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安康 > 第八十九章 晋阳之变(四)

天下安康 第八十九章 晋阳之变(四)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28:03

第八十九章 晋阳之变(四)

李渊来到晋阳宫,往常裴寂为了避人耳目,都是在家中招待他,来晋阳宫还是首次。李渊觉得有些太张扬了,希望裴寂换个地方,但裴寂却觉得晋阳宫景美人美,最是适合。

李渊来过晋阳宫多次,也是百来不厌,索性便同意裴寂的安排。

二人日常开宴,裴寂寻得一群美人相伴,酒过三巡,二人皆喝得酩酊大醉,李渊搂着两个宫人,沉沉睡去。

不知过了多久,李渊才醒来,但清醒之后却发现自己睡在了晋阳宫的正殿。李渊大吃一惊,忙对怀中搂的女子问询情况,但结果更令他吃惊,昨夜陪他的二人竟然是天子曾经册封过的婕妤。

两个女人拉着李渊,让他做主,直把李渊弄得心烦意乱。

此时李渊心中震恐,也顾不得与二女周旋,忙叫来裴寂问个究竟。

原来李渊昨日喝醉了要游湖,跌跌撞撞便来到了晋阳宫正殿,拦也拦不住。至于二位宫妃,也是叫错了,才出现了这种事。

李渊神情复杂地坐在地上,有些烦闷。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怎么处置都不合适。若是想将此事瞒过去,只能将相关的人都杀了,包括那两个宫妃。但若是如此,反而又容易引得旁人关注。

纸包不住火啊。

李渊正烦恼,这时裴寂看着李渊说道:“睡龙榻,玩宫妃,到底是什么感觉?”

李渊有些恼怒道:“玄真,你也拿我开玩笑,今日可是害苦我了。”

裴寂便说道:“叔德,我没开玩笑。你不是有心造反,我这是让你提前感受一下天子的快乐。”

李渊一惊,低声说道:“玄真是听谁说得?”

裴寂说道:“叔德不必吃惊,我听说大郎阴养士马,欲举大事,所以才有如此一问。”

“难道这种事已经人尽皆知了吗?”

“在晋阳城内,有心之人,谁不盯着你,此事连我都猜到了,必不能瞒得住旁人。”

李渊脸色数变,也不说话。

这时裴寂说道:“我听闻你还在犹豫,有什么可犹豫的,一旦为外人知之,必然是身死族灭。既然如此,何不果决一番。我也是因为如此,才定下这应急之计。”

李渊最近听造反这件事实在太多次了,身边很多人都劝他,可谁知道他的难处,因而有些恼怒道:“造反,造反,哪是那么容易的!都劝我造反,可你等考虑过造反失败的后果吗?”

裴寂正色说道:“造反便有可能成功,若是不造反,则必不会成功。你不是只有你一人,还有整个关陇。当前无论是天子还是黄明远,都对关陇众人虎视眈眈,他们为什么逼着你造反,那是因为他们除了你,没有旁人可选。一旦你举事,他们只能全力支持。既然如此,咱们依靠关陇,趁机而兴,并非不可能。”

李渊还是犹豫,便说道:“让我想想,这么大的事,你总该让我再三斟酌。”

裴寂事已经做了,自是不再催李渊。李渊回到府上,心中不断进行着天人交战,造反,不造反,利弊都太大了,让他着实难以选择。

这时窦抗眼看李渊迁延日久,举兵造反之事却没有太大进展,便再次问计刘文静。刘文静建议,要给李渊一些压力,逼他不得不反。于是窦抗便发动朝中关系,又让人忐忑李渊,使得洛阳朝廷发了一道旨意,斥责李渊不能御寇,甚至还传言要锁拿李渊前往洛阳问罪。

李渊被逼上了绝境。

李建成此时也劝父亲道:“今主昏国乱,尽忠无益。偏裨失律,而罪及父亲。事已迫矣,宜早定计。

就在这时,李渊的好友夏侯端也赶来晋阳。

夏侯端出身不高,自言是梁朝尚书左仆射夏侯详的孙子,不过可能性不大,毕竟夏侯家多亡于侯景之乱,距此已经是一甲子的事。他与李渊年轻时便交好,又因为擅长占卜天象以及给人相面,说得话很为李渊重视。

窦抗之前派人见过夏侯端,请求其劝说李渊。

夏侯端对关东世家颇无好感,更不希望北齐遗人重夺天下,因此便前来晋阳,劝说李渊造反。

李渊倒也不瞒着夏侯端,说了一下最近发生的事情。

夏侯端便说道:“叔德,我遍观天向,见今玉床摇动,帝座不安,参墟得岁,必有真人起于其分。而遍观河东诸君,除了叔德你,我实在想不出第二个人。”

“我是担心事有不成。”

夏侯端又说道:“当今天子猜忌,尤其忌惮李姓之人,郕公李浑一家便遭大难。若是叔德不思变通,恐怕要步李浑后尘。”

李渊已经心动了。

其实李渊早有此心,要不然也不会让儿子李建成招揽豪杰为其所用。只是旁边的邻居黄明远实力太强,他心中畏惧,这才一直犹豫不决。

不过李家与黄明远有姻亲,即使事败,也可能留得一息尚存。

当然李渊想造反,还得问问底下人,否则就他一人上头,其余人都不答应,也没用。而且李渊在太原待得时间并不长,根基并不深厚。

于是李渊便找寻各种机会,询问手下心腹的意见。

大隋建国不过三十余年,对于各官吏实在没什么大恩,因此没有多少人真正忠于大隋。此时李渊有心造反,众人哪个不想着趁机做从龙之臣。

这时鹰扬府司马太原人许世绪说道:“公姓在图,名应歌谣;握数郡之兵,当四战之地,举事则帝业可成,端居则亡不旋踵;唯公图之。”

而铠曹参军事武士彟、前太子左勋卫唐宪、宪弟唐俭等人也纷纷赞同。

尤其是唐俭,更是说道:“明公北招戎狄,南收豪杰,以取天下,此汤、武之举也。”

“商汤、周武非吾所敢比的,我所图者,在私,求存;在公,为拯乱,实在不敢妄图王霸之事。”

李渊眼看众人支持,虽然嘴上说着不敢,但终于下定了决心。

······

要想造反,就不得不除掉太原郡丞王威。王威忠于大隋,又在太原有人望和势力,必不肯附从起事。李渊还要聚拢人心,不能随意诛杀王威。就在李渊筹谋诛杀王威的时候,一个好机会出现了。chaptere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