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三百九十七章 召集旧部

大明第一太子 第三百九十七章 召集旧部

作者:夜星月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3:01

第三百九十七章 召集旧部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朱标在屋内坐了一会,然后就让刘安领他去书房,这么大的宅院自然不会没有,甚至里面的藏书还不少,不过他这时候也没心情看书了。

赵淮安摆开笔墨纸砚,朱标先是给自己父皇去信,这个时候朝廷的会试也该开始了,新科进士举人等正好朝着灾区安排,以后不好说,但新晋官员总归还有点良心在。

就是贪污经验不足也好啊,若是从其他地方抽调老油条,那就是换汤不换药的事情,与资本相同,官员们为了五成的利润就不介意冒险,如果有一倍的利润,他们就敢于斩首的危险,如果有三倍的利润,他们感冒着诛连亲族的风险犯事。

何况在灾区贪污所能获得的利益又何止这些,说是十几倍的利益都不多,官员们依仗权力瓜分朝廷运来的赈灾粮食,垄断控制当地的卖粮产业,然后直接转手天价卖给受灾百姓,银子没了就让他们用房产用田亩来换,饥荒之下谁还会死抓着这些身外之物。

苟延残喘一段时间后,卖光家业的百姓也就沦落为街边的难民了,至于本就没有家业的穷苦百姓早就饿死了。

而得利者们可谓是吃的满肚肥肠,等灾荒一过,他们手里的田亩店铺房产自然而然就又会值钱了,有了这些就可以贿赂京中上官,早日从这贫困的地方调任到江南等富庶的地区任职。

这一套章法下来,除了筹粮赈灾的皇家以及受灾的百姓其余各个都吃饱了,算是过了个大肥年,这是真正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吗?

朱标紧紧抿着嘴唇,面上杀气四溢,一旁伺候的刘安低着头看着脚尖,连口大气都不敢喘,书房内只有笔墨滑过信纸的细微之声。

写完后让刘安封好,他自己坐在椅子上舒缓了一下心情,又挥笔给自己母后写起了家书,儿行千里母担忧,朱标两世为人自然懂得,写了些日常琐事让自己娘亲知晓他平安健康就是了。

再一封就是写给自己太子妃的,这次倒不准备在写什么嘱咐她注意身体的了,那样也太显得自己只是关心她肚里的孩子,怀孕的女人容易多愁善感,本来就不能陪在她身边,自然不会再让她伤心。

朱标文章做的还是不错的,情书也是手到擒来,言辞切切的讲述了苏杭扬州之美,许诺明年一定带她出去逛逛,有个盼头日子才好过,无论是谁都是如此。

三封给自己最亲近家人的信件写完了,剩下的自然是其他人的了,朱标首先给大理寺卿阎东来和通政使司陈佑宗去信,让他们在京好好查查谁得了陕甘官员的好处。

毛骧如今不可信任了,他那宅子以及几千两银子没有上报,那就说明他已经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的下场不妙了,这是在为自己准备后路。

朱标猜测应该是胡惟庸点醒了他,毕竟朱元璋想看他们俩相互撕咬是明摆着的,胡惟庸不可能彻底击败毛骧,因为毛骧背后是皇帝,只有皇帝主动抛弃毛骧,毛骧这个亲军都尉府的统领才会死。

所以胡惟庸自然不愿意浪费心力与他纠缠,索性就直接点醒他,你按照皇帝的意愿搞死了当朝当朝左相,连丞相都斗不过你,你这么厉害可想过自己的结局?

任何处于毛骧这个位置的人心中都有数,历朝历代他们这种人多半是没有好下场的,或许刚开始他们是愿意为了帝皇的千古功业献身的,但时间越久人性的变化就越大,现在毛骧是想活着了。

说实在的,朱标都替毛骧为难,他的处境进退不得,稍有差错就是满门抄斩之罪,要么按照皇帝的意愿死死盯着胡惟庸,等命令一下就扑上去咬死他,要么就跟胡惟庸合作,养寇自重以免鸟尽弓藏。

只是这点小心思都是朱元璋十几年前就玩剩的,也不知毛骧是如何的昼夜难眠,更不知道他最终的抉择是什么,朱元璋的狗不好当啊,骨头少皮鞭多,稍有不对就容易被剥皮下锅。

之后朱标又写了几封信,这就不是发往京城的了,而是给他的东宫门下,受灾地区太多,朱标一人分身乏术,拿下贪官污吏之后各府城都需要能独当一面的人才,朝廷派来的人多半是经验不足的新进官员,赈灾大事人命关天,交给一帮愣头青他不放心。

办事可不仅仅是不贪就行的,差役油滑似鬼百姓愚昧难教,林林总总都需要有经验有能力的干吏,绝不是刚下考场的书呆子们能处理好的。

当初那一科除了吴伯宗这个喜爱天文的留在京城外,其余优秀的郭翀张帆李进等人都在朱标的示意下在翰林院挂了个名后就下地方历练去了。

那几个都是有志向的,朱标送他们离京的时候还每人赏赐两百两银子,劝诫他们不可贪图一时之蝇头小利,而忘了十年寒窗苦读之志,赐下银钱就是希望你们不受生存之困,可以一心为公为民解忧。

之后还特意派人去偷偷查探过,他朱标的银子可不是好拿的,安家费他都给了,光明前途也给了,如果还敢贪污受贿也太不把太子当回事了。

朱标那时候大概给了**个人银子,都是在迁民中表现突出的,可后来还是有两个人贪污受贿了,这时候坟头草应该也不矮了。

朱标最先想到的自然是状元郎郭翀,他此时应该在山西太原府当县令,此人博学有文才,状元郎的身份对刚下考场的进士举人们还是很有带头作用的。

然后就是更的他心意的张帆李进,这俩人一个在西安府,一个在襄阳府,一个是县令一个是州府通判,倒也是仕途通畅。

这俩人的行政能力要比郭翀强些,尤其是在安抚百姓这方面,而且都吃得了苦胸怀大志,这样的官员朱标自然喜欢。

有大志向那就不会为了银钱坏了自身前途,毕竟他们的路已经在朱标的照耀下很明晰了,说句不好听的,等朱标一上位,他们这种嫡系是必然要是替新君执掌朝廷紧要职权的。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