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抚宋 > 第四百三十三章:欲擒故纵

抚宋 第四百三十三章:欲擒故纵

作者:枪手1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1:28

第四百三十三章:欲擒故纵

抚宋

曾经在西南地区极有名望的医师孙靖,如今是贵州路黔南府的知府,妥妥儿的一方大员。从一个大夫到一地知府,没有功名在身的孙靖,可以说是黔南地区的一个传奇。

短短的五年时间,他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变。

从那个年轻的世家子萧诚成为黔州签判的那一刻,孙靖便踏上了他最为瑰丽的人生旅途。

前半生,孙靖执壶行医,活人无数,誉满西南。

后半生,孙靖治政黔南,这个原本穷敝落后的地区,眼见着便一天天的好了起来,富了起来。

贵州路正式成立第三个年头了,五府三州也逐渐地拉开了差距。

贵阳、毕节、黔南脱颖而出。

比起其他的三府两州,这三地的经济状况明显要更好一些。

而这,最基础的一个原因,就是在这三地的土地承包到户要进行得更彻底一些。

贵阳是贵州路安抚使的治所所在,打不了马虎眼儿,从上到下,认认真真地执行了土地承包到户,毕节大部分区域都是从罗氏鬼国抢来的,当时那状况,本地豪强一个个胆战心惊,生怕让罗纲找到机会把他们灭了,基本不敢龇牙,再加上当时罗信作为大族子弟,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还是充分考虑了这些豪强们的利益,在拿走他们土地的时候,也充分地进行了利益的置换,使得试点工作在毕节进展顺利,能有这样的结果,本地豪强地主们已经异常满意了。

毕竟相比起财产,脑袋要更重要的多。

而在黔南,则是因为孙靖在本地具有极高的威望,而黔南地区,又是萧诚最早经营的地区,在这里,有着贵州路最大的铁矿基地,最大的钢铁冶练基地,最大的武器制造基地,本身经济条件较好,而且那些本地豪强在第一轮的洗牌之中,便要么归顺,要么死翘翘,所以土地承包基本上没有受到任何的阻碍。

真要说起来,现在黔南地区的普通百姓,在整个贵州路上是最为富裕的。

因为他们不仅有属于自己的土地,还有强大的钢铁产业。

头发已经花白的孙靖陪着萧诚站在田头,看着正在地里忙碌着的一家人。

这一家子,没有青壮,只有一对老年夫妇带着两个年轻的妇人,还有三个娃娃。其中两个娃娃大概都有七八岁,另一个却是最多只有两三岁的模样,此刻正一个人坐在田头,撒尿和着泥儿玩,所有人都在忙,也没有人去管这个小家伙。

“青壮都去工坊里做活了!”孙靖解释道:“只有一把子力气的去矿山或者冶炼坊,如果学得了技术,那便会成为各个工坊的香饽饽,薪饷一下子便起来了。”

萧诚点了点头,走到田边,招了招手,大声喊道:“老丈,老丈!”

老翁提着锄头走了过来,躬身道:“两位大官人是来我们这里做生意的吗?顺着这里路还走上十里左右,便倒了县城了。”

萧诚笑道:“只是有些好奇,家里怎么没有壮劳力了呢?这一大块田都是你们家的吗?种得了吗?”

“种得了,种得了,怎么种不了!”老汉却是笑眯了眼:“这点活计,算不得什么。家里两个儿子,如今都在冶炼坊里,眼看着就要升技师了,可不敢让他们在这个时候分神,听儿子们说,僧多粥少,争得很厉害呢!”

从普通工人升成了技师,薪饷能一下子翻好几倍,这一点,萧诚当然是知道的,许多政策,还是他当年制定的。

对于工坊来说,技术的革新是最为重要的,而想要技术能有新的进步,就必须要保持有足够的经验丰富的技师,而且要让这些技师们形成强烈的竞争关系,想要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有所建树,向上的通道一直打开着,能不能上去,就看你能不能做出业绩来。

“每年的收成还行吧?”

“这地是自儿个家的。”老汉笑道:“老汉儿种了一辈子地,老了老了,终于有了自儿个的地了,伺候的可精心了,不敢有丝毫怠慢,都是孙府尊的恩典呢,现在这样的日子,老汉儿以前是真没有想过。”

“每亩地一百斤粮食的税,你们觉得贵吗?”

“不贵不贵!”老汉连声道:“现在我这一亩水浇地可得四百斤粮食,差一些的旱地,也有近三百斤,家里十几亩地一年四五千斤粮食呢,交了税赋也是吃不完的,还有卖的呢!就是今年的粮价又跌了。”

“整个贵州路都丰收了,粮食多了,价格自然就会跌!”萧诚道:“该卖得还是要卖,明年要是粮食更多了,那价格还会跌的。”

“大官人这么说,那老汉回去就把屯的多余的粮食都卖了。”老汉道。

萧诚一笑起身,“不耽误老丈了,您忙,您忙!”

老汉儿慌忙还礼。

孙靖却是有些尴尬,刚刚老汉儿把他是狠夸一顿,但却只字没提萧诚这位安抚使,他有些担心年轻的安抚使心里会不开心,毕竟黔南这大好的局面,其实都是眼前这位的功劳。

只不过这些没有多大见识的老丈,大概率只会知道他的现管,之所以知道孙靖,也是因为孙靖本身名气就足够大。

对于他们来说,萧诚实在是离得太远了一些。

“其实现在黔南的粮食,也是刚刚自给自足。”孙靖道:“今年开放了酿酒之后,便又开始从外头进粮食了。”

“黔南地不多,人却多,而且因为矿区集中,也没有足够的梯田开垦,能做到眼下这样,已经是很不错的了。”萧诚道。“听说你们这里的酒水卖得很好啊!”

“工坊,矿区这些地方,青壮年多嘛,所以酒水也就卖得极好。”孙靖笑道:“其实关键,还是大家手里都比较宽裕,以前,那有闲钱喝酒。便是糖,现在在我们这里也不是什么稀奇物件儿了。抚台,要不要去看看我们这里的酿酒坊?”

谷猺

“不看了,你们的奏报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萧诚道:“酿酒,猪场,鱼场等联动操作,酒糟喂猪,猪粪喂鱼,大型的池塘又可以保证灌溉,上一次罗纲不是还来学习了你们的经验吗?”

孙靖得意地大笑:“前年我们去他那里学土地包产到户,罗府尊可是摆足了架子,这一次他来我们这里,我可也是一报还一报,让他也尝了尝当年我尝过的滋味。”

“这是好事!”萧诚笑道:“有竞争才有进步。你们把咸鱼都卖到了广南西路那边去了?”

“咸鱼好卖嘛,我们把盐抹得足够厚!”孙靖低声道。

“是啊,抹得足够厚!”萧诚瞪了他一眼:“大师兄都派人来找我麻烦了。”

孙靖嘿嘿一笑,“以后抹薄一点。”

萧诚摇了摇头,“大师兄在广南西道推行土地承包进展很慢,阻碍太大,你们这个时候还给他上眼药,他不恼火才怪。”

“岑相公还是太客气了一些。”孙靖不客气地道:“有时候,该用霹雳手段时,还得用霹雳手段。”

“广南西道与我们这里不一样的。”萧诚摇头道:“你没有看到,我们这里,黔东西,遵义这几个地方,土地承包也同样滞后吗?这几个地方原本都是我贵州路富裕的地方,比你们这里要好多了,这三年下来,你们不但赶了上来,还反超了过去。”

“抚台,恕我直言,这几个地方想要发展起来,只怕先得将杨庆和田畴这两位调离。”孙靖道:“他们不走,土地承包的事情,便很难真正开展起来,现在他们跟您打马虎眼儿呢!”

“没法子,不好动啊!”萧诚叹了一口气:“牵一而发动全身,人家以前对我们的帮助很大,现在过河拆桥吗?而且真要硬来,会影响我们整个贵州路的安定的。只能一步一步的来,不过现在他们也开始着急了。因为百姓会用脚投票啊!”

说到这一点,孙靖不由得笑了起来,两年之前,在萧诚的主持之下,贵州路各府之主以及联合会内的数十位理事一起开会,决定了贵州路上所有在册百姓可以自由流动而不由户藉等的制约,亦不需要路引等一系列证明。

说实话,当年孙靖他们是有些不愿意的,因为像遵义,黔东南这些地方,因为地理的关系,百姓的条件比他们这些地方要好上许多,这个政策一出,他们治下的百姓只怕要外流。

黔南还好一些,毕竞还有钢铁工业,像黔西南,毕节等地就惨一些,还记得当年罗纲是跳着脚的不同意。

不过胳膊扭不过大腿。

现在想想,只怕当年罗纲更多是在配合萧安抚使演戏吧。

三年过去了,现在却是情况倒转了过来,他们这里成了吸引百姓来投的好地方。

黔东南,遵义,铜仁等地的百姓纷纷往他们这里迁来,而这几个地方因为这个政策却是不能阻拦,轮到他们跳脚了。

许是三年前,萧抚台便已经算到了今日的状况吧?

萧诚的深谋远虑,远见卓识有时候让孙靖背心里冒冷汗。但同时,又对他的仁心很是感慨。说起来现在贵州路上,不管是播州杨还是思州田,重要性都已经大大下降,与过去不能同日而语了,但这两家仍然把持着两地大权,但只要他们在最基本的大政之下与整体保持一致,安抚使便也对他们优容有加。

就像土地承包,因为这两地,最大的地主就是他们自己,所以一直进展缓慢。

“租种他们的土地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萧诚道:“罗信这三年也没有闲着,官田开垦越来越多,脱离他们的佃户也越来越多,这两地的田价,已经连续两年下跌了。”

“抚台,有一件事......”孙靖欲言又止。

“你是说他们从外面买奴隶过来并且隐匿人口的事情吧?”萧诚一笑。

“原来您都知道!”孙靖皱眉道:“抚台,蓄奴这种事情,我觉得不易纵容,虽然这些人大多不是宋人,都是从海外贩来的,但这总是有伤天和。”

“这些人死伤颇重!”萧诚道:“特别是在思州,已经戾气颇重了,只怕用不了多久,就会出事的。”

孙靖看了萧诚一眼,突然想明白了过来,有些事情,只怕便是抚台一意纵容才造成了今日的局面,说起来思州的奴隶是怎么来的,通过雷州的水师郑之虎的船队走私进来的,郑家与抚台是什么关系?韩锬是郑家的女婿,要说这事儿抚台不知道,孙靖还真就不相信。

以前只觉得是抚台碍于当初田杨两家帮了大忙所以优容,现在看来,只怕接下来抚台就要整顿这两地了。

而由头,必然便是这些奴隶。

“此事一旦闹开,只怕不少人要人头落地!”孙靖道。

“不然呢!”萧诚淡淡地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堂皇大路不走,偏要走小道,我已经很包容了。孙府台,你是不是想说我这样钓鱼太过份了一些?”

孙靖摇头:“不不,这样,才是损失最小的办法,也可以正大名份的价入,而不与田杨两家产生矛盾,他们两家,怎么说也还是我贵州路上的两大枝柱。”

“谁说不是呢,这几年,我光顾着处理这些内部问题了!”萧诚叹息道:“敌人好整,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自己人就麻烦了,不但要照顾得他们的利益,还要照顾到他们的颜面,甚至有时候还要顾到他们的心情,这才是最难办的啊!”

孙靖一笑道:“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事情,也就抚台您才能从容布置,以前的我心比天高,自认为比起大宋都堂里的那些人也不差了,但这几年我才明白过来,我之才,也就这一府之地了。再大,就要累死我了。”

萧诚大笑:“孙知府过谦了,在我看来,你的能力,比起当今这大宋绝大多数的安抚使要强多了。”

“可是我不想当一个庸禄无为的安抚使啊!”孙靖笑道:“那些人,尸位素餐,不说也罢。想要把一地治好,真是劳心劳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