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梦 > 第四十二章 最后一次科考

明梦 第四十二章 最后一次科考

作者:一壶清茶淡香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6:31

第四十二章 最后一次科考

明梦

“什么是皇帝?他代表着什么?”

这是朱舜给天启皇帝的问题,同样也是给这一次进京赶考学子们的问题。

这几年因为各种原因朝廷的科考几乎停滞,再加上新式学校的学生一批批毕业,让那些以前的读书人几乎没有了出路。

前路断绝,再加上新政的实施,一些有头脑的已经开始自谋出路,但是还有许多读书人放不下老旧思想,死守着他们所谓的读书人形象。

但是当北方彻底取消对于读书人的优待后,他们就没有了生活的来源,不懂得变通的秀才公们一个个生活落魄了许多,特别是全民扫盲的逐步推行,在加上报纸的发行,让整个民间已经对于读书人的印象发生了转变,特别是连着几期报纸暴露出读书人的丑恶嘴脸,让老百姓对于神圣的读书人起了厌恶的情绪。

现在最受欢迎的读书人是新式教育出来的学生,最令人唾弃的读书人就是那些死读书的秀才公。

两极分化很是明显,再加上朝中老旧派势力日益不满,天启皇帝才不得不做让步,同时也算是给这些人最后一次机会,要是他们还看不清形势,活该放弃他们。

以前的科举考试内容朱舜不太清楚,但是作为在基层工作了十年的他,可是非常清楚一个基层干部需要考核什么!

其实基层干部不需要有多么专业的知识,只要知道怎么带领治下的百姓富裕起来就行了,所以他们考试内容并不复杂。

是的,这一次科考就是为基层政务院准备的,也就是说只要考中,就可以去基层的政务院任职。

这次考试与以往不同,反而和新式学校的考试有些类似,毕竟光会写八股文的人,是治理不好一个村庄的。

现在的村长,也就是以前的里正如果不懂数学,不懂得简单的农业知识,商业知识是带领不了村民们发家致富的。

这一次考试是三天时间,六场考试,中间可以回家休息,不再像以前科考那样,一考就是几天,还不能离开考场。

第一天只有两门,那就是简单的国语和数学,这也是历朝历代以来第一次在科考中出现数学这一类别,以前科考中虽然有君子六艺中的术,但是只是出现一两道数学题,或者根本就不会出现,不像现在和国语一样的,相同的题量,相同的时间。

“王兄,今年的国语可是以往的大大不同啊,太简单了,最后一个文章题,还有些意思外,那些什么阅读理解,填空题,选择题等太简单了,几乎只要是读过书的都会。”

第一场考完,几名秀才公走出考场后,一脸的高兴的谈笑着。

“是啊,最近这几年的第一次科考竟然这样简单真的让人不敢相信。”

另一名秀才公也是随声附和道。

“也不知道朝廷是怎么想的,竟然用刚启蒙的问题来考我们,真是读书人不如狗啊。”

另一名秀才似乎有些不满,语气之中多有抱怨之意。

“肯定是为了照顾那些学校出来的学生,我可是听说,现在学校里教授的可不是四书五经,现在什么都有,特别是那些大

学,学科更是五花八门,他们能学的过来吗?再说咱们读书人就应该熟读圣贤书,才能更好的替圣上牧民天下,读那些乱七八糟的有什么用?”

“唐兄说得对,都是佞人蛊惑当今圣上,才会让如今的大明铜臭熏天,百姓们个个贪利……”

秀才公们的牢骚不断,仿佛是受到了天大的委屈,一个个都在抱怨不已,如果不是周围有武装巡捕,他们恐怕早就骂开了。

和他们不同的是,这一次来参加考试的另一部分人,他们是新式学校教出来的学生,出了考场之后,在简单的闲聊几句之后,就各自忙碌起来,仿佛这场考试在他们眼里并没有那么重要了,就算是听见那些秀才公的抱怨,他们也是笑笑,并没有多说什么。

这也是这几年朱舜花大力气办教育的结果,在新式学校里,课程繁多,文化课少不了,但是品行课同样重要,因为朱舜知道德行对于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范进中举人们看到的是科举制度之下人性扭曲,但是朱舜更能看到,思想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如果范进有处事不惊的心态,那么他在中举之后还会疯吗?

想的更长远一点,在后世笑贫不笑娼,一切向钱看齐的时候,难道不是国民们的心态出现了问题了吗?

朱舜不要求将来的学生们学富五车,个个都成为君子,但是他希望将来不管社会发展成为什么样子,不要再出现不敢扶老人的现象。

思想品德课,社会实践课等许多课程都是新式学校的必修课,可以说已经摆在了和文化课同等的地位,可见朱舜对于学生的品德方面有多重视。

正因为有了这些教育,那些学校出来的学生才能在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坦然处之,才能永远积极乐观阳光的面对生活!

下午的数学考试,让那些秀才公们欲哭无泪,一个个看着卷子,再也没有考国语时的得意洋洋,愁眉苦脸中,一天的考试结束了,新式学校出来的学子们还是那么淡然面对,而秀才公们的怨气仿佛更加重了几分。

“呵呵,这就是大明的读书人,还真是让人无语。”

徐光启,黄运泰,孙承宗,袁可立等一众人在信王府里小聚,朱舜一边摆弄着烧烤,一边笑着摇了摇头。

“嘿,臭小子说的你好像不是读书人一样,赶紧的来串面筋,烤鱿鱼也给老头子备上。”

孙承宗可是做过朱舜和天启皇帝的老师,再加上这几年这老头越活越潇洒,身体康健不说,还练就了一副好口牙。

“我说孙老头,咱这样的读书人能和他们一样吗?你是没看见他们的卷子,那叫一个惨不忍睹啊,就像这次阅读理解的文章是有关于买椟还珠的故事,其中一题是谈谈对于买椟还珠的看法,您老猜猜那些秀才公是怎么说的?”

朱舜手上动作没停,把烤好的土豆,面筋,豆腐等弄了一大盘递给孙承宗,一边笑着给他们说道。

“臭小子,皮痒痒了,没大没小的,快说那些考生是怎么回答的?”

孙承宗对着朱舜就是几下,一边骂一边催促朱舜快说答案,他们也是好奇的紧,因为现在各部已经彻底分开,这一次考试主要是礼部下属的教育司

在负责,所以没有在礼部任职的他们,对于考试并不了解,不像朱舜因为他对各部门都有管辖权,再加上这一次考试是天启皇帝亲自吩咐的,所以今天他就在考场当了一把监考官,对于考场上的事情熟悉的很。

“老师,我错了,一会儿烤条虎鞭补偿您老,这可是黄养正那小子从四川空运过来的,新鲜着呢!”

“噗~哈哈……”

“哈哈……”

朱舜的话让众人笑成了一团,一个个都直不起了腰,孙承宗也是忍俊不禁,而黄养正的老父亲黄运泰更是骂自家小子没良心,有好东西竟然不给自己这个老父亲送一些。

“我错了,我这就告诉你们,那些秀才公的答案。”

孙承宗撵了朱舜好几圈,眼看着东西都快烤糊他俩才停止。

让人把东西换了,朱舜继续开始烧烤,同时也把自己看到的几个答案告诉了众人。

“一个考生可能看的书比较多,最起码比我多,一通之乎者也我也没看懂啥意思,反正好几个字我都不认识。”

朱舜的话让众人齐齐翻了一白眼,这就是屁话,等于没说。

“哈哈,不逗你们了,我这就把我看到的给你们说一下。”

“咳咳,其中一个考生先是说出了这篇故事的出处,……接着就开始说,商贾见利忘义,没有高尚的品德,世风其辱而下……等等非常多,一张都写不完,我还给他了一张白纸,让他继续写。对了,他最后还来了一句建言。”

说到这里朱舜顿了顿,看见大家都在用不善的眼神看着自己,就讪讪一笑接着道。

“他建议朝廷禁止行商,多行孔孟之道,要用四书五经教化万民,啧啧,挺多挺长的,但是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禁止经商,用儒家的那一套来治理国家。”

朱舜的话让几人面露无奈之色,这就是大明的秀才公,这几年大明的变化他们看不到,他们看到的是现在他们的地位不如以前了,仅此而已。

经商不好吗?好,至少可以让老百姓们富裕起来,这个他们知道,因为在古代能读得起书的就没有家境贫寒的,别瞎扯什么穷文富武,如果真是穷人,呵呵,书本,笔墨纸砚都买不起还怎么学习?十年寒窗苦,那只是读书的枯燥,并不是家境真正的贫寒,当一个人连吃的都没有的时候,哪里还有心思读书?!

况且买椟还珠的故事告诉世人的道理是这个吗?

“没有切身体会过百姓们的苦,就嚷嚷这喝喝那的,他们有那个资格?”

朱舜说到这里顿了顿,接着说道。

“大明需要的官员是能切身体会到民间疾苦并且甘愿为老百姓服务的仆人,而不是整天夸夸奇谈,张口之乎,闭口者也无用书生。”

朱舜的话让一众人等有些发愣,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对官员一次做出这样的解释,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感觉朱舜说的好有道理。

“好,说得好,不过,王爷,买椟还珠究竟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