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北考生

大明第一太子 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北考生

作者:夜星月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3:01

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北考生

朱标走在路上,身后的一帮人都静悄悄的跟着他,生怕打扰道太子殿下的思虑,刘瑾现在也是战战兢兢的,他今天知道的事情有点多了。

朱标还在权衡着宰相制度和内阁制度的利弊,这一但定下了可就不是那么容易更改的。

皇权与相权双方的关系其实可以用拔河这个运动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项比赛并没有裁判也没有胜负,但却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则,那就是不能太过分。

在规则当中双方互相妥协,双方的进退都有一定限度,但不可否认的就是相权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

朱标自然是不愿意让宰相分割他的权柄,但是政务又必须有人处理,内阁制度是个很好的机制,但是他的壮大也是不可避免的,内阁内阁,他们是皇帝的内臣,很容易得到皇帝的信重。

有了皇帝的信重,别说是内阁大臣了,就一个九品芝麻官也能在一品大员面前抖抖威风,当然这样的蠢货一般也横不了多久。

但是相比宰相,朱标其实还是愿意有个自己的秘书组织,这样他就能将自己的公务交给他们处理,让他们做出最优秀的解决方法,然后他要做的就只剩下决定是否用这个办法。

虽然在明中期后,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逐渐把持朝政,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属首者为首辅,但相比宰相确实少了不少。

总的来说,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其职位,而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他们一旦失宠,其地位便会一落千丈。

因此,尽管有人认为明代的首辅即变相重设的宰相,但其权力与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毕竟最为关键的决策权在皇帝手中。

何况还可以通过太监和锦衣卫等特务组织对内阁加以制约,再把兵部从六部当中剥离出来,与武勋们组成类似军机处的组织,唯有皇帝才能担任军机处的领导,如此文武分立,维持武勋们的地位,绝不可让他们落到宋朝时期的地步。

等以后朱标是肯定会在军中,推行忠君爱国的教育,这方面隔壁老金家做的就很好,其实也简单,无非就是灌输理念,从教他们识字开始给他们讲讲故事,唱唱军歌等等方法,古代也不缺这种方法。

唯一让朱标又些犹豫的就是,相权和皇权在一定程度上的平衡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打破,原本若是碰到蠢货皇帝,只要还没到王朝末年,有宰相在天下也没那么容易乱起来,至少还能在等一个中兴之主。

所幸这件事情还有思考的时间,朱标还可以在这期间不断的想办法完善,一路到了宋濂的官邸,这附近都有亲军都尉府了人守卫,不允许人进亦不准里面的出来。

这个不准自然拦不住朱标,但朱标为了表示对科举的重视,就只带了刘瑾走了进去。

随着朱标的步伐,一路上的侍卫皆是俯首行礼,听到动静的几位朝堂大儒和一些吏部官员都出来迎接,他们还以为是皇帝来了。

不过看见是太子殿下也一样,都是要下跪行礼的,宋濂作为朱标的老师,朱元璋早就下令不准宋濂对朱标行大礼。

看见宋濂就要跟着行礼,朱标赶忙上前扶住了自己的老师:“宋师您这是干什么。”

宋濂看着自己一生最骄傲的弟子说道:“师生之礼如何跟君臣之礼相比,臣给太子储君行礼那是天经地义的。”

朱标让其他官员起身:“本宫来是为了看一看科举大考的准备情况,诸位都是我大明最博学的人,所以圣上才让你们负责出考卷,为我大明择选英才,请诸位卿家尽心。”

所有人立刻躬身回答道:“臣等遵命,必定尽心竭力,请圣上请殿下放心。”

朱标点点头,让他们下去接着出卷子,然后跟着宋濂去了他的屋子,里面也是堆满了各种文献资料,刘瑾上前整理了一下,然后才能有两个人坐下的地方。

宋濂看着朱标说道:“不知殿下此来是有何吩咐?”

朱标开口道:“弟子是来问问考卷的情况,所有地域考生的考题也是相同的吗?”

宋濂点点头说道:“会试的考卷都是一般无二的。”

朱标眉头一皱,虽然那些士子们的籍贯还没有统计清楚,但是也能猜到士子们南多北少的情况。毕竟相对于南方而言,北方多战乱灾祸,文教也远不如南方。

朱标看了眼宋濂问道:“宋师感觉此次的新科进士能有多少北方人士?”

宋濂看了眼朱标,捋着胡须说道:“老臣闲暇时也跟众同僚们谈论过此事,北方的战乱刚刚被殿下平定,还远远没有恢复元气,何况自南宋以来,南方文气就一直远高于北方,臣等预算此科录取的三百进士中,恐怕北方连一百人都占据不到啊。”

朱标点点头,这也在意料之中,北方在秦汉时期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是经过西晋的永嘉之乱,唐朝安史之乱和北宋的靖康之乱后,南方就开始成为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自己父皇定都南京开始,南方又成了政治中心。

如此一来,未来南方的官员必然要比北方的多,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古人的地方观念极重,就看目前朝中的两大党派就能看出来,淮西党和浙东党,这就是两个地方的名字啊。

这两个党派虽然也接纳一些其他地方的人才,但主要还是提拔自己的家乡子弟,有时候甚至就光凭地域就排斥打压一个素无恩怨的人。

平衡是必要的,否则道了几十年后,朝堂之上的官员恐怕得有进八成都是南方人,若是让他们形成一个南方党对大明统治的没有什么好处。

但是科举取士,要的就是公平,总不能徇私舞弊,否则干脆直言此次科举只招录北方学子好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