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尊师孔仲尼 > 第九十七章 阳虎夜见公山不狃

尊师孔仲尼 第九十七章 阳虎夜见公山不狃

作者:役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5:13

第九十七章 阳虎夜见公山不狃

夜晚,阳虎府上,书房中点着一盏昏黄的油灯。

混合着古兰、茅香的油脂燃烧,冒出一缕缕的青烟,书房里满是沁人心脾的香气。

但即便如此浓郁的芬芳气息,仍然无法驱散阳虎的躁郁。

他坐在案前,手中捧着一份简牍。

那是孟孙何忌呈交给他的出使报告,其中记载了出使晋国的各项成果,以及试探晋国六卿后,他们对于阳虎执政的态度。

而阳虎的手边,还摆着另一份简策,那是宰予私下向他提交的报告。

两份报告的内容大致相同,这说明孟孙何忌和季孙斯并没有趁着出使晋国的机会,暗中使坏。他阳虎在鲁国的地位暂时还是稳固的。

但阳虎却并没有半点高兴,因为孟孙和宰予的报告中都提到了一点。

如今的晋国执政范鞅,并不愿意出面支持阳虎。

阳虎捏着竹简的手微微发颤,愤怒的情绪传递到指节之上,几乎要将竹简从中折断。

“范鞅这个老贼,收了我那么多礼物,然而却连一个口头承诺都不愿意许下……”

阳虎闭上眼睛,缓缓地深吸一口气,又徐徐吐出,竭力想要压制住腹中升腾的怒火。

当年季孙意如将鲁昭公赶出鲁国,范鞅都能睁着眼说瞎话,极力在盟会上为季孙意如的行为辩护。

但如今,我不过是以陪臣身份代理国政,这老东西却连一句话都不愿替我说。

说到底,不就是瞧不起我的出身吗?

阳虎突然想起年轻时,那些公卿大夫们对他的嘲笑讥讽之言:贱人,鄙人,小人……

积攒在心中多年的火气骤然暴发,阳虎一脚踹翻几案,将竹简狠狠地摔在地上,竹片顿时散了一地。

“出身,出身,还是他娘的出身!我奋斗了三十年,整整三十年啊!出身,就真的这么重要吗?!”

阳虎双目赤红,连连喘着粗气,明明是九尺的巨汉,然而佝偻的身躯在昏暗灯光的映衬下却又显得那么的狼狈。

没有人能够回答他这个问题,也没有人敢回答他这个问题。

阳虎抬起脑袋,想要仰头看看璀璨的星空。

但落在他视线里的,只有低矮闭塞的屋顶。

横梁阻隔他的视线,让他无法看得太远。

他想哭,但泪水早就在年轻时哭干。

他想笑,却又怕惊扰了沉睡的众人。

在范鞅的蔑视之下,他仿佛又变成了年轻时那个被人呼来喝去的看门人,变成了处处遭人鄙视、只能苟且偷生的卑贱小人。

对着那些衣冠体面的大人们迎来送往,不小心对他们提起自己卑微的梦想,却遭到一次又一次的耻笑与辱骂。

阳虎望向窗外朦胧的夜色,感受着月亮黯淡的光辉。

他忽然想起了宰予曾对他说过的那句话。

“白昼之光,安知夜色之深啊?”

生我者,父母。

知我者,子我也!

屋外,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仆人小心翼翼的声音随之响起:“阳子,您没事吧?”

阳虎深呼了两口气,又恢复了往日的威仪,他回道:“这么晚了,找我有什么事吗?”

“费邑宰,公山不狃求见。”

阳虎闻言惊喜道:“喔?子泄来了?快,请他进来!”

公山不狃与阳虎同为季氏家臣。

阳虎为家宰,负责统筹季氏一切事务。

而公山不狃则是费邑的管理者。

费邑是季氏封地中最为重要的城邑,那里位置险要,是鲁国通往齐国的门户,因此商业活动十分发达、人口众多。

费邑每年都会为季氏提供大量的税收和兵员,季氏的族人大部分也生活在那里。

因此,身为费邑宰的公山不狃在季氏的地位,几乎可以算是阳虎之下,万人之上。

对待这样的人物,饶是阳虎也不敢松懈大意。

他趁着公山不狃尚未到来的空隙,赶忙将满地的杂物收拾妥当,整理好稍显凌乱的衣冠。

阳虎刚刚收拾好,公山不狃便已经被带到。

公山不狃和阳虎是老相识了,他简单的行了礼之后,便按着腰上的佩剑席地正坐,径直开口道。

“阳子,你急着召我过来,是出了什么事吗?”

阳虎笑着说道:“其实也没什么大事,我打算再次与众人举办盟誓而已。”

公山不狃闻言皱眉:“盟誓?去年不是刚刚盟誓过吗?怎么又要盟誓?”

阳虎道:“这不一样,去年只是与国君以及三桓举行盟誓而已。

但这一次,我打算还要与国人盟誓,并且在五父之衢对那些破坏鲁国政事的小人进行诅咒。”

阳虎这话刚说完,公山不狃立刻就察觉到了不对。

“最近国内又有人诋毁您了?”

公山不狃说话这么直来直去的,搞得阳虎不免尴尬。

阳虎只能回道:“执掌国政,处理政务,哪里有不被诋毁的呢?”

公山不狃不屑道:“遇到不逊之徒,一剑杀之而已。阳子若是爱惜名声,不狃可以代劳。”

阳虎被他一句话顶的半天没说出一个字来。

你公山不狃去杀人,到头来还不是得算在我的脑袋上?

你这到底是打算帮我,还是打算把我架在火上烤?

但他也不好训斥对方,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说,他与公山不狃并不是从属关系,而是同事关系。

如果把公山不狃惹急了,大不了直接切断与阳虎的联系,人家回到费邑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但阳虎如果少了公山不狃这个实力派盟友的支持,那他在鲁国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因此,阳虎只能忍耐道:“国君前阵子请来孔仲尼担任小宗伯,日日都要向他请教学问。

我虽然才能粗浅、智慧有限,但在国君身边旁听多了,还是学会了一些道理的。

弑杀国人,因言治罪,这不是治理国家应该遵照的方略,您就不必再提这个问题了。”

公山不狃撇了撇嘴:“既然阳子无心,那刚才的话就当我没说过吧。不过,光是和国人盟誓,就能让他们闭上嘴不毁谤您了吗?”

阳虎见他终于翻篇,长舒一口气,笑着回道:“孔仲尼门下有一名学生,叫做子我。这个子我甚是聪慧,发明了一种叫报纸的东西。

报纸可以将我们做过的事情刊载出来,向天下人广而告之。

国人之所以诋毁我,大多是受到了奸人的蒙蔽,如果他们知晓了我为国家的付出,那么必然不会再继续行毁谤之事。”

公山不狃想了想,问道:“可光是刊载盟誓,恐怕不足以令国人心服口服吧?”

阳虎哈哈大笑:“这是自然。这段时间对我的非议甚嚣尘上,所以我打算找个机会对外用兵。

一来可以彰显国威,二来可以刊载在报纸上,堵上那些宵小之辈的嘴。”

“用兵?”

公山不狃思索一番,笑道:“怪不得您要召我过来呢。说吧,您打算对哪里下手?”

阳虎见公山不狃如此痛快的支持他,原本的坏心情终于好转。

“子泄啊,我就知道你靠得住!放心吧,用兵的对象,是我精挑细选过的。

我国素来与齐国有怨,之前我派主君和孟子出使晋国,就是为了试探晋人的态度,看看他们是否愿意襄助我国攻齐。

岂料那范鞅年老体衰、胸无大志,并没有向东进取的志向,不愿向我国提供帮助。

没了晋国的帮助,如果我军依然选择攻齐的话,这就是以小攻大了。

这种做法,不是明智的选择,更非大丈夫之所为。

所以,我们这一次不攻齐,攻莒!”

公山不狃也是位久经沙场的宿将,更是扎根政坛多年的老鲁国人。

因此,阳虎刚提到攻莒两个字,他便立刻明白了这一次的作战目标。

“您的意思是,郓地?”

阳虎点头道:“正是!”

说起郓地,那实在是鲁国与莒国之间的一笔烂账。

郓城本是鲁国大夫季孙行父修建的城邑。

按理说,谁修的城,城池的所有权就应该属于谁。

但偏偏郓城所处的郓地,是属于莒国的土地。

因此,自从郓城建立以来,鲁莒两国便为了这座城邑的归属争吵不休。

两国吵了半天,也没争出个所以然来。

两边的大夫们一看这情况,纷纷跟国君表示:既然文的不行,那就来武的吧!

于是,鲁莒两国围绕着郓地的归属,开始了漫长的斗争。

郓城是鲁文公十一年修建的,而现在,已经是鲁定公六年了。

也就是说,郓地的归属问题,前后跨越了鲁文公、鲁宣公、鲁成公、鲁襄公、鲁昭公、鲁定公六任国君,共计112年,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这一百多年里,郓地时而归属于鲁国,时而归属于莒国。

两个国家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总体来说,可以总结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但即便过去了这么久,鲁国和莒国对于郓地的主权争夺,依旧热情不减,甚至已经演变成了两国的固定保留节目。

其实,有时候倒也不是两国的国君和卿大夫想打。

但实在架不住国人喜欢看啊!

只要能拿到郓地的主权,那便是维护了鲁国的国家颜面,值得被写进史书里称颂的天大功劳。

所以,每当国君或者执政卿想要做点什么事情,但又不知道做点什么事的时候,郓地的归属问题就会被拿出来说事。

公山不狃也是个老鲁国了,因此阳虎一提出要进攻莒国,下意识的便会想到郓地。

他不由笑着对阳虎恭贺道:“阳子果然顾虑周全,既然您都考虑清楚了,那么我自然也该为鲁国的江山社稷竭尽全力。

请您放心,郓地之战,我费邑必定全力支持。我在此表态,此战不狃愿为先锋出战,为您荡平一切阻碍。”

公山不狃嘴上说的冠冕堂皇,实际上就是想抢功。

但阳虎也不戳破他,而是笑着应允:“好!子泄有此决心,我何愁大事不成啊!你要先锋,那便委你为先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