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安康 > 第三十九章 苏威受黜

天下安康 第三十九章 苏威受黜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8:03

第三十九章 苏威受黜

大业十一年三月,冰雪消融,大河刚封冻,整个春意尚未盎然。天子杨广便如逃一般的离开洛阳,赶往江都。

就是逃。

隋军在雁门的大胜不是混乱的结束,而是新的动乱的开始。雁门之围之后,虽然突厥几乎覆灭,但因为各处援兵北上勤王,原本各地被压制的乱事越发动荡。

先是从河北南逃的卢明月肆虐颍川、襄城等郡,逼近洛阳。

之后城父人朱粲,亡命聚众为盗,谓之“可达寒贼”,自称迦楼罗王,众至十余万,引兵转掠荆、沔及山南郡县,所过噍类无遗。

又有冯翊人孙华自号总管,举兵为盗。

之前那些盗匪乱事,虽然规模宏大,但尽是在边角之地。但这一次乱事已经逼到长安、洛阳的腹心之地,严重威胁京畿腹地的安全。

贼势如此,杨广再是麻木,也没法置之不理。

于是杨广便召集重臣,询问关于贼乱之事。

对于这种事,众人吃得亏多了,一般不敢说话,唯有这宇文述粉饰太平惯了,便说道:“圣人,贼势减少,不足为虑。”

不过杨广也不是傻子,只听宇文述两句场面话,便有些不悦,又问道:“那比从前少了多少?”

若是换了旁人,说谎被天子直接拆穿,不得心惊胆战。宇文述这时候仍能脸不红、心不跳地说道:“不及过去的十分之一。”

杨广其实也不清楚真实情况,眼见宇文述言之凿凿,倒也信了他的话,因此比较满意。

也不知道苏威是不是故意拆宇文述的台,在宇文述说话的时候,他便故意躲到了大殿柱子的后面。

苏威算是次相,正常情况下黄明远不在,他要站第一位的。他躲到柱子后,自然引得杨广瞩目。

于是杨广也问苏威关于剿匪的事情。

苏威便说道:“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匪事渐近,恐逼近洛阳。”

杨广不明白苏威的意思。

苏威便说道:“过去盗贼只占据长白山,如今已近在荥阳之地。况且往日的租贼丁役现在又在什么地方呢?这难道不是人们都变成盗贼了吗?臣恐天子近来看到上奏的贼情都不是实情,于是措施失当,对盗贼不能及时地加以剿灭。还有,以前在雁门时,已经许诺减轻赋税徭役,现在仍又大规模征发百姓,盗贼怎么能够平息?”

苏威的话,几乎是打了杨广与宇文述的脸。杨广其实对苏威说得话有些相信,但苏威的态度,让他着实不太高兴,却无话可说。

于是众人不欢而散。

之后到了新年,百官中很多人都上贡珍玩之物,唯独苏威献上《尚书》。

这时便有人弹劾苏威,《尚书》中有《五子之歌》,苏威的含意很不恭敬。

传说夏启的儿子太康贪图享乐,在外打猎长期不归,国都被后羿侵占。太康的五个弟弟和母亲被赶到洛河边,追述大禹的告诫而作《五子之歌》,表达了五个人的悔意。苏威献上书,便有人认为苏威是用《五子之歌》影射天子长期出巡之事。

杨广更生气了。

不过苏威也是一国之相,总不能用这么“莫须有”的事情处置了。

不过新仇旧恨的,杨广已经不愿意再忍受苏威了。

但似乎苏威还不清楚自己的处境,越发活跃了起来。

面对越发激烈的群盗之事,苏威便建议:“天下之盗,本为良善,盖因无路乞活,而不得已为盗。天子但赦群盗,自可得数十万众,以为爪牙。彼辈喜于免罪,争务立功,当为一大助力。”

苏威此言,就差没明着指着杨广的鼻子说天底下这么多的盗匪,都是你逼的了。

杨广听得心中恼怒,待苏威离开之后,便掀了桌子。

在所有人看来,苏威已经是老的坏了脑子,明知道天子的性子,如何非得去惹恼天子。

苏威的孙子苏勖便劝大父不要与天子作对,反而为苏威斥责。

裴矩看得出奇,苏威这个老狐狸,狡猾了这么多年,什么时候突然转了性子,变成忠臣了。

这时御史大夫裴蕴看出杨广已经受不了苏威了,他作为杨广的白手套,便当为君分忧,因此故意向杨广抱怨道:“纳言之言乃大不逊也,天下何处有许多贼?”

杨广也有些愤怒,便说道:“苏威这老革极为奸佞,竟然拿盗贼来恐吓朕,若非顾念他是老臣,朕恨不得打他两个嘴巴。”

裴蕴知道了杨广的心意。

很快裴蕴便指使白衣张行本参奏苏威:“威昔在高阳典选,滥授人官;畏怯突厥,请还京师。”

用一个白衣弹劾一个宰相,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而且弹劾苏威滥用职权和畏惧突厥,更是无稽之谈。尤其是后一条,天子解围南下,突厥都要覆亡了,苏威请求天子返回长安,如何成畏怯突厥。

其实裴蕴不在乎过程,他要的就是一个罪名。而且有时候罪名和过程越是荒诞反而越好,天子让他放手施为。他用荒诞的手法拿下重臣,更能使人畏惧。

杨广也不爽苏威好久了,便让人审查验证,构成罪状。

杨广遂诏“威立性朋党,好为异端,怀挟诡道,徼幸名利,诋诃律令,谤讪台省。昔岁薄伐,奉述先志,凡预切问,各尽胸臆,而威不以开怀,遂无对命。启沃之道,其若是乎!资敬之义,何其甚薄!”

于是将苏威除名为民。

之后不久,有人又告发苏威与突厥勾结,阴谋举事,这更是捕风捉影的事情。苏威就是疯了,也不可能联合突厥造反。

但这只是一个理由,裴蕴不打算放过苏威,要弄死他。

苏威无法为自己申辩,只得说道“自己侍奉二朝三十多年,精诚所至不能让天子知道,各种错误接连不断,罪该万死。”

苏威自大隋建立就担任宰辅,四次为相,辅佐天子数十年,年过七十,最后其凄惨之状,令人怜悯。满朝文武,莫不唏嘘。

杨广也不忍心处死他,便以昏聩衰老而且多病,放过了苏威一马,只是将苏威子孙三世皆除名。

苏威时年已经七十多了,被免官之后,便搬出了洛阳,带着孙子搬到邙山居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