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三百四十二章 罗织经

大明第一太子 第三百四十二章 罗织经

作者:夜星月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3:01

第三百四十二章 罗织经

陈理明升都不过是个摆设罢了,在等几年病逝了也没人会说什么,不过现今他们还是活着为好,朱标也没心情再管他们,让一旁的刘瑾取来看了起来。

此经是唐朝酷吏来俊臣所撰的,朱标前世就久仰大名,作为文科生早在高中就因为好奇买过,这样一部专讲罗织罪名、角谋斗智的书籍,在华夏几千年的历史上,都是一道颇为独特的风景。

至于他现在手上这一本,就是他先生宋濂送给他的,字里行间还有仔细的批注,而且还有辩证,看来宋老夫子也是怕朱标太过沉迷此书,国之太子不可不懂此道,但行事却不可如此,正大堂皇才是王者之道,阴谋诡计终究难登大雅之堂。

朱标到现在还记得老夫子把这本书交给他时的纠结,给了他后又苦口婆心的说了一大堆,却是不知道他学生早就拜读过此书了。

朱标莫名的有些想念宋老夫子了,或许其他人都觉得宋濂不过是个顽固的儒生,但朱标这个学生才知道自家先生是有大智慧的,一般人怎么可能正好在肃清吏治之前痛快的告老还乡,又怎么能给学生看这种离经叛道的邪书。

朱标叹了口气,明年吧,在去把先生接回来,那时候第一波肃清吏治的浪潮也差不多结束了,再次掀起就是针对胡惟庸和勋贵了,到时候可就没有现在这么安静了。

随手翻开看了数遍的经策,在前世看也只是心惊于古人竟把人性琢磨的如此透彻,而今在看却是越来越有味道,越是身处朝堂越是明白的道理,这不仅是酷吏奸臣该学的,明君贤臣更得学透,否则如何跟他们斗呢?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许多学派,这些主要的学派不仅都非常关心政治,还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治人”。

而治人就必须讲究方法,讲究方法就是智谋,就是谋略,就是权术,各种学派和文化都在智谋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纳入了谋略的范畴,成为权术的不同组成部分,身处庙堂何人能逃过治人与被治呢?

文华殿灯火通明,朱标不时捻起一块糕点咬上一口目光依旧黏在宋濂的批注上,刘瑾在旁燃起龙延香,不时的给太子续上茶水点心,每过半个时辰就提醒一遍该睡了,朱标不回话他也不会多劝。

有夜自携星月来,蝉鸣蛙叫总不绝,天黑了外面的交响更加频繁了,不同白天那般好找,小太监们纵然再努力也禁止不绝。

朱标隐隐约约也听到了外面的动静吩咐道:“让他们都歇歇吧,大晚上叫就叫吧,太子妃应该早都睡熟了。”

刘瑾躬身应诺,不一会儿外面就传来小太监们拜谢的声音,宫里有不少池塘,这一到夏天瞎叫唤的少不了也杀不绝。

等刘瑾又提醒了两遍,朱标才放下书册转身去偏殿歇下,明日早朝定然是正式宣商傅友德等人的功绩,不过自己父皇没有叫他去,他也正好可以偷个懒,近来他参与的事情太多了,这也不是太好的事情,也该老实一段时间了。

第二天上午朱标偷了个懒,派刘瑾去前朝打听,自己领着常洛华在东宫给花草浇水,喂喂池塘里翻滚的鲤鱼,然后小夫妻俩又去坤宁宫陪着马皇后聊了一会儿。

等到中午直奔谨身殿等下朝的朱元璋回来,父子俩对视一眼然后就开始批阅奏章文书,有了他在旁帮忙,老朱也能腾出时间叫汪广洋胡惟庸等人来开小会。

往后半个多月的时间都是如此,偶尔上早朝露个面,中午到下午一直跟自己父皇批阅奏章,或是看父皇跟官员开小会,或是自己叫来官员开小会,一切都看分到手上的奏章是什么,到了晚上陪着自己太子妃走一走,然后自己再安静的看一会书。

期间随着御史钦差们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老朱每日早朝都要训斥百官,身为相国的汪广洋自然首当其冲,到如今已经上了三道请辞奏章了,朱元璋一直留中不批,叫你来就是为了背锅,怎么可能让你自己退了。

蒙古各部的使臣也都到了京城,朱标亲自举荐曹国公李文忠前去处理此事,朝中众人都有些惊讶,大家早都默认这件事由镇守北方的开平王处理,突然让李文忠前去无异于是从常遇春头上抢功,就是徐帅也不敢如此。

不过太子殿下跟常帅的关系众所周知,官员们自然不会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何况曹国公李文忠的本事他们也是清楚的,所以也就平稳的通过了。

此事传出去后,某六品蓝姓城门守将在东宫门前跪了两个时辰才郁郁而去,听说当夜就在青楼跟人打了起来,又是被罚二十廷杖。

第二天朱标听到这个消息后更失望了,蓝玉这个人,优点跟缺点一样明显实在让人头痛,朱标刻意打压磨砺就是为了让他明白,大明不缺一个英勇善战的将军,更不缺一个骄纵跋扈的将军。

从北伐之后蓝玉便日渐恣意骄横,蓄养了许多庄奴、义子,乘势横行霸道,军中将校升降进退,大权操于他一人,不经兵部就敢随意任命,这些无论是朱元璋或是朱标都劝过,常遇春更是亲手教训过,可没有用,下了战场这个家伙就把脑子也留在战场上从不想着带回来。

若是这次他能忍耐下来,朱标也就松松了,不让他去北边还不能让他去打倭寇了?偏偏又犯驴性,那好,那就接着看城门,大不了让你守一辈子城,就是要让他知道,大明没了他蓝玉照样昌盛。

之后乌思藏的事情也解决了,朱元璋册封喃加巴藏卜被明太祖封为炽盛佛宝国师,赐玉印一颗,其带来的那些僧侣也各有册封。

帕木竹巴的首领释迦坚赞被册封为灌顶国师,但大明并不承认他对乌思藏的统治权,只承认他是其中一个宗教派系的领袖,

至于那个镇西武靖王卜纳剌,朱元璋派使者前去喧旨,若亲自来京那么就是大明的顺义侯,不来那就只是一个卫所的指挥使,大明连他固有的封地都不承认。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