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七百一十二章 松浦

大明第一太子 第七百一十二章 松浦

作者:夜星月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3:01

第七百一十二章 松浦

大明第一太子

这段时间他们跟着蓝玉可是杀了不少北朝的人,将来无论是和谈还是干脆战败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何况他们根本不想丢掉自己的荣华富贵。

这两位极大可能是中原来的,那可是打败了蒙元的大帝国,如果对方真的有心染指东瀛也没什么不好,给谁当臣子不是当,而且天朝上国哪有精力管东瀛内部的事情,无非就是多上贡罢了。

在这个心理基础上,贵族及各大寺院主藩主都积极的同汤鼎往来,南朝势弱本就是齐心协力才能勉强维持的局面,南朝天皇及宗室虽然不满,但也不能因此责罚臣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也或者说南朝如今这个情况,天皇及宗室可能也是觉得,只要能打败北朝,维护自身对东瀛的统治,向原本的宗主国臣服也没什么,自古以来不就是如此?

所以像松浦近卫西园寺等家族才会听从汤鼎的意愿组织人手,至于这些人的结果如何他们是丝毫不会关心的,底层的浪人贱民实在不值一提,野草一般的存在。

有这三千倭奴加上靖海侯在南洋俘虏的倭寇,起码一些危险的地方无需调大明百姓上去了,不过也得嘱咐下面的人不可像原先那般狠戾,细水长流才好。

按照工部的说法,这些倭寇凶横不服约束,每次调去劳役起码得打杀十数余者才可安分,建议直接将他们阉割掉,以去其势使其不做他想,如此才可好用。

这倒也不是不行,只是如此数量的大规模阉割可不容易,而且折损率恐怕会很高,但作为惩戒威慑的手段料想应是比直接打杀的效果更好。

“殿下,末将还得知东瀛貌似派遣了数波使臣前往了高丽开京,可能是想打探我大明的情况。”

朱标淡淡的应了一声,东瀛北朝又不是傻子,知根知底的南朝突然冒出两个太岁魔种怎么可能不打探,南北朝贵族之间不知多少骑墙派,有什么都瞒不住的。

至于为何不直接遣使来朝,那就得说到前几年老朱因倭寇事遣使往东瀛,本来是很简单的事情,可东瀛哪有真能做主的人,使臣们也没搞清楚状况,只能分散各去一方。

结果就收到了种种不同的应答,北朝幕府将军以“倭寇乃九洲海贼所为,东瀛朝廷根本就不知道”为由予以搪塞,南朝良怀亲王更是直接拘谨了使臣,大藩主藤原氏家主和菊池氏家主都直接将使臣轰了出去…

当时大明刚刚建国,东瀛自元后本就少与中原往来,他们又忙于内战,估计也只是把所谓的大明当成某个占据了东南沿海的地方势力了,并没有给予多大的重视。

气的老朱还要再派遣使臣带着他的亲笔信去,信中言“倭兵数寇海边,生离人妻子。损害物命。故修书特报正统之事,兼谕倭兵越海之由,诏书到日,如臣,则奉表来廷;不臣,则备兵自固,永安境土,以应天休,如为寇贼,朕当命舟师扬帆诸岛,捕绝其徒,直至其国,缚其王至庭前伏首!”

不过这封国书却是被朱标拦了下来,一者东瀛政治混乱,不统一的政权没有能代表全东瀛的官方势力存在,与之沟通完全是白费力气。

二者当时大明初立尚未威加四海,民生艰难百废待兴,北方辽东西南都有前元余党,哪怕东瀛真有不敬之行径,大明其实也还真抽不手跨海去征讨。

而现在就不一样了,虽然还是不至于起兵去打东瀛,但辽东收复后大明对高丽的掌控还能再上一个台阶,有高丽作为跳板及先锋,又有逐渐站稳了脚跟的汤鼎蓝玉,加上东瀛南北对立之局势,一切都大有可为。

朱标微微思索片刻,还是得支持南朝,扶弱抗强才能获取最大利益,也能保证局势的发展不会挣出掌控。

“通知高丽方面,让蒋思德见一见东瀛南朝的使者,高丽世家大族贪了那么多军需粮草总要找個买家吧。”

“诺。”

东瀛什么都缺,但金银却是自古便多,宋朝商志记载“日本夷商唯以金银易货,非若西蕃之载货交易也。”

商业就是要流通起来,大明百姓缺粮,但世家大族及商帮宋元来以来数百年的积攒可不是开玩笑的,无论时代怎么变化,无论穷人能穷困成什么,但有穷便有富。

朱标不会下手去强夺,但也不希望他们像老母鸡一样守着金蛋一动不动下去了,否则他费心力让靖海侯扫荡海域又让江阴侯组织建造舰队图什么?

宋朝积弱何以能维续三百余年,主要就是因为其商业发达钱粮充沛,朝廷只要有钱有粮,只要不是顷刻间败亡,那么随时都可以重新组建大军,拿大量人命去耗也能下去。

宋兵的战斗力不行,但规模可不是开玩笑的,即便在最爱好和平的宋仁宗之时,其常规军已经达到一百二十余万之众。

只可惜宋朝先天不足没有燕云十六州据守,否则其应该还能更辉煌灿烂一些,料想当不弱于汉唐之盛。

按照原本的轨迹,大明跟大宋可谓是两个极端,大明是穷死的,而且是从开国初穷到王朝末,当然,不是国家穷,只是朝廷穷皇帝穷…

这里面除了天灾**的关系外,但根本还是从开国初就歪掉了的经济树…

尚泓海退下后,朱标拿起一旁的奏章,是徐允恭的,作为中山王世子,加上朱标的垂青,如今已经是正四品的明威将军了,有了直接上奏章的权力。

只要这次在征南军中立功,直接升到正三品也不为怪,如果说常遇春在军中还有公侯看不惯不服气,那么徐达可算是三军皆服的存在。

作为徐帅的嫡长子,徐允恭就算是个草包也能在军中混的极好,何况其能力品格都是极出众的,加上这次的主帅可是汤和,估计他宁肯自己没有也得给大侄子安排明白。

徐允恭字迹极为工整,颇有字如其人之感,朱标也是多时未见过他了,竟有些想念,等常茂南下时正好捎带些赏赐过去吧。

现在朱标东宫又多少不少女人,而且自己父皇北巡路上也不知是如何想的,竟有给他定下数位地方官员之女,陆续也都快到京城了……

说心里话,再多几个美女佳人朱标也难有什么欣喜之感了,但若能多几个极优秀的心腹文臣武将可就不同了,光是想想都能浮一大白。

徐允恭在奏章上讲述了自己对收复云南之战的想法,甚至还有收复后如何驻军镇守的建议,可见他是明白了太子爷为何特意将他从北疆调来。

就在朱标动笔批复的时候,殿门口值守的太监畏畏缩缩的走进殿内,刘瑾见自家殿下眉头一皱,就立刻对那人训斥:“混账!规矩让你吃到狗肚子里去了?这是什么地方,有事该当大声通禀才入内,岂容你鬼鬼祟祟!”

那太监双腿一软跪倒在地:“奴婢该死,奴婢该死,是赵承徽亲自送来了亲手做的…”

朱标微微抬头,眸中微微有些疑惑,赵承微是哪个来的?腰很细的那个?个子很小但很大那个?还是身子有些娇气的?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