜,这个人其实是一点儿也不关心的。

同样身为谋士,赵援不得不承认,林平是一个让他敬佩的人。

这样大的局面,自己是规划不出来的,而林平似乎是举重若轻,至于他到底是怎么推动此事的,赵援实在想不出来,当然,林平也绝不会对他吐露什么。

边军的战斗力是极其恐怖的,这个事实已经连二接三的被证实了。

再毫无防备的情况之下,五千边军如果一举发难的话,还真是有可能让他们一举建功的,这一点,赵援必须承认。

荆王如果真上台了,那对于他们来说,可就是灭顶之灾。

楚王就真要去报国寺念经,而自己,大概率会莫名其妙地死在刑狱之中。

“我马上进宫,禀报父皇。”楚王随手抓起衣裳,往身上一套,便往外走。

赵援一把便抓住了他。

“殿下却慢!你要跟官家怎么说?”

“老二要造反!”

“证据在哪里?”赵援道:“就凭林平这么说几句吗?而且如果官家问起来我们为什么与林平往来,殿下怎么回答?”

楚王楞怔了片刻,道:“只要抓住秦敏等人,不就是证据了吗?”

赵援摇头道:“殿下,汴梁城中可有近百万人,二千余人散于其中,便如同水珠融于大海,想要找到他们,岂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这些人必然分散而居,抓了一个,必然惊动其它大群,到时候这些人知道事情败露,鋌而走险,又当如何?”

赵敬愕然看着赵援:“你的意思是说?”

“殿下,我的意思是说,如果秦敏这伙人知道事情败露了,就此把头一缩,学了那王八,藏了起来,我们怎么办?”赵援道:“这些人都是一些亡命之徒,如果有一天,他们聚集起一些人手,突然来袭击咱们王府怎么办?就算他们知道攻打王府不可能,他们在王爷您出门的时候,发动突然袭击又怎么办?”

想起边军以一敌十,杀敌如割草一般的场景,赵敬不由打了一个寒噤。

“殿下,只有千日做贼,那有千日防贼的道理!”赵援深吸一口气:“不动则已,一动就要将对手一鼓成擒,绝不能放走一个,否则,便是遗祸无穷。”

“你说得也有道理!”赵敬点了点头。

“而且殿下您去说,官家还会疑您是想对荆王斩草除根。”赵援压低了声音:“荆王殿下也是您的兄弟,官家再不喜欢他,也是不愿意殿下您把他往死里整的。您去说,官家只怕还不会信。而且这事儿,即便真抓住了秦敏等人,荆王殿下也有大把的理由为自己开脱。没有发生的事情,便不能作数,您说是不是?”

赵敬倒吸了一口凉气:“可是真要让这事儿发生了,禁军到时候能够挡得住边军吗?”

“这里是汴梁,只要禁军有准备,五千边军还真当自己是天兵天将吗?”赵援冷笑:“臣想来想去,觉得把这件事情透露给崔昂。”

“嗯?”

“崔昂与荆王已成死敌,一直以来,都以彻底扳倒荆王为己任,他得了这个消息,肯定要说与官家听!”赵援笑道:“官家知他心思,必然也是半信半疑,说不定这样的事情,官家还会问问殿下您。”

“我再来敲敲钉脚!”赵敬兴奋起来。

“不不不!”赵援道:“这个时候,你要坚决地表示不相信荆王殿下会做这样的事情。殿下,这样有两个目的,您越是表示不相信,官家只怕心中便越是不踏实,二来,也能体现出您对兄弟的一片仁义之情。”

赵敬点头:“接下来呢?”

“官家是何等样人啊?既然心中已经起疑,必然会命令皇城司彻查,皇城司即便查出来详细的东西来,但总是能找到一些端倪的。有了这些苗头,官家岂有不布置布置的道理?”

“子玉,你觉得父皇会如何做?”

“以官家的作派,当然是放长线,钓大鱼,布好陷阱,等着荆王殿下自投罗网,到了那时候,谁也无话好说。”赵援冷笑:“西北行军总管萧定、河北路安抚使马兴、三司使萧禹这些人,都明目张胆地支持荆王,这让官家有些犹豫不决了,毕竟这些人一个个的都是重臣,特别是萧定、马兴二人。”

“他们支持得越凶,父皇就越是见疑。”赵敬不以为然。

“可是也没办法再对付荆王了。”赵援道:“这个威胁便一直没有去除,官家心中自然是不舒服的,前段时间,不是一直说要让荆王去江南某个寺里抄经的吗?可是萧定一封奏折,这事儿便化为了泡影。”

“如果荆王当真在汴梁造反,那官家让他去江南抄经可就名正言顺,萧定也好,马兴也好,谁也说不出半个不字来了!”赵敬兴奋起来。

“正是。”赵援道:“如此一来,殿下您的威胁,才算是一举被清除了。接下来,您只要耐心等待便好了。”

“只是真要等到老二发动,到时候只怕汴梁要遭兵灾啊!”楚王叹息了一声:“不知有多少人会死在其中?”

“现在这天下还是官家的天下呢?”赵援呵呵笑道:“官家自会照看,等到殿下您登上了大宝,再来心疼自家天下也不迟。”

重新坐下来的楚王赵敬叹道:“真正是想不到,林平这样的人物,居然会甘冒奇险做这样的事情,子玉,这个林平,当真就抓不得吗?或者,杀了他也是好的。这样的人物,太危险了。”

“殿下,这样的人,抓不如不抓,因为只是抓了他的话,到头来还是要还回去的。这是宋辽两国不成文的规矩嘛,你看那赵正,在归义城被俘,辽人不也是好好地还回来了吗?只要不是被击毙当场,到了他这个级别,已经不好公然杀了。这小子滑溜得很,从樊楼出来,我马上遣人去追踪他,但却还是被他跑脱了,再想找这个人,可就难了。”

“当时你就准备动手杀他了?”赵敬笑道。

“自然,正如殿下所言,这样的人,太危险了,不能抓,但如果他无声无息地死在汴梁,到时候我们一问三不知,辽人自然也就只能吃这个哑巴亏,可惜啊,让他跑了!”赵援连连摇头:“这个家伙,以后一定会是我们的劲敌的。”

“他如果在辽国掌权,必然会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

“耶律俊成为辽国的下一任皇帝,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了,这两年来,他在大宋身上拿到了来多的功勋!”赵援道。

“但我听说此人太看重辽地汉人,因此被契丹贵族所不喜。”赵敬道:“在辽国,耶律俊还是有劲敌的,那个上京道的总督耶律喜便颇有声望,而且此人长驻上京道,先天便占了优势啊!”

“耶律喜虽然势力也大,手中也掌着军权,但仍然不会是耶律俊的对手!”赵援断然道:“耶律俊在契丹人、女真人中,本来就很有声望,而此人拜了林景为师,更是在今年中了辽国进士,因此而得了辽地汉人世家的拥护。辽地汉人世家这些年来的势力是愈发的大了。”

“辽国皇位继承,每次总是弄得血淋淋的,希望这一次,他们也杀个你死我活!”赵敬由衷地祝愿。

“所以林平也要跑到我们汴梁来搞事情啊!”赵援道:“辽国每一次这样的厮杀,咱们的皇城司的影子也是若隐若现,这一次,辽国人终于抓住了机会,自然不会放过。林平这也是在为他的主子打算。这一次辽国的皇位之争,估计会让辽国实力大损,所以他们不希望我们大宋平安无事,至少要让我们也流点血,这样一来,在接下来的几年之中,双主都政治动荡,谁也没有法子向对方发起大规模的进攻。”

“深谋远虑,一直于斯吗?”赵敬倒吸了一口凉气,道:“还是得想法子找出这个人杀了才好。”

“这件事情属下会去安排,不过林平既然敢露面,只怕也有自保之策,殿下,咱们却也只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了。”赵援却是没有什么把握。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崔府之中,崔昂对着儿子崔谨道。“你父亲在河北一招不慎,险些便输了全局,如此大败亏输,放在以往任何一个人的身上,发配岭南甚至发往沙岛,那都是应当的,可是你父亲,现在还站在御史中丞的位子上,仍然为官家所器重,这便是谋事在人了。”

“可是大人,我们也算是结仇无算了。”崔谨有些无奈:“今日传来的消息,您怎么看?如果秦敏等人当真到了汴梁,只怕你我父子,有些朝不保夕了。”

“呵呵,匹夫之勇,有何可惧?他们还真敢明目张胆来打我崔府么?那还真好了,正好一网打尽。”

“可是那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崔谨摇头。

“自然不能千日防贼,所以要将他们一网打尽!”崔昂笑道:“这一次,顺便也让荆王永世沉沦,再也没有翻身之日。”

“大人,您要进宫去见官家吗?”崔谨拄着拐杖站了起来,他的伤,过了一年多了,仍然还没有好利索,能捡回一条命来,完全是属于奇迹。

“不。”出乎崔谨的意料之外,崔昂却是断然摇头:“禀告官家干什么?官家想要消弥这样的事情,一声令下,把荆王给整出汴梁,弄往江南某个寺庙去念经抄经,便啥事儿也没有了。或者官家仁慈,把荆王叫去喝斥一顿,荆王知道事情败露,自然也就偃旗息鼓,会放弃那些边军,没有了头领的那些边军,还能成什么气候?必然要做鸟兽散,如此倒真是让我崔家以后后患无穷了。”

崔谨点了点头:“官家倒是有可能这么做,如此是成本最小的。”

“官家成本小了,我能得到什么!”崔昂冷笑:“而且,此事没有发生,荆王便会无罪,有萧定、马兴这些人为荆王摧腰,指不定什么时候荆王便会咸鱼翻身再次得势,到了那时,我崔家更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所以,必然要让此事发生,从而坐实荆王之罪!”崔谨喃喃地道:“可是大人,不禀报官家,又如何扼制荆王的造反?您不过是御史中丞而已。边军的战斗力,您可是心知肚明也是见识过的,一旦让他们在汴梁起事而事先毫无准备的话,说不定他们就真成功了,到时候荆王上位,我们崔家完蛋得更快。”

“所以,我现在要去见一个人。”崔昂笑道:“经历了这两年的事情,你倒是成长得快,比你哥哥要强出不少,再历练几年,我崔家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大人要去见谁?”

“自然是去见首辅夏诫!”崔昂道。

“夏诫会帮着父亲呢?”崔谨惊道:“不是说荆王与夏诫在河北一直合作得很不错吗?”

“笑话。在河北的时候,夏诫被荆王整治得惨不堪言,堂堂大名知府,天天只能去吟诗作画游山玩水,你以为夏诫这样的人,会心甘情愿吗?”崔昂笑道:“我做不到的事情,夏诫现在可以做到,我说服不了的人,夏诫可以说服。儿子,你啊,还得学着点,看人,要直指内里,千万不要被表象所蒙蔽。”

“儿子受教了!”崔谨叹道:“以前儿子就是太天真了,真以为萧定是忠肝义胆,嘿嘿,岂料人家现在快成西北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