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六百六十五章 朝会

大明第一太子 第六百六十五章 朝会

作者:夜星月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3:01

第六百六十五章 朝会

大明第一太子正文卷第六百六十五章朝会“殿下仁德广泽,臣等拜服之。”

文勋改制后册封的第一位文勋虽然只是追封,但好歹是开了个头,往后他们也有了盼头,谁不想着能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朱标面色没有丝毫变动只是继续吩咐道:“礼部着定后续章程吧,吏部可曾推议论出合适的官员选补缺?”

礼部尚书出列拜道:“臣等推议镇江府知府周时中合宜出任,另有工部刘昭先刑部主事陈璇等候选,伏请太子殿下钦定。”

吏部管理百官升贬调迁,但两淮都转盐运使这等紧要显赫的职位就不是他们能做主的了,必要看君主的意思来办,就算是推议合适的人选,也不可能就推一个,得给君主选择的余地,否则跟你自己定下了有何区别?

朱标对这几个人都只有大概的印象却是不好决断,只是如果要请示老朱的意思,那可就需要拖上许久了,李明道暴毙盐运司缺了主官,下面的人难免会动歪心思,再拖下去两淮盐税出了漏洞就不是小事了。

于是看向胡惟庸道:“胡相以为谁人能担此重任。”

这是试探,朱标现在还不知道任用谁,可先看看胡惟庸的想法是绝对有必要的,无论他怎么说,都可从中探出些端倪来,官场上有些东西是想瞒也瞒不住的。

胡惟庸应声出列躬身道:“臣以为吏部推议的周时中最为合适,此人早年随彭莹玉起兵,后从徐寿辉为平章,从龙之后,历任营田使、大司农署令、中书断事、邵武府知府、户部左侍郎,才干出众圣上也曾多次嘉许。”

“后虽因罪被贬镇江府,但此人确是可用,如若殿下简拔任用之,必能使其感念忘怀而忠于国事,必承两淮盐务之重担。”

胡惟庸的话很清晰明了,满朝官员也不是傻的,都有些愣愣的看着丞相的背影,怀疑他是不是因为近来政务繁忙弄的心智失常了。

想要提拔自己人不算什么,何况是面对两淮都转盐运使这等肥缺,只是这吃相未免有些太急太难看了吧,明明可以更委婉一些的。

通政使司陈佑宗出列道:“微臣以为胡相此言不妥,周时中犯下滥用职权埋没钱粮之罪,圣上顾怜其昔日之功免其死罪恩准戴罪立功以是天恩浩荡,如今怎可轻予罪臣两淮盐务之重任!”

虽有些不解自己恩主的想法,但陈宁还是出列道:“陈通政此言过了,周时中有错但圣上已经降罪责罚,实不应再以罪臣之名相加。”

陈佑宗说完自己的看法后便不再与陈宁对峙,他待人处事向来和善,但他很清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懂得什么时候要站出来为君分忧,他对谁当盐运使不在意,但绝不会让太子殿下只面临一种选择。

朱标看了看面如深潭望之不可见其底的胡惟庸道:“既胡相担保了,本宫自也是信的,就调镇江知府周时中为两淮都转盐运使,命其接诏后即刻赶往赴任,务必尽快稳定盐务。”

吏部尚书躬身应诺,胡惟庸一系的人都有荣与焉,他们的阵营又添一员大将,真是天幸,若非圣驾北巡他们这个机会拿下如此要职。

淮西武勋们也是有些眼馋,不过胡惟庸也算是他们的代言人,也不信他敢得了好处半点儿都不吐出来,否则他丞相也别想当的安稳,倒也没生事端。

队列后排倒也有几个觉得如此重任不该如此轻易的委任,只可惜位卑言浅,根本还没轮到他们说话,太子殿下就将此事定下了。

有些东宫所属的官员不满的看着陈佑宗的背影,觉得此人实在不适合成为东宫一系在朝堂上的代言人,未免有些太软弱可欺了,可惜阎寺卿还在养病…

众人神色各异,唯有面对群臣的朱标才能看见,越是看越是觉得有趣,虽然各个都有些掩饰,但朱标最擅长的便是揣度他人,开国众生百态,什么样的人朱标没见过。

两淮盐运使确实是要职,甚至足以支撑一个派系所有的开支,但在如今朝廷这个风潮下,恐怕也没机会挪动多少税银。

兵部侍郎出列奏道:“西南军需告急,尤以春寒缺衣为甚,奏请朝廷尽快运送衣物与将士暖身。”

朱标看向户部官员道:“尽快调拨运给,若需动用国库内存,下朝后找本宫加印,另外下令,浙江江西二行省今年秋粮令以绵布代缴之。”

“诺。”

工部尚书出列道:“临濠服役的倭奴几乎损耗殆尽导致工期暂延,臣请奏,是否征发临近百姓服徭役。”

这两年靖海侯在沿海打了几场漂亮的胜仗,俘虏了不少倭寇,对这等牲畜自然无需怜恤,朱标责令都押送至险恶从役处服役,也好物尽其用。

大头就是帝乡凤阳了,无论是朱家祖陵的修建,还是各处城池的完善都需要许多劳动力,靠大明那些贪官污吏及其家属,自然是不够用的。

说实在的,倭奴也不够用,何况还有不少被全旭持太子手令秘密带走了,锦衣卫的训练自然是需要见血的,而且医学的进步发展也需要倭奴奉献一下。

翰林院礼部倒有几个想站出来说话,毕竟倭奴的数量不少,怎么会消耗的如此之快,无疑是地方监工的官吏十分严苛所致,这有违圣人教诲,亦不和泱泱天朝礼法。

不过到底是没有敢开口,这话当初在倭奴们被俘时就有人谏言过,但那些人都被圣上贬到倭寇频繁侵扰的县村为官了,有两个后来就在倭寇劫掠中被杀了,毕竟小股倭寇不好拦截其踪。

大多数官员都有些皱眉,不是心软,开国年间的人,心肠还是很硬的,若死的都是普通百姓,那他们自然不答应,可死的是倭奴,那就不一样。

皱眉只是有些不满那些地方官吏目光短浅,只知道敢进程为自己搏功,却不知细水长流之道,倭奴多好的劳力啊,合该多用些年才好,现在死光了却是不好补充了。

朱标心里清楚,地方用的太狠是一回事,全旭那边要走的也不是个小数目,到如今才损耗殆尽,已经是那帮倭奴命够硬了。

朱标开口吩咐道“已经是春耕之际了,怎可轻易征发百姓服徭役误了耕种大计,凤阳那边的一切工程暂且停工,务需急切,剩下的倭奴也将养起来吧,他们将来还有用处。”

“微臣谨遵殿下教诲。”

农桑乃立国之第一要务,经赋之源,生民衣食之本,春耕时节不征青壮百姓之徭役是定律,没有谁敢这么做,除非想激起民怨。

大都督府奏:“大同卫送边民寡妇及遗弃人口六十一户临近京师,不知如何安置。”

朱标直接道:“如愿婚配者则令京营未娶之青壮纳之,不愿婚配者户部予以在京外安顿,借田亩稻种使令其耕种立身安家。”

“诺。”

一桩桩一件件政务在朱标手中处理的极快,这就是多年陪着自己父皇批阅奏章的好处了,太子处理的得心应手,大多数官员武勋们也很欣喜,他们都指望着大明传承有序,他们也好绵延光耀家族。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